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板”郭德綱“綱絲節(jié)”,苗阜舉辦西安相聲節(jié),姜昆助陣開幕式
3月7日,西安市青曲社創(chuàng)始人 、西安青曲社老大、陜西曲藝家協(xié)會二把手苗阜在網(wǎng)上宣布將于3月20日舉辦首屆“西安相聲節(jié)”,并且霸氣地放出了豪言說:“相聲人一起快樂過節(jié)!”

都說相聲這行業(yè)的“同行相輕”,互相都看不順眼,苗阜居然說讓說相聲的一起過節(jié),還得是快樂過節(jié),這難度,可想而知。
而且別人快樂不快樂我不知道,德云社估計是快樂不起來,因為如此盛大的一個節(jié)日,居然沒有一個德云社的相聲演員參與。
不知道是不是苗阜沒有想起還有德云社這家,所以才忘了邀請郭德綱。
還是說德云社郭德綱心眼小,不接受邀請,不樂意帶隊伍參加這種活動?
抑或是青曲社和德云社兩家的恩恩怨怨還是未解開的繩結(jié),兩家心照不宣的井水不犯河水?
畢竟,當年張云雷成名一戰(zhàn),幾乎是“踩”著苗阜的肩膀一步登天的。
相傳在2017年的時候,德云社舉行了四地同時跨年,師傅郭德綱和云字科各路弟子領(lǐng)隊開專場,其中在西安就是張云雷帶的隊
而當日江湖謠傳,說當時西安的“地頭蛇”青曲社和德云社暗地積怨多時,想挫挫德云社的銳氣,于是選擇了張云雷同一天同一家劇場開了專場,一個樓上,一個樓下,針鋒相對。
結(jié)果,按照德云社的說法,是張云雷座無虛席,掌聲雷動,張云雷開嗓驚艷,成為八仙桌前最少年,而樓下的青曲社,門票半賣半送,中途還走了多一半。
郭德綱開懷大笑,送張云雷稱號“平西王”,諧音“平定西安能稱王”。

所以德云社和郭德綱明面上的關(guān)系并不是很好,這次苗阜開相聲節(jié),沒邀請德云社也是情有可原。
雖然顯得小肚雞腸一點,但何不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大智慧呢。
而且看苗阜放出的海報,光看這兩個帶章的字,就知道苗阜的野心。

這“西安相聲節(jié)”的確能稱得上近年來相聲節(jié)目歷史上的“大手筆”了。
且看海報上邊四個大字——《舌治心耕》,落款是“長安苗阜”,作為十三朝古都,西安的確是座人杰地靈的城,古有長安崔器守長安蕩氣回腸,而今西安能有苗阜扛大旗,也是一大幸事。

下邊的“西安相聲節(jié)”落款是姜昆,姜昆老師在相聲觀眾心里的名號自然不需要多說,當今曲壇執(zhí)牛耳者,匡扶相聲,弘揚傳統(tǒng),潛心鉆研如何把傳統(tǒng)文化和新時代相結(jié)合,一段《虎口脫險》成為傳世經(jīng)典。
光海報上這兩個大字,就意味著這西安相聲節(jié)“師出有名”,苗阜和姜昆老師同時為其“背書”,這想不成功都難了。
而且在相聲節(jié)目里,相比目前最火熱的“綱絲節(jié)”,“西安相聲節(jié)”更能體現(xiàn)相聲的傳統(tǒng),更能宣傳和教育人,如今的“綱絲節(jié)”說是節(jié)日,其實走的還是“小作坊”式的野路子,沒規(guī)矩沒規(guī)模,票價賣得貴到離譜,但內(nèi)容還是幾年前的下三路、老三樣。

而苗阜這次,不光請來了姜昆老師開幕,來的社團也是社會上有頭有臉的正規(guī)先進思想的社團,有青曲社,有相聲新勢力,有開心茶館,有謙祥益文苑,天南海北,組成一個共同的大家庭,其樂融融,連指導(dǎo)單位也都是說得上名的大曲藝社團和公司,顯然無論是規(guī)模還是氣派,都超過了德云社數(shù)倍。



難怪苗阜敢夸下???,說相聲人一起過節(jié),一起快樂,果然這節(jié)目包括了九成以上的相聲人。
傳統(tǒng)相聲,薪火相傳,老一輩留下的財富,我們不能丟了,希望能多一些像苗阜和姜昆老師這樣真正拿相聲當精神文化的人,好好地傳承相聲,而不是拿相聲當斂財?shù)氖侄?,當一門技術(shù)。
精神財富,來不得半點虛假,藝術(shù)的世界,也不應(yīng)該拿金錢來衡量,商演再多,不及一場公益,觀眾和相聲人都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