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回別太糾結成功率
我是葉月。
希望你有勇氣,追求想追求的。

追求或挽回類咨詢,最常被問到的就是“成功率有多大”。
我能懂背后是厭惡風險的心理,也知道被提問是對權威的一種依賴,如果不足夠相信我們有能力解決他自身處理不好的感情糾葛,是不會有這么一個提問的。
然而我覺得大家不必對成功率過分糾結,想做就去做,年輕時就應該勇敢果斷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
陳奕迅有首大概不算有名的歌叫《粵語殘片》,小時候我是聽不懂的,聽懂的時候已經過了所謂心動的年紀,一如歌詞中描述的“現時大了 那種心跳難重演”。
現在的我可以理智地分析情感問題,給你們出謀劃策,但得到這樣的能力是有代價的,作為情感咨詢師不能沒有共情,但要是過分共情,連自己都投入進去,那就沒辦法給出理性有效的調整建議了。
每次遇到焦躁不安的求助咨詢時,除了理解和同情,還會有一點點羨慕?真不是凡爾賽,經歷多了看到的事情多了,心情自然就不會有多少起伏。
所以趁著對感情還有期待,對某個人還會心動的時候,即使不大可能成功,最好還是勇敢去追追的,就算失敗至少也算盡力爭取過了。

接下來我想再從理性角度談談,為什么鼓勵你們想做的事情就去做,別太糾結概率。
以挽回舉例吧,一個人在什么情況下,才會過來提問“挽回成功率”?我覺得是要同時滿足幾個條件的。
首先是有成功的可能。如果一件事100%不可能成功,那沒人會為成功率糾結,對吧?
我曾經接手過一個案子,是心理疏導的,教如何放下。那位學員的情況是未婚妻因車禍不幸去世了,過去了兩年時間,他仍未走出悲傷。
例子有些極端,但這就是100%不可能成功,不會讓人糾結成功率的情況。
那么,為什么你會問成功率?
一定是因為成功率,它不會是零。

其次是情況困難,可預見的成功率不高。成功率高的話你不會糾結,你能夠充滿信心,自己就去聯系前任提出復合了。
那你提出這個問題,是希望從我這邊得到什么樣的答案呢?
是“成功率很高,去做吧”,還是“成功率不高,放棄吧”?
應該是“成功率不算高,但我有辦法”。
我想提醒大家,這是一種盲目迷信權威,病急亂投醫(yī)的心態(tài),感情問題是客觀存在的,難就是難,咨詢師給你建議,就像教練在副駕駛教你開車,是為了避免你出現意外情況的,沒辦法讓你瞬間從馬路殺手變成職業(yè)賽車手。
所以“挽回成功率”是沒有意義的,我不會胡說八道去欺騙大家,慫恿你們趕緊去追,錯過黃金時間就沒機會啦!
我不想,不會,也不屑那樣做。
難度高不高你應該比誰都清楚,要不要上,你自己決定。

最后一項特征是,你明知道成功率低,仍然有著強烈的愿望想做到。
理性告訴你這事不大可能,要放下執(zhí)著,但感情上你做不到,所以你才病急亂投醫(yī),迷茫焦慮到不行。
多少人就是這樣,到最后迷信玄學,星座,塔羅牌,都是想給自己一個心理安慰——哪怕不敢聯系,至少我用其他方法努力過。
大部分時候挽回真的很難,你要經歷一次次的失敗,玻璃心的人根本堅持不下來,卻也沒法放棄,最后不停糾結成功率,不是吝嗇于付出,是受傷過怕痛了。
可是你不去做,永遠不知道下一步會不會有成功的可能。
很多事就是這樣的,成功率低,但你就是想試試,又怕失敗,放棄又不甘心,就停留在原地了。
時間不會等你,你要盡早下決定。

年輕人做決定前,謹慎一點,三思而后行是沒錯的。但如果確定是自己想做的事,做起來就不要猶豫,遇到困難別輕易放棄。
總是三心二意,動不動就打退堂鼓,畏首畏尾瞻前顧后的,怕竹籃打水一場空,結果就是本來有機會能成功的事情都做不成了。
在處理感情問題上,咨詢師能夠根據不同情況給你相應的建議,那是經驗歷練的成果,但在“要不要做”的問題上,經驗是無法幫你下決定的,反倒可能成為阻礙,因為挽回本來就是一筆“不劃算”的買賣,算概率太清楚,考慮各種成本,還沒開始就先自我放棄了。
有時候成功者回望過去,會發(fā)現一路過來披荊斬棘波折重重,如果在出發(fā)前就知道有那么多困難險阻,多半就不會開始,也不會有后續(xù)的故事了。
能夠幫助你的,倒有可能是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如果你還年輕,還有著這樣的沖動。
去爭取了,還有希望,放棄的話機會就是零。
做決定前不要怕,決定了就別后悔,堅持到你不想繼續(xù)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