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撤銷女兒監(jiān)護權后,單親媽媽能做出改變嗎?
被撤銷女兒監(jiān)護權后,單親媽媽能做出改變嗎?
在過去兩年多時間里,因學習達不到母親李平的要求,佳佳多次遭到毆打。在公安機關、人民法院先后出家庭暴力告誡書和人身安全保護令后,李平仍兩次用燒熱的鍋鏟將佳佳燙傷,嚴重侵害了佳佳的身心健康。4月20日上午,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qū)人民法院經(jīng)審理依法判決撤銷李平和佳佳生父的監(jiān)護人資格,指定佳佳的外婆為其監(jiān)護人。

到社區(qū)等“告狀”,也是佳佳的外婆去的。如果是奶奶“告”的狀,還可能會讓人與婆媳關系難處聯(lián)系起來。自己的親生母親對女兒家暴孩子不滿而去“告狀”,去保護外孫女,就不會引起歧義和質疑了。而佳佳到了外婆那里,也就可以不再受媽媽的家暴,不再整天提心吊膽地生活。
從表面看,佳佳頻頻被媽媽家暴,主要是因為學習成績的原因。佳佳的媽媽給女兒定的目標是:考進全國前三或者前五的大學。否則,就算失敗,就要挨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佳佳的成績沒有達到她的要求,就得動手。同一個問題,如果三次出現(xiàn)錯誤,也要挨打。小學六年級的佳佳,已經(jīng)在媽媽的規(guī)劃下學習大學本科英語。在佳佳的媽媽看來,這是一種教育策略,只要在小學階段把英語攻下,上了中學就可以集中精力把時間花到其他科目上。

這也意味著,這位媽媽實質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嚴重的心理疾病,是完全變態(tài)的心理。因為,一名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壞,不僅取決于是否用功,不取決于智力、取決于學習方法、取決于對知識的認知度和對學習的喜愛度。有的孩子,不需要太用功,成績就能夠很好。有的孩子,整天看書學習、整天課外補課、整天上興趣班,也不可能達到目的,不可能成為優(yōu)等生。在這樣的情況下,給6年級的學本科英語,不是變態(tài)是什么。
實際上,從佳佳媽媽對待女兒的問題上也不難看出,她所以成了單親媽媽,一定程度上也與其性格、心態(tài)有關。如果不是心態(tài)出現(xiàn)了比較大的變化,有一種變態(tài)的心理在支配著自己,她或許還不會離婚,不會成為單親媽媽。而成為單親媽媽,無疑又加重了她的心理疾病,使她更加變態(tài),形成惡性循環(huán)。如果不是外婆心疼外孫女兒,佳佳倒在媽媽的手中,也是很有可能的。
孩子學習焦慮,是很多家長面臨的共性問題。但是,此案中的單親媽媽,顯然是共性問題中的個性問題。由于自身心理存在疾病,且因為離婚出現(xiàn)了極不安全感。因此,迫切希望孩子能有很大的出息,從而讓自己很有面子、很有安全感。只是,她忽視了最重要的一條,就算孩子能夠很有出息,面對她的母親如此對待自己,如此變態(tài)。如此不擇手段,可能也不會對母親有多好。因為,她的童年實在太慘了。面對那樣的童年,所有孩子都會選擇放棄“有出息”,而選擇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所以,撤銷這位單親媽媽對女兒的監(jiān)護權,是對的,也是對孩子的保護。關鍵是,撤銷監(jiān)護權,是否能夠讓這位單親媽媽做出改變、逐步變好呢。顯然,需要對其進行心理干預、心理輔導、心理調整。否則,沒有多大效果,甚至會引發(fā)她與母親之間的矛盾和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