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圓向吉,花開見喜
元宵節(jié)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元宵節(jié)是春節(jié)后的第一個重要節(jié)日,自古以來形成了很多傳統(tǒng)習俗,很多地方至今仍然流行,在元宵節(jié)這天熱熱鬧鬧地舉行。下面帶您來認識一下元宵節(jié)的傳統(tǒng)文化及習俗,來看看吧。 1、吃湯圓 吃“湯圓”是元宵節(jié)的一項重要習俗。湯圓,又名“湯團”、“元宵”。吃湯圓的風俗始于宋代,當時的湯圓稱“浮圓子”,亦稱“湯圓子”、“ 乳糖圓子”、“湯丸”、“湯團”,生意人則美其名日:“元寶”。宋元元初時,湯圓已成為元宵節(jié)的應節(jié)食品,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稱湯圓。元宵依餡論,分有餡和無餡兩種,有餡元宵又有咸、甜、葷、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機制和竹匾水滾等諸種;按粉制區(qū)別,則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2,賞花燈 ???元宵節(jié)的主要習俗就是賞花燈,來源于古人燃火夜游驅疫的習俗。在遠古時期,人們常在夜間燃起篝火,或者舉火把來驅逐野獸,其中最隆重的就是春秋兩季的驅逐活動,這就是元宵燈火的源頭。 ????所以以前的正月十五,人們還要點火把到田間游走,并且根據燈火燃燒的顏色來判斷當年的年景。說是燈火之色若偏紅,則預兆天旱,偏白則可能有水澇,這種習俗就是“照天蠶”,不過如今的元宵節(jié)只有燈,沒有火了。 元宵節(jié)也被稱為“上元節(jié)”,也就是“天官賜?!钡娜兆?,古傳天官喜燈火,所以元宵節(jié)的花燈也是一種祈福的行為。 3、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我國獨有的民俗文化娛樂形式,每逢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會掛起彩燈,燃放煙花爆竹,并且把謎語寫下來貼在彩燈上,讓大家參與解謎,在整個互動中不僅向我們展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也更向我們傳遞了古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4、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中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就已經出現。 5、舞獅子 「舞獅子」又稱「獅子舞」、「太平樂」,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當獅頭,一人充當獅身和后腳,還有一人當引獅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現獅子的溫馴,有抖毛、打滾等動作;武獅表現獅子的兇猛,有騰躍、蹬高、滾彩球等動作。 引獅人以古代武士裝扮,手握旋轉繡球,配以京鑼、鼓鈸、逗引瑞獅。獅子在“獅子郎”的引導下,表演騰翻、撲跌、跳躍、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樁、竄桌子、踩滾球等高難度動作。 6、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并占眾事。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真實地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7、走百病?????“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jié)夜婦女相約出游,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8、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