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國際化艱難啟程
在走向國際化的道路中,最成功的的中國品牌是什么?
?
也許有人會說Tik Tok(抖音),也許有人會說華為,也許有人會說老干媽… …
?
?
但當小米發(fā)布了2021年財報后,星空君發(fā)現,其實是小米。
?
2021年,小米營收3283億人民幣,其中一半的營收超過1600億來自海外。
?
據Omdia統(tǒng)計,2021年全球手機銷量前兩名分別是三星和蘋果,小米排名第三。乍一看,中國品牌始終無力和兩大巨頭扳手腕。
?
?
但實際上,從第三到第十名乃至Others,都是一水的中國品牌(Motorola被聯想收購,Tecno是傳音控股旗下子品牌),如果按照國別來算的話,中國手機品牌是妥妥的全球第一。
?
雖然華為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不斷失去海外市場,依然還努力保持在前十名。欣慰的是,華為失去的海外市場,大部分被中國品牌承接。
?
?
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品牌的出海,是一種競合關系,不應該通過貶低同行來抬升自己,否則損害的是中國品牌的整體形象。
?
一、小米年報:營收高漲,凈利潤下滑
?
2021年全年,小米總營收為3283億元,同比增長33.5%;凈利潤較上年同期略有下滑,為193億,經調整凈利潤為220億元,同比增長69.5%。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制圖:詩與星空
?
這里簡單介紹下經調整利潤,經調整利潤并非公司正式披露的報表數據,而是公司剔除掉認為的不能提現公司經營業(yè)績的項目。
?
據小米年報,主要有五種:一是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二是投資公允價值變動凈值;三是收購所得無形資產攤銷;四是基金投資者的金融負債價值變動;五是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調整對所得稅的影響。
?
?
其中影響比較大的主要是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中,小米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市場價從上年的132億縮水到81億。
?
實事求是的講,A股上市公司從來不這么算賬的。雖然有類似于“經調整利潤”的概念,叫“扣非凈利潤”,但正常用來作分析,還是用歸母凈利潤。
?
畢竟,投資收益也是經營成果的一部分。
?
二、硬件綜合凈利潤的承諾
?
大家應該還記得2018年,雷總做出的莊嚴承諾:小米硬件綜合凈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
?
不兌現承諾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達到了承諾里約定的要求;第二種,承諾是個“假”的。
?
作為一個蹩腳的前上市公司財報專家,星空君從沒見過“硬件綜合凈利潤率”這么個指標。
?
小米的實際凈利潤率,只有極個別年份低于5%,當然,可以解讀為這不是硬件綜合凈利潤率。
?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制圖:詩與星空
?
可愛的是,小米年報中,真的披露了這個指標的計算公式:
?
硬件業(yè)務綜合凈利潤率?= 硬件業(yè)務綜合凈利潤╱硬件業(yè)務收入
?
硬件業(yè)務綜合稅前利潤 = 硬件業(yè)務收入 — 硬件業(yè)務銷售成本 — 硬件業(yè)務銷售及推廣開支 — 硬件業(yè)務行政開支 — 硬件業(yè)務研發(fā)開支
?
硬件業(yè)務綜合凈利潤 = 硬件業(yè)務綜合稅前利潤 — 硬件業(yè)務所得稅費用
?
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開支不計入硬件業(yè)務銷售及推廣開支、硬件業(yè)務行政開支及硬件業(yè)務研發(fā)開支。硬件業(yè)務所得稅費用等于硬件業(yè)務綜合稅前利潤乘以本集團實際稅率。
?
看起來很清晰,但是從財務視角,其中的銷售推廣開支、行政開支、研發(fā)開支、所得稅費用等,很難清晰的拆分出來。
?
這個硬件業(yè)務綜合凈利潤率不好算,其實真正較真的也不多,我們不妨看一下小米的毛利率,以2021年四季度為例:
?
公司四季度的綜合毛利率為17.1%。
?
智能手機分部毛利率由2021年第三季度的12.8%減至2021年第四季度的10.1%,由于在2021 年第四季度的主要購物節(jié)(尤其是中國大陸)增強了促銷力度。
?
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分部毛利率由2021年第三季度的11.6%增至2021年第四季度的13.0%,主要是由于智能電視利潤率增加。
?
互聯網服務分部毛利率由2021年第三季度的73.6%升至2021年第四季度的76.1%,主要是由于廣告業(yè)務貢獻增高。
?
三、困惑的米家產業(yè)鏈
?
米家產業(yè)鏈曾是小米的驕傲,經過復雜的股權運作,甚至孵化出華米、石頭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
?
然而,這兩年,小米和米鏈的關系,越來越撲朔迷離。
?
除了新款小米手表不再和華米合作外,曾經和小米深度綁定的石頭科技也出現了變化。
?
石頭科技發(fā)布公告稱,包括天津金米投資合伙企業(yè)在內的眾股東及董監(jiān)高計劃減持不超過10.75%的公司股份。以公告發(fā)布時的公司市值估算,此次大股東擬減持股份所對應的市值接近50億元。
?
當米鏈企業(yè)成長到一定程度,尤其是上市或者準備上市,小米的光環(huán)反而成了一種負擔。
?
如何處理好小米和米鏈的關系?
?
雷總可能顧不上了,去造車了。
?
?
四、國際化的風險
?
國際化是趨勢。
?
實事求是的講,中國出海的企業(yè),面臨一個非常復雜的國際形勢,無論是基本站穩(wěn)腳跟的Tik Tok,還是深受全球宅男們喜愛的原神,中國品牌都是帶著質疑在成長。
?
這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然階段,對于企業(yè)來說,是巨大的挑戰(zhàn)。
?
小米有3.34萬名全職員工,其中約3千名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印度人口在上個月已經超過中國,印尼人口也有2.74億。
?
作為經濟正在高速發(fā)展的發(fā)展中國家,確實是值得投資的地方,但是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過多的營收依賴政策不太延續(xù)的印度,未來存在著不可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