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寶塔·后記

萬壽寶塔·后記
正如開頭所寫,是2018年拜年祭《逆浪千秋》讓我有了靈感,因而用言和這個角色寫了這篇同人文。這是我第一次寫言和單人的同人文,無CP向,無其它歌姬,避免了很多麻煩,也能讓諸位觀眾更好地閱讀作品的內(nèi)容。

這個題材的文章,應該不止我一個人寫過。憑《逆浪千秋》的影響力,其同人文應該不少,但是我暫時還沒有看過別的。
《逆浪千秋》概述了我國古今人們與水的故事,提及了很多事件,這里不作介紹。當時我也猶豫過,選取哪一個事件作為本文的背景。我猶豫了一會兒,最終選取了離我們最近的1998年特大洪水。
我沒有真正親身經(jīng)歷過,我是在娘胎里經(jīng)歷過的。但是這場洪水幾乎是母輩們抹不去的記憶,留下來的遺跡也很多,民間也流傳著各種各樣的故事。小說里“把火車裝滿石頭推入決口”就是來自民間傳說。
選取了1998年特大洪水后,我想選取一個典型,這種幾萬字的同人小說要背景大、故事小。如果擱在四五年前,我剛剛開始寫同人文的時候,我可能會給主角安排個市長什么樣的角色,而現(xiàn)在的我不會。文中的言和只是一個平凡的高中生。
我選擇了荊州,主要是因為荊江分洪區(qū)的緣故,有了分洪區(qū),本文的主要情節(jié)就可以展開。我查到荊州有一江磯,名曰“象鼻磯”,又名“觀音磯”,觀音磯上有一寶塔,名曰“萬壽寶塔”,又查了觀音磯和萬壽寶塔的一些資料。覺得這里最適合小說的行文,便把萬壽寶塔及其周邊作為故事發(fā)生的主要場景。言和——自然就居住在了這寶塔邊上。



1998年是不如現(xiàn)在的,例如沒有智能手機,多用尋呼機(BP機),空調(diào)少、掛扇多。當時自建房應該不少,言和家就是這樣的兩層樓的自建房。
這樣的建筑估計很多城市都有,現(xiàn)在可能少了些。我腦補的這種自建房大概像下圖這樣,文中的言和就是住在這樣的家里,一樓是個小商鋪、

不知道為什么,我選擇取材喜歡選小城市,不大喜歡燈紅酒綠的大城市。之前的南北組同人文《冬》也是,以及原創(chuàng)曲《與你相約 高考之后》等等。
雖然我不喜歡住在小城市,但是感覺小城市有一種別有韻味的氣質(zhì)。這不是那種摩登的氣質(zhì),而是一種風土人情。我更喜歡寫小城市里形形色色的人,倒不是喜歡打領帶穿皮鞋的“霸道總裁”。
這是言和店里的客人:
那男子穿著拖鞋,粗布的背心和長褲,站在玻璃柜臺前。
這是言和的父親:
父親從廠里回來,他穿著藍色的粗布大衣,戴著有不少油污的白手套——手心早已不是白色。
這是言和的老師:
思政課的老師夾著方言口音,扯著嗓子念著,光著頭,穿著格子襯衣,手上拿著一沓白花花的稿紙。
等等。(這個思政老師的原型是我高中化學老師【狗頭】)
不過本文沒有過多地考慮配角的形象設計,無論是外貌還是人格,把筆墨都花在了言和身上。父親大概是設定成了一個比較嚴厲的人,在文章剛開始時安排了父親教訓言和堂哥的情節(jié),后面有言和去網(wǎng)吧回來被罵的事情。
這個父親的原型是我的一個親人,TA就是這樣對我的,很嚴格,動不動就大罵,脾氣不好,但是心還是好的。
母親的戲份不多,為了襯父親,就設計成了傳統(tǒng)的“慈母”,比較善解人意。
不知道諸位讀者在這方面有沒有什么共鳴?
再說說情節(jié),這個主要說給阿卿、淺棠、玄降、花間四個人的。
我可能私聊問過他們,為什么要安排XXX情節(jié)。我現(xiàn)在把我的邏輯鏈說一下:
洪水十分危急,要動用分洪區(qū),動用分洪區(qū)就會讓公安縣城毀于一旦。
要毀壞公安縣城,言和不舍得,所以要會去一次。
讀者不知道什么是“分洪區(qū)”,所以前文言和要去圖書館、網(wǎng)吧,把分洪區(qū)是什么交代清楚。
言和要自己去網(wǎng)吧,所以之前要有堂姐帶她去。
整個情節(jié)就這么順理成章了,再加上一些其它的插曲。比如李叔叔高密,后面言和威脅李叔叔。
文中有許多東西是真實的,包括水位的數(shù)據(jù),我都是千方百計查到的。


文中也有很多東西是虛構(gòu)的。比如寺廟里的碑林,這個我沒有查到荊州萬壽寶塔下面碑林的資料,是虛構(gòu)的。為了反映歷史上經(jīng)常發(fā)洪水,以至于1954年洪水。
言和很小就知道這里有很多碑,也知道上面的大概內(nèi)容,今日卻感到一股陰森與恐怖。這不是墓園,卻比墓園更讓人毛骨悚然,碑面上幾十個輕薄的小楷,背后可能就是幾千條人命。
不知不覺地,那老人和他的親友已經(jīng)離開了,只留下言和一個人在碑林中。那一個個石碑,大多比人還高,許多都模糊不清,言和站在這里,感受到莫名的孤獨。夏日炎炎,氣蒸云夢,言和的汗水在背上留著,倒是冰溜溜的。
以及和小說結(jié)尾相互照應:
多年后,言和在此走過萬壽寶塔,塔上的灌木吐著新葉,幾只黃鸝穿梭其間,不過是,塔下的碑林里,多了一塊言簡意賅的新碑。
碑林里的石碑,多是古人所作,所以又多有“之乎者也”“嗚呼悲哉”的語句,和現(xiàn)代的碑文形成對比。

碑林的原型主要是七月份瀏覽的蘇州寒山寺。
文中的網(wǎng)吧是虛構(gòu)的,主要原型是我小時候家附近的一家網(wǎng)吧。它的招牌很有可能是這個畫風,很符合那種小城市的氣質(zhì):

文中的火車站是虛構(gòu)的,在1998年荊州應該沒有火車站,我查不到相關的資料。
圖書館同樣是虛構(gòu)的:
白色瓷磚鋪了墻面,玻璃都是藍綠色的,金色的行楷字“荊州市圖書館”放在了建筑物的頂端。
這種建筑在中國其實很多才對,我覺得比較典型。
一個建筑要是裹了一層白瓷磚,就立即有了一種特殊的味道。


藍綠色的窗戶也是一種時代的印跡。同樣,金色的行楷字也是,這些東西現(xiàn)代都很難看到了。

荊州博物館則是直接參考了真實的博物館:
不過這種掛牌太藝術了,黑底金色字,還是隸書,不符合我腦補的畫風。

因而文中又虛構(gòu)了:
“湖北省荊州市博物館”,白底黑字的牌子,豎著排列著粗宋的大字,掛在了旁邊的柱子上。兩層樓高的建筑,紅墻青瓦,古香古色,藍底鎏金楷書的牌匾,漢白玉雕砌的欄桿,與荊州古城的氣質(zhì)相當。
掛一個豎著的牌子,有一種計劃的氣息,比較嚴肅,而不是那么有藝術感。


豎著的牌匾與柳公權(quán)的楷書很配。這是明清兩朝慣用的畫風。
文中博物館的內(nèi)景也是虛構(gòu)的,根據(jù)我瀏覽的多個博物館綜合起來的。博物館中的展品,比較重要的有一個:
最后一幅藍色的版畫,則讓言和笑不出來。
“中國人的軀體能抵擋住洪流嗎?”
畫面里,十幾個中國士兵手挽著手,背后是滔天的洪水,他們肩并肩,背對著洪水,臉上是無奈的表情。天上則是美國的兩架轟炸機,機翼上寫著US的字樣。
其歷史原型如下:

把這幅圖和1998年特大洪水聯(lián)系起來,也是之前看了某些作品時才有的靈感。
對了,文中還有一個虛構(gòu)的地方,也是本文最大的虛構(gòu)之處,便是公安縣的居民早已撤離了縣城,并非到了啟用分洪區(qū)前一天才撤離。雖然在準備啟用的時候并沒有啟用。

今后的打算
寫完了《萬壽寶塔》,以后可能不會再寫VC的中長篇同人文了,已經(jīng)不止一位朋友勸我去寫原創(chuàng)文。事實上,原創(chuàng)文我也寫過,觀眾少得可憐??赡苁俏野l(fā)的平臺不好吧,是個冷門平臺。接下來兩年要實習,還有畢業(yè)設計什么的,應該無暇寫中長篇的小說了。
我寫VC的同人文有三十幾篇了,五六十萬字,這里介紹一下其它的VC同人文作品:
1.《白雪貂》
南北組的同人文,這是一篇悲劇,是我迄今為止自認為寫得最好的悲劇作品了。
https://tieba.baidu.com/p/5211452042
2.《尋》
南北組的同人文,兩個少女在黃土高原上尋找寶藏的故事。
https://tieba.baidu.com/p/5559277112
3.《辛年》
洛天依、樂正綾、言和的同人文,之前給大家安利過。
無鏈接
最近幾天在設計原創(chuàng)的世界觀,非常有意思(比玩游戲還讓人上癮)。今后可能會在原創(chuàng)的世界觀里寫文。
另外,我可能會寫VC的一些短篇小說,雖然沒空寫中長篇,但是短篇還是有空的。
在此感謝讀者@花間有鹿來 整理我的小說,并制作適合Kindle閱讀的電子書。感謝包括淺棠、阿卿、玄降、蘭亭等讀者一直以來的陪伴。

另請參閱
1.《揮師三江》紀錄片




2.知乎回答“如果 1998 年長江中下游抗洪搶險失敗的話,會有什么后果?會不會改變?nèi)缃竦拈L江中下游乃至中國的命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893616
3.知乎回答“98年的洪水到底有多大?”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227388
4.論文
黃伯明. 欣欣向榮的長江水利水電科研事業(yè)——建國40年回顧[J]. 長江科學院院報, 1989, 6(4):1-5.
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3d815963a8c67b7c318947a18e7f9386.html
5.散文
蔡祥斌, 王彬, 郭靜. 刻骨銘心的經(jīng)歷[J].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1998(11):23-25.
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4cea80131c612188318947a18e7f9386.html
(本文圖片多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侵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