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張臉,就讓我想起了漢弗萊爵士,來自阿塞拜疆的250師師長阿比洛夫少將
馬哈茂德·阿卜杜勒-拉扎耶維奇·阿比洛夫(1898-1972年9月15日) - 少將(1945年)
我是在翻閱軍團網(wǎng)的資料時找到了這個人物的,當時他在所有人排位的第一位,當然那是以俄文字母排列的。

只是看到這張臉的時候,我總覺得撞臉,你不能說完全像,完全像是不可能的。

阿比洛夫少將的面部輪廓,還有他這個發(fā)型,就像是這個人。

這是那只唐寧街10號的首席捕鼠官漢弗萊,我們要說的是。

不過阿比洛夫同志并不是一個后方坐辦公室的,看題目就知道,他在前線作戰(zhàn),經(jīng)歷了整個偉大的衛(wèi)國戰(zhàn)爭,并且獲得了五次紅旗勛章。
馬哈茂德·阿卜杜勒扎·阿比洛維奇1898年9月15日出生于阿塞拜疆古薩爾區(qū)烏庫爾村,父親是一名達吉斯坦農(nóng)民。
他在雅拉姆車站的一所學校學習,但由于父親于1915年去世而沒有畢業(yè),1917年,他的母親去世。父親死后,他在雅拉姆火車站工作。
說起來,他還是個鐵路工人,來自阿塞拜疆,想想漢弗萊爵士引用過的名言,還有寶獅伏特加,我總覺得有點奇妙的感覺。

俄國內戰(zhàn)
1920年4月加入紅軍。他在第11軍服役。他參加了科賈里山區(qū)對小格魯吉亞軍事分遣隊的戰(zhàn)斗。
戰(zhàn)爭期間
1922年,阿比洛夫從巴庫軍事學校畢業(yè),接受初級指揮官培訓。1922年10月至1924年3月,他擔任位于遠東的下諾夫哥羅德師第49團第2連排長。1926年8月至1929年6月,他調到第77阿塞拜疆山地師,擔任該師排長,1926年8月至1929年6月,他擔任連科拉尼同一師巴庫步兵團第三連長。1929年至1930年7月,他擔任第比利斯步兵學校的課程指揮官(需要注意的是,第比利斯的南面就是格魯吉亞境內的阿塞拜疆人聚居區(qū)),然后是助理連長,1932年8月至1937年7月,他擔任第比利斯軍事學院連長。馬哈茂德·阿比洛夫隨后被調到基羅瓦巴德,被任命為阿塞拜疆第77師第230團團長。
1938年,他在莫斯科的共產(chǎn)國際軍事學校"射擊"課程中接受了再培訓,之后阿比洛夫被派往遠東,并被任命為第59軍第2獨立旅情報處處長。同年,他參加了哈桑湖戰(zhàn)役,1939年參加了哈勒欣河(諾門坎)戰(zhàn)役。戰(zhàn)斗結束后,阿比洛夫被任命為該旅參謀長,然后被任命為第105師副師長。
偉大的衛(wèi)國戰(zhàn)爭
1941年8月,他被派到莫斯科參加紅軍總參謀部學院的課程,之后他被任命為新組建的第146獨立步兵旅的指揮官。
1942年4月,由西伯利亞人組成的第146旅被轉移到德米揚斯克地區(qū)的西北前線,在那里進行了激烈的防御戰(zhàn)斗。該旅擊退了德國第16軍部隊的攻擊。1942年8月3日,第34軍司令N.E.貝爾扎林中將命令阿比洛夫上校在24小時內制定對白波爾的進攻計劃,并擊落德國軍隊。阿比洛夫旅的參謀人員一起制定了占領該定居點的行動計劃。8月5日至26日,經(jīng)過激烈的戰(zhàn)斗,第146旅占領了白波爾及其周圍高地。馬哈茂德·阿比洛夫因德米揚斯克行動而獲得紅旗勛章。
德米揚斯克行動結束后,阿比洛夫旅集中在卡盧加,在那里成立了第70師,然后轉移到斯摩棱斯克。作為西部戰(zhàn)線的一部分,第70師進攻耶倫,積極參與解放雅羅斯拉夫爾村。
1943年7月至9月,第70師在發(fā)動進攻時成功地推進了斯科伊河。該師迅速向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邊界推進。在接近奧爾沙-莫吉廖夫公路時,該師遇到了德國的防御工事。據(jù)馬哈茂德·阿比洛夫說,根據(jù)師指揮部的命令,該師在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的命令下轉向積極防御。
自1944年5月以來,阿比洛夫一直住院。康復后,他被任命為第35集團軍第250師長。1944年夏天,第250師在“巴格拉季昂”進攻行動中屢屢脫穎而出。7月27日,該師與其他部隊一起占領了貝洛斯托克。第250師的第一個團被命名為"貝洛斯托克"。9月6日,作為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的一部分,該師沖進納列夫河上的奧斯特羅倫卡要塞。
1945年4月20日,蘇聯(lián)蘇維埃社會主義委員會決定授予馬哈茂德·阿比洛夫少將軍銜。
在服役期間,馬哈茂德·阿比洛夫被授予:[3]
列寧勛章 (1945)
五個紅旗勛章 - 1943年2月14日,1944年10月10日,1944年11月3日,1945年2月10日,1950年)
蘇沃洛夫二等勛章 - 1945年4月15日
庫圖佐夫二等勛章 - 1943年9月28日
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二等勛章 - 1945年5月29日
紅星勛章;
1938年工農(nóng)紅軍二十年勛章
其他獎牌。
波蘭人民共和國?和 美國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