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就獲稱“第二劉謙”,你認識這位中傳哈利波特嗎?

“八歲時,爸爸給我變了個魔術,那是我第一次見到魔術。那會兒有檔電視節(jié)目叫《魔星高照》,每一期節(jié)目都會教魔術。我覺得魔術特別神奇,于是從那時起,我開始自學魔術?!?/p>
在百度搜索欄里輸入“劉果楠”,會跳出一長串關于“魔術師劉果楠”相關報道。知名童星、“第二劉謙”、中國新生代代表…...此外,他也是我校2014級文藝編導專業(yè)的一名學生。被這些稱號籠罩著的劉果楠,有怎樣的故事?


用自己的魔術講故事
原創(chuàng)和感動,是劉果楠的魔術表演的兩個關鍵詞。
“我的節(jié)目,十個里至少有八個是原創(chuàng)的。”談起作品的高原創(chuàng)度,劉果楠很自豪。他給記者展示了一本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用各色顏色的筆記錄了他的魔術想法、道具設計、調度安排等。本子的紙張有些發(fā)皺,頁邊往里卷起。劉果楠說,用本子記錄靈感的習慣從童年起就與他相伴,這樣的筆記本他已經用完好幾本了?!坝行┰O計一直沒能用上,有些設計真的實現(xiàn)了。”
《時空幻象》是劉果楠最滿意的作品,它用魔術秀的形式,講述了劉果楠自己的故事。這場秀中的每個魔術都與結尾短片中的鏡頭、臺詞相對應。劉果楠說,他希望人們看完他的魔術表演,像看完一場電影一樣。“除了神奇,除了驚喜,還有感動。這也是我未來會一直追尋的。”

此生無悔入中傳
作為一名學生魔術師,劉果楠多次在我校各大活動上進行魔術表演。與在其他地方表演不同的是,劉果楠會在學校表演的魔術秀中特別加入與中傳關聯(lián)的內容,并通過表演表達對中傳的情感、對整個傳媒行業(yè)的思考?!?strong>作為中傳的學子,我有必要在表演中把這些內涵呈現(xiàn)出來?!彼f道。

去年的跨年晚會對劉果楠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魔術除了要有深刻的立意,還要有豐富的信息量。劉果楠曾在國外節(jié)目上看到以電視屏幕交互為主題的魔術表演,這給了他靈感。他希望自己的魔術表演能夠達到甚至超越學校的期望值,經過細致籌劃和精心準備,劉果楠決定表演一個以科技多屏互動為主題的節(jié)目?!翱缒晖頃钠渌麕讉€文藝節(jié)目都是樂器演奏這樣的高雅節(jié)目。我希望我的魔術表演能改變人們對魔術的固有看法,讓他們知道,魔術也能是高雅的。”劉果楠將多種科技元素結合在一起,講述了一段產業(yè)的發(fā)展變遷史。這場魔術表演不僅有深刻的主題立意,更有不容小覷的技術要求。對于魔術師來說,要從屏幕里變出一枚硬幣、一張紙牌非常容易,但要把一個比硬幣、紙牌大許多的手機從平板電腦里變出來,再變到液晶桌子里去,難度可就大大增加了。
而在去年年底的記者節(jié)晚會上,劉果楠的魔術秀以對大眾傳媒歷史的回顧開頭,以記者采訪為中間內容、以新媒體關鍵詞為結尾,表達了對新聞傳媒行業(yè)的認知和思索。

此外,每年由社團聯(lián)合會舉辦的兩場大型晚會——社彩秋韻和舞動中傳,劉果楠也從未缺席?!吧鐖F聯(lián)合會承載了我對中傳的感情?!彼f。每一次,劉果楠都會根據(jù)當次晚會的主題來定制魔術表演內容,將最新鮮、最有生命力、最費心血的魔術秀放在這兩個舞臺上。“對我而言,社團聯(lián)合會是特別的,中傳是特別的。我此生無悔入中傳?!?/p>
我不只是一個魔術師
魔術和現(xiàn)代傳媒密不可分,劉果楠也和“傳媒人”的身份密不可分。
有人說他只會玩魔術,成績不好,他想盡力打破這種傳言。今年八月,劉果楠將去美國電影學院深造。談及考研,劉果楠表示,大二就有出國讀研的計劃,從前年就開始準備作品集等相關材料。而中傳為他提供了諸多接觸電視、電影行業(yè)的機會,小學期、實踐課程的設置使他在平時就積累了不少后來申請高校時需要的素材。學校到位的專業(yè)培養(yǎng)讓他覺得非常幸運。

劉果楠雖即將赴美國電影學院(American Film Institute)求學,但他同樣眷戀著母校,“非常舍不得(中傳),羨慕在本校讀研的同學們。四年時間一眨眼就過了,希望大家別眨眼?!彼Φ馈?/p>
而在工作方面,他也希望未來能將電影電視等傳播媒介同魔術結合起來,作為自己的工作的長足發(fā)展方向。影視和魔術是他所擅長的,更是他所熱愛的。而具體方向是做影視元素包裝的魔術秀,還是做有魔術元素的電視節(jié)目和電影作品,他仍在探索和找尋。他認為將魔術和傳媒相結合的探索也是一種樂趣。

“世界太大了,出去走過我才知道,原來魔術可以這么演,節(jié)目可以這么做?!贝髮W四年中,劉果楠多次出國交流。他曾赴美國參加世界藝術錦標賽并在賽中獲得金獎,在好萊塢頒獎盛典中擔任開場嘉賓,在馬拉西亞國慶節(jié)上表演魔術。但他不滿足也不會止步于這些成績。
“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彼f。


記者/徐漠蕓
編輯/張智雄
學生主編/許茂楠 趙東宇
責編./閻璽
歡迎關注中國傳媒大學校報公眾號
故事太多 時間太少
而你剛好 在聽我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