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認知的本質(zhì),以及它在交易中發(fā)揮的作用

交易的核心是什么,我認為不在于單純的技術(shù)方法,而是建立自洽的市場觀,所謂的高手并非有什么神秘的策略不為人知,而是他們的交易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貼合原理,闡述市場的運行規(guī)律。
如此,才能波詭云譎的走勢變化中,把握市場中相對有序的規(guī)律,知道自己想要捕捉的行情段落是什么樣子,清楚自己的交易目標會在什么市況中出現(xiàn),等待時機
可能有的朋友不太理解我的意思,我們來舉個例子

我們初入市場時,覺得走勢很容易理解,只需大概看個輪廓,順著趨勢方向買賣就行了,畢竟規(guī)律如此淺顯(漲一段就跌一段)自己操作上高空低多似乎就能輕易盈利
但是一旦去操作就會發(fā)現(xiàn),整體看起來流暢的趨勢,在小級別去介入時卻難上加難,畢竟高低點是一個事后才能明確的東西,往往幾個小時過后價格回落了,我們才知道前面走出了階段高點,低點亦是如此
所以時間上的滯后就不可能讓我們分毫無差的抓到拐點,除非你能未卜先知
因此判斷——反應,這個過程中是伴隨點位損耗的,而損耗的大小完全看反應速度和操作精度

如果對方法原理缺乏認知,能有快速的反應力嗎?? ?
就像有些高手和新手他們明明用著一樣的交易策略,但最終績效為什么卻大不相同
有些朋友可能說,高手能斬斷虧損,高手持倉信心更強,其實都不對!
他們真正的差異,在于對點位損耗的控制,同一個信號早10分鐘,晚10分鐘進場是天差地別,同樣點位差十幾個,幾十個點,再經(jīng)過幾個環(huán)節(jié)的傳導,最終任何渺小的失誤都會被放大

一個是提前就等著遇阻圖形出現(xiàn)(上圖)另一個是遇阻圖形明確之后再走出一根大陰(圖2)看到標志性K線才能意識到反彈完畢了,所以同樣的進場邏輯,但最終由于進場精度的差異,結(jié)果不盡人意
這就是交易的真相,方法容易照搬,但對于原理的掌握沒有捷徑,因為它們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

就像你等反彈完畢,只有提前對反彈遇阻范圍有一個預估,才能有參照物能在遇阻圖形出現(xiàn)的第一時間做對比,快速做好介入準備
這個預估是憑空出現(xiàn)的嗎?并不是,而是建立在你對市場結(jié)構(gòu)的規(guī)劃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個假設和驗證的邏輯關(guān)系

我們對于反彈位置的預估是提出一個具有可能性的假設,而后續(xù)的K線反應(遇阻)代表這個阻力確實對價格波動具有壓制效力,此時我們掌握什么?
?一個極可能有效的阻力位=高概率的反彈終點。

而后,遇阻圖形的產(chǎn)生和破位,又是一次驗證
代表這種可能性成為現(xiàn)實,反彈受阻轉(zhuǎn)空的態(tài)勢明確,大概率在這個節(jié)點完成多空轉(zhuǎn)換,所以這是個圖形,但它有效性卻不在圖形本身。
因此新手很容易形似而非神似,不了解走勢的演變規(guī)律,那么他們就很難預估趨勢運動的路徑,也就很難對某些重要節(jié)點做提前規(guī)劃,通過走勢反應去推敲自己的計劃是否符合邏輯
往往只知道賭相似的圖形,缺不考慮阻力是否有效,或者更傻,猶豫到圖形走完了,視覺上看見才能后知后覺的意識到
但問題是,圖形明朗是需要在空間上呈現(xiàn)的,它的明確不意味著你找到確定性,反而可能意味著點位空間的損失,就像突破時的大K, 你做到啟動位置和做到K線末端的結(jié)果肯定截然不同

再說交易是靠腦子,而不是靠視覺。每個散戶都長了眼睛,但不是每個散戶都會用腦子(原諒我說的難聽)
所以說市場認知的本質(zhì)就是:如果你想通過某個策略和圖形來獲利,你就必須對它會在何時出現(xiàn)和它的可靠性有所認識,要清楚自己是等待某些信號形成驗證自己的思路和推理,而不是只看圖形來暗示自己交易。
不然我們學一大堆方法有什么意義?它只會是事后諸葛亮指點江山時,用來解釋走勢的依據(jù)罷了,或者說用來埋怨折磨自己“把柄”
對于市場規(guī)律的理解,形成我們的交易觀,而交易觀的本質(zhì)是什么?
是意識到大多數(shù)時間市場走勢的隨機化和危險性,你必須要長時間的研究,才能知道大多數(shù)時間走勢的運行是不確定的,你不知道它會在哪轉(zhuǎn)折,也不知道它要多長時間才能達到你預期的回調(diào)區(qū)域。

但是你會很清楚,市場走勢大部分時間是昏暗無序的,只有少部分時間走勢走到了節(jié)點附近,這些節(jié)點就像昏暗中的“燈塔”為我們照亮了有序的那一部分,在此時此刻你才能有足夠點位優(yōu)勢和把握去做一筆交易
也是能意識到自己心中某些操作思路的執(zhí)行難度,就像很多朋友覺得震蕩看起來很簡單,自己能夠做好,但是他真正去做一回就知道清楚了

市場中很少有簡單又明顯的走勢規(guī)律,我們交易者是追逐波動性來獲利的,平靜對于我們來說就意味著兇險,你進的去,卻不一定有機會跑得掉。
還是能意識到一筆成功的交易需要有多重因素的配合,你得有點位優(yōu)勢,這樣才有持有信心;你得抓到行情起爆,這樣才能避免短期回調(diào)風險;同時損位設置也要合理,不然損了也白損;之后目標規(guī)劃還得清晰,你要清楚自己捕捉的趨勢對象是什么。
就像我們前面舉例,目標對象很明顯,就是抓大趨勢階段反彈,完成新一輪倉位布局,但如果在介入中你的技術(shù)能力只能滿足其中一個條件,那么交易做起來會相當?shù)拿銖姡鞣N問題頻出。
說了這里,有些朋友會想問“我怎么才能從方法深入到原理,建立自己的思想呢”?
我認為得有較真精神!
一個策略,你沒做過幾百上千遍,是很難體會到中間有些“邏輯點”會固定不變,走勢形式變而邏輯點不變, 就像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大樹,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種子發(fā)芽成長過程,面貌不同,但發(fā)展過程相同。
所以你需要確定一個具體的策略,然后從下到上去挖掘,挖掘影響這個策略有效性的市場背景,或者前置條件
然后向下挖掘,去看以往記錄思考那些有效的信號它們的共同點是什么,有哪些因素重要到能夠直接影響最終的成敗。
但話說回來,主動思考的感覺不好受,尤其是你需要和自己的習慣、偏見、懶惰做斗爭
但你有心得的時候會很好受,尤其是一想到你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不用親身挨打還能學到東西,比那些四處碰壁不肯回頭的散戶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