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接受的現(xiàn)實(shí):剝?nèi)ヴ斨巧钗渌蓚b義外衣,摘下宋江李逵忠孝面具,最后露出的是什么?

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表現(xiàn)最搶眼的,似乎就是魯智深、武松、宋江、李逵這四位了:宋江是“刀筆敢欺蕭相國,名不讓孟嘗君”的及時雨孝義黑三郎;李逵被金圣嘆評為“梁山泊山泊中一百七人,無一個入得他眼”的“上上人物”,李卓吾更是稱他為“梁山泊第一尊佛”。
至于魯智深武松,幾乎有井水處便有他們的故事在傳唱:“魯達(dá)自然是上上人物,心地厚實(shí),體格闊大。論粗鹵處,他也有些粗鹵;論精細(xì)處,他亦甚是精細(xì)。然不知何故,看來便有不及武松處。想魯達(dá)已是人中絕頂,若武松直是天神?!?/strong>
施耐庵和金圣嘆、李卓吾不是我們同時代的人,他們的對梁山好漢的評價,讀者諸君未必認(rèn)可,咱們今天的話題,就是剝?nèi)ヴ斨巧钗渌蓚b義外衣,摘下宋江李逵忠孝面具,來看看最后露出來的是什么?

宋江剛一出場,施耐庵便寫了一首《臨江仙》稱贊他濟(jì)弱扶傾心慷慨,高名冰月雙清,還說他“于家大孝,為人仗義疏財(cái)”。
宋江孝不孝順,我們鄆城縣官府的檔案中就能找到證據(jù),其父宋太公也說得很明白:“不孝之子宋江,自小忤逆,不肯本分生理,要去做吏,百般說他不從。因此老漢數(shù)年前,本縣官長處告了他忤逆,出了他籍。”
宋太公摘下了宋江的孝子面具,可能有人想要替宋江扣回去:做押司是有風(fēng)險(xiǎn)的,一旦犯了事,輕則刺配遠(yuǎn)惡軍州,重則抄扎家產(chǎn),結(jié)果了殘生性命。宋江是怕連累父母,才教爹娘告了忤逆,出了籍冊,從此分家單過,并且在官府拿到了執(zhí)憑公文存照,表示這對父子老死不相往來,徹底斷絕了關(guān)系。
這時候我們就不禁要問了:既然宋江知道做押司可能會連累父母,為什么還要去謀那個不入流的差事?
在古代,不孝之子最為人不齒,宋江為了當(dāng)押司黑白通吃,甘愿頂著不孝之子的罵名,是不是連臉都不要了?如果他真是一個孝子,又怎會容忍自己的清白名聲被玷污?

只有不孝之人才不在乎不孝惡名,宋江是否有忠心,我們看看他在潯陽樓題寫的兩首反詩就一目了然。
宋江酒后吐真言如果可以忽略,那他上了梁山之后豎起的杏黃色“替天行道”大旗,就已經(jīng)把不臣之心懸在半空中了:唐朝以后,黃色為皇家專用,替天行道是天子職責(zé),宋江此時強(qiáng)調(diào)的“忠心”,實(shí)際是讓眾好漢對他盡忠。
宋江造反不成無奈招安,但是仍然不服從朝廷調(diào)遣,堅(jiān)決不肯拆分拿著朝廷糧餉卻只聽他一人調(diào)遣的梁山軍,這種做法,別說遇到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就是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唐太宗文皇帝,也是要忍無可忍的。
宋江為了當(dāng)押司小吏而跟父親半真半假地?cái)嘟^關(guān)系,“耗國因家木”野望落空,就想做一個擁兵自重的軍閥,要說這樣的人忠孝,估計(jì)連安祿山和安慶緒父子都會發(fā)笑,所以摘下宋江忠孝的假面具,我們只能看到一個志大才疏、色厲內(nèi)荏、無情無義、鮮廉寡恥的偽君子、真小人,李逵跟他沆瀣一氣,那就是小巫見大巫。

李逵粗野狂暴,當(dāng)然不會有家國觀念,他對宋江和母親,也是不忠不孝。
金圣嘆說李逵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簡直能把孟子氣得吐血三升:被燕青李逵打得大氣不敢出,宋江用八十兩銀子就收購了他的一生,對無辜百姓肆意屠戮,犯起渾來連宋江也敢砍。
李逵看起來像個孝子,但是我們通過一件事,就能看出他根本就是全無心肝。
李逵回家接母親,一路上母子的對話,讓人脊背發(fā)涼:“娘道:‘我中午吃了些干飯,口渴的當(dāng)不得。’李逵道:‘我喉嚨里也煙發(fā)火出。你且等我背你到嶺上,尋水與你吃?!锏溃骸覂?,端的渴殺我也!救我一救!’李逵道:‘我也困倦的要不得!’”
其實(shí)不用等老虎出來,李逵的老娘也被折騰得只有半條命了,那兩頭小老虎啃食的,極有可能并非活人。
李逵跟老虎發(fā)怒,也不全是殺母之仇:“我從梁山泊歸來,特為老娘來取他。千辛萬苦背到這里,卻把來與你吃了!”
李逵惱火的是自己“千辛萬苦”白忙一場,殺掉四頭老虎之后,“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廟里,睡到天明。次日早晨,李逵卻來收拾親娘的兩腿及剩的骨殖,把布衫包裹了,直到泗州大圣庵后掘土坑葬了?!?/strong>
母親在荒野零落,李逵卻能一覺睡到大天亮才想起掩埋,這種行徑,豈是“全無心肝”四個字能概括?

宋江是偽君子真小人,但是他在擒王慶之后、征方臘之前對李逵的評價還是比較準(zhǔn)確的:“這黑禽獸又來無禮!你這廝不省得道理,反心尚兀自未除!”
李逵就是個做人做事均無底線的禽獸,所以他才會“殺得手順,直搶入扈家莊里,把扈太公一門老幼,盡數(shù)殺了,不留一個。”
但不知金圣嘆和李卓吾的祖先要是生活在扈家莊,這兩位“大師”還會不會給予李逵那么高的評價?
宋江李逵并無半點(diǎn)忠孝之心,那么梁山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俠魯智深和武松,要是剝?nèi)b義的外衣,還能剩下什么呢?
俠義只是表象,我們要是透過表象看實(shí)質(zhì),就能看到魯智深和武松的另一面。
魯智深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暴揍小霸王、火殺瓦罐寺、大鬧野豬林,看起來沒有一件事跟他的自身利益有關(guān),都可以說是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如果不考慮俠義因素,魯智深這樣做,就很值得探討一番了。

魯智深做的這四件事,看起來都是行俠仗義,但是一個種家軍出來的悍將,為什么熱心于行俠仗義?這我們就得從他的日常小事中著眼了。
魯智深到了大相國寺,吃了偷菜潑皮幾頓酒肉后,就十分愧疚了:“智深尋思道:‘每日吃他們酒食多,灑家今日也安排些還席?!械廊巳コ侵匈I了幾般果子,沽了兩三擔(dān)酒,殺翻一口豬,一腔羊?!?/strong>
在宋朝,羊肉是上等美食,豬肉“賤如土”,牛肉只吃了可能要蹲班房,那些偷菜潑皮,請魯智深的時候只能牽一只豬,那是買不起羊——他們此生第一次吃羊肉,就是在魯智深的“宴席”上。
那些潑皮早已被魯智深折服,而且還要在魯智深的菜園子討生活,按理說只有他們請魯智深,而魯智深不必請他們。魯智深這樣大手筆破費(fèi),我們就能看到魯智深行俠仗義的初衷——眾生平等。
魯智深與任何人相交從不高高在上,都是實(shí)心實(shí)意:你敬我一尺為敬你一丈,我不欺負(fù)人,也見不得別人欺負(fù)人。

魯智深天生一種眾生平等的善良,做事從不為自己考慮,他跟史進(jìn)、林沖的交往,都是只有付出沒有回報(bào)。
這位身高八尺腰大十圍的英雄,拳腳禪杖威猛如雷霆霹靂,內(nèi)心卻充滿溫柔與和善——行俠仗義的軍中悍將、江湖豪杰,有時候看起來就像一個憨厚幽默的鄰家大哥,與他為友,那是絕對的安全,就連打虎英雄武二郎,在與魯智深為友后,也不搭理“結(jié)拜大哥”宋江宋公明了。
武松是很多書評家公認(rèn)的“天人”,此人快意恩仇殺伐果斷,獅子樓斗殺西門慶、鴛鴦樓滅了張都監(jiān)滿門,一刀一個毫不手軟,但是他面對蜈蚣嶺的落難女子,卻表現(xiàn)得異常周到、溫和:那一二百兩一包金銀,眼睛不眨地送了出去,就跟把一千貫賞錢分給素不相識的獵戶一樣,武松再窮,也會把金錢分給他認(rèn)為更窮的陌生人。
有人說武松是個冷面冷血大俠,得罪他的人只有死路一條,但是我們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就會發(fā)現(xiàn)武松冷面冷血之下,還有一顆重情重義火熱的心。
大郎武植貌丑身矮,武松卻對他畢恭畢敬,甚至在夢中都能見到兄長訴冤,這說明大哥在他心中的分量重逾千斤。

武松飄泊江湖多年,顛沛流離的生活讓他更加珍惜親情和友情,也讓他變得有些敏感和偏激,但是他的敏感和偏激從不突破底線,對女子也不完全是冷酷無情。
我們看魯智深和武松,不能只看其俠骨,還要看他們的柔情,剝?nèi)バ袀b仗義的外衣,露出的是魯智深武松的真性情: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塵世中人,有羈絆、有無奈、有遺憾,他們也曾食不果腹,也從窮困落魄,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魯智深和武松的俠義生涯,有血有淚有情,但是人無完人,子見南子也難免心旌動搖,更何況俠士魯智深與武松?
潮水退去,才知道誰沒穿褲子,摘下宋江李逵忠孝的假面具,剝?nèi)ヴ斨巧钗渌尚袀b仗義的外衣,您看到的他們,是什么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