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富士相機鏡頭選擇
我是一個從索尼入門,然后換到尼康,最后投入富士門下的攝影愛好者。用過全畫幅,也用過APS-C;用過單反,也用過微單,最后還是傳說中的「腹肌南波萬」留住了我。富士應該是對我這樣的后期苦手最友好的品牌了,之前用索尼、尼康時也拍了很多照片,但是大部分的RAW文件就一直靜靜的躺在我的硬盤里面。而富士的直出或者簡單后期的照片就能在網(wǎng)上進行分享,大大提升了拍照片的動力和樂趣。
我一共用過兩臺富士相機,第一臺是X-T3,現(xiàn)在用的是X-S10。換機身的原因就是新的濾鏡、防抖和翻轉屏。以下的鏡頭的體驗也都是基于X-S10產(chǎn)生的,希望能對大家選擇富士相機鏡頭有所幫助。
「一鏡走天下」的想象
最早接觸相機使用的是索尼A6000+16-50套頭,之后換了尼康D750+24-85,換門到富士后就一直在使用XF18-55??梢钥吹轿乙恢痹谟米兘诡^,因為我比較懶,就是不想帶很多枚鏡頭出門,還要在拍攝過程中換鏡頭,想想就麻煩,我希望能做到「一鏡走天下」。
但往往事與愿違,XF18-55等效差不多27-80,在長焦端有些捉襟見肘,后來富士推出了16-80 f4這枚等效24-120的鏡頭,比較符合網(wǎng)上關于「天涯鏡」的定義了,于是我在等價格穩(wěn)定之后就入手了一枚。
使用了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了這種看似非常全能的鏡頭還是不能滿足我的要求:首先,就是長焦端仍然不夠長,在拍攝時夠不到我想拍攝的事物;其次,就是這類變焦范圍比較廣的鏡頭普遍光圈偏小,16-80這款鏡頭最大光圈是f4,白天使用完全沒問題,但在室內(nèi)和晚上都需要靠提高ISO和降低快門速度來完成拍攝,對畫質的影響不小,富士相機的ISO問題富士用戶也都清楚的。這款鏡頭也不能滿足我,于是我仔細分析了以下我自己的需求:
?平時主要以拍家里小朋友日常為主,人像帶一些環(huán)境,這種情況下我比較習慣用等效35mm、50mm的焦段比較適合,因為無法避免室內(nèi)和夜晚的拍攝,光圈盡量大一些;
?出去旅游或者拍攝小朋友演出的時候偶爾有長焦的需求;
?35mm以下的超廣角用的很少。
在確定了需求后再來選擇鏡頭就實際很多,我也不再幻想一枚鏡頭能同時滿足我的所有拍攝需求了,“一鏡走天下”就是一個美好的愿望罷了。
大光圈定焦
從上面的需求出發(fā),我首先要選擇一枚大光圈的定焦鏡頭,光圈至少f2,等效焦距為35mm或者50mm。于是我就鎖定了富士原廠的F2三劍客。我正在網(wǎng)上看XF35mm F2測評的時候,底下的推薦中出現(xiàn)了一個XC35mm F2鏡頭的推薦。價格只需要XF35mm的一半,樣張對比只能說是完全一致。那么還有什么好猶豫的,直接入手。
XC35這個鏡頭的質感用一句話總結:高情商——輕巧;低情商——廉價。鏡頭是真的很輕,安裝在機身上幾乎感覺不到重量,外形就是一個直筒,頂部略有收縮,平平無奇。鏡身上沒有XF35上非常有復古的光圈環(huán)。這點我其實不在乎,反正現(xiàn)在的光圈環(huán)也都是電子控制的,有光圈環(huán)的鏡頭我也都是用波輪控制,影響不大。使用體驗簡單來說,外觀、質感都是遠不如XF 35mm,但對焦速度、成像質量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非常令人滿意的。
這種XF鏡頭XC化的做法我是非常喜歡的,希望富士趕緊把F2的三枚鏡頭全部XC化,給用戶一個更為廉價的選擇,也能擴大受眾人群。復古的外觀,獨立的光圈環(huán),防塵防水的鏡身固然有它的好處,也是富士用戶所追捧的。但是讓不需要這些功能的人可以花更少的錢得到相同的焦段和畫質也是非常重要的。
便宜能用且便攜的長焦
把最常用的場景解決之后,接下來就考慮第二個場景——活動現(xiàn)場拍攝。家里小朋友會隔三岔五的參加一些演出,作為一個老父親懷著驕傲和激動的心情在活動現(xiàn)場拍攝一些照片視頻作為留念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現(xiàn)場的拍攝條件就不可控制了,有時離舞臺距離很遠,同時還需要長焦的視角排除旁邊的人,我總結下來最適合的焦段大概是等效200-300mm。雖然還有更長的焦段,但那些鏡頭就不方便手持拍攝了。所以這枚長焦鏡頭總結下來需要具備三個條件:
?最長焦段需要達到等效200-300mm
?體積重量可以手持
?價格可以接受(要知道長焦可都不便宜?。?/p>
在富士鏡頭群里,符合以上三個條件的長焦鏡頭有兩款:XF55-200mm和XC50-230mm。55-200全新價格4500左右,二手價格也要2500以上;50-230全新的基本上找不到了,二手1000-1400元。因為不是經(jīng)常使用,不想花太多錢,于是就選擇了價格較為實惠的XC50-230mm F4.5-6.7 OIS。然后在黃色海鮮App上找了一個同城的個人賣家,當天直接過去驗貨,確認沒什么問題之后馬上就安裝到相機上使用了。
和我之前的XC35mm類似,XC鏡頭屬于低端線,50-230的質感也是非常一般,全塑料鏡身,沒有光圈環(huán)。當然,塑料鏡身也并非一無是處,有一個好處就是輕,安裝在X-S10這樣比較小的機身上也不會有頭重腳輕的情況,手持拍攝也不會太累。
影響長焦鏡頭拍攝體驗的一個重要參數(shù)就是防抖。這個鏡頭有光學防抖,我的X-S10也有五軸防抖。兩者配合使用下來,我認為只要注意安全快門速度,甚至比安全快門還可以更慢一些,也基本不會出現(xiàn)糊片的情況。拍視頻時只要端穩(wěn)了,就算是在230mm端,視頻的觀感也是可以接受的。
50-230這只鏡頭最大的缺點就是光圈小,晚上基本不可用,但考慮到我很少有情況會在晚上的戶外使用長焦鏡頭,所以影響不大。在白天光線良好的情況下,無論是50端F4.5,還是230端F6.7,照片銳度都是非常不錯的,絕對不會影響我拍完照片后發(fā)朋友圈曬娃。
副廠鏡頭
其實在入手了上面兩款鏡頭后,我的拍攝場景就基本滿足了,但是在使用中我又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我的鏡頭的焦段最廣的就是等效50mm。在拍攝日常生活場景時,很難把周圍的環(huán)境帶進來,要不就得后退,但在室內(nèi)有時是退無可退的。我根據(jù)之前的經(jīng)驗,想入手一個等效35mm的鏡頭來代替50mm日常掛機頭的地位。富士原廠的XF23mm f2和XF23mm f1.4的價格都很貴,于是我就把目光投向了副廠鏡頭。找了一圈后發(fā)現(xiàn),如果不轉接的話,唯卓仕F1.4的三枚鏡頭好像是唯一的選擇。然后我就趁電商促銷時入手了唯卓仕的XF23mm f1.4,上手的感覺就和我其他兩只XC鏡頭不一樣,全金屬的鏡身,還有光圈環(huán),看上去高端了不少。
第三方鏡頭我會比較關注對焦和畫質。唯卓仕這枚鏡頭的對焦速度實測和原廠鏡頭差別不大,也沒有跑焦的問題。因為我沒用過原廠的f1.4鏡頭,在成像質量無法進行比較,只能單就這款鏡頭進行一些評價:光圈全開時中心成像銳度不錯,但畫面邊緣畫質會有下降的情況,拍照的時候注意構圖,問題不大。如果把光圈收到2.8,邊緣畫質也會有明顯提升。此外,不知道是鏡片排列還是鏡片鍍膜的問題,使用這款鏡頭逆光拍攝時炫光比較明顯,拍攝時要注意盡量避開光源直射。另外,高對比度的地方紫邊也會有一些,大部分后期軟件都可以非常方便的消除,可以接受。
在用上唯卓仕這款35mm鏡頭后,原先的掛機鏡頭XC35mm已經(jīng)吃灰好久了,正在考慮要不要出掉。現(xiàn)在我的主力鏡頭焦段基本覆蓋了等效35mm到345mm,已經(jīng)完全滿足了我95%以上的使用場景。跟之前相比缺少的就是超廣角,實在有需要時我就拿手機頂上也夠了。
下面是一些樣張,每張照片下會標注出是哪枚鏡頭拍攝的,共大家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