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分享健康篇-丙肝比乙肝還可怕?

在我國,幾乎每 10 個人中就有 1 個乙肝病毒攜帶者,但在世界上,感染乙肝死亡的人數(shù)遠遠不及丙肝。丙肝是歐美國家的頭號致死傳染病,也是誘發(fā)肝癌的頭號元兇。
到底是為什么呢?首先,大家很重視乙肝,疫苗也早就普及了,但丙肝病毒一直到 80 年代末才成功分離出來。第二點是,得了慢性乙肝而不治療,一般要 20 多年才會發(fā)展成為肝癌,甚至終身不會病發(fā)。但是對于丙肝,這段時間要短得多,可能感染之后 10 年就能發(fā)展成為了肝癌。第三點是,丙肝病毒的變異性非常強,變異速度是乙肝病毒的 100 萬倍,堪比艾滋病病毒。但好在,2013 年之后,治療丙肝的“神藥”相繼研發(fā)出來,已經(jīng)能治愈高達 95% 的最難治的 1 型丙肝了。
——選自《環(huán)球科學有故事》
小冰小評:前不久在科學聲音的某個群里和人聊天,對方非說“不能和乙肝病人一起吃飯,可能會被感染”??破樟舜罅渴聦嵑螅瑢Ψ较仁钦f“萬一兩個人都有口腔潰瘍……”,后又說“萬一病毒變異了……”,最后得出結(jié)論是“反正如果我知道對方是乙肝病毒攜帶者,我肯定不和他同桌吃飯”。
對于最后的結(jié)論,我倒是沒有提出異議,畢竟對方可以怎么做,應該怎么做,這都不是科普的問題??破詹恢笇e人,每個人指導自己生活的方式都不同。
但問題是,面對“你無法證明,我說的這種情況不可能發(fā)生”這類問題時,要解釋清楚“證有不證無”的科學思維真是不容易。如果是你們,面對那類“看到狂犬病人,應該戴上口罩,萬一病毒變異呢?”的說法,會如何解釋呢?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