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溫樂理不加糖1.1開始的開始,名為音名的孩子

各位同學(xué)們好啊,這里是常溫樂理不加糖的第一課!

在本節(jié)課我們要學(xué)到的東西是音名。
一段旋律最先被注意到的就是每個音的音高了。
每一個音的音高在物理學(xué)上是用頻率來衡量的。
但是如果我們用的樂譜都是用頻率來標(biāo)記的話,
譜面就會太過復(fù)雜了吧。
而且像我這樣的帶有選擇恐懼癥的樂理老師
可能會糾結(jié)于是用440Hz還是448Hz。
為了拯救被物理學(xué)支配而瑟瑟發(fā)抖的作曲家們,

上帝說:“讓音名出現(xiàn)吧”
于是音名就照亮了整個譜表。
上帝創(chuàng)造了ABCDEFG七個音名,
有人也把他們叫做基本音級。
上帝通過律制把頻率賦給了這些音名。
比如呢他把440*2^nHz(n∈Z)的頻率賦值給了A。
具體是怎么賦值的大家暫時不需要掌握。
只需要知道每個字母都代表這確定的頻率就好了。

既然音高不再用頻率衡量。
那么單位也就不能再用Hz啦。
人們開始用一種叫做全半音的東西來衡量音高。
全音是什么?
當(dāng)然就是兩個半音啦。
半音是什么?
半音就是…就是半個全音。
實際上呢,
半音的距離就是吉他上相鄰兩個品格的距離,
同樣也是鍵盤上相鄰兩個琴鍵的距離。


上帝規(guī)定。
相鄰字母字母之間除了BC EF
之間差半音,
其余相鄰字母之間都差全音。
那么有同學(xué)就會問了。
既然AB兩個音名差了全音。
那么有沒有一個音是比A高半音,
比B低半音的呢?
當(dāng)然有!
人們用A?(B?)表示這種音。
實際上升號? 表示比原音高一個半音的音;
降號?表示比原音低一個半音的音。
帶有升降號的音被稱為變化音級。
因此我們可以列出下圖表示音名之間的關(guān)系。
圖中也可以看出A?和B?這樣的一組音是近似相等的。
這些相等的音就互為等音。

從此音名們就在音樂世界里繁衍生息。
一直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