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智慧
1.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出自戰(zhàn)國·孟軻《孟子·盡心上》。郁郁而不得志的時候,就要去修養(yǎng)自身的高尚品德,而在志得意滿的時候,就應(yīng)當為天下的百姓謀福利。
2.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出自戰(zhàn)國·孟軻《孟子·滕文公下》。良好的品德可以影響身邊的人,要做公眾的領(lǐng)頭人,其道德水準就應(yīng)該高于社會平均水準,事事處處皆應(yīng)垂范在先,作出榜樣。
3.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自戰(zhàn)國·孟軻《孟子·離婁下》。常言道“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标P(guān)愛別人,同時也會得到別人的關(guān)愛。敬愛他人,同樣也能夠同樣的尊敬。
4.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
出自《孟子·離婁上》。皇帝如果沒有仁義,便不能夠保全四海的疆土。如果諸侯不仁義,便無法保全其國家。
5. 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
出自《孟子·公孫丑上》。此句為孟子贊美伯夷、伊尹、孔子所說。如果為了去做一件不仁義的事情,去殺死一個無辜的人,因此而得到天下,他們都是不會去做的。
6. 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
出自《孟子·離婁上》。仁,是人類最安全的居所;義,是人類最正確的途徑。
7. 人倫明于上,小民親于下。
出自戰(zhàn)國·孟軻《孟子·滕文公上》。制度一旦確立,領(lǐng)導(dǎo)者就要堅決執(zhí)行,絕不能超越于制度之外,一旦領(lǐng)導(dǎo)者的行為達到了表率的作用,那么下屬就會紛紛效仿,并能心悅誠服地嚴格要求自己。
8. 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
出自《孟子·盡心上》。古代的人們,在得意之時,便會恩濟人民。在不得志的時候,就會修養(yǎng)自身的高尚品德,而顯現(xiàn)于世。
9. 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出自《孟子·離婁上》。官吏們?nèi)绻蝗柿x,就不能夠保全他們自身的地位。平民百姓如果不仁義,就無法保全其生命。
10.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出自《孟子·公孫丑上》。這則典故是成語“拔苗助長”的由來,是指做出了一些違背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事情,急于求成,反而將事情弄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