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穿越事件!神相似!我在博物館找到了兩千多年歷史的皮帶頭!

民族服裝服飾不僅是民族歷史發(fā)展的產(chǎn)物,而且是民族獨特文化傳統(tǒng)的結晶。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這種文化是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主要標志之一。中國有56個民族,就有56種民族服飾,它們一起組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燦爛的歷史文化。但是服裝服飾也不是永遠一成不變的,數(shù)千年來,中華服飾文化也是隨著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發(fā)展而不斷變化的,它的變化軌跡,也勾勒出中華民族綿延不絕的生活畫卷,來吧,跟著秋哥一起去跨越歷史吧!
01深衣與胡服

先來看一個新石器時代的彩陶靴,這就說明,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的古人就已經(jīng)開始穿著鞋靴了,而且,這個款式,怎么那么像某GG的雪地靴?

由于東周時代,中原主體民族漢族與周邊的少數(shù)民族交往更為深入,所以,東周時期,漢服就出現(xiàn)了一次重大的變更,主要是2點:1是深衣的出現(xiàn),2是胡服的引入。這個西漢的武士俑,穿的就是深衣,所謂深衣,說白了就是上下連在一起的衣服,類似于現(xiàn)在的連衣裙或者浴袍;

這種深衣不僅僅是普通老百姓可以穿,文武百官、男人女人都可以穿,從戰(zhàn)國一直流行到魏晉,差不多足足有六、七百年的歷史!這衣服感覺很方便??!就一件衣服往身上一圍,腰帶一扎就OK,穿起來太方便了;
02革帶與帶具

剛才說了,穿深衣需要圍一根腰帶,那么問題來了,腰帶怎么固定呢?在腰帶扣出現(xiàn)前,只能是打結,直到這貨出現(xiàn),這叫六棱金帶勾,春秋時期的物件,說現(xiàn)在的大白話就是:金子做的腰帶扣;

純金的腰帶勾,不是所有人都能用得起的,于是就出現(xiàn)了各種其他材質的腰帶鉤,比如這個鎏金嵌玉鑲琉璃銀帶鉤,就是銀的腰帶扣,上面鑲嵌了玉又鍍金。雖然比不上純金的,但也不是普通人用得起的;

再次一點,這個,嵌金玉龍紋鐵帶鉤,鐵的,鑲嵌了玉和金,估計是當時的大戶人家用的吧;

西漢的有孔金帶頭,也就是金子打造的皮帶頭,這個已經(jīng)很接近現(xiàn)代的針扣皮帶頭了;

這個就更像現(xiàn)代的針扣皮帶頭了,不能說一模一樣,但精髓掌握的穩(wěn)穩(wěn)的,就是拿到現(xiàn)在用也一點都不維和。銀的,兩千多年前西漢的物件,嘆為觀止??!
03秦漢時期服飾

歷史走到秦漢時期,中華服裝服飾迎來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變革,已不單單是穿著保暖那么簡單了,國家確立了一整套服飾制度,成為大一統(tǒng)王朝等級禮法制度的標志,換做現(xiàn)在的話來說,制服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而冠制,從屬于服制,也是一個人身份、品階乃至管制的象征;

這種是文職人員戴的帽子,叫“介幘”;

這是武職人員戴的,叫“弁”。大家如果去過秦始皇陵看過秦俑的,應該還記得秦俑頭上就戴著這個;

來看看兩漢時期一個普通文官及其家眷的穿著吧,那時候的朝服都是黑色的,男女均穿深衣,只是顏色不同而已,整體樸素,美觀。注意看男人腰帶上那根垂下來的帶子,這叫綬,簡單的說,就是官職等級的象征,綬越長,官位就越高;
04隋唐時期服飾

歷史,跌跌撞撞走到了隋唐時代,也是中國國力最為強盛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中心,萬國來朝,也正是這個空前繁榮的時代,使得中華民族的服裝發(fā)展空前繁榮,由于當時首都長安有很多外國人,使得服飾上吸取了很多胡服的特點,發(fā)展出了款式新穎、色彩艷麗、圖案豐富的唐代服飾,一掃兩漢時期以黑色為主色調的潮流;

唐朝男性戴的帽子,也就是冠,較之秦漢時期又有了更明確的規(guī)制,比如這尊三彩俑戴的“鹖冠”,說明他是一名文官;

戴進賢冠的文官;

戴幞頭的騎士,這種幞頭是源自鮮卑族(如今的錫伯族)稍加改良后的,到宋朝后,更是演變成了一種帽子;

唐朝的女裝,總體趨勢就是:越來越肥。好像唐朝也是唯一一個以肥為美的朝代吧。另幾個變化是,唐朝女裝出現(xiàn)了短袖和帔(就是《武林外傳》里佟掌柜總是掛在胳膊上的那條綠色的絲帶),其實,不得不承認的是,唐朝之前,女裝與男裝差別不大,都是以簡單樸素為主,但唐朝之后,女裝是越來越俏麗了,與男裝徹底分道揚鑣;

穿半袖的女侍俑,唐,出土于陜西西安;

打馬球的唐朝女侍俑,注意看這兩人的短袖,樣式還各不相同;

再來看看唐朝女人的妝容,這個真是一個魔幻的時代啊!以濃妝為主流,有“桃花妝”、“酒暈妝”等等,擦濃粉,描眉、涂口紅,現(xiàn)在的殺馬特和煙熏妝要是回到唐代,那一點都不維和。但是,那個時代,科技不發(fā)達,很多化妝品用的材料都是有毒的,比如汞、鉛等,看來女人愛美不要命是祖?zhèn)鞯模?br>

高髻泥塑女俑頭。唐代女性的發(fā)型也比現(xiàn)在要瘋狂的多,從初唐到晚唐,一共出現(xiàn)了13款各式發(fā)型,按說數(shù)量也不算多,但我就有一個疑惑,這13款發(fā)型都是需要巨量的發(fā)量才能支撐起來的,難道那個時候的人發(fā)量都那么大么?還是那個時候就出現(xiàn)了假發(fā)套呢?
未完待續(xù)……
攻略
地理位置:北京市東城區(qū)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
門票價格:免費,需提前在國博公眾號上預約
開放時間:9:00~17:00(周一閉館)
大約用時:1~3個小時
到達交通:地鐵一號線天安門東站出
附近景點:天安門、故宮、北海、天壇等
寫在最后
中華服裝服飾文化有著極其深厚的歷史,每一處,無論是發(fā)型、冠制、服制還是配飾,都有其特有的歷史和涵義,遠不是我這兩篇游記能說清楚的??梢哉f一套民族服飾,是這個民族千百年歷史的凝結,它記載了這個民族的榮辱興衰,珍惜自己的民族服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