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振威震西方,為何差點被唐玄宗處斬,最終憂郁而死?
713年十一月,唐朝名將郭元振得到了唐玄宗的“恩旨”,他被任命為饒州司馬,不必再去流放地新州了。但是,郭元振怎么也高興不起來,因為在一個多月前,他還是唐朝的宰相、兵部尚書,他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得罪皇帝了!郭元振懷著憂郁的心情上路,他沒能走到饒州,死在了半路上。那么,郭元振為何會得罪唐玄宗呢?

一、威震西方
郭元振本名郭震,元振是他的字。673年,年僅十八歲的郭元振一舉考中進士,被任命為通泉縣尉。雖然少年得志,但郭元振的仕途卻很不順,在通泉縣做了將近二十年的縣官。他還販賣人口,引發(fā)了當地百姓的不滿。武則天聽說此事后,就召見了郭元振,一番交談之后,她對郭元振非常賞識,當即任命為右武衛(wèi)鎧曹,“充使聘于吐蕃”。
從吐蕃回來后,郭元振接連向武則天獻策,提出了對付吐蕃的計謀。在郭元振的謀劃下,吐蕃發(fā)生內亂,大將論欽陵被殺。701年,郭元振出任涼州都督,在任五年間,“夷夏畏慕,令行禁止,牛羊被野,路不拾遺”。之后,郭元振又被任命為左驍衛(wèi)將軍、檢校安西大都護,經營西域期間,也頗有功績,可以說是威震西方。

二、出將入相
710年,唐朝爆發(fā)了唐隆政變,韋皇后及其黨羽被殺,第二次登基的唐睿宗李旦征召郭元振入朝為官。郭元振離開西域時,安西各部落的酋長流淚相送,有的甚至用刀劃破臉頰。剛進入玉門關,距離涼州還有八百里時,涼州百姓就已經前來迎接了。回到長安后,郭元振被任命為宰相,同時擔任兵部尚書。
712年,唐睿宗退位,唐玄宗登基,郭元振被任命為朔方軍大總管,負責修筑豐安、定遠這些城池。一年后,郭元振再度拜相,“以兵部尚書復同中書門下三品”。同年七月,唐玄宗發(fā)動先天政變,對太平公主下手。郭元振率兵“保護”著唐睿宗,還制止了他跳樓的舉動。事后,唐玄宗重賞了郭元振,“進封代國公,實封四百戶,賜一子官,物千段”。

三、落寞而死
不久,唐玄宗改任郭元振為朔方軍大總管,他還在圣旨中稱贊郭元振,“經綸文章,今之王佐;出入將相,古之人杰”,然而墨跡未干,他就對郭元振下手了!同年十月,唐玄宗在驪山閱兵,舉行軍事演習。唐玄宗顯得十分高興,親自擂鼓。郭元振大概覺得有些不妥,于是出班奏事,中止了相關的演習活動。
唐玄宗發(fā)現軍隊的隊形出現混亂,因此勃然大怒,當即下旨將郭元振等人帶到纛旗之下處死。劉幽求、張說等人趕緊出來勸諫,“元振有大功,雖得罪,當宥”。唐玄宗這才免郭元振一死,將他流放新州,不久后又讓他擔任饒州司馬。那么,郭元振為何落寞而死呢?唐玄宗初登大寶,需要在軍中樹立自己的權威,而功高蓋主的郭元振就成為他的目標。簡而言之,郭元振就是帝王政治的犧牲品。
參考資料:1.《舊唐書》;2.《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