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局】全世界房價都在跌,日本東京為什么卻漲破30年新高?

國運長紅,靠做多房價是無法實現的。
正解局出品
最近的樓市情況,大家應該都是知道的。
其實,不光是我們,現在全世界房地產行業(yè)的日子都不太好過。
就連造車大佬馬斯克,都沒少為樓市操心?,甚至還一而再,再而三發(fā)出警告。
先是在3月底,他針對美國房地產債務發(fā)出警告:這是目前最嚴重的、迫在眉睫的問題。
緊接著,4月份,他又警告說:銀行業(yè)可能因此陷入危機。

馬斯克對商業(yè)地產發(fā)出警告
到了5月,他再一次警告:“(美國)商業(yè)地產正迅速崩潰,接下來是房價?!?/p>
馬斯克操的心并不多余。
經合組織(OECD)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他們監(jiān)測的全球46個經濟體中,有31個經濟體的房價都在下跌。
這些下跌的國家中,包括之前漲得挺猛的美國、越南、韓國等。
但,在主要經濟體的樓市中,卻真有一個奇葩的存在:
日本。
日本東京的房價就蹭蹭漲。
東京都23區(qū)的新建公寓平均每戶價格差不多到了1.15億日元(換算成人民幣超過570萬),比去年同期上漲47.9%。
甚至,還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
在我們的印象里,日本在19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樓市陰跌幾十年。
事實到底是什么,又能給我們哪些啟示?


在全球樓市都不咋景氣的微妙時刻,2023年3月,日本東京竟然傳來新建公寓樓價格比一年前猛增2.7倍的消息。
漲價確有其事,但猛增2.7倍的說法,有點兒夸張了。
今年3月,日本東京還推出了一些價格非常高的高檔樓盤,這種算法是把這些高檔樓盤都放在一起算了,怎么看怎么像是玩了個文字游戲。
但房子的確在漲價。

別人跌時我反漲,日本樓市還真是個特別的存在。
正因為特別,所以不少資本也緊盯著日本房地產,搶著入場。
比如,一向穩(wěn)準狠的華爾街資本之王黑石集團,這幾年就沒少在日本投資房產。
香港大型基金太盟集團,更是在日本房產上豪擲514億人民幣。
加拿大房產投資平臺BGO,則以643億人民幣,刷新了太盟集團一度達到的投資新高。
除了資本的行動,還有很長時間沒怎么露面的馬云,也在日本安家了。
據說,馬云買的是豪宅,在日本東京最豪華最貴的地段。
而比馬云早幾年的時候,曾經的國內知名天使投資人薛蠻子,更是一口氣在日本京都買下一條街。

各路資本紛紛在日本投資房產,到底是為什么?

其實,如果退回到幾十年前,日本樓市也“熊”過,而且“熊”得還挺慘。
2021年,東京都市圈新房價格創(chuàng)下了31年新高。
新高之外,還有一個細節(jié):已經超過了1990年資產泡沫時期的最高點。
1990年對于日本來說,是個特別的年份。
那一年,僅東京都區(qū)域的地價,就相當于美國全國的總地價。
當時,甚至還有日本富豪說,想買下整個美國的房產,再把它們高價租給美國人。
豪言壯語的底氣,自然也是當時日本的高房價給的,而很多人將當年的高房價“歸功于”《廣場協(xié)議》。

當年簽訂《廣場協(xié)議》的五國代表
1985年,日本簽了《廣場協(xié)議》。
《廣場協(xié)議》本來是想通過調整匯率,來解決全球經濟不平衡問題。
然而,協(xié)議才簽訂兩三年,日元兌美元就升值了一倍。
升值后的好處是,買人家的東西便宜了,以前兩塊錢能買到的東西,升值一倍后,一塊錢就能拿到手了。
而不好的一面是,日本出口的商品變貴了,變貴降低了競爭力,要么降價,要么減少出口量。
日本出口企業(yè)就這樣被“精準”打擊了,日本的出口貿易,在當時也發(fā)生了災難性的變化。
于是,為了拼經濟,日本政府又開始了大規(guī)?!胺潘薄?/p>
那場大“放水”,看起來讓市場上的錢一下子變多了,一時間,哪哪兒都不缺錢了。
錢多思變,于是日本經濟開啟了脫實向虛的新“思路”,樓市和股市在被大量熱錢“入侵”后,開始走上了吹泡沫的道路。

1984-2010年日本樓市相關價格趨勢
經濟學上,通常把那些資產價格中不能被基本面(如現金流、折現率等)因素所解釋的部分,叫做資產泡沫。
隨著泡沫越吹越大,日本政府也坐不住了。
既然是泡沫,就肯定會破。
于是,1990年3月,日本央行開始了縮緊銀根,房地產這個巨大的泡沫,破了。
泡沫破裂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91年,日本房價的跌幅就達到20-30%。
隨后,投資炒房客因為看不到希望,開始大量拋盤,房價更是跌跌不休。

1993-2014年的東京住宅價格指數
短短的三年多時間,日本樓市就跌去了將近60%,而日本股市里那些與樓市相關的股票,更是跌到只剩30%。
股市樓市齊蕭條,讓日本經濟深深地陷入了泥潭,自此,開啟了長達十年的修復期。
于是就有了所謂的“失去的十年”。
嚴格來講,日本樓市失去的并不止十年。
日本樓市的再次興起,應該是從2012年開始,那一年,重新獲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一上任,就推出了“三支箭”計劃。
正是這“三支箭”,讓日本房地產市場重新開始出現明顯反彈。
也是從那一年起,房地產再一次成為眾多資本眼中的肉。
于是,日本樓市再一次開啟了狂飆之路。
到了2021年,漲幅最好的日本東京都市圈,新房價格更是創(chuàng)下了近31年以來的新高。
即便是在2022年和2023年一季度,全球經濟和樓市一片暗淡的情況下,日本樓市也絲毫沒有停下來等一等他的靈魂的意思。

如今,日本房價再一次站在了1990年資產泡沫時期的最高點,于是,就有人發(fā)出了靈魂拷問:
日本樓市會不會又離崩盤不遠了?
房價漲到一定程度,還能買嗎?

2005-2021年日本的平均房價和東京房價的走勢
日本樓市會不會崩盤我們不知道,但是房價漲了,還能不能買,這是一個老話題。
有人說,這更像是個偽命題。
因為畢竟要看買來干啥和在哪里買。
李嘉誠就說過:“決定房地產價值的因素,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還是地段?!?/p>
按照經濟學的規(guī)律來說的話,一個城市的中心區(qū)就是這個城市的稀缺資源。
稀缺資源本身就是一種價值。
城市中心,不僅有虹吸效應,也匯聚了一座城市最優(yōu)質的教育、醫(yī)療、文化、交通等資源。
而只要是資源,就會有不平衡性,日本的房價就很不均衡。
2021年,日本全國47個城市中,有13個城市的房價同比下跌,另外34個城市的房價同比上漲。
除了東京都的房價,排在第二位神奈川,房價甚至還不到東京都的一半,其他城市就更不用比了。

2021年日本全國房價漲幅前十的城市(每平米價格)
土地面積占整體日本才0.6%的東京,卻聚集著日本41.8%的銀行,76.5%的外資企業(yè)和46.1%的注冊資本金10億日元以上的企業(yè),以及17.8%的大學和17.7%的研究所。
別看東京小,人卻很多。
它擠著約3800萬左右的人口,是全球第一大城市。
盡管這幾年,日本的總人口一直在減少,從2010年左右開始,減少得更厲害,但絲毫沒有影響東京地區(qū)人口的增加。
更神奇的是,在最近的75年里,日本東京竟然有74年都在保持著人口的凈流入。
而在2015-2020年那幾年間,東京人口增加得更加明顯,也帶動了周圍幾個地區(qū)人口的增加。
那幾年,增長率最高的東京都,一度達到了4.1%,增長率最低的神奈川縣,也達到了1.3%。
目前,東京都市圈的人口數已占到了日本總人口的30%。

2021年日本全國房價跌幅前十名城市(每平米價格)
巧合的是,這幾年,這幾個地區(qū),房價上漲得比較明顯。
而下跌幅度較高的,正是人口流出比較多,和不怎么受關注的地區(qū)。
從某種程度上說,人口數量是一座城市房價上漲或下跌的標志之一,也挺在理。
這意味著,不是每個城市都有能力讓房價漲起來。
房價漲不漲,還能不能繼續(xù)漲,除了錢,還得有人來撐腰。

其實,如果觀察日本樓市的起起落落,就會發(fā)現很多有意思的結論。
比如,1990年之前的那幾年,日本社會的價值觀好像迷了路。
“天道未必酬勤”澆滅了不少年輕人的活力。
畢竟,勤奮勞作的工薪一族,最后連套房子可能都買不起。
反倒是那些炒房的人,一夜暴富,實現了財務自由。
比如當年,為了避免樓市這個泡沫被繼續(xù)吹大,日本也給樓市出了個“三支箭”的大招。
比如,在泡沫破裂之前,日本人的口號是:“除了土地,我們能造出任何東西”,“東京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東京的房價永遠不會降”。
最后,泡沫還是破了。
而這場泡沫,給日本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傷害,以至于日本花費了整整30年,才得以修復。
這30年,日本經濟其實并沒失去,只是沒能馬上東山再起,而是從過去的高速發(fā)展,直接進入了低迷期,以至于低迷了30年才緩過氣。
日本政府很著急,也想過各種辦法救經濟,最后,各種救市工具都失靈了。
之所以失靈,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民眾對未來失去了信心。
信心比黃金貴,信心一旦倒下,要再重新樹立起來,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當然,這場樓市泡沫的崩潰,也消除了日本整個社會人性的浮躁;日本企業(yè)重新回歸實業(yè),并且更加注重規(guī)避風險;日本政府則更加懂得如何構建防范金融風險的堡壘。
所以,日元至今依然是世界上重要的信譽貨幣。
這場樓市泡沫的崩潰,也讓日本政府和百姓都意識到:
只有當他們的實體產業(yè)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產品能在全世界有一席之地,能把全世界的錢掙到自己的口袋里時,他們的樓市才能真正地蓬勃,房價也才會真正地走出低迷。
畢竟,到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哪一個國家,是靠做多自己國家的房價,使自己國家長盛不衰,躋身世界強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