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讀后感
說實話,讀這本書的初衷,是因為我本身就是一個情緒化很嚴重的人。以前因為雙相情感障礙和中度抑郁癥,情緒總是不穩(wěn)定,會因為一件很小的事情生氣,也會因為別人難過很久,最后發(fā)展成為自我折磨。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希望可以從這本書里找到在情緒化時候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可以,我希望我可以之后運用到日常中,讓自己成為一個心態(tài)平和的成年人。
這本書從寒假的時候開始讀,因為讀《紅與黑》讀倦了,也想換換口味。期間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沒有堅持每天看書的頻率,不過花了將近2個月的時間,也總算是看完了。這本書總體來說我認為作者表達觀點非常中肯,并沒有代入過多的主觀情緒,而是在引導和提供建議,比一味的列舉方法要更容易接受。而且在書中也引用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讓人可以代入到自己,避免了空談理論而落不到實踐的缺點。
期間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有的時候生氣不要把別人的是非觀綁在自己身上,因為每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很多人可能覺得自己的做法無法接受,所以就覺得你做的不對,就對你說三道四。然后我們又會因為別人的話而生氣,傷心難過。就像之前我發(fā)布過一些英文歌教學視頻,開場白被一些人抱怨太長,但是我感覺我只是在讓大家降低對我的期望值,并沒有營銷廣告或是和視頻無關(guān)的內(nèi)容,所以我會因為別人不理解或不尊重自己而生氣。但是后來我也收到了很多小伙伴們給我的安慰,讓我繼續(xù)做好自己,不需要管他們。這一點其實就體現(xiàn)了,可能我們評判一個視頻的標準不同,有些人沒有耐心,就會覺得我說的廢話多,但是有些比較有耐心的人會認為我講得很詳細,所以通過這一點我就能夠看到,其實原本生氣的我我可以不生氣,只需要換個視角看問題就可以了。
前面還有很多因為互相不理解或是直接受情緒控制而使自己說出傷人的話的情況,我認為其實都可以在情緒發(fā)作的時候說話換一種說法,不一味指責和抱怨他人的不是,這樣可能會更讓人好接受一點,也不會發(fā)展到后面的吵架。
然后我還認識到,有的時候生氣只是在跟自己生氣,對方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生氣的理由,所以這個時候就得需要解釋清楚,避免誤會的產(chǎn)生。這讓我想到情侶之間或是朋友之間打冷戰(zhàn)的情況,有的時候只是因為溝通不夠,或是只是因為自己放不下自己固執(zhí)的己見,或是被曾經(jīng)沒有好好解決的問題傷害過,所以才會不斷地吵架,又舍不得,和好,又吵架,和好……最后只會給彼此增加無謂的傷害。
所以我一直覺得,一個人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受他人的影響真的很難,而真正能做到的人,都是內(nèi)心堅韌且溫柔的人,他們能施以他人理解,也能給予自我原諒。最后文中寫到安慰自己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問題都清清楚楚列在紙上,然后根據(jù)自己每一個情緒的點,自己去安慰自己。這讓我想到我每天專欄都在寫日記,包括不開心的還有開心的事。不開心的話我一旦寫到紙上,好像就沒有我想象中那么嚴重了,加上后面我會寫很多感謝的事,感覺就是在進行自我安慰吧,就好像在說:雖然生活很苦,每一天過得也枯燥無味,但是還是有人在堅持愛著自己。哪怕再不開心,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所以每次我寫完日記只后,什么煩惱我都不再糾結(jié),只會跟大家道完晚安后進入夢鄉(xiāng)。雖然我有的時候感覺日子真的過得很快,但是因為事情有好有壞,所以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去糾結(jié)某一個人某一件事了。我想,可能這也是看了這本書給我潛移默化的影響吧。
我不能說,看了這本書我一定能夠吸收并且以后成為一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但是我很希望可以在日后的生活里,可以少一點情緒化,少一點戾氣和不滿,做一個堅韌且溫柔的人。
生活總是有裂痕,那是光照過來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