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哆咪育兒」在教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學習做一個長大的父母

「人」的發(fā)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面對情緒。
情緒并不危險,危險的是我們總將情緒想象的十分可怕,進而不斷地壓抑它。當壓不住了即迎來一次情緒大爆炸,然后繼續(xù)憋著,直到受不了才又再爆炸。反復幾次后,我們開始將自己看做是「情緒化」的人,似乎在說著自己容易失控、喜怒無常,而這個自我貶低的過程才是真正的危險。
而在情緒風雨中長大的孩子,轉眼間,突然也(將)有了自己的孩子。
當面對一個新的孩子誕生,每個爸媽肯定是既興奮又慌張,他們正在學習當作一個照顧者,興奮于自己竟然有能力成立一個新的家,但同時間,又慌張于不曉得是否有能力替新家遮風擋雨。
若我們當作小孩的需求還沒有被滿足,自然地,也就很難去當作一個父母,因為在我們心中,還沒有出現(xiàn)一個夠好的榜樣值得學習。甚至,當有了第二個、第三個孩子,面對孩子們的沖突、吵鬧、惡性競爭等狀況,我們束手無策。
事實上,我們從小被教導讀書考高分,找到正職賺大錢,買房結婚生孩子,晚年有一大筆存款環(huán)游世界。這是多數(shù)人的夢想,他們也不斷告誡后代,遵循他們的守則。只是,多數(shù)人似乎都沒有如其所愿的平靜與安穩(wěn)地走過這些階段,甚至都是抱著遺憾咽下最后一口氣。
#因為我們從來沒被教導過,#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
《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書中強調「平靜的父母」,代表以下三點:
1. #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情緒:這是最困難的部分。你可能會在生氣時大吼、無力時掉眼淚、壓力爆表時什么都不想管了。這些都是正常的。每個人都勢必會有情緒,重要的是,你將如何自我照顧這些情緒,讓自己的狀態(tài)回歸到平靜的狀態(tài)。
這時,也會讓孩子學習到,他往后遇到失控時,如何使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
2. #能夠創(chuàng)造家人間的連結:對一個孩子來說,父母是他的全世界,緊接著即是手足,而手足競爭肯定出現(xiàn)在每個家庭中。孩子們?yōu)榱说玫礁改傅膼?,無所不用其極地展現(xiàn)自己,可能是大聲哭鬧引起注意、語言或肢體攻擊手足、或者是安靜地待在房間,祈求父母的回應。
孩子如果不被看見,行為肯定會越來越「脫序」,他需要用更極端的手段,得到父母的關注。
你可以做的是,以溫柔平靜地方式對待孩子,公平地看待孩子,同理與支持地照耀孩子。讓孩子們感受到:「我不曉得媽媽是不是最愛我,但沒關系,我知道媽媽非常愛我,那就足夠了?!?/p>
愛經常不是被分散而減少的,是分裂。
當良性的互動不僅在親子間產生,也能讓手足之間的嫌隙減少,甚至理解與關懷手足,將有助于孩子往后的人際相處。
3. #提供指導而非控制:孩子還沒學會替自己的行為負責之前,他需要的是父母有耐心的指導。而愿意讓孩子聽進你的指導,就需要大量的同理心:倘若不只是阻止孩子在生氣時把杯子摔破的「不準!」而是繼續(xù)告訴孩子「我知道你現(xiàn)在很生氣,氣到想要用力丟下手中的東西,但這不會讓還是嬰兒的弟弟聽你的話,只會嚇到他。媽媽陪你一起想想,怎么用其他方式拿回你的玩具,好嗎?」
「孩子們在看似最不值得被愛時,其實最需要愛?!箍刂浦粫屗X得無法依靠自己,他會帶著難以自立的愧疚與需要被安撫的哀傷長大。
讓孩子愿意找你傾訴,成為他的安全堡壘,并學習辨認出孩子的情緒與需求,才能看到孩子真正的渴求。這時,你所做的示范、邀請討論、引導理性解決問題與試錯等方法,才會真的奏效。
《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提出許多有效的方法,包含如何理解孩子、如何處理沖突與脫序行為、如何設定限制,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孩子彼此和平共處,理解對方,減少沖突,這能夠大量減輕身為父母的負擔!這些方法都建立在深入且溫暖的同理心之上,作者也提出相當有用的對話范例,從文字中可以感受到,對孩子們來說,這些教導不僅是言教,更是淺移默化的身教。
教養(yǎng)小孩是全世界最累人的事情之一,如果你一時沒有做好,那是再正常不過的,因為從來都沒有「完美的父母」,那對你與孩子都是種負擔,你會把自己累垮仍舊自責,孩子也沒有機會經歷挫折。對孩子來說,父母只要「夠好」就可以了,這才符合人性。也就是,每個人都允許自己與他人有犯錯的空間,也有值得稱贊的時刻。
身為父母的你,不僅要同理孩子的一舉一動,更要看到自己的辛苦與成功,才能在心中產生自信,然后你才知道,自己從情緒的風雨中也走了過來,如今能夠平靜地對待孩子,獲得一種明了:「終于,我也真的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