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關于中歐貿易協定(三)
中國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也確實得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并且充分利用人口紅利為中國創(chuàng)造了黃金20年的高速發(fā)展,所以中國是始終堅定不移的支持全球化貿易的國家。
在隨著中國一步步崛起,在2013年提出更具野心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以及數字貨幣(這倆有時間都單獨各做一期),本質上就是在做的就是人民幣的國際化。并且中國早已不想只甘心做低端加工貿易,希望轉型高端制造甚至人類頂尖的科技產業(yè)。
大家回想之前,歐洲和美國同意中國進WTO時候的,這些國家對中國的期望和構想,顯然是不合適甚至是背道而馳的,于是在美國的教唆以及部分歐盟“有識之士”的眼中,中國已經不一定是好的合(傾)作(銷)伙(市)伴(場),在一些領域里已經是一個競爭者的姿態(tài)出現。
但中國在歐洲的投資可是真金白銀的撒下去了,歐洲近些年不景氣的經濟,對這些活錢的到來,大部分歐洲政客還是欣喜若狂的。這也是為什么協定之前一直在推進。
但隨著與歐盟的合作就變得越來越困難,美國也對中國發(fā)起了一輪又一輪進攻,這些都是歷史的必然。
對于歐盟和美國來說,放眼全球格局,找尋中國的替代國就變得尤為重要,越南為代表的東南亞國家,逐漸接替了中國低端制造的棒,不得不說現在的越南各個方面都特別有中國21世紀第一個十年的味兒,但其他東盟國家則稍微差了點事。而印度因為密集的人口和薄弱的工業(yè)可能就成為比中國更好的商品傾銷地。這也就解釋了題目中,為什么中歐投資協定暫停,以及跟印度眉來眼去的底層原因。
下一期主要談一談,中國與歐盟未來發(fā)展的底層邏輯。以及貿易協定的問題未來的展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