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其二
2019年5月2017級楊同學e-Mail我表達其想在暑假跟課題做科研試一試的想法,并試圖通過這個嘗試來判斷將來是想做學術還是走向臨床。我回信:
楊同學你好,來信已悉,情況是這樣的,這個暑假時機還不成熟,本學期的任務對我而說主要是申請經費,經費的下達要一長段時間之后了,也就是說現(xiàn)在我這里還沒有正式開展實驗,明年暑假如果你們還有興趣我們再聯(lián)系。?
我也幫忙問了下教研室張主任,她這里也不需要而且也不是你感興趣的機體功能領域。?
因此,如果你們想提早接觸了解一下,看自己有沒有相關天賦與熱情,不想浪費寶貴的一個暑假,我推薦你們找找其他地方,確實有不少本科生跟著南海藥物研究所、微生物等處在做科研助手。?
“師生間重要的是開誠布公地溝通”,說得好。我對自己的一個追求就是對學生open。
“不想去當臨床醫(yī)生,有一點點想從事科研工作” 我能理解你所經歷的徘徊、對未來不確定和何去何從的憂慮.......哪條路都有起伏,現(xiàn)在的很多感覺、想法其實還沒有經歷實踐檢驗,將來的工作、婚姻、生活等實踐很可能顛覆現(xiàn)在的感覺,不必束縛自己。
小馬過河,深淺自知。無論什么樣的未來都是自己要經歷的,在不斷的經歷感觸和挫折中體會即成長。在這其中,重要的事情并不全然是選什么樣的職業(yè),還有切實提升自己的內核與精神。例如剛健有為的外顯和厚德載物的內心,絕不驕傲自滿更不妄自菲薄。在本科階段提早接觸科研固然是好的,但你還是要明確這只是戰(zhàn)術層面。做什么樣的自己,自己有什么樣的內在追求和思想定性,什么樣的價值判斷和品格等,才是戰(zhàn)略級別。許多導師在選學生的時候性格往往是壓倒性的因素,在性格、追求等差不多的情況下會著力考察科研背景等。?
“抱著不甘落后的心來向老師爭取這次機會”,如果是因為不甘落后,則大可不必如此。你還好,有好奇心,在實驗中或許能時常提問以明白為什么,有些學生只是為了這個過程,為了將來能夠有一定籌碼就行,在具體實驗中不會鍛煉思維的,只是在做特定的操作。
......
(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