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出不落俗套的浪漫——《認識電影》選修課第六講:類型Ⅱ

我終于準時更新一次了【扶額】
這次依舊是先看片再拉片的方式來進行講解,而且以后應該都是這個樣子遼,好像老師已經把知識點都講完了,接下來的課都是帶我們拉片……
今天要來看的這部是2011年由丹麥籍導演尼古拉丁·溫丁·雷弗恩(Nicolas Winding Refn,通稱 NWR)執(zhí)導,瑞恩·高斯林、凱瑞·穆里根主演的愛情犯罪片《亡命駕駛》(Drive)。我們應當注意的是導演是如何用較為含蓄、現代的視聽語言去營造浪漫感覺的,以及這部主體是愛情片的電影對其他類型片元素的吸收糅合。
【放這個片的時候(11.12)恰好是高司令的生日誒,不知道老師是不是故意的hhh】
BILIBILI WARNING 以下內容全是劇透,未觀看的讀者請慎重閱讀:

劇情簡介:黑夜里,他(沒有名字,影片最后給出的角色名是Driver)協(xié)助黑幫分子搶劫,是運送車手。白天,他在好友香農的車行從事電影飛車特技工作。在一次逛超市時,他邂逅了艾琳母子, 雙方互有好感,并度過愉快的周末。不過,艾琳的老公斯坦德出獄了,這讓他們的感情被攔腰斬斷,盡管雙方心有靈犀,卻只剩無奈。香農把他推薦給黑幫大佬伯尼和尼諾。與此同時,他無意中發(fā)現斯坦德被人痛扁,原來后者在獄中欠了保護費。為了償還高利貸并保證母子平安,斯坦德決定再次鋌而走險。他為了艾琳決定幫斯坦德完成這一票。然而,在打劫銀行的過程中,斯坦德被店主意外擊斃,而他和女同伙布蘭奇陷入了黑吃黑的迷局……?


↑影片開場段落。電子脈沖低音先鋪設氛圍,然后鏡頭開始于一張地圖,然后很自然地搖到男主角的背影,緩緩上升,然后搖到另一個窗戶,并停留在這個空鏡頭上。
這整個長鏡頭給我們的信息是很充足的。首先,男主角在規(guī)劃路線,他對整個地區(qū)非常熟稔;其次,他在和別人合作一個任務,他只給5分鐘的時間,他非常有原則,這段話會引起觀眾的興趣;然后這段鏡頭并沒有出現正臉,就算有也是落地窗的倒影看不真切,黑夜的壓抑和男主角的身份不明讓我們感到一絲沉重;注意到男主角的背影,衣服上有一只金黃的蝎子圖案,非常醒目,這只蝎子在后面還會經常出現,是男主的一個象征符號;最后鏡頭停留在了窗戶里的夜景,這個空鏡頭其實是在交代故事發(fā)生的主要背景:黑夜、城市,在代入觀眾進入銀幕世界。

之后,男主角駕車,車內仰拍近景,我們看清了男主角的正臉,但很快就隱匿在了黑暗之中。這部影片的用光非常厲害,我們放在最后來討論。但從這個鏡頭來看,整個夜景帶給人的沉浸感是非常棒的。男主角的動作很少,人也是沉默寡言,這是他的性格要點。這些鏡頭都是在塑造人物。

男主角來到一個修車行,這里展示了他和修車師傅香農的關系。橫移鏡頭,人物很遠離鏡頭較遠,主要是以展示車為主:這是一輛不起眼的但是馬力充足的車——為什么需要這樣一部車呢,看到后面我們自然就知道了。而香農是個說起話來沒完沒了的嘮叨老頭,語氣中還透著一種老實人的善良,與少言寡語、沉穩(wěn)持重的男主角性格形成了對比。




然后這個段落來到了搶劫現場。我們會發(fā)現這個段落實際上是省略了搶劫過程的,視角集中在車內,也就是集中在男主角這個driver身上。我們也明白了他的身份:他是專門為劫匪開車躲避追查的“運貨司機”。
我們可以看到男主角有三個動作,一個是把手表摘下來放在方向盤上倒計時,這是呼應他之前所說的“只有五分鐘”,強調時間;另一個動作是打開對講機,看到后面你就知道這個對講機是用來截取警方對講的聲音的,方便他逃脫;此外他還打開了收音機,如果你在開頭觀察得仔細(不在剛剛截取的gif里)你會發(fā)現電視里正在直播籃球比賽,而男主角打開收音機也是要收聽籃球比賽。這三個動作都在強調他的原則性和專業(yè)性,而且他很自信:他還能有閑心去聽比賽。


接下來就是一大段追車戲碼。我們可以觀察到這段追車戲的特別之處:大部分都是車內視角而非車外視角。一般商業(yè)片都會使用大量的車外鏡頭做快速剪切,來強調速度之快、追擊之緊、碰撞之強、技藝之高,像是《碟中諜》或者《速度與激情》。但是這部電影把視角限制在了車內,觀眾仿佛在和和片中人物一起經歷這段逃跑與躲藏,心理上的緊張刺激其實還要更強烈些,這是好的導演所能想到的。
在這里我們就知道了對講機的用意所在,它不只是在敘事方面塑造人物,更是讓聲音代替警方視角,導演就不需要用額外的鏡頭去交代警察那方面的情況,也就能夠成功地讓鏡頭專注于展現男主角這邊的車內視角。這是一個很高妙的聲音/鏡頭設計思路,導演充分利用了聲音對觀眾想象的引導作用。

男主順利地把車開到了籃球場體育館的停車場,然后在散場后的巨大人流中棄車,從容離開。緊接著是一段抓耳的迷幻電子樂,電影片頭蒙太奇段落出現?!?/p>
↑這個片頭段落最重要的一個鏡頭,就是女主角初次出現的時候。這個鏡頭中,男主角的蝎子圖案占據了畫面的近1/2,還是在強調這個蝎子象征著男主;男女主角只是擦肩而過,導演并沒有給女主角一個特寫,我們也沒有看清臉,但是從電梯里望出去的這個主觀視角告訴我們,男主角心里是有她的。隨后,電梯門關上了,男女主角兩人分處不同的空間,這其實是在暗示他們之間的曖昧關系(電梯這種獨特的封閉空間經常有妙用)。停車場內的冷光和電梯內部的暖光,也強調了這種距離感。

↑這個鏡頭是男女主角共同乘電梯上樓來,然后各自進入自己的房間。這個鏡頭有一個場面調度上的設計:男女主角有一個空間上的交錯。構圖上使用的是二分法,兩人始終處于畫面的兩側,而且前后景分明,這還是在表現他們之間的距離感,但又交代出了他們倆是鄰居,這種微妙的感覺還在為觀眾們鋪設他們之間的曖昧情愫。

↑依舊是一個相對較長的鏡頭,跟拍男主角逛超市,他深藍色的衣服似乎與明亮的燈光和鮮亮的貨架格格不入,他像是被困在了琳瑯滿目的商品之中,他很孤獨。就在這時,他看見了女主和她的孩子。這時,一個反打鏡頭固定機位,與之前松弛的運動鏡頭產生了很大的對比:他在駐足凝視,這是在表示男主心中早已經有了女主了。

男主幫著女主拿東西,到家了女主給了他一杯水喝,兩個人似乎很自然。但是上面這個鏡頭就將矛盾沖突引出來了:鏡子左下角的照片還有一個男人,而且和她的兒子很親密,很明顯,這是孩子的父親,現在在監(jiān)獄里。這個鏡頭將三個人并置在了一起,我們很容易就能得知接下來的劇情。鏡子作為傳情達意的道具實在是再好不過的選擇。

這個鏡頭是大遠景俯拍,在畫面的中心我們找到了女主和她的孩子,鏡頭一切,我們就發(fā)現是這是男主角在眺望。注意到首先,這是背影而不是像一般愛情片那樣的臉部特寫,如果給特寫的話就太直接了,不符合整部影片的含蓄基調,也不符合男主角的人物性格,他還是很克制、不愿意去打擾;另外有一束不那么自然的人工光打在他的背影上,依舊是在強調“蝎子”。

話鋒一轉,這邊是在說香農和他認識的道上的朋友談生意。他想為男主爭取一場賽車比賽。就這一個場景,我們很快就能知道這幾個人的關系和地位:香農是求人幫忙的弱勢者,伯尼(餐桌上的)是愿意談生意的,尼諾則是很不待見香農,伯尼和尼諾地位相當;香農很戀財,這是他市儈的一面,伯尼還順帶提了一嘴尼諾是“猶太人”,這在劇情后面也有回扣。好的電影就是能給你充足的信息,而且是有用的,與后文相呼應的,每個人物、每個舉動、每個臺詞都是有依據的。

在愛情電影里,“孩子”是一個重要的道具。孩子相當于是男女主角之間情感的中介。試想一下,如果男主角直勾勾地盯著女孩微笑,肯定會顯得十分輕??;但是如果男主角用友善的眼神盯著孩子,就會表現出他的父性光輝,人也變得可愛起來。與孩子的互動貫穿在整個電影中,這是愛情類型片的慣用套路。

接下來是一段男女主帶孩子兜風玩的蒙太奇段落,非常抒情,非常美妙,陽光和煦燦爛,每個人臉上都笑開顏。NWR對于光線的把握真的是非常棒的。

However,快樂的時光是很短暫的,女主的丈夫斯坦達出獄了。在慶祝他回來的派對上又是一個蒙太奇段落,派對上的熱鬧景象和明亮的暖光與獨自一人修理發(fā)動機的男主和慘白的冷光形成對比。給了女主角一個推近的鏡頭,表示她為此感到十分困擾。

男主從房間出來,看到了獨自一人坐在房間外的女主。兩人都心知肚明,從此之后不能擁抱,只能寒暄。

一天晚上,男主發(fā)現了躲在角落里渾身是血的斯坦達和他的兒子。原來,斯坦達在監(jiān)獄里欠了黑幫的人的保護費,出獄之后黑幫要挾他去幫著搶劫,斯坦達拒絕后就被揍了一頓。而且他的孩子也被威脅了:

他們給了孩子一顆子彈。這個情節(jié)設計自然要比把孩子也打得鼻青臉腫要高明得多,這是一種心理上的威懾,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更大。這個子彈也會在后面的鏡頭中出現。



男主答應幫助斯坦達搶劫,還是那個原則:5分鐘任你擺布,之后的一切自己負責。但是這次搶劫就是黑幫的黑吃黑,誰去搶錢誰就是送死,于是斯坦達就領了便當。高司令立刻開車逃離現場,緊接著是一場緊張刺激的追車戲,但這一場就不那么特別了。
注意這里設計了一個搶劫的女同伙,她的作用還是很明顯的,我們放到下面一個鏡頭來講。

男主逃離追殺后,在酒店里聽到了電視里的新聞消息,上面說:典當行的老板聲稱只有一個人進來?!俏覀兠髅骺匆娛撬固惯_和女同伙兩個人一起進去的,導演專門用了一個橫移鏡頭來強調他們時空的一致。所以這很明顯就是個局了,男主很生氣,就以一個非常高壓的姿勢威脅女同伙,這里用俯拍和仰拍的正反打,壓迫感非常強烈。一般而言,打女人的男人是為人所不齒的,但是由于男主角的性格是非常有原則,我們就能夠理解他了。
但是黑幫的辦事效率不是蓋的,很快就找上門來,然后女同伙就被gank了。導演對暴力的呈現非常直接,堪比昆汀了?!斑@是導演的興趣所在?!薄?/p>
男主角自然是逃脫了。在治好手臂的傷之后,就找到了之前雇傭他們幾個去搶劫的那個小頭目,并把之前那顆子彈拿出來,準備用榔頭敲進他的腦袋里。

實際上這個情節(jié)設計不是很合理,因為子彈很小,榔頭舉起那么高的話很容易會敲到手。但是在這個特定的場景之下,這個舉動非常具有威懾性。這個布景也是以兇猛惹火的、具有視覺侵略性的紅色為主,然后四周都還是棵體女郎,這是性與暴力的并置,更能刺激觀眾的感官。
自此男主角是正式向黑幫宣戰(zhàn)了。但是他還有一個愿望,那就是帶著女主角一起遠走高飛。如果她能和他一起亡命天涯,他也就不打算和黑幫算賬了。

男主將實情和盤托出,但是并沒有提及黑幫追殺他的事情,因為他不希望女主感到不安。然而沉浸在喪夫之痛中的女主非常不能接受男主這種趁虛而入的心理,便賞了他一記耳光。這時候電梯門開了,電梯里的那個男人說:“對不起,按錯樓層了?!迸黜槃菥瓦M了電梯,男主跟了上去。
可這是4樓啊,坐電梯下行按到了4樓這是一件很可疑的事情,而男主觀察到了這個男人衣服里的槍也印證了我們的猜想。



男主角在意識到危險之后,下意識地用手保護女主,然后順勢就吻了上去,BGM也從聲軌底部緩緩升起。我們注意到他在用手護著她的時候,燈光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從三人順光變成了兩人背光,只有女主是亮的,這其實是在表現男主角的心境:他的心里只有她了。
接下來這個吻全程使用的是慢鏡頭,持續(xù)了整整1分鐘,兩人非常得忘我,旁若無人地投入,仿佛忘記了時間似的。這其實是男主角最后的告白了,這一吻其實是告別之吻,這之后的舉動令人咋舌。

男主角迅速地撂倒了那個男人,然后對著他的腦袋一陣猛踹。男主是將所有的怨憤都發(fā)泄在了這個來找茬的黑幫分子身上了。而這一切女主都看在眼里,這個時候我們已經明白他們兩個不可能在一起了。

電梯門開了,女主立刻退了出去,男主背對著我們,露出蝎子的圖案,然后緩緩轉身,和女主對視,直到最后電梯門緩緩關上。

這個鏡頭和片頭的鏡頭形成了呼應,他們的相識和告別都是在這個電梯內外。電梯門又一次成為了分離兩個人的界限,而且這次速度更慢,意在強調這次離別的不可挽回。最后鏡頭停留在男主角衣服上的蝎子圖案,隨著男主角強烈的呼吸,蝎子也像是在活動一般,暗示著男主已經舍棄一切,決定露出自己的毒針了。
影片后來交代了,是香農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泄露了男主和女主的住處。男主決定去找伯尼和尼諾兩個人算賬。但黑幫的人動手更快,香農很快就領了便當。

故事發(fā)展到現在,馬上就要進入男主復仇的高潮戲碼了。在香農死后,導演又給了一個MV式的蒙太奇段落,背景音樂是古典歌劇式的,用來烘托男主角的決心和情感強度。

復仇戲依舊是發(fā)生在黑夜。男主先是把尼諾的車逼停在馬路牙子邊,然后一腳油門撞下山去。直接滾到了海邊。然后男主把尼諾按在海里溺死了。


整個鏡頭打光非常暗,只有幾處路燈燈光裝點,外加一束束燈塔的光一遍遍掃過。燈塔的這個光也經常在懸疑驚悚片見到,這種忽明忽暗的有節(jié)奏的閃爍燈光會增強我們心中的不安。在這里呢,則是感覺像閃電一樣,象征著男主對惡人的制裁。
然后男主給伯尼打電話,伯尼和他斡旋著說,能不能再進行一次談判,你只要給錢我就保證那個女孩的安全。兩人相約在第二天早上在餐館面談,但實際上兩個人都心知肚明對方要干什么。



最后這場博弈也很值得分析。首先是談判,然后取錢,然后伯尼突然刺向男主,男主立刻回擊,兩人僵持了一會兒,男主站了起來。整個段落是在兩個場景來回插敘的,不斷地在表現兩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有一種明知道要發(fā)生什么但選擇接受的毅然與坦然。
最后的這個鏡頭對準的是影子,這是一個非常創(chuàng)新的視聽語言了,很有形式美感,而最后男主孤單的影子也顯得有一絲落寞與悵惘。

最后的鏡頭就是抒情段落了,這樣的逆光鏡頭非常美,我們在和男主一樣感受了卻一切的悵然若失,有一個長時間的固定機位特寫拍男主,是在給觀眾留下回味、咀嚼情感的空間。然后男主開車離開,影片也就進入尾聲,又來了一個MV蒙太奇,又交代了一下女主的狀況:

女主來敲門,卻沒有人應答。

男主獨自在黑夜里開著車,他只有這樣自我放逐。


導演NWR依靠《末路狂花》三部曲成名(丹麥電影,所以看的人不是特別多),近年來逐漸成為戛納嫡系之一,他最近的三部長篇電影(《亡命駕駛》《唯神能恕》《霓虹惡魔》),全部入圍戛納主競賽拿到金棕櫚提名,這部《亡命駕駛》則是讓他正式在戛納揚名立萬,拿下最佳導演獎。
NWR的履歷十分豐富,他畢業(yè)于美國戲劇藝術學院,拍過丹麥電影,拍過英劇,還拍過很多MV。最后的MV生涯正式奠定了他的電影風格,就像他的片名一樣:霓虹惡魔。對燈光的運用是他的風格標識,低調打光、雙性打光(Bi-lighting)都是他的拿手好戲,他的影片大都帶著一種迷幻的氤氳氛圍,因此影迷們也親切地稱他為“尼古丁”。
在影片中我們已經說到了許多他用光的例子,這里我們不妨再舉一個:

這個鏡頭是標準的左中右三分法構圖,男主處于畫面左側,中間是空的,右側是女主。左側畫面男主穿著白色襯衫,背后是黑色、藍色為主的夜景;中間的畫面是淡綠色的壁紙;右側畫面女主穿著紅色毛衣,燈光是溫和的橙色暖光。左中右的三個漸變和對比,就是在暗示著兩個人實際上是不同世界的兩個人,是有距離的;但是又互生情愫,相互靠近。
影片中的許多鏡頭都由冷暖色調的對比,這種貫穿始終的細節(jié)就是電影的趣味所在,包括那個蝎子的圖案:

影片中出現的這句話算是點明了蝎子圖案的內涵了。這個故事有很多版本,最通行的是蝎子讓青蛙載它過河并承諾絕不會蟄青蛙,結果在快到岸的時候蝎子還是下手了,它們緩緩沉下河去,蝎子說:“抱歉,這是我的天性?!?/p>
作為天蝎座我real想要這件賽車服了!
影片對類型的雜糅是很明顯的,總體框架仍然是boy-meet-girl這樣式的愛情故事,男主為了女主可以奮不顧身拼盡自己的一切,但是內里融入了黑幫元素、犯罪劇情和很多的暴力成分,這在普通的商業(yè)愛情片里面是非常少見的。男女主的情感線索非常明晰,而且首尾呼應,但這并不意味著故事單薄,相反,整部電影的內容非常豐富。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影片的導演其實是主演高司令定的,他點名要RWN來擔綱,因為兩人是很好的朋(jī)友,在得知RWN拿下最佳導演獎之后,高司更是壓抑不住內心的激動:

嗚嗚嗚,高司令辣么帥!我也要親親!

語錄:
視聽語言不斷進步的一大趨勢是時間的非線性。
電影作為一種藝術門類有它自己的邏輯規(guī)則,只談論電影的劇情是比較初級的觀影表現。“我希望上完我的課的同學不要再來問我有電影劇情方面的問題……”

好的,這就是今天這一講的內容惹。今后的電影課估計都是拉片,我不知道該歸在第幾講里面,就權當是第六講類型了吧。豆列估計也更新不了了,大家就每周看一部片子就好啦hhh
我們下期再見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