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步在家早教:你必須了解的,孩子被吼后的3個心理變化
2019年,有一份權威調(diào)查報告顯示:全國超過89%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采取吼叫的方式。并且,年齡越低的家長越愛吼孩子。為什么會有這么高比例的家長用“吼叫”的方式教育孩子呢?因為:“吼”的教育效果,立竿見影!曾經(jīng)有一位媽媽跟我說,她當然知道吼孩子不好,但架不住效果好啊。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只要大吼一聲,孩子就會立馬安靜下來,沉默不說話,教育效果杠杠的省事!但,你知道孩子被吼的時候,為什么不說話嗎?

第一,害怕
我們覺得“吼”有用,是因為能最快速度的“震懾”孩子。而所謂的被“震懾”住,其實是孩子害怕。在大人的高分貝吼罵下,孩子不敢說話、不敢哭泣、不敢動、不敢表達情緒……因為,在這個情況下,任何的話語、動作、甚至是表情,都只會招來父母更大分貝的吼罵和更嚴厲的批評。
他害怕,所以他才不敢說話。
第二,逃避
如果大家注意觀察,會發(fā)現(xiàn),我們在吼孩子的時候,孩子會低頭,或者不斷地回頭。很多父母看到孩子這個表現(xiàn),就會更生氣,覺得孩子沒有認真聽,其實在心理學上,這是孩子在“逃避”的下意識反應。他們想逃避父母猙獰的樣子,想逃避父母刺耳的聲音,想逃避當下的沖突。而這樣的逃避,對于親子關系來說,幾乎是毀滅式的打擊。
第三,麻木
很多喜歡吼孩子的家長,一定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規(guī)律,一開始吼一兩句就有效果了。但慢慢地,必須要音量越來越高,吼得越來越多,才能起到作用。其實這個父母逐漸“加吼”的過程,也是孩子逐漸麻木的過程。他已經(jīng)習慣了,習慣被吼、習慣父母對自己的不耐心、習慣父母不肯重視孩子的感受、習慣父母對自己的粗暴。
看到這里,作為父母的我們,如果覺得于心不忍,想要“不吼不叫”就能教育好孩子,那么不妨加入小步在家早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