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日冷知識:抽水馬桶上刷手機的你,是全球50%的幸運兒之一?

2014年11月19日 第一個世界廁所日
2021年11月19日 第8個世界廁所日


6000年前的某一天,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一個小村莊里,路上的空地挖一個大坑集中上廁所,人類擁有了第一個公共廁所。
古羅馬時代,廁所安裝一排排石頭打磨的坐便坑,下面是一個常年流水的水槽,
廁所的四壁上掛著壁畫,走廊的石板上雕刻著漂亮的圖案,
文化場所,古羅馬人喜歡坐在廁所里高談闊論,進行思想的碰撞。
當時,在歐洲的其他地方木制馬桶和尿壺才是普通城鎮(zhèn)居民的選擇。
古代中國,有專門的衛(wèi)生官員來負責收集糞便,運出城外,有一些城市還設(shè)有類似環(huán)衛(wèi)工人的崗位。
1596年,約翰·哈林頓爵士,設(shè)計出一個由水箱、馬桶和管道組成的裝置,致命缺點是糞便臭氣時常沿著管道返回馬桶中。
1775年,倫敦的鐘表匠亞歷山大·卡明斯,給抽水馬桶加裝了經(jīng)典的U型管道,第一個現(xiàn)代意義的抽水馬桶誕生了。但是并未得到重視,一個可能的原因是人們一直都忌諱談?wù)撆判刮铩?/p>
人們對傳染病的認識升級改變了這一切,17世紀細菌理論的創(chuàng)立,讓人們逐步認識到環(huán)境衛(wèi)生的重要性,對于公共衛(wèi)生水平不高的地區(qū),修建廁所帶來的收益常常比修建醫(yī)院來得更大。
截止2020年,全球仍然有將近一半的人用不上能夠沖水的廁所。
至少有20億人仍然在使用被糞便污染的飲用水。平均每2.5分鐘就有一名兒童si于水源污染而引發(fā)的痢疾。
1998年,新加坡人沈銳華意識到廁所對人的重要性,敏銳觀察到了人們對廁所的偏見。
沈銳華創(chuàng)建了新加坡廁所協(xié)會

1999年,沈銳華在日本參加了一個會議,會上有來自各國的15個廁所協(xié)會出席,為了把全世界的廁所協(xié)會組織起來,沈銳華成立了世界廁所組織,縮寫“WTO”

世界廁所組織的首要目標:破除人們對廁所問題的偏見,讓每一個人都能隨時隨地地用上安全衛(wèi)生的廁所。
2001年11月19日,世界廁所組織在新加坡展覽中心的換到的一塊免費場地,主辦了第一屆世界廁所峰會,峰會當天有中國、韓國、印度、日本等20多個國家參加了會議,參會代表達到了300多人,當天世界廁所組織宣布把11月19日定為世界廁所日。這就是世界廁所日的由來。

從此以后,世界廁所峰會每年由成員國輪流舉辦
2004年第四屆世界廁所峰會在北京舉行,承辦單位是當時正在籌辦奧運會的北京市旅游局。提升廁所的水平不僅是世界廁所組織的目標,也是北京奧組委的目標,本屆廁所峰會取得了圓滿成功。

2013年7月24日,在紐約的第67屆聯(lián)合國大會上,來自193個國家的代表一致通過了一項決議,每年的11月19日世界廁所日成為了全球性的法定聯(lián)合國節(jié)日。

2021年世界廁所日的活動主題是重視廁所。
文明其實就藏在我們看不到的細節(jié)當中,如果高樓大廈能夠代表文明的高度,那么下水道和廁所就是文明這個木桶上的最短的那塊木板,這塊短板很值得我們每一個人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