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歷史小常識13——文萊

文萊,全稱文萊達魯薩蘭國,為君主專制國家。古稱渤泥,來自于同一單詞的不同譯法。位于東南亞(印度尼西亞群島、加里曼丹島)與馬來西亞接壤,隔南海與中國相望。全境屬熱帶雨林氣候。


450年左右,文萊就已經(jīng)形成了古渤泥國,最強盛時控制了整個加里曼丹島以及菲律賓南部。南北朝時期、隋唐都有遣使來華。1405年渤泥國王曾來到明朝訪問,結(jié)果病逝,安葬在南京市安德門外。

1522年,麥哲倫船隊曾經(jīng)過渤泥,1580年左右,在西班牙入侵蘇祿時,文萊控制了沙巴地區(qū),統(tǒng)一了加里曼丹島。1596年,荷蘭人入侵加里曼丹島南部,此后加里曼丹島南部形成了印度尼西亞的領土雛形的一部分。1658年,渤泥內(nèi)戰(zhàn)在蘇祿的幫助下結(jié)束,渤泥將沙巴歸還蘇祿,后來沙巴成為英國殖民地。1837年,沙撈越從文萊分裂出去,1841年成為英國保護國。沙巴和沙撈越后來形成了加里曼丹島的馬來西亞領土雛形。文萊僅剩下斯里巴加灣市附近的一點點領土。

1888年,文萊徹底成為英國殖民地。1941年被日本占領,1945年再次被英國占領。1961年,文萊拒絕加入馬來西亞,1984年,文萊正式從英國獨立出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