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天干天干,亚洲毛片在线,日韩gay小鲜肉啪啪18禁,女同Gay自慰喷水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安陽:最硬的古都,會飛的城市 | 豫記

2021-10-14 10:07 作者:河南楊凡  | 我要投稿


有個外地朋友來安陽找我玩,看到路邊的宣傳廣告——安陽,一座會飛的城市。

“這什么意思啊?”朋友問我。

“額,我們有個航校,可能就是這意思吧,對了,航校旁邊有家扁粉菜可好吃了?!比缃裣雭?,真為自己不專業(yè)的回答感到羞愧,連介紹自己家鄉(xiāng)都介紹不到點兒上,以至于說起航校,只知道它門口的扁粉菜。

眾人并不知道,安陽還是“中國航空運動之都”。

王又又、初白|?撰文

星芒|???版式

01

現(xiàn)代運動與古老文明的碰撞

如今,每到七八月份,安陽的天空就異常熱鬧,熱氣球、滑翔傘、直升機、無人機、特技表演……爭奇斗艷。

截止到2020年為止,安陽已經(jīng)連續(xù)舉辦了十二屆航空運動文化旅游節(jié),每年都要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航空運動愛好者。

1987年,中國國家滑翔隊教練兼領隊張杰,帶領唯一一名隊員王魯春前往澳大利亞參加第20屆世界滑翔錦標賽。那是我國第一次參加此類賽事,本著重在參與的態(tài)度,匆匆走了個過場。

當時我國的滑翔運動水平還處于起步階段。但也就在同一年,張杰發(fā)現(xiàn)了后來被國際航協(xié)秘書長何塞·海勒譽為“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林慮山國際滑翔基地。

而說起林慮山滑翔基地的發(fā)現(xiàn),就不得不提張杰的另一個身份——安陽航校校長。

在安陽,有一塊兒4420平方公里3000米以下低空的“真空”空域,而這塊兒空域的使用者,就是安陽航校。

安陽航空運動學校,是中國航協(xié)最大的航空俱樂部和航空體育訓練中心,素有中國航空體育的“黃埔軍?!敝Q。

作為中國航空體育運動的搖籃,安陽航空運動學校已為國家航空體育培養(yǎng)了近萬名人才,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七十年代,航校已經(jīng)坐落安陽十幾年了,1960年,還曾一度更名為“中國人民滑翔學校”。文革期間,“航校”雖曾停止過一段時間訓練,但1970年,訓練便恢復了。

但僅僅如此,還不足以說明航校的厲害。要知道,飛機飛行不比地上跑汽車,有路就能過,飛機飛行是嚴格受到空管部門監(jiān)管的。

一般情況下,飛機想要上天,得先寫申請計劃,待申請批準,才能飛。但在安陽航校,只要天氣沒問題,隨時想飛就飛。(有點厲害是不是?)

由于這種先天條件的便利,安陽航校還是中國民航局批準的民用航空器飛行駕駛執(zhí)照培訓單位,也就是說它還能培訓飛機駕駛員,同時,還可以向社會提供民用飛行器的停泊、維護等服務。

當然,除此之外,航校還經(jīng)常舉辦航空運動類的比賽,例如跳傘、特技飛行等。也是,放著這么好的先天條件,不用白不用~

所以,靠這些,安陽便成“中國航空運動之都”了嗎?

02

安陽與歷史的碰撞

世界上第一次載人飛行也發(fā)生在安陽。

月球上有一座環(huán)形火山,被國際天文聯(lián)合會命名為“萬戶山”,為的就是紀念明朝時一位在坐火箭升天的人。甚至,錢學森也跟他的學生講過“萬戶升天”的典故。

中國明朝的一個官員,為了實現(xiàn)自己飛身上天的夢想,于是坐在綁了47支火箭的椅子上,手里拿著風箏,想向天飛去。但是,萬戶剛滑出去沒多遠,火箭便爆炸了。

但是,這則故事出現(xiàn)于美國火箭學家赫伯特·S·基姆《火箭和噴氣發(fā)動機》一書中,在我國,并未有史籍記載。

1899年,一種被稱之為“龍骨”的中藥材走俏京城,眾人皆將那帶有文刻的龍骨當做藥材吃進肚里,直到一位精通金石的先生指出,那是一種早于篆籀的文字——甲骨文。

自此,一段被塵封三千多年的歷史終于揭開神秘面紗,安陽,一蕞爾小城,也因此成為眾金石古董愛好者最魂牽夢繞的地方。

這位先生就是當時的國子監(jiān)祭酒王懿榮。

王懿榮出身官宦世家,平日沒有什么別的愛好,就喜歡收藏些個古董文玩。

他根據(jù)“龍骨”上的文刻和之前研究金石的經(jīng)驗,對照史籍,指出此龍骨乃三千年前的古物,上面的文刻乃中國最早的文字,其余的,還未來得及細細研究,就被八國聯(lián)軍的鐵騎打亂了節(jié)奏。

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破大沽口、天津,長驅(qū)直入,準備向北京發(fā)起進攻。

慈禧聞風西狩,并下旨,讓一介文人王懿榮為京師團練大臣,抵抗八國聯(lián)軍的堅船利炮。明眼人一看都知道,王懿榮已然成為這場戰(zhàn)爭的犧牲品。

8月15日,北京東便門被俄軍所破,京城失守,王懿榮憤恨難當,吞金跳井而亡。去世前,唯有那箱甲骨讓其念念不忘。

甲骨文

王懿榮去世后,所收藏的甲骨被兒子半賣半送給了他生前好友劉鐵云。劉鐵云繼承好友遺志,潛心研究,于1903年,出版了我國甲骨學史上第一部著作——《鐵云藏龜》,并在書中提出“殷人刀筆文字”的說法。

此書一經(jīng)出版,立刻在國學界掀起了驚濤駭浪,成為甲骨學研究的第一個里程碑。

但此時,甲骨的出土地仍是個謎。古董商以及販賣甲骨的人為了壟斷市場,提高甲骨價格,對出土地不是三緘其口就是滿口胡謅,什么湯陰、衛(wèi)輝,騙了不少人無功而返。

最后,還是劉鐵云的親家羅振玉多方打探,這才弄清了甲骨真正出土地——安陽小屯村。

小屯村,是殷墟的所在地,三千多年前,商王朝在這片土地綿延國祚273年。

2006年7月13日,殷墟申遺成功的消息從立陶宛傳來,安陽這座古老的小城,一躍站上了世界舞臺。同時,很多人也十分詫異,為何殷商文明,會誕生在這座小城?

03

人與自然的碰撞

六億年以前,太行地區(qū)還是一片汪洋,后經(jīng)過頻繁的地殼活動,大約在240萬年前,太行山才逐漸隆起并形成。

古人定都,大多遵循“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廣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溝防省,因天材,就地利”的原則。

先秦時期,安陽西靠太行,三面環(huán)水,東有古黃河,南有淇水、蕩水、羑水,北有漳水,豐富的水資源使得安陽氣候溫暖濕潤,土地肥力豐厚,為后來的“盤庚遷殷”奠定了基礎。

在1928—1937年的殷墟考古發(fā)掘中,曾發(fā)現(xiàn)大量的動物骨骼。專家推測,這些動物應該是商以前就生長于太行山中了。

這足以見得,太行為殷商時期的人們提供了豐富的生存物資。同時,太行還蘊藏著許多的礦產(chǎn)資源。根據(jù)地質(zhì)礦產(chǎn)資料記載,這些地方的銅礦點大多有古代開采過的老洞。

這些地點正在殷墟安陽的西南部不遠處,而且這些銅礦石組成元素與殷墟出土的青銅器物組合元素有許多共同點。

而通過殷墟出土的15萬片的甲骨文,殷商王朝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如電影一幕幕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

一代商王武丁北平鬼方、工方,西征羌方,創(chuàng)下“武丁中興”的百年輝煌;中國第一位女將軍,南征北戰(zhàn),英姿颯爽馳騁疆場……

自然給了人們生活的空間和可能,人們利用自然,創(chuàng)造獨屬于自己的文明新時代。

除了殷商文明,這片土地還誕生奇跡。

1959年10月10日夜,由楊貴主持,林縣縣委對興建“引漳入林”灌溉工程進行專門研究。

漳,是指山西境內(nèi)的濁漳河;林,是指林州,安陽的一個縣,一個“吃水如吃油”的地方;“引漳入林”灌溉工程后來有個廣為人知的名字——紅旗渠。

林州四周環(huán)山,降水季節(jié)分配不均,水汽難以深入,年總降水量相對較少;且峽谷地貌的林州,巖層為垂直層理結(jié)構(gòu),降水極易下滲,儲水能力差,更使林州的吃水問題雪上加霜。

1959年,林縣大旱,縣域境內(nèi)的四條河流均已干涸,人們吃水需得翻山越嶺才行。時任林縣縣委書記的楊貴,面對這一狀況,發(fā)出了“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號召。

紅旗渠流經(jīng)之地,旱地變水田

1960年3月6日到7日,林縣引漳入林委員會在盤陽村召開全體會議,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為“紅旗渠”,意思就是高舉紅旗前進。

就這樣,林州人民憑著一錘一釬一雙手,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苦戰(zhàn)十年,錘子與山體碰撞而鑿掉的山石,是無數(shù)林州人的青春,而他們鑿出的水路,卻是林州人的生活希望。

至1969年7月,林州人共削平1250個山頭,80余人獻出寶貴生命,架設152座渡槽,鑿通211個隧洞,終于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建成了全長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紅旗渠。

而這條總長度“可以把廣州和哈爾濱連起來”的紅旗渠,不僅滋養(yǎng)了林州人的生活,“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jié)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更是成為林州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紅旗渠精神熏陶下的林州人特別能吃苦耐勞,1989年,林州還榮獲全國首批“建筑勞務基地輸出縣”的稱號。

林州60%的農(nóng)村強壯勞動力從事建筑業(yè),60%的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來自建筑業(yè),60%的居民儲蓄存款來自建筑業(yè)。

林州人的建筑市場,遍布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qū)的350多座城市,形成了河南、山西、內(nèi)蒙古等八大市場板塊。此外,他們還開辟了南非、俄羅斯、東南亞等境外建筑勞務市場。

曾獲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的“中國文字博物館”就是由林州人建造的,就連國家體育場鳥巢的建設,也有很多林州建筑產(chǎn)業(yè)工人參與其中。

2015年10月,中國建筑業(yè)協(xié)會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建筑之鄉(xiāng)”評審會上,林州榮獲“中國建筑之鄉(xiāng)”稱號。

04

城市與生活的碰撞

沿著107國道,一路向北,只需三四十分鐘,就到河北了,一條漳水將安陽與邯鄲劃分得涇渭分明。

而西面的八百里太行,又將安陽和山西安排得明明白白,走在太行山里,中國移動自會提醒你,腳下的土地是安陽還是山西。

大山大河雖然把城市從地域性的角度劃分,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又怎是一座山、一條河攔得住的。

安陽雖是河南的北大門,但講的方言,大部分河南人卻聽不懂,反而是山西或邯鄲人,聽著興許還能猜出點內(nèi)容。例如“顆星”,其實是“下小雨”的意思,“閣老”,“角落”的意思。

跟河南大多講中原官話的城市不同,安陽話屬于晉語體系,再細劃分,屬于晉語邯新片。

晉語是中國北方的唯一一個非官話方言,使用人口約6305萬,晉語區(qū)東起太行山、西近賀蘭山、北抵陰山、南至黃河汾渭河谷,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源地。

安陽人講話,至今保留著許多古漢語的詞匯,醬油叫做“清醬”,馬車稱作“轱轆馬”。最有特點的是聲調(diào)——入聲,入聲是古漢語的聲調(diào),讀音短促,一發(fā)即收,就像被音調(diào)扼住命運的喉嚨一般。

安陽人還平翹舌音不分,對于這點,每個經(jīng)歷過高考的安陽人都有一肚子苦水要倒。高考語文通常會有一道選擇題讓找字詞的正確讀音,這道題,就連我們高中語文老師也很無助啊。

但話又說回來,安陽為什么會說晉語呢?

其實說來也簡單,要問老家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元末明初,華北地區(qū)經(jīng)過長期戰(zhàn)亂后,人口損失慘重,山東、河北、河南三省人口加起來,還不及山西一省人多,所以,當時有大批山西移民就此遷入安陽。

再者,安陽與山西交界,往來想必自是要多些,因而語言上也會若有若無的有些相似吧,這點,相比安陽林州的人最深有感觸。

除了語言,安陽的美食也很有特色。而提起安陽美食,大多數(shù)人腦海中第一個蹦出來的就是道口燒雞。這只雞伴隨著鐵路的延伸,走過我國大江南北,堪為中華第一雞。

道口燒雞

但其實,除了燒雞,安陽還有很多特色美食,而安陽的美食,哪一種都是對人心理上的一種挑戰(zhàn)。

安陽人口味重,吃的硬。通常,早晨不是從扁粉菜就是從粉漿飯開始的。

早起,來到熟知的扁粉菜小店,只需一聲吆喝,“老板兒,一碗菜,兩塊錢的餅!”再補一聲:“要蒜要辣椒!”然后在臨街擺放泛著油光的桌子板凳上,找地兒一坐,就可以準備享用這早起的幸福時光了。

粉條、青菜、豬血、豆腐,是扁粉菜的所有食材,如果再加一樣,那就是高湯。在高湯的浸潤下,普通食材也能煥發(fā)出絕味精彩。

安陽人就是沉浸在這“普通”滋味中,無法自拔的。

如果說扁粉菜是八零、九零后的鄉(xiāng)愁,那六零、七零后的鄉(xiāng)愁,絕對是粉漿飯了。

粉漿是做綠豆粉皮的一種殘汁,安陽盛產(chǎn)粉皮粉條之類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味道發(fā)酸發(fā)臭的粉漿通常被粉坊視為“下腳料”而賤賣。

小時候,家長給個八角一塊,就能在粉坊打一壺粉漿。

現(xiàn)如今,安陽的粉坊少了,也很少再見人提著塑料壺打粉漿了,街邊的早點攤,成了安陽人喝粉漿的最佳場所。

粉漿在安陽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好比豆汁在北京人心中的地位一樣,喝得下粉漿飯的人,才算真正的安陽人。

豬血的各類加工產(chǎn)品,也是安陽人的最愛。血糕、灌腸、煎血,是安陽人氣最高的小吃之三,也只有生煎皮渣,可與之相提并論。

安陽灌腸

炸血糕

而吃這些東西,蒜是靈魂。刺鼻的蒜汁配上剛出鍋被煎的外焦里嫩的煎血……啊,別說話,有味兒!這重口味與重口味的碰撞,真讓安陽人心肝兒顫~

除此之外,上燴菜是最能代表安陽人的一道菜了。

上燴菜通常又細分為海燴菜、上燴菜和行燴菜。每一種都涵蓋七八種食材,最高品級帶點海味的叫海燴菜,里面有魷魚、廣肚之類的食材;略次一點的是上燴菜,食材也算考究;最普通的是行燴菜,里面都是些家常菜,例如皮渣、豆腐、酥肉之類。但無論哪種燴菜,都要高湯打底才行。

上燴菜

多少安陽人的婚喪嫁娶,都在這一碗碗的燴菜里。

燴菜實惠,一碗高湯有容乃大;營養(yǎng)豐富,八樣食材海納百川。吃起來也不考究,一個大海碗,一個饃,路邊隨意擱就,安陽的老少爺們就能吃的地動山響。

再沒有比燴菜更實在的菜了。

05

時代與思維的碰撞

一億年前,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相撞,太行隆起;三千年前,人類的智慧與自然相撞,創(chuàng)造出震驚世界的殷商文明;六十年前,人類的精神與自然相撞,靠錘子一下下砸出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跡的人工天河;如今,最現(xiàn)代的運動與最古老的文明在安陽這一小城相撞,兩者跨越歷史的洪流,和諧共處,為安陽的起飛貢獻自己的力量……

但是,安陽被碰撞的可能還不夠,在當下的發(fā)展理念似乎總有些不對路。

“古都”是安陽繞不開的一個名頭,但作為古都,安陽總有一種弱弱的尷尬。當人們津津樂道八大古都時,安陽的名字很容易被忽略。

秦統(tǒng)一六國,今安陽轄區(qū)分屬河內(nèi)郡和邯鄲郡

西漢時期,西部屬河內(nèi)郡,東部屬魏郡(鄴縣)

明清時期,稱“彰德府”

它既不像西安、北京等城市聞名遐邇,政策加持;又不似洛陽、開封這類n朝古都,底蘊深厚,容易觸摸。

好不容易鄭州和它古都地位相當,但前者因為爭議,引來不少流量。流量當?shù)赖臅r代,誰有流量誰是大爺,安陽顯然不是。

在安陽,除了殷墟,你很難找到和殷商有關的元素,這對一個自我標榜“中原文化殷創(chuàng)始”的城市來說,是很不利的。

我們來看看鄰居西安是怎么復興唐城的吧。攤開西安地圖,你會發(fā)現(xiàn)到處都是“xx遺址公園”,這要歸功于十幾年前西安政府的一項計劃。

21世紀初,西安便看到了文化旅游對城市發(fā)展的作用,啟動了“皇城復興計劃”,盡可能把老城區(qū)打造成全面的旅游觀光區(qū)。

2004年,大唐芙蓉園竣工;4年之后,大明宮開門迎客。這倆都是這一宏大工程中的重要擔當。

更早些年的80年代,為了紀念絲綢之路開創(chuàng)2100周年,政府委托西安美院師生設計創(chuàng)作了大型紀念性雕塑。

那是一隊跋涉于絲綢之路上的駱駝商旅,其中有唐人,也有高鼻深目的波斯人,14匹駱駝中還夾雜著兩匹馬和3條狗。

雕塑被安置在大慶路與棗園東路三岔口的綠化帶里,附近的公交車站統(tǒng)一命名為“絲路群雕”。

但凡能看到雕塑的人,都會在心里做判斷:西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是萬國來朝的大唐首都。

至于近些年,西安更加賣力地打造唐城,不但復建了東市和西市,甚至運用抖音這樣的新媒體傳播手段,把自己打造成網(wǎng)紅城市。一說到大唐,游客自然而然聯(lián)系到西安。

這也極大帶動了旅游收入。

反觀安陽,這些年在旅游方面也的確有些動作。

從1928年考古挖掘開始,到2006年被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再2011年3月,殷墟通過國家級評審驗收躋身5A級旅游景區(qū)。這些都與安陽的開發(fā)保護分不開。

但是,安陽對殷商文化的開發(fā)也就止步于此。

殷墟是文化遺產(chǎn)的典型代表,這也就預示著殷墟旅游面臨著大多數(shù)國內(nèi)人文景觀所存在的問題一一旅游形式單一枯燥、游客感知匱乏。

即便如龍門石窟這樣相對有參與感的景點,也在2018年引入了互聯(lián)網(wǎng)。打造了10余款互動體驗項目,加強與游客之間的互動,拉近游客與文物保護之間的距離。其中有一項服務是免費語音講解。

通過龍門石窟官方給出的數(shù)據(jù),語音講解上線以來,累計播放已經(jīng)超過了700萬次,播放時長也遠超10萬小時。

游客還能通過手機體驗詩歌龍門,即可“穿越千年”在詩詞的源生地感受詩人創(chuàng)作的情景,借詩寄景,與古人對話,以詩人的視角身臨其境的感受龍門山色的詩情畫意,真正實現(xiàn)體驗式游覽。

在技術方面,殷墟差了一步。殷墟本身并不容易獲得體驗感,如果不在形式上做出革新,挖掘殷墟博大的文化內(nèi)涵,則不易形成游客強烈的視覺沖擊和互動過程中的心靈震撼。

無法讓廣大受眾在參觀游覽的過程中獲取更多的歷史信息和精神愉悅感,導致游客流失嚴重。

而作為工業(yè)城市,安陽在當下的發(fā)展也有些差強人意。

安鋼,是河南省最大的鋼鐵集團。1958年,作為國家“二五”規(guī)劃“三大、五中、十八小”鋼鐵布局中的“十八小”之一,安鋼應運而生。

幾十年來,安鋼累計產(chǎn)鋼量超過13000萬噸,上繳稅費也高達300多億元。

安鋼生產(chǎn)的冷鐓鋼盤條,隨神舟六號一起遨游太空,成了安鋼的驕傲,也使安鋼人激動了一陣子。

王九云是安鋼的家屬。四十多年前,媒人拉著一個安鋼的小伙子要給她介紹對象。初見面時,王建英想考考男方,就問安鋼有多少人,沒想到小伙子一時語塞。

“安鋼太大了!”小伙子語氣里帶著感嘆和自豪。

那年冬天王九云與同學從阜城回安陽,火車足足走了五六分鐘才駛過安鋼燈火通明的高大廠房。安鋼確實很大。

王九云回憶,建廠初期多數(shù)安鋼職工是來自東北的鞍山鋼鐵廠,東北話與河南話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安鋼普通話,也叫“鋼普話”、“鋼腔兒”。

在安鋼的犄角旮旯,隨時都能聽到這種獨特的語言,老人孩子都會說。

安鋼廠子大,人也多,幾十萬人帶著家屬在鐵路西邊形成了相對獨立的生活區(qū)。商販們說安鋼人口密集,安鋼人豪爽,好賺錢。

在外地人眼里,安鋼是個“小香港”、“不夜城”,夜市還沒打烊,早市就出攤了。

時光流轉(zhuǎn),當年先進的技術與這個要求集約化的時代背道而馳。

鋼鐵產(chǎn)能過剩,雖然沒有被國企破產(chǎn)巨浪淹沒,但安鋼效益一落千丈,大不如前。

不過,安鋼仍然是幸運的。八十年代初,安陽有幸被國務院列入全國十七個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試點城市之一,伴隨著國家的政策支持,一大批國營企業(yè)、私營企業(yè)在安陽這座小城涌現(xiàn),一時之間,安陽經(jīng)濟繁榮,勢不可擋。

安玻、飛鷹、金鐘、健美、熊貓……

河南安陽彩色玻殼有限公司

金鐘卷煙廠

伴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市場經(jīng)濟的沖擊,這些品牌也由當時的不可一世,逐漸沒落。雖然安陽人很懷念它們過去的輝煌和帶來的獨特記憶,但,情懷也不能當飯吃。

作為一個安陽人,我自然期待安陽可以早日再創(chuàng)過去的輝煌。

安陽底子不差,可能,就差臨門一撞了吧。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來源:豫記


安陽:最硬的古都,會飛的城市 | 豫記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吴旗县| 崇礼县| 临沂市| 岳池县| 怀柔区| 灵丘县| 景泰县| 兴国县| 汉川市| 昭苏县| 磴口县| 辉南县| 百色市| 吴堡县| 茶陵县| 长武县| 桃源县| 宜宾县| 太原市| 屯留县| 桃源县| 兴业县| 阳山县| 宣化县| 漾濞| 临海市| 澄江县| 河北省| 诸暨市| 璧山县| 巨鹿县| 泰宁县| 洛扎县| 通渭县| 古交市| 达日县| 海门市| 蓝山县| 江华| 衡南县| 颍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