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新知,膽小孩子的家教方式建議
孩子小,第一次遇到多人的環(huán)境害羞是正常表現(xiàn),在很多人的環(huán)境下慢熱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他無論在什么環(huán)境,一直表現(xiàn)出害羞、慢熱、恐懼......那就需要引起注意。膽小的孩子有幾種常見表現(xiàn):怕黑、害怕敲門聲,對大音量的聲音過于敏感,過分依賴父母。
安全感不足是其主要原因
霍尼(Karen Horney)認為兒童在早期有兩種基本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滿足的需要,這兩種需要的滿足完全依賴于父母;當父母不能滿足兒童這兩種需要時,兒童就會產(chǎn)生焦慮。
即如果父母不能滿足兒童安全的需要(如父母不能向幼兒提供持續(xù)的、穩(wěn)定的、持之以恒、前后一致的、合理的愛),幼兒就會缺乏安全感。
1.安全感是學前兒童樂于交往、與人建立積極情感關(guān)系的保證
安全感是人與人進行交往、建立信任關(guān)系的前提。一般而言,當兒童擁有了安全感,他就敢接近別人,與人交往,并建立信任關(guān)系,從中體驗到交往的快樂,而這會進一步增強兒童與人交往的意愿,提高他社交的能力;反之,如果兒童對人缺乏安全感,那么他就不敢或
不愿與別人進行交往。從另外一種情況看,假如在與別人進行交往的過程中,兒童的安全感遭到了破壞,那么,他的社交意愿也會遭到阻抑。
2.安全感決定兒童對群體的歸屬感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其需要層次論中指出,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滿足后,人就會產(chǎn)生歸屬的需要。顯然,兒童也有這種需要,而且,他們由于身體弱小,缺乏足夠的應付環(huán)境的能力,因而其歸屬需要往往顯得更為強烈,他們需要歸屬于一個或幾個群體。在群體中,他與其他人共同活動,一起娛樂,認識自己,也認識別人;體驗別人的關(guān)愛,也關(guān)愛別人。通過群體歸屬感的滿足,兒童的心理得到了發(fā)展。
但是兒童是否愿意歸屬于某個群體,在群體中他的歸屬需要是否能得到切實充分的滿足,這主要取決于兒童能否在群體中體驗到安全感。如果兒童在群體中感受到安全、穩(wěn)定、有秩序、民主,受到尊重和關(guān)心,免受驚嚇、威脅和懲罰,那么,他往往就會樂于參與群體生活;
反之,則容易逃避群體,拒絕參與群體活動,甚至封閉自己。如果兒童總是把自己封閉在群體之外,那么這對其心理的正常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
培養(yǎng)孩子安全感的家教建議:
1.注意到孩子的需要,給予足夠的陪伴。
2.教養(yǎng)子女過程中避免過多斥責和恐嚇。
3.不對孩子撒謊。
4.不要否認孩子的恐懼情緒。
5.學會信任孩子,慢慢放手。
如果你對家庭教育指導師學習感興趣,可以關(guān)注公眾號小馬職考,共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