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隨筆
有些話,年輕的時候羞于啟齒,等到長得開嘴時,已是人近中年,且遠隔萬重山水。
有廟堂正史,亦應(yīng)有民間修史,何為史?末學(xué)淺見,五個字:真實的故事。
是對是錯,是正是反,百年后世人自有分曉,但無論如何,請別讓它湮沒,那些鮮活和真實的細節(jié),有權(quán)利被人知曉。
終究沒能回過頭來。
這個一生無緣踏出茫茫荒野的老人,鼓氣全部的勇氣發(fā)問。
緊張的,疑惑的,膽怯的,仿佛問了一句多么大逆不道的話。
時光荏苒,轉(zhuǎn)眼帶走許多年。
并非到每一處每一個地方相處的人都會收獲真正的朋友,更多的只是同行同事同僚同學(xué),一切結(jié)束也就各走各路了。
讀書,就是和作者交談。
哪怕我們自己甘心安居金絲籠中,但是當(dāng)我們看到那些自由的鳥兒在陽光下盡情起舞沖向藍天時,也要為它們羽翼的光輝而歡呼。
誰說月亮上不曾有青草,誰說可可西里沒有海,誰說太平洋底燃不起篝火,誰說世界盡頭沒人聽我唱歌?
眾人你方唱罷我登場,他的鼓聲貫穿始終,不停息。
在那里眾生平等,善惡分明,肝膽相照,童叟無欺,可奇怪的是,那些本是基本的價值觀卻在現(xiàn)代社會中漸漸遺失,我們追名逐利,我們膽小怕事,我們見到摔倒的人連扶一把都得先想一下。
人們總是羨慕別人有一些自己沒有的東西,原來這世界有另一種人,他們的生活模式與朝九晚五格格不入,卻也個個活得有血有肉,有模有樣。世界上還有另一種人,他們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蕩天涯。
金庸先生在書中寫,為國為民乃俠之大者。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