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球落地發(fā)根的一點小技巧
反正對我來說嫁接就是為了落地。目前為止除了牡丹和花籠類的,其余落地成功率還是挺高的。可能和我大多數(shù)自己播種苗接也有關(guān)系。
木心的深度是一個關(guān)鍵,嫁接的時間愈長,仙人球生長下翻,會越來越把木心往里裹。木心越深,就要挖的更深,就愈不容易發(fā)根。砧木類型也很重要,目前我試過
最淺的就是草球,龍神木也還可以,袖莆王冠龍都是比較深的。如果目的是落地,建議還是用草球,接穗除了刺弱是個缺點,身材也更易保持,刺落地后只要基因好,慢慢再養(yǎng)完全來得及。
落地后,最好的方式就是晾足夠長時間,自己出根芽,此時球體生長激素密度高,傷口也痊愈完好,上盆風險最小。
但有的時候因為某些神秘原因就是晾不出來,亦或是晾出根上盆后根遲遲長不好,最終導(dǎo)致落地失敗。有個小技巧可以給花友們參考。
一是可能是底部和土接觸不好,有空隙,根發(fā)出來不好抓土。二是濕度難以保持不利于催根和發(fā)根。解決方案就是用小顆粒蛭石,性軟,容易著根,方便填空。根發(fā)好移栽也方便。但純蛭石盡管很能吸水,但卻不太能保水,所以套個密封袋,就完美解決了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親測是很有效的
此辦法也適用于修根換盆后遲遲不服盆的情況。
該方法也有風險,就是植株弱,消毒不充分的情況下更容易感染。所以建議蛭石微波殺毒,仙人球泡半小時高錳酸鉀溶液,然后直接澆高錳酸鉀溶液濕潤土??偨Y(jié)一下,自然發(fā)根顯然是最順的,但如果實在搞不定,試試其他方法又何妨,還能有什么損失呢?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