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夫婦名下正揚科技,大額突擊分紅近補流,營收凈利雙降

文:權衡財經iqhcj研究員 錢芬芳
編:許輝
已申報受理的廣東正揚傳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正揚科技)擬在深交所主板上市,保薦機構為華泰聯(lián)合證券。本次擬公開發(fā)行不超過12,502.00萬股,不低于公司本次發(fā)行后總股本的25.00%。公司此次擬投入募集資金15億元,用于搬遷、技改及信息化升級項目(5.5億元)、新能源產品建設項目(3億元)、技術研發(fā)中心項目(2億元)和補充流動資金(4.5億元)。

正揚科技系臺灣籍夫婦持股近95%,2022年突擊分紅4.05億元近募資補流;2022年營收凈利均下滑,主營毛利率趨勢背離同行;勞務派遣人員比例最高達26.36%;客戶境外收入占比一路走高,下游商用車市場銷量下滑;存貨大規(guī)模增加,存貨周轉率下滑,應收款項高企;曾與友信宏科股權轉讓起訟。
臺灣籍夫婦持股近95%,2022年突擊分紅4.05億元近募資補流
2004年9月15日,正揚有限成立,注冊資本為港幣200萬元;2022年9月22日,變更為股份公司。2022年10月,正揚科技第一次增資,持股平臺東莞正翔、東莞正益和東莞正欣以每股4.43元的價格增資,繳納的新增注冊資本合計人民幣4,370.30萬元。
兩個月后2022年12月,正揚科技第二次增資,嘉興致家作為外部投資機構按每股9.19元的價格進行增資,增資金額為5,888.00萬元;參與員工持股計劃的員工通過持股平臺東莞正旺、東莞正勢、東莞正宏及東莞正能向公司按每股9.19元的價格進行增資,其中東莞正旺出資1,580.10萬元,東莞正勢出資1,965.10萬元,東莞正宏出資1,595.10萬元,東莞正能出資1,890.10萬元;2022年12月20日,博眾信合、興牛興揚、格物致知、金木環(huán)能、番禺至安作為外部投資機構按每股9.19元的價格進行增資,增資金額為1.178億元。兩次增資時間間隔僅不足2個月,每股價格卻翻番。
值得注意的是,實際控制人顧一新、田虹與股東嘉興致家、博眾信合、興牛興揚、格物致知、金木環(huán)能和番禺至安分別簽署了《回購協(xié)議》,協(xié)議中約定如截至2025年12月31日,公司仍未能完成首次公開發(fā)行上市,上述股東有權要求實際控制人顧一新、田虹回購其持有的公司全部股份。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西方商貿持有公司63.01%的股權,同時通過全資控股子公司東莞正昇持有公司27.20%的股權,合計持有公司90.21%的股權,為公司的控股股東。顧一新和田虹夫婦通過西方商貿、東莞正昇合計間接持有公司90.21%的股份;顧一新通過東莞正宏、東莞正能、東莞正翔持有公司2.11%的表決權;田虹通過東莞正益、東莞正欣、東莞正旺、東莞正勢持有公司2.56%的表決權;夫婦兩人合計持有公司94.88%的表決權。因此,顧一新和田虹夫婦為公司的共同實際控制人。
值得權衡財經iqhcj注意的是,2022年9月6日,中國臺灣地區(qū)經濟事務主管部門就田虹投資正揚科技補正申報事項出具《經濟部處分書》(經授審字第11120716210號),對田虹未經許可在中國大陸投資正揚科技事項處予罰款新臺幣120萬元。2022年11月7日,顧一新、田虹向中國臺灣地區(qū)經濟事務主管部門提交關于投資東莞正昇的補正申報文件。2022年12月1日,中國臺灣地區(qū)經濟事務主管部門出具《經濟部處分書》(經授審字第11120716640號),對顧一新和田虹未經許可在中國大陸投資東莞正昇事項處予罰款合計新臺幣10萬元。2022年12月9日,顧一新、田虹已繳納上述罰款。
2023年5月16日,田虹收到中國臺灣地區(qū)經濟事務主管部門出具的《經濟部處分書》(經授審字第11256000510號),對其未經許可在中國大陸投資東莞正益、東莞正欣、東莞正旺、東莞正勢等企業(yè),再經上述企業(yè)轉投正揚科技事項處予罰款合計新臺幣5萬元。2022年5月23日,田虹已繳納上述罰款。

報告期公司現(xiàn)金及現(xiàn)金等價物凈增加額分別為9,721.85萬元、-69.95萬元和1.859億元,2021年甚至為負。到了2022年,公司突擊進行了大額現(xiàn)金分紅4.05億元,其中,西方商貿有限公司分配人民幣2.096億元,正昇(東莞)企業(yè)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分配人民幣9,044.88萬元。此次公司擬使用4.5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2022年,公司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他核心人員薪酬總額為1122.95萬元,其中百萬以上薪酬的有7人之多。
2022年營收凈利均下滑,主營毛利率趨勢背離同行
正揚科技專注于SCR后處理相關的各類傳感器、尿素箱總成及其相關零部件的研發(fā)、生產與銷售,擁有包括尿素箱總成、尿素液位傳感器、尿素品質傳感器以及其他配件等在內的垂直一體化產品體系。同時,基于自身在各類傳感器、熱管理領域技術及工藝經驗,公司發(fā)展出了VCU、PTC加熱器等新能源產品。
2020年-2022年,公司營業(yè)收入分別為18.929億元、23.271億元和19.29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98億元、2.862億元和1.859億元,2022年較2021年有所下降,主要系受行業(yè)整體環(huán)境波動等因素導致下游客戶產量波動、原材料采購價格上漲等不利因素影響。
2020年-2022年,正揚科技的傳感器收入分別為10.05億元、13.07億元和10.877億元,2021年增長30.08%、2022年下降16.78%,變動趨勢與主營業(yè)務收入整體變動趨勢一致;2021年傳感器收入增幅更大、2022年降幅更小,主要系傳感器單位均價提升所致。報告期內,傳感器單位均價分別為178.42元/個、185.39元/個及195.85元/個,呈增長趨勢,主要系單價較高的尿素品質傳感器銷售收入占比提升所致,報告期內,尿素品質傳感器產品收入的占傳感器收入比重分別為11.14%、25.28%和39.19%,比重提升顯著。

新能源汽車分為純電動汽車(BEV)、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PHEV)、其他新能源汽車四大類。其中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不需加裝內燃機尾氣后處理系統(tǒng),混動汽車仍需要加裝尾氣后處理系統(tǒng),其他新能源汽車視未來技術趨勢而定是否繼續(xù)需要尾氣后處理系統(tǒng)。近年來,以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快速發(fā)展,對傳統(tǒng)燃油車行業(yè)造成了沖擊。汽車零部件產品價格與下游整車價格關聯(lián)性較大。隨著我國汽車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國內汽車產量逐年提高,國內外不同品牌的汽車越來越多,整車市場競爭較為激烈。一般新車型上市價格較高,以后呈逐年遞減的趨勢。
報告期內,正揚科技主營業(yè)務有所波動,2021年和2022年主營業(yè)務收入增長率分別為23.97%和-17.62%;主營業(yè)務毛利率亦逐年變化,報告期內分別為33.98%、35.46%和31.37%。

報告期內,同行業(yè)可比公司的平均主營業(yè)務毛利率分別為30.38%、25.98%和22.91%,分別下降了4.40%和3.07%,呈持續(xù)下降趨勢,而公司主營業(yè)務毛利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從而高于可比同行9-10個點。
勞務派遣人員比例最高達26.36%
報告期內,正揚科技存在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繳納不規(guī)范的情形。經測算,公司報告期各期需補繳的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分別為895.64萬元、295.98萬元和93.29萬元,占當期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3.94%、0.93%及0.46%。
報告期內,正揚科技及其子公司曾存在勞務派遣人員比例超過10%的情況。正揚科技、安徽正揚于2020年末、廣東正鋼于2020年末和2021年末均曾存在勞務派遣用工占用工總人數(shù)比例超過10%的情形。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正揚科技共有研發(fā)人員395名,占公司全部員工比例為8.90%。公司研發(fā)費用率分別為7.4%、5.92%和5.78%,研發(fā)費用率下滑,2021年和2022年低于可比同行均值5.99%和6.95%。

報告期內,公司研發(fā)費用分別為1.401億元、1.378億元和1.115億元。研發(fā)費用主要由職工薪酬和委外研發(fā)費構成;其中委外研發(fā)費高達3,573.86萬元、3,790.09萬元和2,301.69萬元,占比接近25%。
報告期內,公司的財務費用分別為2,642.54萬元、3,890.68萬元和434.52萬元。公司利息支出主要為短期銀行借款和關聯(lián)方借款產生。公司的利息支出分別為1,847.47萬元、2,249.08萬元和2,714.68萬元。
客戶境外收入占比一路走高,下游商用車市場銷量下滑
正揚科技主營業(yè)務產品廣泛應用于道路車輛及其動力系統(tǒng)、非道路移動機械、船舶等領域,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公司主要客戶包括戴姆勒、沃爾沃、大眾、一汽、東風、福田、佩卡、長城、江鈴等卡車生產企業(yè);斗山、卡特彼勒、三一等工程機械生產企業(yè);以及濰柴、玉柴、康明斯、博世等系統(tǒng)供應商。報告期內,公司境外主營業(yè)務收入占比分別為26.38%、39.64%、54.79%。
公司境內收入分別為13.49億元、13.71億元和8.461億元,2021年增幅1.64%、相對穩(wěn)定,2022年下滑38.29%,主要系受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宏觀經濟波動、國六排放標準切換透支市場需求等多重因素影響,國內重卡等下游商用車市場銷量下滑,且2022年下滑幅度超50%,從而對公司境內收入產生較大影響。

千竣科技為公司實際控制人控制的企業(yè),報告期內,千竣科技主要基于中國臺灣地區(qū)的供應鏈、人才等資源優(yōu)勢,為公司及下屬子公司提供服務。報告期內,千竣科技超過99.00%的收入源自公司。2022年12月19日,公司下屬子公司KUSAmericas與西方商貿簽署收購協(xié)議,確認KUSAmericas以千竣科技的注冊資本6,500.00萬新臺幣為對價,向西方商貿收購千竣科技100%股權,并于2022年12月21日向中國臺灣地區(qū)經濟事務主管部門提交收購申請。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上述交易仍在中國臺灣地區(qū)經濟事務主管部門的審批過程中。在最不利的情形下,若中國臺灣地區(qū)經濟事務主管部門最終決定不予批準本次收購,則公司對千竣科技的收購將無法完成,公司與千竣科技的關聯(lián)交易可能將持續(xù)存在。
存貨大規(guī)模增加,存貨周轉率下滑,應收款項高企
報告期內,正揚科技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4.467億元、6.842億元和6.899億元,占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19.91%、26.21%和26.16%,公司存貨周轉率分別為2.97、2.48和1.81,存貨周轉率持續(xù)下降,且低于可比同行均值3.62、3.72和3.75。其主要原因有:一方面因公司境外銷售規(guī)模逐年上漲,而境外的存貨周轉周期較長;另一方面,2021年公司隨業(yè)務規(guī)模的擴大進行適量的戰(zhàn)略性備貨導致期末存貨余額增加,而2022年受宏觀經濟波動及下游需求減弱的影響,出貨量不及預期。報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貨跌價準備余額分別為3,467.42萬元、3,518.83萬元及3,853.22萬元。

報告期內,公司應收票據(jù)、應收賬款、應收款項融資的賬面價值合計分別為7.947億元、7.547億元和6.72億元,占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35.42%、28.92%和25.48%,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3.86、4.20和3.52。
報告期內,受行業(yè)景氣度和下游主要客戶的生產與備貨節(jié)奏波動影響,公司報告期內應收賬款周轉率呈現(xiàn)波動。如未來公司應收賬款增長速度過快、主要客戶付款或經營狀況出現(xiàn)不利變化,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可能下降,計提的壞賬準備可能增加,繼而可能對公司的生產經營和業(yè)績造成不利影響。

報告期各期末,公司應收賬款凈額分別為5.141億元、4.841億元及4.963億元,報告期各期末應收賬款凈額與當期營業(yè)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7.16%、20.80%和25.73%。
曾與友信宏科股權轉讓起訟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正揚科技租賃的相關瑕疵房產占公司自有及租賃房產總面積的49.35%。2018年6月,正揚科技與友信宏科簽訂《股份認購協(xié)議》,以3,060.00萬元認購其200萬股的股票,同時向友信宏科借出2,000.00萬元借款。2018年11月,因友信宏科未能如期還款,公司也未按約定支付投資款,雙方均向法院提起了訴訟。2020年10月,經法院調解及雙方協(xié)商,雙方同意以凈額結算相關債權債務,并于當年完成資金的收付。由于友信宏科2019年末已資不抵債,公司于2019年底已足額計提相關壞賬和投資損失
2021年11月19日,公司子公司山東正揚因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所得)未按期進行申報,被簡易程序處罰人民幣100元。根據(jù)國家稅務總局公布《重大稅收違法失信主體信息公布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令54號)第六條的規(guī)定及國家稅務總局昌樂縣稅務局出具的證明,以上處罰不屬于重大稅收違法失信主體的情形。
根據(jù)MBRLEGAL出具的《KusautoIndiaPrivateLimited法律意見書》,KUSIndia在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因未及時提交報關單或未按時繳納關稅而被印度海關處以罰款,對應的罰款金額分別為21.5萬盧比、3萬盧比和4萬盧比。
公司子公司安徽正揚曾在2022年雙隨機抽查中有限空間安全作業(yè)執(zhí)法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已責令改正存在問題被通告。

注冊制下,IPO企業(yè)更應該注重信披質量,其經營指標能否滿足上市要求,后續(xù)的可持續(xù)經營狀況,行文有限,權衡財經iqhcj無法一一指明,本文僅為權衡財經iqhcj提醒利益相關方投資者更應關注的企業(yè)風險所在,不作全面的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