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那點事兒3:好句子都是有出處的 | 錢鍾書《宋詩選注》
先侃點閑篇兒,繼續(xù)說點錢鍾書的人際關(guān)系。

《陳寅恪》.張克偉“問道大師”系列
???錢說人
陳寅恪“二十七八年前,他忽然寄信給我夸獎《談藝錄》,并贈《元白詩箋》一本,我回信謝了。我和他的交往僅止于此。雖然他父親和我父親是有些交情的,但我一向不敢高攀名流,錯過了向他請教的機會?!?/span>
再后來錢鍾書提到陳寅恪時說:“我很佩服他的博學,而對于他的思想始終抵觸?!?/span>

1946年,老舍與曹禺同赴美國講學在耶魯大學
曹禺
《圍城》里范小姐和趙辛楣談論大劇作家曹禺的《這不過是春天》,其實這部劇是李健吾寫的。
錢鍾書評論劇作時故意提倡李健吾而貶低曹禺,但是曹禺卻說他“學問淵博,比起來我寫劇本只是雕蟲小技。”
據(jù)說有一次,曹禺在食堂見吳組緗進來,說:“你看,錢鍾書在那里,還不趕緊叫他給你開幾本英文淫書?”吳組緗聽罷,便走過去,請他給自己開錄三本英文黃書,錢鍾書也不推辭,隨手拿過桌上一張紙,寫滿正反兩面,四十多本。
???人說錢

吳宓像
吳宓:當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在老一輩中要推陳寅恪先生,在年輕一輩中要推錢鍾書,他們都是人中之龍,其余如你我,不過爾爾!
余英時:錢鍾書的學問是一地散錢——都有價值,但面值都不大。
他到北京時問錢鍾書為何用文言文寫《管錐編》,錢說是要“減少流毒的傳播”。
合著錢鍾書用文言文寫作,是為了加大閱讀難度——看不懂文言文的就不要瞎耽誤工夫了。再者當時的“小將們”經(jīng)常去字里行間找作者的罪證,這下好了,完全不知道《管錐編》寫的是啥。

《馮友蘭》.張克偉“問道大師”系列
馮友蘭當時在西南聯(lián)大不遺余力的招未歸國的錢鍾書來當教授,給梅校長寫信說:弟意名義可與教授,月薪三百,不知近聘王竹溪、華羅庚條件如何?錢之待遇不減于此二人方好。
而錢鍾書在聯(lián)大待了半年就說葉公超太懶,吳宓太笨,陳福田太俗,罵了一個遍,然后不辭而別,馮友蘭和吳宓一再寫信請他回來。
錢鍾書后來用英語罵馮友蘭坑人使妻小俱死,在北大人人嗤之以鼻,人緣掃地。
宗璞是馮友蘭的閨女,她在《南渡記》里說:“他們(夫婦)以刻薄人取樂,凌駕于凡人之上,不免飄飄然而毫不考慮對別人的傷害。”

《任繼愈》.張克偉“問道大師”系列
任繼愈:錢鍾書的學問是老師教的,應該把他回饋給社會,而他一個學生都不帶,所以叫他自私。
早已有“綠”
??王安石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宋丞相王荊公安石.故宮南薰殿藏歷代名臣像
《泊船瓜洲》是王安石講究修辭的有名例子,據(jù)說他在草稿上改了十幾次才選定這個“綠”字,最初是“到”字改為“過”字,又改為“入”字,又改為“滿”字等等。王安石《送和甫寄女子》詩里又說“除卻春風沙際綠,一如送汝過江時”,也許是得意的話再說一遍。
但是“綠”字這種用法在唐詩中早見而已屢見:丘為《題農(nóng)父廬舍》“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李白《侍從宜春苑賦柳色聽新鶯百囀歌》“東風已綠瀛州草”;常建《閑齋臥雨行樂至山館稍次湖亭》“行藥至石壁,東風變萌芽。主人山門綠,小隱湖中花”。
于是發(fā)生了一連串的問題:王安石的反復修改是忘記了唐人的詩句而白費心力呢?還是明知道這些詩句而有心立異呢?它的選定“綠”字是跟唐人暗合呢。?是最后想起了唐人詩句而欣然沿用呢?還是自覺不能出其制勝,終于向唐人認輸呢?
王安石是解放后被捧得非常高的歷史人物,有的宋史專家甚至按照現(xiàn)代路線斗爭模式,將他樹為正確路線的代表,有不同意見的司馬光為保守派,定為錯誤路線的代表,學術(shù)界誰敢說王安石一個不字,那就是立場站到保守派、錯誤路線去了。然而,這本書在肯定王安石文學成就的同時,卻毫不客氣地指出“后來宋詩的形式主義卻也是他培養(yǎng)了根芽”。(41頁)敢說這樣的話,在當時需有很大的勇氣。王安石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長期以來被視為講究修辭的范例,而錢鍾書舉例說明“綠”字這種用法,早在唐詩中已經(jīng)多次出現(xiàn),并非王的新創(chuàng)?!独钤C瘛此卧娺x注〉》
??陸游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清.陸游.肖像
《游山西村》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這種景象前人也描繪過,例如王維《藍田山石門精舍》“遙愛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轉(zhuǎn),忽與前山通”。柳宗元《袁家渴記》:“舟行若窮,忽又無際”。盧倫《送吉中孚歸楚州》:“暗入無路山,心知有花處”。耿??《仙山行》:“花落尋無徑,雞鳴覺有村”。周暉《清波雜志》卷中在強彥文詩:遠山初見疑無路,曲徑徐行見有村”。還有前面選王安石的《江上》。不過要到陸游這一聯(lián)才把它寫得“題無勝意”。

陸游《劍南詩稿》.清乾隆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葉紹翁
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游園不值》
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這是古今傳頌的詩,其實脫胎于陸游《劍南詩稿》卷十八《馬上作》:
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靄浮,
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
不過第三句寫的比陸游的新警。
張良臣的《雪窗小集》里面的《偶題》:
誰家池館靜蕭蕭,斜倚朱門不敢敲。
一段好春藏不盡,粉墻斜露杏花梢。
第三句有閑字填襯,也不及葉紹翁的來的具體。
這種景色唐人也曾描寫,例如溫庭筠《杏花》:
杳杳燕歌春日午,出墻何處隔朱門。
吳融《途中見杏花》:一枝紅杏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愁。又《杏花》:獨照影時臨水畔,最含情處出墻頭。
但或則和其他的情景摻雜排列,或者沒有安放在一篇中留下印象最深的地位,都不及宋人寫的這樣醒豁。
??關(guān)于《宋詩選注》書名

1950年代文學研究所與人民文學出版社合作編選了一套“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余冠英(時任古典文學組組長,后任文學研究所副所長)認為叢書里別的書都稱作“某某選”,例如《詩經(jīng)選》、《史記選》、《唐詩選》與《話本選》等等,他想是不是請《宋詩選注》的編者錢鍾書先生改一改書名,將那個“注”字刪掉。
余冠英讓助理去向錢鍾書傳達這個意見,錢不肯,他說:“我這部書不能去掉‘注’字。要知道,我最得意的是‘注’,而不是‘選’?!焙髞?,這部書就一直保持著《宋詩選注》的書名。

沈尹默解放后作品
那時候不光錢鍾書在翻譯毛選,大家都在與時俱進。
往期
錢鍾書呈給毛主席過目的:《宋詩選注·序》
宋詩那點事兒2:這些比喻忒那啥了 || 錢鍾書《宋詩選注》
參考書目:
錢鍾書《宋詩選注》
宋以朗《宋家客廳》
謝泳《錢鍾書交游考》
李裕民《錢鍾書《宋詩選注》發(fā)微》
汪榮祖《槐聚心史:錢鐘書的自我及其微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