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一覺醒來,所有人都在涂小瓶子?
GK | 文
最近在微信上收到消息,來自一位久違的女同學。
畢業(yè)之后,我跟她就不曾有過交集,僅僅在朋友圈保持著互贊的關系。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私聊,我有些驚喜和激動,點開一看卻瞬間期待落空:

一段明顯是復制粘貼的文字,還有一張畫滿空瓶子的圖片。每個瓶子下面標注著一項生活中的事物,標題處寫著“快樂源泉小瓶子”幾個字。

聰明如我馬上明白過來,看來是要給這些空瓶子涂上顏色,顏料則代表了你的快樂源泉,涂得越滿,就表示你對該項事物的喜愛程度越深。
害,就這?
這不是小孩子才玩的畫圖游戲嗎?

都知道這段時間大家呆在家閑得蛋疼,于是到朋友圈里作妖作怪。但隨著情況好轉,不少地區(qū)已經陸續(xù)解禁,誰還這么有空玩這種無聊的游戲?

然而我顯然低估了小瓶子的魅力,它們不僅侵占了我的朋友圈,還在其他社交平臺火爆了起來。仿佛一夜之間,你的首頁就被這些五顏六色的小瓶子刷屏了。

稍作留意會發(fā)現(xiàn),網(wǎng)友們的涂鴉方式也是五花八門。大觸們把它當成一場畫技的比拼,恨不得把自己渾身的藝術細胞灌注進去。

每個瓶子里長出了貓貓狗狗、小花小草,儼然成了一件件工藝品。
強迫癥患者則涂得小心翼翼,生怕顏料漏到瓶子外面,最后提交的作品可謂是賞心悅目。

有的還用上了漸變色,隨著喜歡程度逐漸加深。
絕大對數(shù)還是放飛自我的一般網(wǎng)友,小瓶子里的顏料不安分地飛濺著,好像下一秒就要將瓶子撐開。

而單推黨的熱愛,甚至直接溢出來了,流成了一片汪洋大海。

還有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規(guī)律,既然小瓶子反映興趣,那依此類推,就能應用到更多的領域。于是慢慢地,這張“快樂源泉小瓶子”衍生出了別的版本。
飯圈女孩對此十分受用,制作出了愛豆的心動造型小瓶子。

怎么沒有籃球練習生呢?
來自計算機系的選手,一看就是老社畜了。以線代面,透著IT界特有的性冷淡風格。

作為ACG愛好者,當然也有我們的小瓶子。
以前同好交流的時候會問對方喜歡什么動漫,現(xiàn)在只需一張圖,就能精準對上電波。

玩家們也是一樣,無論你是任豚還是索尼大法,抑或是電競愛好者,都能一目了然。(除了“全機種制霸”,發(fā)現(xiàn)剩下的小瓶子都能做到雨露均沾,只是深淺不一罷了)

也有死忠粉自發(fā)為特定的游戲制作專屬小瓶子,抽卡類游戲和小瓶子的相性可以說是非常好了——就是角色一多工作量就大,如果愿意可能做到明年都做不完。

還有一些游戲的小瓶子信息量顯然更大一些,要么反映著游戲的不同玩法,要么體現(xiàn)著游戲背后的各種文化。


除此之外,不少游戲官博都推出了自家的版本。不得不說,這波營銷做得非常到位,既蹭到了熱度,也調動了玩家的積極性。


不過,當擺在你面前的小瓶子越來越多,慢慢就失去了將其填滿的激情。

除非…除非有人拉著你談論一些比較“硬核”的話題。

比如男生/女生專屬的心動之瓶,包裹著的是一顆顆少男/少女心。

當然也有更為硬核的X癖之瓶、老師之瓶,但顯而易見的是,它們只會出現(xiàn)在你的微博里,裝著的是一些難以啟齒的秘密。

所以你看到了,小瓶子幾乎是萬能的。既可以量化生活中的簡單快樂,又是斜杠青年彰顯自我的一種全新形式,某種意義上還是“安利神器”。
本來我還覺得這種小游戲太幼稚,后來也不可避免地真香了。小瓶子哪里好,真的是誰用誰知道。

就不免感到好奇,最開始到底是哪位鬼才發(fā)明的這種玩法呢?畢竟火得實在太突然,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身邊的朋友都在涂瓶子了。
遺憾的是,我搜了個遍,也沒能找到那位鬼才。
根據(jù)一些知友的回答,說是源于QQ空間的一位朋友?!八镜囊鈭D是在朋友之間小范圍流傳?!?/p>
而且這些小瓶子里包含很多朋友之間的隱私內容,他并不希望傳播到大眾圈子里。
但沒想到,小瓶子很快在QQ空間風靡起來,甚至越過社交平臺的護城河漂流到互聯(lián)網(wǎng)的海洋,變換形態(tài)來到了各個角落。

而更令我在意的是,如今不再主流的QQ空間,竟然也能掀起這樣一場全網(wǎng)狂歡。
要知道,QQ空間曾經最狂熱的擁戴者——90后們,而今已不知所蹤。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經歷過太多次網(wǎng)絡搬家,從一個APP輾轉到另一個APP,從一個網(wǎng)站到另一個網(wǎng)站,試圖尋找自己的一方角落。

而QQ空間早已不再是最佳的選擇。
有人默默向你關閉了訪問權限,生怕被你翻到一些不堪回首的黑歷史,被人想起自己年少無知的模樣。

有人注銷了QQ空間,再也沒回到這個記錄生活的起點,好幾年都不曾發(fā)布一條個性簽名或者說說。
還有的甚至卸載了QQ,連他的網(wǎng)名還保持在非主流時代的狀態(tài)。(這種人多半是現(xiàn)充)

事實上,現(xiàn)在偶爾點進QQ空間,首頁上也都是一些年輕網(wǎng)友的動態(tài),很難再見到老同學老朋友的身影。
難以想象如此冷清的QQ空間,還能孕育出小瓶子這樣的游戲,并帶火了全網(wǎng)。
一位網(wǎng)友的評論倒是一下點醒了我,小瓶子游戲本質上不就是QQ空間玩過的接龍游戲嘛!

不管是分享的話術,傳播的套路,都和那會兒沒什么不同:
發(fā)起者設下一系列問題或者真心話挑戰(zhàn),艾特一些要好的朋友,回答問題后再繼續(xù)傳遞下去。

無獨有偶,在小瓶子游戲大火之前的一段時間,朋友圈也曾搞過文藝復興,各種點名、接龍游戲,仿佛一夜夢回當年的QQ空間。
看來,小瓶子不止是無聊的產物,還封存著一代90后關于時光的記憶。
你以為物是人非,卻能從這場游戲中找到他們原本的樣子。
最終,我還是沒能拒絕那位女同學的邀請,想了一晚上,然后將我的答卷發(fā)了過去。

-END-
戳這里→BB姬←關注我們吧~? ? ? ? ? ? ? ? ? ? ? ? ? ? ? ? ??????
高產不易,希望大家能夠點擊收藏〒▽〒支持一下我們。? ???? ?? ???? ????????? ???????
(o?▽?)o ?你們的支持就是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 ????? ????????? ?????????????? ??? ???
當然,如果可以收藏、硬幣、推薦三連就更好啦(`?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