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正:為什么孩子不會概括,讀不懂文章?原因在這
今天我們來實操分析這篇文章。方法如下??????
菊有黃花 丁立梅
?1.一場秋雨,再緊著幾場秋風,菊開了。
2.菊在籬笆外開,這是最大眾最經典的一種開法。歷來入得詩的菊,都是以這般姿勢開著的。一大叢一大叢的。
3. 倚著籬笆,是籬笆家養(yǎng)的女兒,嬌俏的,又是淡定的,有過日子的逍遙。( )代陶淵明隨口吟出那句“采菊東籬下”,幾乎成了菊的名片。以至后來的人一看到籬笆,就想到菊。陶淵明大概做夢也沒想到,他能被人千秋萬代地記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家籬笆外的那一叢菊。菊不朽,他不朽。
4.我所熟悉的菊,卻不在籬笆外,它在河畔、溝邊、田埂旁。它有個算不得名字的名字:野菊花。像過去人家小腳的妻,沒名沒姓,只跟著丈夫,被人稱作吳氏、張氏。天地洞開,廣闊無邊,野菊花們開得隨意又隨性。小朵的清秀不施粉黛,卻色彩繽紛,紅的黃的、白的紫的,萬眾一心、齊心合力地盛開著,仿佛是一群鬧嚷嚷的小丫頭,擠著挨著在看稀奇,小臉張開,興奮著,欣喜著。
5.鄉(xiāng)人們見多了這樣的花,不以為意,他們在秋天的原野上收獲、播種,埋下來年的期盼。菊花兀自開放、兀自歡笑。與鄉(xiāng)人各不相擾。藍天白云,天地綿亙。小孩子們卻無法視而不見,他們都有顆菊花般的心,天真爛漫。他們與菊親密,采了它,到處亂插。
6.那時,家里土墻上貼著一張仕女圖,有女子云鬢高聳,上面橫七豎八插滿菊,衣袂上亦沾著菊,極美。掐了一捧野菊花回家的姐姐,突發(fā)奇想幫我梳頭,照著墻上仕女的樣子。后來,我頂著滿頭的菊跑出去,惹得村人們圍觀???,這丫頭,這丫頭,他們手指我的頭,笑著,嘖嘖嘆著。
7.現在想想,那樣放縱地揮霍美,也只在那樣的年紀,最有資格。
8.人家的屋檐下,也長菊。盛開時,一叢鵝黃.另一叢還是鵝黃。老人們心細,摘了它們曬干,做菊花枕。我家里曾有過一只這樣的枕頭,父親枕著。父親有偏頭痛,枕了它能安睡。我在暗地里羨慕過,曾決心給自己也做一只那樣的枕頭。然而來年菊花開時,卻貪玩,忘掉了這事?!?strong>
9.年少時,總是少有耐性的。于不知不覺中,遺失掉許多好光陰。
10.周日逛銜,秋風已涼,街道上落滿梧桐葉,路邊卻一片絢爛。是菊花,擺在那里賣。泥盆子裝著,一只盆子里只開一兩朵花,花開得肥肥的,一副豐衣足食的模樣;顏色也多,姹紫嫣紅,千嬌百媚。我還是喜歡黃色的?!抖Y記》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黃花”的記載,可見,菊花最地道的顏色還是黃色。
11.我買了一盆(黃菊花),黃的花瓣,黃的蕊,極盡溫暖,會焐暖一個秋天的記憶和寒冷。
1.整體感知全文,概述作者圍繞“菊”寫了“我”的哪些活動?(3分)
要做好這篇文章的這道題,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一:判斷題型。看到考題,能準確判斷出什么題型。
題眼“概述”“哪些活動”,可以判斷為這是一道事件概括題。
二、掌握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
1、審讀題干,確定概括事件的人物對象?!径ㄈ恕?/strong>
人物對象:我
2、根據人物,定位概括段落?!径ㄎ弧?/strong>
第6段、第8段、第10段
3.用圈畫閱讀法,提取人物情節(jié)?!救Ξ嫛?/strong>
已做
4.分析情節(jié),組織答案?!窘M答】
① 姐姐用野菊花幫我梳頭,我頂著滿頭的菊跑出去,惹得村人們圍觀。
② 我曾決心自己做一個菊花枕,卻貪玩忘掉了這事。
③ 周日逛街,我買了一盆黃菊花。
三、用“圈畫閱讀法”提取文中敘述類內容。
這一步非常關鍵,如果孩子這一步不會,那背再多的答題技巧和答題公式都沒用。
我標記為“黃色”的內容部分,就是文中的關鍵信息。
這里需要孩子掌握“表達方式”這個概念。
為什么孩子不會概括,讀不懂文章?原因在于他根本不懂也不會應用這個概念。
這就像孩子從來沒學過系統(tǒng)的樂理知識,沒有過專業(yè)的練習,能彈好鋼琴嗎?
掌握表達方式這個概念,是用來概括的
當我們需要搞清楚這個句子表達什么意思的時候,需要概括這個句意
當我們搞清楚這個段落在表達什么意思,要概括這個段落的段意
很多孩子你問他最核心的5類表達方式,他一臉懵,不知道,有的孩子,上了初一、初二依舊不清晰,更不要說他判斷了!
所以,孩子學到表達方式的時候,必須看到一個句子以后,能夠精準快速的判斷出來,它屬于什么樣的表達方式。
并且能夠通過表達方式切入,能夠把句子句意,段落段意概括出來。
小結
學好語文閱讀理解就三件事:概念、方法、練習。
1.概念:吃透考題和參考答案中的概念術語
2.方法:掌握必考題型的解題方法。
3.練習:有效練習,將方法轉化為解題能力!
很多學科都有固定的思考方式和流程,比如刑警分析案情,醫(yī)生診斷病情,心理學家做心理分析等。
閱讀理解也一樣,我的課程就是教會孩子系統(tǒng)可復制的文章解析和賞析的共通方法,掌握這套方法,就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形成穩(wěn)定的得分能力,而不再像過去那樣,每次答題只能憑感覺,靠運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