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戟大兜屬(Dynastes)種與亞種簡介

Dynastes屬可以說是新大陸地區(qū)代表性的一類兜蟲,這一屬的雄性成蟲外形結(jié)構(gòu)大致都是長有可以上下對夾的胸角(大多數(shù)種類胸角上還會長有兩個對稱的刺突)與頭角,適合打斗,其中作為兜蟲中戰(zhàn)斗力巔峰同時也是世界最長兜蟲的長戟大兜更是頗具人氣的明星物種

Dynastes屬在最初時僅有7個種,而現(xiàn)在已經(jīng)增加到了十多個種類,分為Dynastes亞屬跟Theogenes亞屬,Dynastes亞屬下又大致可以不嚴謹?shù)姆譃?strong>長戟大兜系和白兜系,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該屬到底包含了哪些我們熟悉又陌生的物種吧
首先是Dynastes亞屬
海格力斯長戟大兜?Dynastes hercules

體長45-180mm+,是世界上最長的甲蟲之一,種加詞為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或也譯為海格力斯),也算是犀金龜科中知名度最高的種類之一了,曾經(jīng)的長戟大兜包含了多達12個亞種,但在新的分類中已將其中的9個亞種給提升為了獨立種,也就是說其實現(xiàn)在“長戟大兜”這個名字已經(jīng)可以泛指十個種了…

先來看下海格力斯長戟還剩下的亞種
原名亞種?Dynastes hercules?hercules

簡稱DHH也就是市面上最常見的那種長戟,作為最正統(tǒng)意義上的長戟大兜這個亞種卻并不是產(chǎn)于美洲大陸的,而是分布于加勒比海上的瓜德羅普島以及多米尼加島(話說瓜德羅普是法國的海外省…也就是說其實有一部分DHH可以說是產(chǎn)于法國的……),是所有長戟大兜中體型上限最大的,日本的河野大佬有著184mm的超大飼養(yǎng)紀錄

胸角較粗,角突位于離胸角基部大概1/3的位置,頭角中段至少都有2-3個角突,少數(shù)個體甚至?xí)信帕谐射忼X狀的角突,頭角尖端不會回鉤,鞘翅呈暗黃色并有網(wǎng)狀花紋
.
高桑氏亞種 Dynastes hercules takakuwai

產(chǎn)于巴西西部,極限體長142.1mm

胸角突位于離胸角基部大概1/4的位置,頭角僅在靠近角尖的位置有一個角突,有些個體甚至壓根就沒有頭角突,頭角尖端不會回鉤
.
杜克斯拉斯亞種 Dynastes hercules tuxtlaensis

發(fā)現(xiàn)于墨西哥南部維拉克魯斯州的洛斯杜克斯拉斯及圣塔瑪塔山區(qū),是長戟大兜中體型最小也是最神秘的一個亞種,具體體型不詳不過看圖估計也就8厘米前后那樣?

目前僅發(fā)現(xiàn)幾只小個體的公蟲,不知是否還會有更大的個體存在?
其實除原名亞種以外的兩個亞種據(jù)說也是因為找不到樣本做鑒定所以才繼續(xù)作為亞種保留在Dynastes hercules下的...以后說不定也會被提升為獨立種

然后是那些分家了的獨立種們
布魯森氏長戟大兜 Dynastes bleuzeni?

產(chǎn)于委內(nèi)瑞拉東部,極限體長151mm(也有的資料上是寫155mm)

胸角突位于離胸角基部大概1/3的位置,頭角中段有2-3個角突,頭角尖端不回鉤,角型特征與DHH非常相似,但鞘翅的顏色與斑紋不太一樣
.
厄瓜多爾長戟大兜?Dynastes ecuatorianus?

分布于厄瓜多爾東部、哥倫比亞南部、秘魯北部以及巴西西南部,極限體長162.6mm(也有的資料上是寫165mm)

胸角突位于離胸角基部大概1/5的位置,頭角與DHH非常相似,中段有2-3個甚至更多的角突,頭角尖端不回鉤,鞘翅呈亮黃色,一些個體有少量斑點
.
利奇氏長戟大兜 Dynastes lichyi?

分布于委內(nèi)瑞拉西北部至西南部、哥倫比亞和厄瓜多爾的中央山脈、秘魯中部以及玻利維亞的北部中部地區(qū),主要棲息于海拔500-2000米的山區(qū),極限體長170mm+,原先是僅次于DHH的第二大亞種,現(xiàn)在獨立后成為排在DH之后的第二大長戟

胸角突位于離胸角基部大概1/3的位置,頭角中段有1-2個角突,靠近角尖的位置會有一個片狀的角突,頭角尖端有回鉤
.
森島氏長戟大兜 Dynastes morishimai?

產(chǎn)于玻利維亞中西部,極限體長140mm

胸角突位于離胸角基部大概1/3-1/4的位置,頭角中段有1-3個甚至更多的角突,頭角尖端不回鉤,鞘翅呈亮黃色
.
西方長戟大兜 Dynastes occidentalis?

分布于巴拿馬南部、哥倫比亞西部以及厄瓜多爾西北部,極限體長164.2mm

胸角突位于胸角基部位置,頭角特征與利奇氏長戟基本一致,中段有1-2個角突,靠近角尖處有一個片狀角突,頭角尖回鉤

另外不知是不是因為早期這個視頻的原因啊,好像曾經(jīng)有些人會以為西方長戟的鞘翅都是黑色的...實際上所有長戟大兜的鞘翅都是可以變黑的,在濕度較大的環(huán)境中或者年老了以后鞘翅就很容易會變成黑色

.
帕斯可長戟大兜 Dynastes paschoali?

產(chǎn)于巴西東南部,極限體長148.4mm(也有的資料上是寫150mm)

胸角突位于離胸角基部大概1/3的位置,頭角僅在前端靠近角尖處有一個角突,頭角尖有輕微回鉤
.
瑞德氏長戟大兜 Dynastes reidi?

分布于加勒比海上的圣盧西亞島和馬丁尼克島,極限體長112.6mm的小型種長戟

角比較短,比例看著像只白兜...頭角有1-2個角突或者無角突,過去在還沒有被提升為獨立之前曾經(jīng)將有頭角突的個體分為“巴德里氏亞種 Dynastes?hercules?baudri ”,但后來發(fā)現(xiàn)其實是該種的同物異名
.
北方長戟大兜 Dynastes septentrionalis?

分布于墨西哥南部、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以及巴拿馬北部,極限體長153.3mm

角型特征與西方長戟類似,胸角突位于胸角基部,頭角中段有一個方形的角突,頭角尖回鉤
.
特立尼達長戟大兜(千里達長戟) Dynastes trinidadensis?

分布于委內(nèi)瑞拉東北部以及千里達島和托貝哥島,極限體長154.4mm

該種與布魯森氏長戟極其相似,幾乎只能靠原產(chǎn)地區(qū)分(有些學(xué)者甚至認為這倆其實是同物異名)...胸角突位于離胸角基部大概1/3的位置,頭角中段有2-3個角突,頭角尖不回鉤

長戟大兜系結(jié)束了,接下來看看白兜系
美東白兜?Dynastes tityus

產(chǎn)于美國東部,體長30-72mm,是Dynastes屬里體型最小的種類,頭角幾乎沒有角突,體色呈米黃色
.
美西白兜?Dynastes granti

產(chǎn)于美國西部,體長30-90mm

是體色最白的白兜,種加詞源自美國古代的一位將軍,故此又名“將軍白兜”
.
墨西哥白兜?Dynastes hyllus

產(chǎn)于墨西哥南部,體長40-98mm,體色為較深的暗黃色
.
墨龍白兜?Dynasties moroni
產(chǎn)于墨西哥-韋拉克魯斯州 Santa Martha山脈,體長體長40-105mm,是體型最大的白兜(不過體色上說是白兜其實還更像是只小長戟...)?

墨龍白兜最初時被認為是墨西哥白兜的亞種,后提升為獨立種,經(jīng)過遺傳分析的研究后發(fā)現(xiàn)該種其實跟墨西哥白兜親緣關(guān)系并不接近,而是跟下面的瑪雅白兜近緣
.
瑪雅白兜?Dynastes maya

分布于墨西哥的恰帕斯州、洪都拉斯以及危地馬拉,是唯一棲息在中美洲雨林里的白兜,體長35-104mm

雖然在市面上比較罕見但可以說是辨識度最高的白兜了,頭角上斧頭狀的角突是該種的標(biāo)志性特征
.
宮下氏白兜 Dynastes miyasitai

產(chǎn)于墨西哥的普埃布拉州,體長40-95mm,2004年發(fā)表的物種,但之后經(jīng)過地理分布及遺傳學(xué)鑒定現(xiàn)已作為無效種合并到了墨西哥白兜里

最后是Theogenes亞屬
其實就只有兩個種...
海神大兜?Dynastes?neptunus

種加詞取自羅馬神話中的海神-尼普頓(同時也對應(yīng)希臘神話中的波塞冬),原本Dynastes屬兜蟲胸角上的兩個刺突被它特化成了兩個小胸角,分布于委內(nèi)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和秘魯,棲息于1800-2300米高海拔山區(qū)的熱帶雨林里,體長45-165mm,在長戟那一堆亞種獨立之前是僅次于長戟大兜的世界第二長兜蟲,雖然也擁有傲人的體型但由于過于長和上彎的頭角搭配上較短的跗節(jié)這種糾結(jié)的組合使其的戰(zhàn)斗力在巨型兜蟲中基本排墊底......
分為兩個亞種:
Dynastes?neptunus?neptunus
Dynastes?neptunus rouchei(產(chǎn)于委內(nèi)瑞拉西北部,體型稍小于原名亞種)
.
撒旦大兜?Dynastes?satanas

種加詞取自西方神話傳說中掌管地獄的惡魔-撒旦,產(chǎn)于玻利維亞境內(nèi)的山脈,棲息于海拔1000-2500米的熱帶雨林中,體長40-115mm,數(shù)量稀少,現(xiàn)已被列為CITES附錄II物種

個人感覺是最不像Dynastes屬的Dynastes屬兜蟲了...頭角胸角都彎曲成圓弧狀,而且還沒有胸角突(另外這樣的結(jié)構(gòu)也不太適用于打斗)

這些分類還是一如既往的混亂和說變就變啊...
如有遺漏或錯誤歡迎在評論區(qū)指正或補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