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第一卷的摘錄和筆記(三十二:工人和機器之間的斗爭)

第一冊 資本的生產過程
第四篇 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
第十三章 機器和大工業(yè)
5.工人和機器之間的斗爭
1、資本家和雇傭工人之間的斗爭是同資本關系本身一起開始的。在整個工場手工業(yè)時期,這場斗爭一直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只是在采用機器以后,工人才開始反對勞動資料本身,即反對資本的物質存在方式。工人奮起反對作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物質基礎的這種一定形式的生產資料。
注:階級斗爭一直都在或隱蔽或公開地進行著。
2、17世紀,反對所謂Bandmühle(也叫做Schnurmühle或Mühlenstuhl)即一種織帶子和花邊的機器的工人暴動幾乎席卷了整個歐洲。17世紀30年代,一個荷蘭人在倫敦附近開辦的一家風力鋸木場毀于平民的暴行。18世紀初在英國,水力鋸木機好不容易才戰(zhàn)勝了議會支持的民眾反抗。1758年,埃弗里特制成了第一臺水力剪毛機,但是它10萬名失業(yè)者焚毀了。5萬名一向以梳毛為生的工人向議會請愿,反對阿克萊的梳毛機和梳棉機。19世紀最初15年,英國工場手工業(yè)區(qū)發(fā)生的對機器的大規(guī)模破壞(特別是由于蒸汽織機的應用),即所謂魯?shù)逻\動,為西德茅斯、卡斯爾雷等反雅各賓派政府采取最反動的暴力行動提供了借口。工人要學會把機器和機器的資本主義應用區(qū)別開來,從而學會把自己的攻擊從物質生產資料本身轉向物質生產資料的社會使用形式,是需要時間和經驗的。
注:上述列舉了各種工人反對勞動資料本身的例子,但是破壞機器本身的行為其實是不理性的,應該消滅的是“機器的資本主義應用”。
3、勞動資料一作為機器出現(xiàn),就立刻成了工人本身的競爭者。資本借助機器進行的自行增殖,同生存條件被機器破壞的工人的人數(shù)成正比。資本主義生產的整個體系,是建立在工人把自己的勞動力當做商品出賣的基礎上的。分工使這種勞動力片面化,使它只具有操縱局部工具的特定技能。一旦工具由機器來操縱,勞動力的交換價值就隨同它的使用價值一起消失。工人就像停止流通的紙幣一樣賣不出去。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就這樣被機器轉化為過剩的人口,也就是不再為資本的自行增殖所直接需要的人口,這些人一部分在舊的手工業(yè)和工場手工業(yè)生產反對機器生產的力量懸殊的斗爭中毀滅,另一部分則涌向所有比較容易進去的工業(yè)部門,充斥勞動市場,從而使勞動力的價格降低到它的價值以下。有人說,需要救濟的工人會得到巨大的安慰:一方面,他們的痛苦只是“短暫的”(“a temporary inconvenience”[“短暫的不便”]);另一方面,機器只是逐漸地占據整整一個生產領域,因此它的破壞作用的范圍和強度會縮減。一種安慰抵消另一種安慰。在機器逐漸地占領某一生產領域的地方,它給同它競爭的工人階層造成慢性的貧困。在過渡迅速進行的地方,機器的影響則是廣泛的和急性的。
注:在后文中將能看到,龐大的產業(yè)后備軍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必然后果和必要條件。
4、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使勞動條件和勞動產品具有的與工人相獨立和相異化的形態(tài),隨著機器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成為完全的對立。因此,隨著機器的出現(xiàn),才第一次發(fā)生工人對勞動資料的粗暴的反抗。
5、機器不僅是一個極強大的競爭者,隨時可以使雇傭工人“過?!?。它還被資本公開地有意識地宣布為一種和雇傭工人敵對的力量并加以利用。機器成了鎮(zhèn)壓工人反抗資本專制的周期性暴動和罷工等等的最強有力的武器。
6.關于被機器排擠的工人會得到補償?shù)睦碚?/strong>
6、機器把工人從生活資料中游離出來這一簡單而又毫不新奇的事實,用經濟學家的話一說,就成了機器替工人游離出生活資料,或機器把生活資料轉化為用來雇用工人的資本。可見,一切事情全看你怎么說。真是:好話能遮丑。
7、被經濟學上的樂觀主義所歪曲的事實真相是:受機器排擠的工人從工場被拋到勞動市場,增加了那里已可供資本主義剝削支配的勞動力的數(shù)量。我們在第七篇將會看到,機器的這種作用,在這里被說成是對工人階級的補償,其實正相反,是對工人的極端可怕的鞭笞。在這里只指出一點:從一個工業(yè)部門被拋出來的工人,當然可以在另外一個工業(yè)部門找職業(yè)。如果他們找到了職業(yè),從而在他們和同他們一道被游離出來的生活資料之間重新建立了聯(lián)系,那么,在這里起中介作用的,是正在擠入投資場所的新追加的資本,而決不是過去已經執(zhí)行職能的并且現(xiàn)在轉化為機器的資本。并且,即使如此,他們的前途也是多么渺茫!這些因為分工而變得畸形的可憐的人,離開他們原來的勞動范圍就不值錢了,只能在少數(shù)低級的、因而始終是人員充斥和工資微薄的勞動部門去找出路。其次,每個工業(yè)部門每年都吸收一批新人,供該部門用于人員的正常補充和擴充。一旦機器把一部分至今在一定工業(yè)部門就業(yè)的工人游離出來,這些補充人員也要重新分配,由其他勞動部門來吸收,不過,原來的那些犧牲者大部分在過渡期間墮落喪亡。
8、一個毫無疑問的事實是:機器本身對于工人從生活資料中“游離”出來是沒有責任的。機器使它所占領的那個部門的產品便宜,產量增加,而且最初也沒有使其他工業(yè)部門生產的生活資料的數(shù)量發(fā)生變化。因此,完全撇開年產品中被非勞動者揮霍掉的巨大部分不說,在應用機器以后,社會擁有的可供被解雇的工人用的生活資料同以前一樣多,或者更多。而這正是經濟學辯護論的主要點!同機器的資本主義應用不可分離的矛盾和對抗是不存在的,因為這些矛盾和對抗不是從機器本身產生的,而是從機器的資本主義應用產生的!因為機器就其本身來說縮短勞動時間,而它的資本主義應用延長工作日;因為機器本身減輕勞動,而它的資本主義應用提高勞動強度;因為機器本身是人對自然力的勝利,而它的資本主義應用使人受自然力奴役;因為機器本身增加生產者的財富,而它的資本主義應用使生產者變成需要救濟的貧民,如此等等,所以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就簡單地宣稱,對機器本身的考察確切地證明,所有這些顯而易見的矛盾都不過是平凡現(xiàn)實的假象,而就這些矛盾本身來說,因而從理論上來說,都是根本不存在的。于是,他們就用不著再動腦筋了,并且還指責他們的反對者愚蠢,說這些人不是反對機器的資本主義應用,而是反對機器本身。
9、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決不否認,在機器的資本主義應用中也出現(xiàn)短暫的不便;但是哪個徽章沒有反面呢!對他們說來,機器除了資本主義的利用以外不可能有別的利用。因此,在他們看來,機器使用工人和工人使用機器是一回事。所以,誰要是揭露機器的資本主義應用的真相,誰就是根本不愿意有機器的應用,就是社會進步的敵人!
10、隨著機器生產在一個工業(yè)部門的擴大,給這個工業(yè)部門提供生產資料的那些部門的生產首先會增加。就業(yè)工人數(shù)量會因此增加多少,在工作日長度和勞動強度已定的情況下,取決于所使用的資本的構成,也就是取決于資本不變組成部分和可變組成部分的比例。這個比例又隨著機器在這些行業(yè)中已經占領或者正在占領的范圍不同而有很大變化。
11、如果機器占領了某一勞動對象在取得最終形式前所必須經過的初期階段或中間階段,那么,在這種機器制品進入的那些仍保持手工業(yè)或工場手工業(yè)生產方式的部門中,對勞動的需求就隨著勞動材料的增加而增加。例如,機器紡紗業(yè)提供的棉紗又便宜又多,使得手工織布業(yè)者最初不用增加開支就可以開全工。這樣一來,他們的收入增加了。于是人們紛紛擁向棉織業(yè),直到最后,這些被珍妮機、翼錠紡紗機和走錠紡紗機例如在英國召喚出來的80萬織工又被蒸汽織機擠垮為止。同樣,由于機器生產的衣料充足,男女裁縫和縫紉女工等等的人數(shù)也不斷增加,直到縫紉機出現(xiàn)為止。
12、機器生產用相對少的工人人數(shù)所提供的原料、半成品、勞動工具等等的數(shù)量不斷增加,與此相適應,對這些原料和半成品的加工也就分成無數(shù)的部門,因而社會生產部門的多樣性也就增加。機器生產同工場手工業(yè)相比使社會分工獲得無比廣闊的發(fā)展,因為它使它所占領的行業(yè)的生產力得到無比巨大的增長。
注:社會的生產是一個緊密聯(lián)系的整體,一個部門生產力的發(fā)展會引起其他部門的生產力發(fā)展。
13、采用機器的直接結果是,增加了剩余價值,同時也增加了體現(xiàn)這些剩余價值的產品量,從而,在增加供資本家階級及其仆從消費的物質時,也增加了這些社會階層本身。這些社會階層的財富的增加和生產必要生活資料所需要的工人人數(shù)的不斷相對減少,一方面產生出新的奢侈要求,另一方面又產生出滿足這些要求的新手段。社會產品中有較大的部分轉化為剩余產品,而剩余產品中又有較大的部分以精致和多樣的形式再生產出來和消費掉。換句話說,奢侈品的生產在增長。大工業(yè)造成的新的世界市場關系也引起產品的精致和多樣化。不僅有更多的外國消費品同本國的產品相交換,而且還有更多的外國原料、材料、半成品等作為生產資料進入本國工業(yè)。隨著這種世界市場關系的發(fā)展,運輸業(yè)對勞動的需求增加了,而且運輸業(yè)又分成許多新的下屬部門。
14、在工人人數(shù)相對減少的情況下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增加,使那些生產在較遠的將來才能收效的產品(如運河、船塢、隧道、橋梁等等)的工業(yè)部門中的勞動擴大了。一些全新的生產部門,從而一些新的勞動領域,或者直接在機器體系的基礎上,或者在與機器體系相適應的一般工業(yè)變革的基礎上形成起來。
15、最后,大工業(yè)領域內生產力的極度提高,以及隨之而來的所有其他生產部門對勞動力的剝削在內涵和外延兩方面的加強,使工人階級中越來越大的部分有可能被用于非生產勞動,特別是使舊式家庭奴隸在“仆役階級”(如仆人、使女、侍從等等)的名稱下越來越大規(guī)模地被再生產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