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活|我為何不量化人生的終極目標?


這篇深度生活的文章,源于前段時間的時間管理約見溝通,關(guān)于目標,我們存在太多的教條式實踐,導致我們總是在懷疑自我,從而失去了目標對人生的本質(zhì)驅(qū)動力,一個非常好的討論交流,值得我把當時的思考整理成文,文章不長,直接上干貨,1000字出頭,但是該說的點我認為都提到了。
Jason
提到目標,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目標不量化,就是耍流氓”,還引經(jīng)據(jù)典的搬出了目標的SMART原則。
簡單做個普及,目標的SMART原則是指目標要具體、可衡量、可實現(xiàn)、有相關(guān)和有時限。
關(guān)于目標的SMART原則,我的確也在《深度工作:個人效能管理精進指南》一書中提到過,不過提到的場景是發(fā)生在團隊目標管理篇,而不是人生目標或者終極目標這樣更大的范疇中。
對團隊目標管理,我認為目標需要量化或者可衡量,但是對人生的終極目標,我并不這樣認為。
首先聲明,我的看法可能并不適用于你,甚至是錯誤的,有價值的地方不在于結(jié)論,而在于思考過程本身。
很多人在選擇終極目標時,不由自主的希望做量化處理,拿我的終極目標“做有意義的事”舉例,有人可能會在里面加上量化詞,比如1000,形成“做1000件有意義的事”這樣的目標描述。
但是我不會這樣做!
我的評價標準沒有加量化,我的終極目標中也沒有量化詞,只要是我主觀認為有意義的事,我就會去做...
之前10周年的美國之旅我認為有意義;
通過話題約見幫助到你我認為有意義;
部門前同事對我高度認可時,我認為共事的光陰有意義
......
這些點點滴滴有意義的事,串成了我人生的意義,每一件有意義的事,都讓我朝向人生的終極目標更近了一步,我不會去量化,也不會去評價是否達成。
在人生的終極目標上進行量化,進行達成度評價,在我看來,很容易泯滅自己的初心,很容易失去終極目標的意義。
我并不需要用量化,來證明自己達成了人生終極目標,我只需要感受到日拱一卒式的接近,我只需要肉眼可見的接近,我就心滿意足。
這樣做的好處有3點:
1)沒有壓力,享受無壓的生命旅程
這樣做可以屏蔽掉急功近利,轉(zhuǎn)而享受整個過程。
人活著最重要的是感受,而不是凡事都去索要一個結(jié)果,終極目標的終極也是影響你的主觀感受,幸福是完全主觀的存在,所以終極目標也應該如此。
周國平老師曾經(jīng)說過:“人生沒有什么意義,但是追尋人生意義的過程是有意義的?!?/p>
所以我既不會設(shè)定此生要做多少件有意義的事,也不會設(shè)定此生多少時間要花在有意義的事上
2)目標不由外在定義,而是我來定義
我自己的終極人生目標,憑什么要外部來定義呢?
我自己給自己定義目標,自己給自己來定義目標是否達成,以主觀感受來取代客觀標準進行目標的丈量,不活在別人的眼光中,而是活在自己的內(nèi)心里。
目標源于內(nèi)心而生,也要回歸內(nèi)心終結(jié)

3)目標是方向,不一定要達成。
對我而言,類似于OKR中的O,終極目標是個方向就足矣,最好永遠不要徹底達成。
這樣目標就成為強大的驅(qū)動力,整個驅(qū)動的過程是開心和幸福的,人生的體驗也更加豐富和富有層次感。
大多數(shù)人對終極目標的定義是,我一定要沿著這條路走,一定要達成目標,否則人生就挺失敗,我并不這樣認為。
這是我的人生觀,我的人生觀一定適合你,你完全可以選跟我不一樣的路,和管理類似,沒有對和錯,只有是否合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