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難了,我不想學/做了!”當孩子有放棄念頭,你的回答很重要!
來自嚴嚴家長的咨詢:
我兒子7歲半,寫作業(yè)容易分心,最讓我頭疼的問題是孩子一遇到難點的題目就會說“太難了,做不出來,能不能空著,能不能不做了......”
?
我也會教孩子去翻翻課本找答案,或者不管答案對錯,先把你能想到的寫出來再說。
?
但是兒子還是很抗拒,比較逃避,生活上也是這樣,有時候玩游戲玩玩具也是碰到比較復雜的要求,就沒耐心研究了,不想完了。
?
?

?
這應該怎么做呢?
?
當孩子說“媽媽,這太難了,我不想學/做了”的時候,不一定是他們真的想放棄了。
?
孩子說出“想要放棄”的話時,通常是出于兩種心理。
?
一種是因為他真的想通了,覺得這件事堅持下去對自己無益。
?
并且已經有了明確的目標,想要把時間花在正確的事上。
?
另外一種,則是孩子覺得太無聊了,
?
或是老師和爸媽的要求太高,自己覺得太辛苦了、太累了,為了逃避這些而說的氣話。
?
這兩者之間的區(qū)別還是很大的。如果是前者,那么我們可以考慮尊重孩子的意見,但如果是后者,我們就不能隨便答應。
?

?
很多孩子都是三分鐘熱度的,總是“喜新厭舊”。
?
比如今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個好看的玩具,大哭著求媽媽給他買,發(fā)誓有了他之后,最近幾個月都不再要別的了,這個是他的最愛。
?
但要不了幾天,他就又會被其他的玩具吸引走注意力,把舊玩具忘在了一邊。
?
做事也是一樣,看到什么就想去做什么,遇到困難了就馬上想著放棄。如果這時候我們答應了孩子,他在心里就會形成一種心理暗示。
?
以后做任何事,遇到挫折就放棄,不順心意就扔在一邊,反正爸爸媽媽都會同意。
?

?
一旦孩子養(yǎng)成了“不愛動腦、不喜歡思考”的習慣,對他們性格、習慣、注意力、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都是極為不利的。
?
有研究院曾對1.1萬名受到“放縱式教育”的兒童進行調查研究。
?
結果發(fā)現,他們的大腦皮層較同齡的孩子更薄。
?
大腦皮層是大腦最外面的皮質,負責處理感官信息。
?
如果大腦皮層變薄,這些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將很難保持持續(xù)的專注力,創(chuàng)造力及思考能力也會大打折扣。
?
最關鍵的是,這種負面影響幾乎是不可逆的。
?
為什么我們說,不能太縱容孩子,讓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原因就在于此。
?
孩子受限于自己的年齡和閱歷,很難對處境做出最優(yōu)秀的判斷。
?
所以家長一定要及早重視起對孩子性格的培養(yǎng),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決定。
?

?
1.多立規(guī)矩,消除惰性
人都有惰性,孩子更是如此,而如果碰到困難就不做不思考不解決,也沒事的話,孩子就更容易拖延甚至放棄。
?
?這時家長則可以通過制定規(guī)則的方式,來改善這一情況。
?
比如約定好幾點開始寫作業(yè),就一定要幾點開始,如果慢了,或是敷衍了事,那么就要受到懲罰,比如延長學習的時間,或是減少玩游戲的時間。
?
同樣的,如果答應孩子每天可以看半個小時動畫片,也要讓孩子去看。
?
因為一味要求孩子去用功,卻不給孩子“甜頭”,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
想讓孩子遵守規(guī)矩,家長就要先做好榜樣。
?
?
2.提升孩子的抗壓能力
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成長,才有勇氣去迎接一次次的挑戰(zhàn)。
?
有位兒童心理學家曾說:“孩子會犯無數次錯,那是由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在快速發(fā)展。此時,孩子愿意自己不斷地摸索,從而做得更好?!?/p>
?
有的孩子害怕失敗,做什么事都畏首畏尾的,遇到苦難了就退縮。
?
家長一定要多去引導孩子試錯,失敗了也沒關系。
?
如果現在不提升孩子的抗壓能力,長大后就很難承受住社會的“毒打”。
?
對孩子來說,最該培訓的從來就不是什么興趣愛好,而是抗壓力。
?

?
3.鍛煉大腦、保持專注
想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并且能夠為之投入更多地努力。
?
最有效的一種方式,就是培養(yǎng)他的專注力,讓他把所有的熱情都放在這件事上面。
?
工作、學習、競技,可以這么說,想做好任何事,都離不開一個良好的專注力。
?
而且上面也提到,大腦一直遵循的是“用進廢退”的規(guī)律,其實越開動腦筋越鍛煉大腦,神經網絡才會鏈接越緊密,對于信息的接受處理才能夠加強。
?
這么一來,孩子碰到問題難題才會更有動力和方法去思考去解決,并且有足夠的專注力沉浸其中,專心對付問題。
?
總結來說:不管是A娃還是普娃,如果遇到難題挫折容易退縮放棄,積極鼓勵自然是需要的,但絕不是簡單的口頭鼓勵或者物質獎勵就可以了。
?
“加油你一定能做到”
“你可是小男子漢怎么能放棄?”
“弟弟妹妹都能做,你一定比他們做的更好!”“弄好了帶你買玩具/吃大餐去!”
?
這樣的話或許能刺激孩子的勝負欲,但更多時候只會讓本就畏難的孩子更加退縮。
?
對于注意力不足、畏難情緒大的孩子,試試看鍛煉大腦,養(yǎng)成遇到問題專注鉆研積極解決的能力和習慣,比“心疼放任孩子”強一百倍,也比簡單的口頭鼓勵和物質獎勵來得高級和持久!

廣州天使兒童醫(yī)院
健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