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島到廈門,我一共跑了63公里
轉自公眾號:因科瑞艾的筆
今天是2023年4月7日,據(jù)2022年1月1日給自己新的一年制定目標時已經過去了一年四個月,那時我信心滿滿地寫下:2022年我將要完成人生第一次馬拉松(不限半程和全程)!但去年一年,凡我所能報名的馬拉松我都報了,隨之而來的結果卻是要么延期,要么取消。盡管我始終都明白“目標永遠不可能會百分百的達成”這個道理,但這種由于外界客觀因素造成的事與愿違,總是會在我的內心激蕩起層層不甘和遺憾。
事情的轉機來到去年的12月18日,原本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報名了廈門馬拉松,沒想到在那天收到了廈門馬拉松組委會發(fā)來的短信,告知我已經中簽的消息,頓時滿心歡喜。(背景介紹:上海馬拉松和廈門馬拉松,中國唯二白金標準賽事,按照慣例極難中簽,對于我這種之前沒有任何馬拉松成績的人而言,有時候甚至連報名資格都沒有)

盡管此時的我尚未陽康,但還是想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挑戰(zhàn)一下。而且,廈門,對我而言,是一個從未去過但一直想去游覽的城市,借著跑馬拉松的機會,順便旅個游,名正言順、一舉兩得,哈哈!
廈門馬拉松的原定時間是今年的1月3日,據(jù)比賽不到一周的時間時,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廈馬組委會未能頂住壓力,宣布馬拉松延期,舉辦時間待定。此時頂著剛剛陽康的身體在學校訓練了一兩周的我只能再嘆:好事多磨!無奈,打包回家,期待春日相約鷺島。

今年開學不久,就收到了廈馬4月2日重新舉辦的消息,其實那時候的我?guī)缀踹€沒有為這42.195公里的比賽做任何準備,寒假在家依稀記得總的跑步次數(shù)不超過5次,每次不超過10km,唯一的變化可能就是無氧運動帶來的體脂率下降,但可以明顯地感受到肌肉的有氧能力稍遜一籌。如果此時讓我直接去跑的話,別說42公里,我想10公里可能都不一定能跑下來。也是機緣巧合,為了提前適應一下馬拉松的強度,我報名了青島的半程馬拉松,也算是將人生的第一次馬拉松計劃提前完成。
接下來就是訓練準備了,其實也沒有很刻意地準備,甚至這學期開學到青島半馬之前還沒有完整地跑過21公里整,但年少的我總是無知且無畏,抱著對自己身體的妄然自信,便直接去參賽了。我是提前了兩天到達了青島,第一天就是簡單地吃了個飯,逛了下五四廣場。第二天便開啟旅游暴走模式,從石老人浴場玩到中山公園、八大關、再到天主教堂,最后去西海岸領物資,一整圈下來走了兩萬多步,由于一整天都是背著重重的包行走的,導致我的頭從下午就開始有點眩暈,吃了頓海鮮火鍋之后變得更加嚴重了。害怕影響到第二天的比賽,我早早地回酒店休息了。晚上躺在床上,不知是興奮,還是被子太厚,總覺得全身發(fā)熱,再加上同行室友的“夜半交響曲”演奏得正激烈,我徹夜難眠,失眠到凌晨三四點,第二天6點就被鬧鈴叫醒,簡單洗漱準備,就出發(fā)前往賽場了。
剛剛起跑時,我就感覺到心率飆升,讓我不禁懷疑一晚上沒睡著會不會有猝死的危險,以至于剛開始的那段距離我格外注意我的心率和感受狀態(tài),不敢貿然加速。但跑了一會,發(fā)現(xiàn)并沒有太大不適,就略微開始提速。保持節(jié)奏到十三四公里時,就覺得有點疲憊,此時開始心生退意,但想了想:半馬都不能完成,之后的全馬該怎么挑戰(zhàn)?遂堅持下去。

記得剛開始起跑時隊友就告訴我:馬拉松比賽,無論你多快,你前面總是有人;無論你多慢,你總是能超人。確實如此,即使放慢步伐,也能一個一個的趕超前面的人。到了最后幾公里時,也沒想著超過別人,只是想著盯緊一個人,跟著他跑完全程。于是我將我的目標鎖定在了一個大哥身上,大哥四十歲左右,裝備精良,背心上刻有“煙臺跑團”的字樣,他說他的目標就是1小時30分鐘,我覺得他的速度非常適合,就跟著大哥跑了一程,快要最后一公里時,我感覺那位大哥體力略有不支,開始掉速,然后他輕輕拍拍我的肩膀:小伙子,我估計只能跑135了,你加油,爭取130跑完!帶著那位大哥的囑托,我鼓足精神,最后一公里,跑得格外的輕快,到了最后沖線關頭,聽到有人喊:“22,22名!”正當我詫異我怎么可能跑第22名時,旁邊補充到:“女子,女子第22名。”正準備苦笑一番,但抬頭看到最后的終點,憋著一口氣、帶上痛苦面具、一路狂奔、沖線,1小時28分鐘53秒完賽!

青島之行告一段落,時隔兩周,廈門之行開始出發(fā)。我是在比賽日提前兩天到達的廈門,準確來說是一路輾轉,歷經4地(北京—天津—福州—廈門)抵達廈門。第一次來到廈門,是激動也罷,好奇也罷,賽前兩天日均3萬步,以至于跑前一天晚上就開始感覺到大腿隱隱約約地發(fā)痛了,但還是抱著對自己身體的妄然自信,臆測休息一晚便可以恢復如初,結果其實也大差不差,經過晚上不到6小時的“精致”睡眠,早上起來時腿部的酸痛感已經消散,但隨之而來的乏意越發(fā)凸顯,甚至超過了青島半馬前一整晚徹夜難眠帶給我的困意,以至于我在比賽發(fā)槍之前毫無感受到興奮之意,只覺得場上的DJ過于聒噪,甚至有一種在人群之中站著都能睡著的感覺。由于我是在K區(qū),也就是最后發(fā)槍的區(qū),第一槍7:10就已經出發(fā)了,我需要等到7:40才能出發(fā),等待的這半小時我感覺十分漫長,旁邊的跑友們手舞足蹈,歡欣雀躍,我一個人呆呆地站著,期待發(fā)令指示的迅速到來。此時此景,不禁讓我聯(lián)想起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所寫: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一聲槍響,我便踏上征程,剛開始跑了3公里,就感覺不妙,開始有點岔氣。思來想去,覺得可能是早上那杯咖啡的影響(咖啡難消化),岔氣的感覺格外難受,而且恰好還是在剛剛起跑時就發(fā)作,頓時心生涼意,開始打退堂鼓?!按藭r棄賽也太丟臉了吧,還才跑了5公里不到”、“馬拉松是42公里的長久之計,慢慢調整,堅持到最后才是關鍵”、“沒關系,感覺跑不動了就慢慢走,走完就可以了”,腳下的步伐舍不得停,大腦里也沒空閑,一直在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經過一番調整,終于在10公里開外,找到自己熟悉的狀態(tài),岔氣也慢慢平復了。

保持這個狀態(tài)一直到了25公里左右,在我去補給站拿香蕉時,被側面沖出來的一個人撞了一下,由于我當時是側身,他正好撞到了我的腰腹處,感覺一口氣沒有呼吸順暢,又開始岔氣了,這一次岔氣,幾乎一直持續(xù)到了最后的十多公里,只不過后面幾公里時,腿的酸痛感已經大于腹部的不適,疼痛的感覺轉移至大腿肌肉,每一次抬起就感覺大腿前側的肌肉互相絞扭在一起。特別是到了最后五公里時,大腦里一直就在念叨“我真是腦袋有??!為啥要報名這個比賽~”,但心想跑都跑了三十多公里了,此時放棄那也太不劃算了吧,于是還是跌跌撞撞、盼盼磕磕地堅持了下去。最后3公里,最后2公里,還有1公里……最后1公里左右,右側大腿實在是抽筋嚴重,難以抬腳,只能靠左腿單側支撐著,一步一步地跳向遠方的終點。這次的沖線,可沒有上次那么瀟灑,幾乎是瘸著腿走向終點的。

一路上不知道有多少次心生退意,但又有多少次溫暖值得回憶。22公里時一聲熟悉的叫我名字加油聲,28公里時經過一個寺廟時僧人盛的一杯熱面線糊,32公里時一位小朋友沖過來遞到我手上的幾瓣橘子,以及到最后快要堅持不下去時路邊傳來的陣陣加油聲。這些溫暖帶給我永不放棄的力量,促使我奮力前行。一路上,也見證了無數(shù)人的拼搏以及馬拉松比賽的殘酷,最后幾公里時,大多數(shù)人幾乎都是咬著牙,切著齒,步履蹣跚地向終點走去,有人完全停下來坐在地上休整,有人搖晃著身體小步向前,甚至有人晃來晃去隨之向后一傾便倒在了地上,還有人爬著沖過終點線。向每一位跑者致敬,也許我們都一樣,心中始終住著那位兩千多年前的希臘戰(zhàn)士,正如他向雅典市民宣告戰(zhàn)爭的勝利那樣,我們同樣宣告著屬于我們自己的勝利……

兩周之內,青島和廈門,在這兩個美麗的海濱城市,我一共跑了63公里,完成了我的第一次半程和全程馬拉松,成績如何,沒有遺憾。唯一的遺憾可能就是沒有好好欣賞賽道的美麗風光——青島是因為那天天氣不好,霧有點大,看不清楚海面;廈門是因為身體太累大腦一片空白,實在無心欣賞風景。不過也沒關系,正如《擺渡人》中臺詞:人生要是無憾,那該多無趣。我相信,這兩場賽事對我而言,只是一個起點,長路漫漫,還會繼續(xù)奔跑!

年輕真好!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謝謝你能看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