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排名》— 缺乏支撐的反常識轉變

《國王排名》完結撒花!

作為去年十月番中我最期待的作品,作品后續(xù),尤其是后半段的故事展開,確實遠遠達不到我的預期;爛尾二字對于這部作品來說,也的確是再適合不過的形容詞了。
而既然事實已經(jīng)如此,我的這篇專欄,就來著重地和大家聊一聊,作品在我看來,造成后期崩壞的幾個核心問題吧!
希望大家會喜歡我的這篇觀后感專欄,也希望大家能夠三連、分享、關注來支持up主哦!

與期待不符的劇情走向
首先第一個核心問題,在于創(chuàng)作方向上的選擇錯誤。
盡管現(xiàn)在對于這部作品盡是嘲諷的聲浪,但大家也很難否認本作在最一開始的時候,確實是優(yōu)秀且令人動容的,否則當初也不會有那么多人看好這部作品,這部作品也很難火出圈。
那么,作品最一開始是如何能夠征服包括我在內(nèi)的好一批觀眾呢?
我認為這是建立在作品初期所展現(xiàn)的兩個優(yōu)點之上的,那就是:純粹的情感表達,以及簡單但不刻板的人物塑造。

這兩個優(yōu)點,尤其在作品的前三集展現(xiàn)得最為透徹與出彩;波吉的單純與善良、卡克的身世與堅強、后媽希琳那略顯傲嬌的關心等等,都透過前期幾個簡短的故事,讓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就是說,作品所擅長的,在于表現(xiàn)這些相對純粹與簡單的事物;它能夠?qū)⑦@些純粹的內(nèi)容,以一種直接的、觸動人心的方式,去直擊觀眾的心靈。
當然,的確也不是所有觀眾都吃這一套,看完前幾集對作品絲毫無感的觀眾肯定也不在少數(shù);畢竟再怎么說,故事至此的確也沒有多少飽含深度的鋪墊與展開,面對著這樣單純且簡單的故事,確實就是會有人對其不感冒。
所以我這里想說的,也并不是作品前期真的就如同當時火出圈之后,部分人所說的那樣完美、那樣神;我只是想要表達,作品的這部分內(nèi)容,的確做得不錯,也的確能夠感動好一批觀眾。
而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對于純粹事物的表現(xiàn)力,才是本作最為擅長的事物。

然而,坐擁這樣的能力,作品到了中期開始,畫風就逐漸發(fā)生了變化。它逐漸開始深入一些隱藏在故事背后的巨大陰謀,開始去描寫好幾個角色之間那略顯復雜的愛恨情仇,最后更是走向了家仇國恨這個量級的故事。
換言之,作品越到后來,它的故事就變得越發(fā)復雜;而這樣的故事,也就越難用一個簡單且純粹的方式,去進行呈現(xiàn)。
所以,我才會說作品的第一個核心問題,在于創(chuàng)作方向的選擇錯誤。
作品吸引觀眾入坑的,是它前期純粹的表達,是那仿佛童話一樣,雖然簡簡單單,但卻能觸及人心的故事;但作品后面的走向,卻與一開始的這些,漸行漸遠,這就多少會讓那些一開始被作品所征服的觀眾,感到被欺騙的感覺,進而感到失望。

其實在后期的集數(shù)的評論區(qū)里,我們都能夠見到不少評論表達自己一開始對于作品的期許;像是如果作品的后續(xù)展開,能夠以波吉王子與卡克在這個廣袤的世界里四處探索為主,并在這樣的過程中,講述一個個簡單、且具有感染力的小故事,同時讓波吉逐漸地獲得能力與心靈上的雙重成長,最終因為這些,成長為一個足以稱王的角色。
誠然,在缺乏具體的細節(jié)下,我們也很難判斷故事真的這么發(fā)展,就一定能擁有符合我們預期的表現(xiàn);但至少,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應該也會直觀地認為這樣的展開,絕對比本作現(xiàn)如今的還要好。畢竟,這樣一種單元劇式的、簡單且純粹的故事,就是作品一開始吸引人的要素,也是作品顯然有能力做好的部分。所以如果作品真的依照這樣的線路去推進劇情,那或許我們觀眾真能從中收獲不少令人動容的小故事呢!
也因此,認識到自己故事的主體、意識到自己能力之所在,并以此為基礎選擇一條正確的故事開展方向,也算是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一件重要的自我認知了。

缺乏內(nèi)心描寫支撐的反常識轉變
延續(xù)前段的最后,或許會有人提出質(zhì)疑,會認為說作品并非一定要照著最一開始給人的預期來進行展開,而應該是要能夠超出作品一開始所帶給人的預期;畢竟如果沒有突破,那么這將意味著毫無驚喜,而如果一個作品持續(xù)缺乏令人驚喜的要素,那它也將會變得越來越無聊、越來越無趣。
對于這樣的質(zhì)疑,我多少也是認可的。
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進擊的巨人》?!毒奕恕吩谧钜婚_始,大家也只會以為它是一個單純的與巨人對抗與戰(zhàn)斗的故事,殊不知到了中期之后,政治問題、多方角力、一個個巨大的陰謀,愈發(fā)的占據(jù)了故事的核心,甚至到了最后,“巨人”都很難說是敵人了;而撇開我還不知曉的結局以外,《巨人》中期對于政治權謀的論述與展現(xiàn),絕對也是讓人眼前一亮的。而很顯然的,這與《巨人》的觀眾一開始所預期的,大概率不會是一樣的。
所以,是否要設計、或者說是否能設計一個扭轉觀眾預期的故事走向,這樣的故事走向又是否會讓作品被定義成我前面所說的“創(chuàng)作走向的選擇錯誤”,背后顯然有一個更為關鍵的基礎,那就是創(chuàng)作者本身的能力問題。

這里就引來了本作的第二個關鍵問題,或許應該也算得上是作品最關鍵的問題,那就是作品的創(chuàng)作能力不足。
而這份能力上的不足,尤其體現(xiàn)在作品對于角色內(nèi)心描寫的欠缺上。
是的,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不難發(fā)現(xiàn),作品全篇看下來,幾乎就沒有多少足夠細致的內(nèi)心描寫存在。以主角波吉為例,除去極個別的幾次有描寫他內(nèi)心的回憶之外,作品對于它的這個主角,幾乎就沒有更進一步的內(nèi)心描寫了。而這樣的結果就是,我們不知道波吉到底在想些什么、想要做些什么、在害怕些什么、又克服了些什么;簡單地說,就是我們對波吉到底內(nèi)心是否有成長,抱持著極大的困惑。
而連作品的主角都如此,其他的角色自然就更糟糕了。

當作品欠缺了描寫角色內(nèi)心的能力,卻還想要去構寫一個復雜的、甚至是反常識的人物變化,并試圖以此去合理化后續(xù)的劇情,那么觀眾對此也將會很自然地產(chǎn)生排斥。
畢竟,我們無法和任何一個角色產(chǎn)生共情,無法理解他們內(nèi)心怎么想,無法判斷他們究竟想要做什么,那么接下來所發(fā)生的一切故事,在我們眼里就只會是荒謬且無意義的。
所以我以前就有過一個主張:想要讓角色選擇反常規(guī)的道路,那么對于他這個選擇的合理性,就需要做更多、更豐富、且更細致的鋪墊,就需要花費更加大量的筆墨,去對他所面對的糾結與掙扎,給描寫得清清楚楚。這么做,即便觀眾也未必能認可他的選擇,我們也還是能夠因為知曉了他的顧慮與抉擇,對他的所作所為,有著最低限度的理解。
像是本作的米蘭喬,作品雖然交代了她那可憐的身世,但這樣的身世與背景,如何具體地將這個角色變成故事里的“惡魔”;而這樣一個干了那么多傷天害理的事的“惡魔”,又是如何在剎那間被感化,并意識到自己的過錯,又是如何心安理得的在懷揣巨大罪惡感的同時,去享受后來的幸福;乃至于其他的角色,為什么都能夠原諒這樣一個犯下滔天大錯的人,甚至其中的戴達還“愛”上了這樣她。
這樣極其反常識、反常理的展開,說實話即便給足了細節(jié)與鋪墊,觀眾都未必能夠買賬,就更別說本作對此幾乎毫無描寫的情況了。

當然除了內(nèi)心描寫能力之外,從作品的表現(xiàn)中還可以看出不少創(chuàng)作上的稚嫩。
例如國王排名這個有趣的設定,除了前期和最后第二集提到一嘴之外,其他時候它就仿佛就被作品給遺忘了一樣。
又好像角色的外在實力,作品很顯然沒有在一開始就做出妥善的設計與安排,感覺就是為了想要讓波吉去面對老家的家仇國恨,所以就讓他迅速的成長起來;但成長了之后突然又意識到波吉太強了,于是就安插了一個近乎無敵的歐肯去與之敵對;然后不小心把歐肯寫得太強了,就只好讓伯斯王,在自己也沒想好理由的情況下,前來幫忙。
這種想到哪才寫到哪,沒有嚴謹?shù)脑O定與設計去做支撐的情節(jié),到了后期幾乎比比皆是。
也是因為這樣,我才會在第一大段中提到本作的一個問題就在于它選擇了錯誤的創(chuàng)作方向;沒有那個能力,卻還想要去挑戰(zhàn)遠超出自己能力的事物,最終的下場很可能就和本作一樣,讓觀眾越往下看,就越覺得荒唐。

最后,如果你問我是否會推薦這部作品,看完了全劇之后的我,確實很難給予正面的答案。
它和之前一些被人熱議爛尾的作品不一樣;
例如去年的《奇蛋物語》,它即便最后留下了一大堆坑沒填,但直至所謂的“結局”出來之前,它整體帶給觀眾的體驗也都是不錯的;例如在結局釋出之后幾乎被全網(wǎng)群嘲的《進擊的巨人》,我一個動畫黨看到截至動畫目前的部分,依舊覺得它的故事寫得很精彩,沖著中期的這部分精彩去看,也絕對不虧;就更不用說那些其實沒有爛尾,只是達不到觀眾美好預期的作品了。
而反觀本作,它從中前期開始,問題就已經(jīng)慢慢地被暴露出來:因為故事展開方向的選擇,導致它中期開始就已經(jīng)難以滿足一般觀眾對它的期許;而因為它敘事能力的嚴重不足,就導致作品后續(xù)的故事,變得越發(fā)詭譎、越發(fā)難以理解。直至故事的結束,那堪稱荒唐的“大團圓”結局,更是令人看得難受。
所以縱觀本作,它最好看的部分,其實也就它開播的那3~4集了。這種真正意義上的出道即巔峰;在吸引了觀眾的眼球之后,就迅速走低的作品,也確實對得上“高開低走”這四個字了,
簡單評分:7.6/10
ps:雖然本作的故事寫成這樣,但我多少也還能夠看出作品,是想要表達一個以純粹的善去感化純粹的惡的故事。這點從后期各種“原諒”來“原諒”去,就可以窺探一二了。然而,在本作這個內(nèi)心描寫能力幾乎為零的作品里,作品還架構了更加極端的善與惡,還想要讓這樣處于兩極的元素能夠相互影響,觀眾其實是很難接受的。尤其,作品對于惡的描寫,早就越過了常規(guī)價值觀的底線,不是一件能夠輕易被動搖與左右的事情;在這樣的前提下還想去洗白反派,這就更讓人無法接受。畢竟,“米蘭喬殺我全家,但我依然愛她”,這真的遠超出普通觀眾能夠理解的范疇了。
這里我們來對比另一個有著相似表達的作品,也就是前幾年的《水果籃子》?!端@子》的“反派”謙人,在中期也是讓人恨得牙癢癢的角色;但是,一來謙人的惡還不算嚴重觸及道德底線,二來作品也憑借著它強大的內(nèi)心描寫能力,讓這個角色最后的“洗白”或“折服”,還算能夠讓觀眾所接受。誠然,作品最后的處理,對我來說也依舊是有些牽強的,但它也不至于像本作那樣,顛覆我們的認知;而這就多少體現(xiàn)出內(nèi)心描寫在這樣的主題論述中的重要性了。
ps2:本作在制作上的表現(xiàn)確實很棒,雖然中期也有好幾集沒發(fā)揮好,但整體看下來,至少在不少地方的打戲上,作品還是做得很好看的。只是,若是作品能夠分出更多地精力,到它文戲、也就是內(nèi)心描寫的演出上,或許多少就還能補救敘事上的巨大缺憾與問題了。
ps3:希望大家會喜歡我的這篇觀后感專欄,也希望大家能夠三連支持并關注up主哦!對于動畫或者專欄有任何想要討論的,也歡迎到留言區(qū)告訴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