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劍一電視劇是如何矮化和弱化女角色的形象的(上)

這部劇有原作,游戲里人設有好有壞,那么應該如何改編呢?
好人設加以保留甚至更好,中庸人設可以根據(jù)需求變好或變壞,壞的就必須要變的更壞。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當然會產生矛盾,有矛盾才會有看點。那么為什么要把好人設變壞?來襯托另一個好人設?有的改編甚至會讓兩人還產生沖突,不這樣就不會寫劇情嗎。
一致對外,往外轉移內部矛盾聽沒聽過?
當眾人有了共同的目標,一起冒險,一起懲惡揚善或者一起做任務,小團體互幫互助,各自的優(yōu)點都能體現(xiàn)出來,一起面對最大的惡人集體或更偉大的目標,不是比你矮化一個好人設來襯托出另一個好人設更好?
唐人編劇是怎么做的?把游戲里所有好的人設都矮化,不管男女,只襯托出了劉晉元和劍圣,甚至把游戲里的惡人拜月洗白,變成“哲學家”,那么在這個故事里,誰是惡?誰的人設差?觀眾的看點在哪里?
好的人設必須被矮化才能襯托出另一個好人設嗎?不能用另外的壞人物嗎?比如游戲里揚州的無能太守,心狠手辣的柳媚娘,赤鬼王,毒娘子,鎮(zhèn)獄明王,拜月,蛇妖狐妖,做了壞事的劍圣,襯托好人設不能用這些人嗎。
當大部分時間主角團和拜月之間沒有多大矛盾的時候,為了看點,增強戲劇沖突,編劇只能增加小團體間的矛盾。她弱化了主角團和拜月之間的矛盾(故意弱化拜月所做的惡,把他變成哲學家;安排了阿奴說拜月叔叔不是壞人,他只是玩?zhèn)€游戲;甚至安排各種拜月教徒幫助主角團成長),最大的矛盾(善惡)不明確了,惡被美化到了極致,正被壓縮的不明顯了,那么外部矛盾就會慢慢發(fā)展成內部矛盾(最能體現(xiàn)這一點的就是靈兒月如之間情敵的矛盾)。
另外,由于編劇把游戲的仗義,情義,正義等正面價值通通變成愛情主題,主題發(fā)生了改變,為了讓她劇里的嘴替劉晉元和劍圣體現(xiàn)愛情主題,通過矮化青兒,靈兒,柳媚娘,逍遙等人物的形象來增強這兩個人的形象,以此為輸出自己的觀點增強說服力,編劇是真能說教觀眾啊。
好的改編是增強小團體的凝聚力,一致對外,在其間讓各個主角產生閃光點,并且加強拜月的惡,這樣矛盾就由內轉移到了外。
有了共同的目標或者任務,那么此時靈兒月如需要用搶男人的方式增加看點嗎;需要阿奴這個傻白甜給閨蜜靈兒打抱不平嗎;需要各種狗血偶像劇劇情嗎?這些問題是最重要的嗎?最大的目標(除掉拜月)就會凌駕于小團體的各種矛盾之上,這才叫好的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