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讓舜(上) 曰放勛
堯讓舜(上)曰放勛 在非常非常遠古的時候,連時間本身也模糊不清的時候。甚至連帝王這樣的概念也模糊不清。有一位偉大的帝王叫堯。堯,偉大呀,謹慎于己,寬和待人,明智富有文采,永遠是一副溫和的樣子。覲見他的人,都說他仿佛有光的樣子。臣子們稱頌他,允恭克讓,睿明浚德。至于萬邦黎明對他的稱頌,更是讓他的名字本身取代偉大這個詞。百姓昭和,協(xié)和萬邦。人們這么形容這個時代。 在這樣的一天,堯在帝座上看著四岳。此時堯想起一個普通人叫放勛。也許以后的記載都會有這樣一個人,但是不會有多少人記住。但是堯會記住,而且會永遠記住。堯有許多秘密,而放勛是最大的秘密,而且是最為人所知的秘密,也是無人可知的秘密。 那時候他屬于一個善于做陶瓷的部落中的一員。人們叫這個部落唐。放勛是其中的一個貴族。跟其他部落中的其他人不一樣,他不喜歡勞作,更喜歡觀察天空。他的父母經(jīng)常責備他,不過他也毫不在意。他從不像族人一樣勞作。好在他的父母雖然會謾罵他散漫懶惰,他則會與父母發(fā)起真摯,所以很多人會說他“傲虐是作”。 他唯一的樂趣就是看天空,且樂此不疲。他發(fā)現(xiàn)天上有許多變化會影響地上的事情。比如當某個星星出來的時候,接下來就是白長夜短。再比如,在某個星星出來的時候就夜長白短。星星的不同,地上的野獸活動也不同。他曾經(jīng)和族人父母說過,但是沒有人愿意聽這樣一個自由散漫的人說話。他本來也只是把這當做娛樂方式的一種。但是在他越深入的進行這種游戲以后。漸漸的,他深陷其中了。他不在滿足于只在家里觀察,他開始不顧危險前往高山,只為看一眼那美麗的星空。當他第一次在高山看到那美麗的星空,他看到以后知說了一個字-“皇”。這是部落那些長者說的傳說中偉大帝王的稱號。據(jù)說每一個見到皇的人,都會發(fā)自內(nèi)心用這個詞形容他們。然而他覺得這星空才配叫皇,那些星星的方位好像旨意一般,告訴凡人們,但是凡人們并不關心。他們心驚膽戰(zhàn)的過著日著,崇拜虛無縹緲的神和帝王,然后真正偉大的帝王就在這近在咫尺的地方。和人間那些祭司還有帝王比,他覺得他的帝王,雖然會降下風雪雨水,讓人苦不堪言。但是和那些僭越虛妄的帝王祭司相比,他是那么仁慈公正偉大。只因為人們看不懂他的偉大的旨意,所以才會被他的偉力所懲罰。而他知道,但是他不會說的。他不在乎那些人間的假王假帝們?nèi)绾谓柚浪緜冏魍鞲!? 突然他聽到遠方來著一群人的聲音。他走了過去,從樹林間隙望著。一片火光照亮世間。他遠遠望去,就知道發(fā)生什么了。雖然大部隊,離他很遠,他想應該是前些日子發(fā)生暴雨有關。所以祭司要舉行祭典安撫神??刹还茉趺窗矒幔爝€是會下暴雨,只要善加利用,可以擁有很多水資源。只要提前做好措施,就會化災為安。他們一定會選取一個小女孩,然后燒死。他仿佛看見那個盛裝打扮小女孩,他仿佛聽見他的見喊。他感覺一股悲涼。但更悲涼的是,他什么也不會做。他寧愿被當做離經(jīng)叛道的人。寧愿自己的父母尋找這些祭司給自己驅(qū)邪。但是他不會說。他看著天空。這真正的帝王在睥睨這些愚人的愚蠢。他還會用自己偉力降罰給這些僭越者,而他只能看著。明明這位帝王比那些僭越殘暴的家伙更仁慈,只要按照他的規(guī)劃分好四季,四年置閏,一切就能變得很好。然后現(xiàn)在只能根據(jù)祭司的一己私念,做這么荒蕪的行為。 他向偉大的上天祈禱, 也許天是真的有自己的意志的。突然一顆星星在遙遠的東方,是火星。他取名為火,是因為這顆星星在的時候,部落里經(jīng)常發(fā)生火災。他追隨者它走。從到部落中心那恢宏的宮殿前卻發(fā)現(xiàn)早已物是人非了。然后一個人說找到他了,他來不及逃跑。就被那些簇擁在一起。他們叫他“放勛”。從此放勛這個名字跟偉大的堯放在自己。曰諾稽古曰堯,曰放勛。這也是他一輩子的秘密。 放勛是貴族,他發(fā)動了政變成功了,但是受益人卻不是他。而是和他長得一模一樣的帝堯。如果他沒有死在那天政變發(fā)生的大火里,他也許只會淹沒在歷史中。但現(xiàn)在他成為偉大的帝堯的一部分。被人們永遠贊頌。對于,九黎萬邦來說帝堯已經(jīng)取代了偉大本身。以后也將永遠成為偉大。然而此時,他還要成成為唐部落中最不起眼的一份子。上天給他降下兩團火,讓他受火德?,F(xiàn)在他要自己去降下第三團火。來對天帝說,他已經(jīng)準備承明天休,平章百姓。而在此之前他要克明峻德,以親九族。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也是帝堯不愿意回憶的事情。他的一生偉大,就像火一樣,像太陽一樣,成為照亮這黑暗蠻荒的光。他由一個平民取代政變成功的貴族放勛,最后成為億兆生靈千古記憶中的圣王。然而,他現(xiàn)在要做一件讓他一生都不愿意做的事情。但如果不做這件事情。他知道,他能感覺到。這是他的智慧告訴他的。這是他研究天時人和所誕生的。這是生為這個時代的人他所經(jīng)歷能懂得的智慧。也許他可以不這么做,但是他不能不這么做。他有預感如果不這么做,不只唐部落,整個天下都將很可能在黑暗中?,F(xiàn)在到了,決定時刻,是帝堯,還是無名?是九州萬邦億兆黎民,還是一兩個人的生命。他絕不是為了自己一個人,為了這富麗堂皇的宮殿。這黑暗的時代,有我們現(xiàn)代人怎么都想象不到的地獄一樣的光景。人們在掙扎,神明被僭越者冒充。帝堯知道,帝堯知道,帝堯知道,帝堯知道古往今來,帝堯知道天人和,帝堯知道一切。帝堯最神明圣智的帝王!他知道,所以他當初才不能說。像他們這樣的人,部落是不管的,但是如果說出來,只會被當做惡魔,被污蔑。也許有一個人,也許不只一個人,也像帝堯一樣有一個愛他的父母,雖然喜歡罵他,發(fā)牢騷。也許他也曾莫不關心,也許他只是比帝堯少了幾分明智,多了勇氣和沖動。不管怎么樣對于個人來說,他們的結(jié)局雖然大不相同。瀆神者被淹沒在歷史,而帝堯?qū)⒃跉v史中光芒萬丈。終結(jié)這個混亂黑暗的時代。 曾經(jīng)的帝堯和他的先烈們比,對于世界真理以外的事情漠不關心。放蕩不羈,冷酷無情。缺少勇氣。然后今天的這個無名氏,卻比這些人的勇氣加起來都要更要有勇氣。在火德天命面前,他只能選擇接受和不接受。行動吧,決定命運的一刻。這不是某個人的命運的一刻,這是歷史的一刻,這是超越歷史的一刻。再也沒有比現(xiàn)在更好的機會,數(shù)萬年,人們辛苦勞作,在黑暗時代苦苦掙扎,以后也許也將黑暗時代掙扎。但是帝堯,無論你怎么選擇,都無人能苛責。你是萬古神帝。那個無名氏有沒有哭不重要,難不難過也不重要,痛苦不痛苦也不重要。有沒有愛他的父母,家庭關系也罷。這一切都和帝堯不再有系了。這是一種孤獨,比科幻小說里遺棄太空里一個人孤獨。從此他將只能是帝堯,也只會是帝堯。相比于這個要親自弒父殺母這種痛苦要小很多。不會有人理解。他仿佛置身與一個黑暗的空間里,現(xiàn)在他就是盤古。選擇吧,決定吧,偉大的帝王。一把大火即將見證天命。從此以后萬古橫斷,再無那個無名氏,這個無名氏只能在淪為帝堯影子的影子,而在此之前的這些蠻荒時代也將成為人類影子的影子。 并非孤獨陪伴帝堯,也不是是帝堯選擇了孤獨,而是帝堯就是孤獨。既不是天命選擇了帝堯,也不是帝堯選擇了天命,而是帝堯就是天命。是天選,也是唯一。 帝堯成為帝堯以后。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也許這一刻他才是滿足的,當自己多年的“學術(shù)”在自己的手上最終完成。他把一年分為四季,365為一天。四年放置閏年,并且規(guī)定各種節(jié)氣,指導人們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工作。從此時間不在模糊,歷史也不模糊。人民得以安居樂業(yè),其他部落也因此臣服于帝堯。帝堯的威望無可附加。并以天的名義宣布了五典即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曰天敘五典,取代了野蠻,他企圖把九黎明四方萬邦納于一體。讓人與人的互相幫助成為天意的代表,而非琢磨不透的神意。他巧妙的偷天換日,讓一種倫理道德成為神圣的,不可侵犯的神意。因此他治下的九州萬邦,百揆時敘,四門穆穆,烈風雷雨弗迷。百姓昭明,協(xié)和萬邦 他用了德與智,而非武力權(quán)勢征服了天下。然后他卻比任何一位用武力稱霸的霸主更有權(quán)利。并非他代表天,他就是天。也并非他自稱帝,而是從天到人都讓他稱帝。帝堯為天下做了很多,然而天下卻不能為帝堯做一件事情。帝堯的心裝的了九州萬邦,但是九州萬邦卻陪伴不了帝堯。帝堯從來沒有富有四海兆民,而是四海兆民富有帝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