致敬老照片: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
清晨的霞光照在武城縣魯權屯鎮(zhèn)小魏莊的街頭,眺望不遠處的田野,麥苗掛著露珠映著七彩之光,一縷大地的清香飄來,美麗鄉(xiāng)村里的炊煙仍然是農家的味道。在小魏莊的東頭有一座小院,住著一位百歲老人魏清義。他1942年開始為黨工作,1944年入黨。但他不是村里的第一個黨員,第一個黨員是他的入黨介紹人魏忠誥。
抗戰(zhàn)時期一一五師曾三次開辟運東根據地,運河以東的平原、恩縣、夏津、武城一帶略稱為運東。恩縣三區(qū)孔官屯村是運東我黨早期領導人劉子蔚的家鄉(xiāng),魏忠誥在連襟劉子蔚的影響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成為小魏莊村的第一個共產黨員。
但是,那些轟轟烈烈的革命歲月成了歷史,那些為了人民的幸福建立了不朽功勛的人、那些為革命獻出生命的烈士、那些用鮮血書寫錚錚誓言的共產黨員們,以及連同姓名都沒留下無名英雄們,他們的事跡連同他們的魂靈都是不可忘記的紅色記憶,等待我們挖掘和傳承。
在魏清義老人的指引下,我們找到了魏忠誥的后人魏明華。在魏明華珍藏的相冊里,找到魏忠誥幾張珍貴的照片,連同照片上記錄的那個歲月,沉淀成為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希望永久保存在我們的記憶里:
魏忠誥,1920年5月生于山東恩縣三區(qū)魏莊村, 1944年1月由王秀臣介紹入黨,同年任魏莊村農會主任,他的足跡踏遍了每一寸鄉(xiāng)土,他的汗水灑遍了曾經任職的綠地;
1946年任三區(qū)干事,后調呂莊區(qū)任委員;(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1947年調恩縣縣委組織部任干部;
1948年先后任三區(qū)、四區(qū)、五區(qū)區(qū)委書記;
1949年恩縣解放后任縣供銷社主任;
1952年任武城縣委副書記;
1956年調夏津縣任縣委第二副書記;
1958年,德州和聊城地區(qū)合并,調聊城鋼鐵廠任黨委書記;
1959年至1971年任聊城縣委副書記;
1971年至1975年任茌平縣委副書記;
1976年至1977年任聊城地區(qū)農林局任副局長;
1978年任聊城地區(qū)林業(yè)局黨委書記兼局長;
1983離休;
1988年3月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