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天干天干,亚洲毛片在线,日韩gay小鲜肉啪啪18禁,女同Gay自慰喷水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進入禪定的境界有九個層次——智敏上師開示

2021-04-04 18:40 作者:瞬龍月時夜  | 我要投稿

還有一個問題,要注意的,有的人愛修,修的時候,入定修么,有的時候境界出現(xiàn)了,如在修定的時候,感到外境與內(nèi)身都不見了,這個會有。不但修行的人會有,氣功師也會有?;蛘呖吹揭粓F光明,或者看到身體沒有了。還有些,好像神通出現(xiàn)了,明天的事情,他在修定的時候就觀察到了,昭覺寺有位師父就這樣,第二天有人打架,他第一天修定時就知道了。修定之中,是有些境界的,這些境界出現(xiàn)是否是對的呢?如果按照嚴格的來說:都是不要的,這些都是禪宗所謂的光影門頭。很多人修定的時候,感到自己身體不見了,看到外界飄飄茫茫好象是如幻如化的現(xiàn)出來了,以為自己得定了,甚至於有的人,認為自己證到了空性了。我們從佛教的教理來勘察,這些僅僅是在修定中的某一個層次,是會有這些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修定中間是有很多層次的,我們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下。進入禪定的境界有九個層次,叫九住心,這個也是對我們修行歡喜用功的人,是極重要的一個事情,下面我們就依據(jù)經(jīng)論,略略介紹一下:


我們修定,要心靜下去,要得奢摩他要、得止,有九個層次:首先我們要把心收起來,不向外亂想,第一個就是內(nèi)住。我們的心,本來是散亂的,都是攀緣外境剎那不息的,現(xiàn)在要把它收回來,不要讓他向外亂攀緣。假使說,念阿彌陀佛,把心定住在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六字洪名上面,叫內(nèi)住。就是心向內(nèi)攝,把它收回來,收回來的時候,就是開始用功了。但念了兩句,就跑掉了,又想其它的東西去了,這就是最初的一個層次——內(nèi)住。


第二個是等住。等住就是說,我們把那個心拉住,可以維持一段時間,不讓它向外跑,大概說,假使念阿彌陀佛,可以念上一串珠子,念108遍,中間心可以收在阿彌陀佛名號上,不跑出去,一串珠時過了之後,倏然又不見了,又跑掉了,但比起以前第一個層次,要好一些,這就叫等住。比以前有些進步了。?


?第三個叫安住。正在念佛的時候,你緣的境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念到後來,忘掉了,想到其它東西上去了。這種經(jīng)驗大家都會有么,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念到後來念到南無觀世音菩薩來了,很多人說會這樣的,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改念了菩薩,或者是想到其它的事去了,等到自己想過來,怎么!南無阿彌陀佛的正念不見了,馬上再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是最初的境界,內(nèi)住,等住都有,念佛的念頭失掉了,念頭跑到外面去了:想起買小菜的事了,或打算明天又該做什么了……等等,不同的是,安住時,妄想心一起,立刻就發(fā)覺,趕快收回來,這叫安住。?


?第四住心叫近住。在這個時候,又比前面好多了,雖然有掉舉妄想會出現(xiàn),但那個心,南無阿彌陀佛,還是在念,不會跑掉忘記了。前面的掉舉妄想心生起,南無阿彌陀佛的正念都已忘掉了;這個時候,縱使在打妄想,但南無阿彌陀佛……仍在念,沒有忘掉。同時為了避免心散向余處,努力將心收攝,使心收攝得漸漸微細,不會粗動向外散馳。到此時——近住,攝心用功,住分已穩(wěn),而有生昏沉的趣向。


?總結前四住的差別:第一個層次內(nèi)住,心才收回不久,不知不覺又跑掉了。第二個層次等住,可以攝心到念一串念珠的時間,過後散亂心起了,自己卻不知覺,等到發(fā)覺:咦!我怎么不念了?已經(jīng)散亂了有一段時間了。而第三個層次安住,在這時心掉舉妄想跑掉了,馬上就覺察,知道錯了!趕快把心拉回來。第四個層次近住,把心再收,收到後來,心在所緣上面基本上能收得穩(wěn)住了,雖然偶然還有散亂心,還會打妄想,但是念南無阿彌陀佛的正念,不會忘記了,還是在念。以前三住,打妄想時,把念佛的正念早忘掉了,一心想其它的事情去了?,F(xiàn)在妄想少了,基本上心能緣念在一句佛號上,收住了。這較以前三住心已經(jīng)好得多了,可以把心收攝到幾乎不往外散了。這時念的力量增強了,心一旦打妄想,就立即收回來,打妄想,收回來,打妄想,收回來……不斷練習,往外打妄想的力量相應地減弱了,但是凡夫的心,有個通病,不打妄想,就入昏沉,現(xiàn)在妄想少了,可昏沉卻來了,於是在第四住心時,住分雖穩(wěn),而有產(chǎn)生昏沉的現(xiàn)象,明分不顯。?


?第五住叫調(diào)伏。這個時候要把心提高舉,要觀想定——三摩地的功德,把昏沉的心提起來。這時就能把第四住的粗的昏沉去掉,但還會留下一些極微細的昏沉。這個昏沉,不同於一般近於打瞌睡的昏沉,卻是一種微細的,叫做「沉沒」。在第五住時,最危險的,就是這個微沉(沉沒),自己以為觀境清楚明了,但是沒有力量。就像念佛,南無阿彌陀佛清楚地還在念,并沒有失掉,但是沒有一股強有力的勁道。這個時候,最容易誤解,以為自己已得定(三摩地)了。因為其它粗的妄想和昏沉已息下去了,(第四住已除粗掉,第五住正除粗沉,)然而微細的沉沒卻出現(xiàn)了。我們說修止得三摩地有明澄具力的明分與專注所緣境上的住分二點。第五調(diào)伏的細沉,與真三摩地極相似,因細沉亦有此相似的住、明二分。它們的差別,就在明分中具不具有明了而精實的力這方面。這個力稍為不足,即入於細沉。細沉時明分、住分都具有,就是缺少這個精實的力一點上面,還要下功夫,把這微細沉沒除掉。比如說,前說的念南無阿彌陀佛,明明白白的,清清楚楚是在念,也沒有其它雜念,但是念的力量不夠,沒有那精實的力。「此時心如虛空」,最易搞錯,以為是已經(jīng)得止了。還有一個毛病,這時候因為粗的妄想和昏沉息下去了,心靜下去了,就會出現(xiàn)身體不見了,看外界虛虛茫茫,如幻如化,好象不但是得到定了,而且已證到空性了。這個時候我們要認識到,此僅僅是修定中的第五住心,真正的定還沒有得到;空觀,根本談不上。要得到定之後,再把觀空的毗缽舍那修起來,才能證空觀?,F(xiàn)在定尚未得到,這些境界不過是禪宗的所謂光影門頭,這些境界當然是很多的了;智者大師曾為其兄作《小止觀》,說定中境界層次無窮,若要全部寫下來,不要說一本書,即使一萬本書亦難窮盡。那就是說,從第五住開始境界就出現(xiàn)了,各式各樣的境界都會有,虛虛茫茫,身體不見了,等等都會出現(xiàn)。這個時候要明白,自己并沒有得定,也并沒有得到空觀,這些都是虛妄的境界。對於這種虛妄境界,簡單一句話:不去管它!根據(jù)自己要修的法,繼續(xù)修下去。希望大家不要上當,不要搞錯,如果搞錯了,不但上不了路,還要著魔,這是我們重點解釋的第五住心,最容易起誤會的。?


?第六住是寂靜。第五住把心策舉起來,為了斷除細沉沒,但還有一些微細的掉舉、或散亂,此種微細散亂或稱為三摩地不順方,或稱為不喜三摩地,在六住見到這微細散亂的過失,努力要把它們遮止,一心專注於三摩地,不使於三摩地有絲毫不喜之心。五住與六住之特征者,五住斷微沉,六住斷微掉。?


?第七住叫最極寂靜。在五住時細沉尚有力,時刻防止它生起。六住時,細掉尚有力量,也要時刻防止它生起。到第七住,則細沉細掉都已受到對治力的摧壞,力量已經(jīng)薄弱,本已無散亂等生起,而有極微細散亂將起之勢。這種才將生起的趨勢,第七住的心力,可以把這股將要冒起的勢力,立刻察覺,而且使它消滅。到了第六、第七住時,能知第五住的止還不完善,能從五住如空的心穿透出來,所以不會誤會,造成錯誤了。?


?第八住名叫專注一趣。第七住已不受沉掉的損害,第八住則絕無沉掉。由於努力加功用行,使一座里面,一心專注。?


?第九住稱為等持。由第八住專注一趣,習已成熟,這時不必再加功用行,修舍心,任運能離沉掉,自在而住。?


?到第九住心時,還不能稱為得止(奢摩他),仍屬於欲界的心一境性。而真正得止,是屬於色界的范圍了。第九住不但能夠長時間隨意住定,不用努力加功用行,而且還有輕安分,這時候,也容易起狂亂的我慢,自以為已得定,甚至謂已得空樂。由於第九住心在出定後,行住坐臥,都好象有定分參雜在里邊,應知此是現(xiàn)似(相似)之相,有人不知,便誤以為入定出定已經(jīng)打成一片,自謂等同佛了。因為佛的境界入定(正修)出定(後得)是合而為一的。所以宗大師特別指明,第九住心是欲界心一境性,連色界定尚未得到,何況成佛?!這點,修止的人也一樣要知道的。


怎么樣從第九住心進入真正的奢摩他呢?第九住已有輕安,但不圓滿,要到圓滿的輕安生起,才算趨入正定。這種輕安生起之前相,自己頂上有重的感覺,但不是不舒服的感覺。這種感覺生起後,立即圓滿的輕安跟著生起了


進入禪定的境界有九個層次——智敏上師開示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班玛县| 胶南市| 安徽省| 隆林| 嘉荫县| 西充县| 丰台区| 青海省| 镇雄县| 安乡县| 长海县| 澳门| 普格县| 墨玉县| 镇雄县| 海兴县| 桓仁| 千阳县| 历史| 沙坪坝区| 巴彦县| 杂多县| 广平县| 铜川市| 新郑市| 牙克石市| 海晏县| 登封市| 龙川县| 舞阳县| 和顺县| 连平县| 辛集市| 仁化县| 高要市| 山西省| 八宿县| 芮城县| 洪湖市| 灵台县| 柏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