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捐獻鴻蒙,程序員怎么看?
“華為將幾十萬技術人員、花費上百億美金研發(fā)的鴻蒙最核心基礎架構捐獻出去了”,這樣的觀點聽起來固然讓人澎湃,但是卻只會讓業(yè)內人士笑掉大牙。
很多人總納悶為啥會有那么多程序員會對鴻蒙不滿,難道真的是跪久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對稱,過分渲染夸大事實是技術行業(yè)的禁忌,一些言過其實的宣傳被反感和抵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所謂捐獻鴻蒙指的是鴻蒙入駐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成立開源基金會,讓軟件能夠打破企業(yè)間的隔閡,吸引更多企業(yè)或開發(fā)者的參與,讓軟件事件繁榮而穩(wěn)定地發(fā)展下去,這在國外是很常見的。比如國外知名的開源基金會就有:
1、Apache成立于1999年,是全球最大的開源基金會,旗下就有350多個項目,有4萬多程序員為這些項目貢獻代碼;比較知名的項目有Apache、 Tomcat、Spark、Struts、Kafka、Hive、HBase、Hadoop、Flink、Hadoop、Dubbo,相信學習Java或大數據的童鞋應該對這些軟件都不會太陌生,其中百度的可視化圖標庫ECharts也在其中
2、Linux開源基金會成立于2000年,旗下項目共有62萬程序員貢獻代碼。它最主要的項目就是Linux內核,Linux有多重要這個不必多說以及K8S,Nodejs等,其中云計算從業(yè)者必須了解的云原生計算基金會就是Linux的一個分支,除此之外還有虛擬機Xen基金會、微服務架構TARS基金會等都來自于Linux基金會
比較知名的還有OpenStack、開放源碼組織OSI等等,很多惠及國內外企業(yè)以及程序員的知名開源項目基本都是由基金會來支持的。
這些基金會都是非營利性組織,也就是不是營利為目的,但是不代表不需要錢,一般來說,這些基金會主要依靠的是企業(yè)或個人的贊助。比如Apache基金會的鉑金贊助商,每年需要12.5萬美元,黃金贊助商則要5萬美元,AWS、騰訊云、華為、微軟、Facebook、Google等都是Apache的鉑金贊助商。

也就是說,國內不僅有項目加入到這些基金會,也有不少企業(yè)參與到這些基金會當中,還有不少國內企業(yè)贊助這些基金會?;饡﹂_源軟件的發(fā)展推動作用是很大的,成立中國自己的開源基金會也就很有必要了,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也是參考了國外的先進經驗而成立的。
除了華為的鴻蒙以外,百度、騰訊、阿里、浪潮、360等公司都有項目入駐到開放原子基金會。和其他基金會一樣,開放原子基金會也需要企業(yè)、企業(yè)的贊助,旗下的項目也需要數萬乃至數十萬的程序員能夠為這些項目來貢獻代碼。

將企業(yè)花費重金打造的項目開源本來就是一項擴大自身影響力、對企業(yè)和社會發(fā)展都有利的事情,而國內的知名開源項目相比于國外來說還太少,開源的氛圍也還遠遠不夠,為國內開源項目貢獻代碼的程序員也遠比國外差了幾個數量級。
也就是說,華為“捐獻”鴻蒙雖是好事,但是開源這種事情在國外已經非常普遍,在國內也并非獨此一家,而將項目開源也只是項目惠及社會的第一步,還需要更多企業(yè)的贊助以及更多人尤其是程序員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