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微小說:情緣
父親面包與老黃牛有著不解的情緣。從我記事起,父親就養(yǎng)牛。每年牛下一個牛犢就養(yǎng)大。
春夏之交的時候,家人就開始趕著黃牛去坡上吃草,直到秋天。放牛就成了家里的一件大事,不管天晴天雨。
每到周末、節(jié)假日,父母親就盼著我們姐弟能幫他們分擔(dān)一些家務(wù)——去放牛。放牛的日子,多半會約上好伙伴一塊出發(fā),有時和哥哥、四爸家弟弟。坡上、溝里青草多的地方,就是我們趕黃牛要到達的目的地。牛吃草,我就和哥哥弟弟鋪一張蛇皮塑料袋在半山坡上,把書和作業(yè)攤在上面。寫一會兒輪流看一會兒牛。放牛的時間,因為讀書過得很快。
高山白云間、青草綠樹下,牛兒吃得飽飽的,我們姐弟的肚子也被知識填得滿滿的。有時下午去趕牛,牛吃草到了山頂,我就坐在山頂上看書。那時只有學(xué)校的課本,很少有課外書。迎著秋風(fēng),我一會兒坐,一會兒站,一會兒看書,一會兒看牛。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間,就到了該趕黃?;丶伊恕!安淮龘P鞭自奮蹄”,我的心情比牛下坡的速度還要爽快。一路飛奔小跑,不一會兒,就回到了家。
放牛的日子也有老黃牛偷吃人家玉米的事。
有一回,上午放到山里的牛,等下午去往回趕時,牛已不見蹤影了。找遍了前山后山都沒找到,我哭著回了家,早已有人家捎話給父親說,拿三十塊錢去贖牛。說牛糟蹋了他家的玉米苗,要賠產(chǎn)量。

編輯
父親很爽快地答應(yīng)了,還勸慰我說:“牛吃了莊稼是常有的事,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备赣H連夜晚去贖回了牛。我又照常放起了牛,就當(dāng)什么事也沒有發(fā)生過。不過在放牛的時候,就要有意避開人家的玉米地了。
那些放牛的日子,我們在山谷唱歌、打撲克、捉螃蟹;在山坡上挖柴胡、打酸棗、烤玉米······那些充實又快樂的日子,留在了記憶深處。
坡上沒有青草的時候,就要鍘草喂牛。曬干的麥稈、玉米稈,秋冬就派上了用場。那時父親還搭了一個簡易的草房,專門給牛儲存草料。起初是父親鍘草,我和哥哥幫忙。后來我和哥哥也能給牛鍘草了。一個人蹲坐下來,往鍘刀下放麥稈或玉米稈,另一個人按鍘刀,合作就完成了鍘草。鍘好的干草料儲存起來,每天固定的時間給牛倒到牛槽里。??磁琊囁瓶实負尦裕€常把吃到胃里的草回吃。
父親專門在大房后面蓋了一個牛房。到冬天的時候,常是牛被盜的高發(fā)期。雖然自小,我們家的牛沒有丟過,但常會聽說,村子的牛時有被偷的。有一回,聽鄰家大媽說,她早上三點多起來上廁所,看一個人牽著牛,從房上頭的小路上經(jīng)過。她還琢磨著奇怪,以為人家要去耕地里,起得早。
結(jié)果早上起來,就聽村東頭一戶從山里搬出來的伯伯家說牛丟了,到處找里,找到河灘去,看見小牛在樹上拴著,大牛不見了蹤影。原來是小牛不停地叫,偷牛的人趕不動了,害怕劣跡敗露,就把小牛扔下了。第二天伯伯家找了一整天都沒找回丟了的牛。那些年,丟了牛的事時有發(fā)生。
那時村子幾乎家家戶戶養(yǎng)牛,不光用來耕地,還賣牛用來補貼家用。賣牛講究毛色要好,才能賣上好價錢。記憶中,父親賣過幾頭牛,都是把看了幾年的老黃牛賣掉,又有牛犢長成大牛。
父親就像老黃牛,一生勤勤懇懇,腳踏實地。父親老黃牛的艱苦奮斗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心中,激勵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