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評鑒-沈約 字休文

沈約 字休文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
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在沈約的少年時代,他白天讀的書,夜間一定要溫習。母親擔心他的身體支持不了這樣刻苦的學習,常常減少他的燈油,早早撤去供他取暖的火。青年時期的沈約,已經(jīng)“博通群籍”,寫得一手好文章。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在齊仕著作郎、尚書左丞、驃騎司馬將軍,為文惠太子蕭長懋太子家令,“特被親遇,每直入見,影斜方出”。竟陵王蕭子良開西邸,招文學之士,沈約為“竟陵八友”之一,與謝朓交好。齊梁禪代之際,他幫助梁武帝蕭衍謀劃并奪取南齊,建立梁朝。曾為武帝連夜草就即位詔書。蕭衍認為成就自己帝業(yè)的,是沈約和范云兩個人。蕭衍封他建昌縣侯,官至尚書左仆射,后遷尚書令,領(lǐng)太子少傅。晚年與梁武帝產(chǎn)生嫌隙。十二年(513年),憂懼而卒,時年七十三。詔贈本官,賜錢五萬,布百匹。有司謚請謚沈約為“文”,梁武帝道:“懷情不盡曰隱?!惫矢闹u為“隱”。
沈約好學,聚書至二萬卷。著有《晉書》一百一十卷,《宋書》一百卷,《齊紀》二十卷,《高祖紀》十四卷,《邇言》十卷,《謚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明人由張溥在《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輯有《沈隱侯集》。
統(tǒng)帥 D
(史無記載。)
武力 D+
(沈約體健精壯,能晝夜不倦。年逾七十方卒。)
軍謀 D+
(沈約出身豪宗,或懂兵事。)
智略 A
(沈約聰明過人,文辭絕世。齊末多故,其參預(yù)締構(gòu),贊成帝業(yè)。蕭衍嘗曰:“生平與沈休文群居,不覺有異人處;今日才智縱橫,可謂明識。成吾帝業(yè)者,乃沈約、范云二人也?!保?br>內(nèi)政 A-
(沈約歷仕三代,該悉舊章,博物洽聞,當世取則。及居端揆,稍弘止足。每進一官,輒殷勤請退,而終不能去,論者方之山濤。用事十余年,未嘗有所薦達,政之得失,唯唯而已。)
魅力 A+
(沈約篤志好學,博通群籍,與蕭衍、范云、謝朓等為竟陵八友。性不飲酒,少嗜欲,后時遇隆重,猶居處儉素。著史數(shù)百卷,名亞遷、董,蓋一代之英偉也。然自負高才,昧于榮利,乘時藉勢,頗累清談。耄年言語不遜,憂懼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