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天干天干,亚洲毛片在线,日韩gay小鲜肉啪啪18禁,女同Gay自慰喷水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2021屆上海市各區(qū)高三二模分類匯編之詩詞鑒賞(附答案)

2021-05-07 07:52 作者:真相大白的小白  | 我要投稿

2021年寶山二模

從軍行

[唐]李白

從軍玉門道,逐虜金微山①

笛奏梅花曲②,刀開明月環(huán)。

鼓聲鳴海上,兵氣擁云間。

愿斬單于首,長驅(qū)靜鐵關(guān)③。

【注】①金微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nèi)阿爾山。于此,唐代置金傲都督府。②梅花曲:即古樂府曲《梅花落》。③鐵關(guān),今新程焉專西庫爾勒附近。

12.下列對本詩體裁、題材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C )(1分)

A.樂府詩 B.古體詩 C.邊塞詩 D.詠史詩

13.下列關(guān)于本詩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C )。(2分)

A“從軍行”為樂府古題,本詩的內(nèi)容恰與題合。

B.本詩的地名、樂曲名、刀環(huán)形狀都是重要意象。

C.本詩以興起首,頸聯(lián)用比,情感噴涌氣勢磅礴。

D本詩屬于浪漫主義作品,俊逸豪放,境界開闊。

14.聯(lián)系全詩,賞析“擁”“思”“靜”三個動詞的運用。(5分)

答案示例 “擁”呼應(yīng)“鳴”,用比擬、夸張寫壯闊場景,渲染唐軍驚天動地的氣氛和氣概?!霸浮敝笔阈匾?,表達(dá)從軍的崇高理想是殺敵衛(wèi)國、邊疆安寧,這使全詩格調(diào)高邁主題高尚?!办o”的使動用法增加了力度、程度,把“愿”具體化,凸顯靖邊之志的豪邁自信。

2021年崇明二模

促織①二首

(宋)洪咨夔

【注釋】?①促織:蟋蟀的別名,其聲如急織。②繰車:抽繭出絲的工具。③緯車:紡車。

12.下列關(guān)于兩首詩歌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B )。(1分)

A.兩首詩內(nèi)容相關(guān),完整統(tǒng)一。

B.兩首詩體裁相同,屬于古體。

C.“一點光分草際螢”句,側(cè)面襯托促織鳴聲之晚。

D.“水碧衫裙透骨鮮”句,直接刻畫促織形象之美。

13.以下評價適用兩首詩歌的一項是( C )。(2分)

A.雄渾豪放 B.幽冷峭拔 C.蘊藉有致 D.華美絢麗

14.兩首詩歌借“促織”之題發(fā)揮,言在此而意在彼,獨具匠心,請加以賞析。(5分)

兩首詩歌采用擬人化手法寫蟋蟀(1點),第一首寫蟋蟀仿佛知道要提前準(zhǔn)備租稅,于是在織機旁,忍凍挨饑地催促紡織到天明(1點),明寫蟋蟀,暗喻織婦,表現(xiàn)其勞作之苦,含蓄地表達(dá)作者的憐憫之情(1點);第二首刻畫促織形象以及在織機旁鳴叫促織,并以夸張筆法刻畫促織擔(dān)心因鳴聲似織機而被人報道官府來勒索租稅的心理(1點),實則暗喻織婦不堪重賦之憂心忡忡(1點)。兩首詩整體上表現(xiàn)作者對官府盤剝制度辛辣的嘲諷與批判,揭露深刻又曲折委婉(1點)。

評分說明:1點1分,給滿4分為止。

2021年奉賢二模

予求守江陰未得酬昌叔憶陰見及之作①

(北宋)王安石

黃田港北水如天,萬里風(fēng)檣看賈船。

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間魚蟹不論錢。

高亭笑語如昨日,末路塵沙②非少年。

強乞一官終未得,只君同病肯相憐。

【注釋】①本詩寫于王安石出使遼國前。昌叔,即朱明之,仁宗天圣年間曾任江陰知軍,是王安石好友。②末路塵沙:王安石曾以判官(相當(dāng)于郎官)擔(dān)任國使出任遼國。

12. 某同學(xué)想收錄此作,可以編錄此作的一書是( B )。(1分)

A.《介甫古體詩》 B.《半山格律詩選》 C.《臨川長短句》 D.《王荊公辭賦選》

13.對本詩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D )。(2分)

A.第一聯(lián)運用夸張手法,景象闊大悠遠(yuǎn)。

B.第一聯(lián)寫景點面結(jié)合,立體而有層次。

C.第二聯(lián)寫港口熱鬧非凡,富有生活氣息。

D.第二聯(lián)寫海外物產(chǎn)入市,嘆民生之艱辛。

14.全詩是怎樣表現(xiàn)作者情感的?請結(jié)合具體詩句加以分析。(5分)

答案示例:前兩聯(lián)借景抒情,描寫江陰的自然風(fēng)景以及富饒繁華(1分),表達(dá)作者不能留守江陰的惆悵(1分);頸聯(lián)虛實結(jié)合(對比),“高亭笑語”回憶了與昌叔一家相聚的歡樂(1分),“末路塵沙非少年”寫出對年老了還要風(fēng)塵萬里出使遼國的憂傷(1分);尾聯(lián)“強乞一官終未得”,抒發(fā)詩人想要留守江陰卻不能實現(xiàn)的遺憾(1分);結(jié)句“只君同病肯相憐”,直抒胸臆,流露出只有昌叔能懂自己,知音稀少的哀傷(或:流露作者與昌叔的深厚情誼)(1分)。(一點1分,給滿5分為止)

2021年虹口二模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第12-14題。(8分)

江津送劉光祿不及

[陳]陰鏗

依然臨江渚,長望倚河津。

鼓聲①隨聽絕,帆勢與云鄰。

泊處空余鳥,離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葉,釣晚欲收綸。

如何相背遠(yuǎn),江漢②與城闉③。

【注】①鼓聲:古代開船時,打鼓為號。②江漢:指今湖北省一帶。③城闉:城門,此指作者所在之城。

12.對標(biāo)題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C )。(1分)

A.“江津”是人名,“光祿”是地名 B.“江津”是人名,“光祿”是官職

C.“江津”是地點,“光祿”是官職 D.“江津”是地點,“光祿”是地名

13.下列關(guān)于本詩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D )。(2分)

A.本詩和陶淵明《飲酒》都是五言古詩。 B.這首詩與李白《送友人》的題材相同。

C.本詩運用多種表達(dá)方式抒發(fā)思想感情。 D.本詩描寫細(xì)膩,想象奇麗,語言清新。

14.本詩圍繞“不及”層層抒發(fā)了作者的情感,請結(jié)合具體詩句加以分析。(5分)

答案示例:首先是用動作描寫來表現(xiàn)“不及”,作者靠在江邊望著友人乘船遠(yuǎn)去,雖是百般依戀也無可奈何。其次是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來描寫“不及”的感覺,直到開船的鼓聲完全散去,友人的船在天邊完全看不見,作者還在河津長望。接著通過環(huán)境描寫突出時間之久,作者細(xì)致刻畫了周遭環(huán)境的變化:直到岸邊的離亭里人群已經(jīng)散去,碼頭上只剩下鳥兒,晚釣的人都已經(jīng)收線回去,周圍安靜得連林中樹葉的飄落都似乎聽得清,詩人仍然徘徊當(dāng)?shù)?,沉浸在“不及”的懊喪之中,久久不肯離去。最后通過直接抒情,深刻表達(dá)了自己錯過送別友人后無可奈何悵惘若失的感受。全詩通過不同方式的層層鋪寫,把自己送友人“不及”的感受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評分說明:4層各1分,結(jié)合具體詩句分析1分。情感概括不準(zhǔn)確、分析不到位酌情扣分。

2021年嘉定二模

秋懷(其二)

孟郊 〔唐代〕

秋月顏色冰,老客志氣單。

冷露滴夢破,峭風(fēng)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腸中轉(zhuǎn)愁盤。

疑懷無所憑,虛聽多無端。

梧桐枯崢嶸,聲響如哀彈。

[注] 孟郊老年居住洛陽,在河南尹幕中充當(dāng)下屬僚吏,貧病交加,愁苦不堪。

12.下列關(guān)于本詩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C )(1分)

A. 本詩是一首五言古體敘事詩。

B. 本詩著重寫詩人秋夜的感受。

C.本詩虛實相生摹寫老病情懷。

D. 本詩情景交融意象新穎獨特。

13.以下評價最適用于本詩的一項是(A )。(2分)

A. 沉郁峭拔 B.清新流暢 C. 深沉剛勁 D.含蓄委婉

14.“老客”主觀感受融入全詩景物,請結(jié)合具體詩句對此加以賞析。(5分)

答案示例:本詩開篇描寫秋夜月色凄冷、交代“老客”志氣單弱,情感基調(diào)貫穿全詩景物。起句寫月色,將視覺化為觸覺“顏色冰”,月色幽冷森寒使老而漂泊的“老客”越發(fā)感到意氣單弱,主觀情感與客觀景物互相滲透;三四兩句寫秋夜的風(fēng)和露,露冷得寒意侵人,輕微的露滴聲驚破詩人夢境,以梳齒梳骨喻寒風(fēng)冷冽、鋒利,程度深重,意象、動詞、喻體的選擇帶有老客苦寂難眠、冷上加冷獨特強烈的個體體驗。結(jié)尾兩句轉(zhuǎn)寫屋外梧桐葉落之狀和聲音,梧葉已枯枝干不失崢嶸,秋風(fēng)掠過發(fā)出悲聲,梧桐枯萎不失剛硬,含有老客自悲自失但并不頹喪絕望的心態(tài)。全詩將“老客”衰老、病痛、寒冷等精神失意、生理不適的主觀感受與景物融合,營造了孤寂、冷峻、峭拔的意境氛圍。

2021年金山二模

秋日赴闕題潼關(guān)驛樓

(唐)許渾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殘云歸太華②,疏雨過中條③。

樹色隨關(guān)迥,河聲入海遙。帝鄉(xiāng)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注]①闕:指長安。此詩作于作者奔赴長安應(yīng)試途中。②太華:陜西的華山。③中條:山西的中條山,和華山分別聳立在潼關(guān)南北。

12.出版社準(zhǔn)備編輯一套古代文學(xué)作品選,可以收錄本作品的一書是( C )。(1分)

A.《樂府詩選》B.《古詩菁華》C.《律詩集粹》D.《詩余選集》

13.對本詩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D )。(3分)

A.一二兩句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圖,透露出詩人內(nèi)心的一絲悲涼。

B.第三句中的“歸”字,運用擬人手法,寫出殘云對華山的依戀。

C.五六兩句分別從視覺和聽覺角度寫景,給讀者身臨其境的感覺。

D.本詩寫景遠(yuǎn)近結(jié)合,化靜為動,意境雄渾蒼茫,語言明快活潑。

14.小明同學(xué)在課外閱讀時,發(fā)現(xiàn)本詩另有一個版本,題為《行次潼關(guān)逢魏扶東歸》。內(nèi)容為:“南北斷蓬飄,長亭酒一瓢。殘云歸太華,疏雨過中條。樹色隨關(guān)迥,河聲入海遙。勞歌此分首,風(fēng)急馬蕭蕭?!保ā皠诟琛敝笐n傷離別之歌。)不同版本的差別讓小明產(chǎn)生了困惑,他感到兩詩結(jié)尾兩句所表達(dá)的感情有明顯的不同。請你為小明解惑。(4分)

答案示例:小明同學(xué)好,我認(rèn)為《秋日赴闕題潼關(guān)驛樓》的結(jié)尾兩句寫了詩人明日將抵達(dá)長安,卻向往漁人樵夫的生活,表現(xiàn)了詩人出仕為官和歸隱山林的矛盾心理,表達(dá)了對隱居生活的留戀。(2分)《行次潼關(guān)逢魏扶東歸》的結(jié)尾兩句寫了詩人與友人唱勞歌分別的場景,表現(xiàn)了詩人在離別歌聲中,與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2分)因此,詩歌的兩個不同版本讓你從結(jié)尾的兩句讀出它們表達(dá)的感情是明顯不同的。

評分說明:感情理解正確各2分,表達(dá)最好符合情境的要求。

2021年閔行二模

水調(diào)歌頭

宋 葛長庚

江上春山遠(yuǎn),山下暮云長。相留相送,時見雙燕語風(fēng)檣。滿目飛花萬點,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腸?;匮惴迩奥罚瑹煒湔n蒼。

漏聲殘,燈焰短,馬蹄□。浮云飛絮,一身將影向瀟湘。多少風(fēng)前月下,迤邐天涯海角,魂夢亦凄涼。又是春將暮,無語對斜陽。

12.填入下片方框處的字,最恰當(dāng)?shù)氖牵?B )。(2分)

A.狂 B.香 C.長 D.快

13.下列對作品風(fēng)格的評價,貼切的一項是( C )。(2分)

A. 雄渾曠達(dá) B. 清新飄逸 C. 清幽郁結(jié) D. 洗練自然

14.這首詞是怎樣表達(dá)送別之情的?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加以賞析。(4分)

(1)借景抒情,通過描寫“江”“山”“云”“雙燕”“飛花”“煙樹”“漏聲”“燈焰”“馬蹄”“斜陽”等景物。來表達(dá)了離別的凄涼哀婉之情。(2)直抒胸臆,相留相送,魂夢亦凄涼,無語等,直接表達(dá)了離別的傷感。(3)虛實結(jié)合,上片實寫送別之景,下片虛寫離別之后的情景(4)借物寫人,以雙燕借物寫人,表達(dá)了離別的不舍。(5)運用典故,回雁峰,瀟湘,含蓄寫出了旅途漫漫,形單影只。(1、2兩點只寫一個即可)

2021年浦東二模

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①

周邦彥

風(fēng)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人靜烏鳶自樂,小橋外、新綠濺濺。憑欄久,黃蘆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

注:①此詞是作者任溧水縣令時所作。無想山在溧水縣南十八里。

12.下列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B )(1分)

A.從篇幅上看,本詞屬于長調(diào)。 B.從題材上看,本詞是懷古之作。

C.從押韻上看,本詞一韻到底。 D.從風(fēng)格上看,本詞是婉約詞。

13.下列對本詞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D )(2分)

A.“風(fēng)老鶯雛,雨肥梅子”對仗工整,“老”“肥”兩字活用為動詞,極其生動。

B.“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兩句形象寫出溧水地區(qū)地低近山久雨濕重的環(huán)境特點。

C.“人靜”三句寫出空山人寂,鳥兒逍遙,水色澄清,水聲濺濺,又與前幾句呼應(yīng)。

D.“憑欄久”三句從上文的虛寫轉(zhuǎn)入寫實,點出自己的處境與被貶的白居易相似。

14.本詞下片的抒情曲折回環(huán),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作分析。(5分)

參考示例:“如社燕”三句,作者以社燕自比,春來秋去,從漠北漂泊來此寄居棲身,暗示他宦情如逆旅的心情(1分);“且莫思”兩句,勸人將身外名利放下,開懷行樂,此一轉(zhuǎn)(1分);“憔悴”兩句,又一轉(zhuǎn),表達(dá)自己無法借宴樂派遣心中的悲傷和憔悴(1分);“歌筵畔”三句再轉(zhuǎn),歌筵管弦,客之所樂,而醉眠忘憂,暗示作者愁思無已,唯有借醉眠以求得內(nèi)心短暫的寧靜(1分)。下片筆鋒一轉(zhuǎn)再轉(zhuǎn),曲折地表達(dá)出作者流宦他鄉(xiāng)的復(fù)雜心情(1分)。

2021年普陀二模

□□□□

[宋]司馬光

紅日遲遲,虛郎轉(zhuǎn)影,槐陰迤邐西斜。彩筆工夫,難狀晚景煙霞。蝶尚不知春去,謾繞幽砌尋花。奈猛風(fēng)過后,縱有殘紅,飛向誰家。

始知青鬢無價,嘆飄零官路,荏苒年華。今日笙歌業(yè)里,特地咨嗟。席上青衫濕透,算感舊、何止琵琶。怎不教人易老,多少離愁,散在天涯。

12. 詞牌是( D )。(1分)

A.蘇幕遮 B.水龍吟 C. 雨霖鈴 D. 錦堂春

13.對上片景物描寫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 )。(2分)

A.刻畫庭院中光影變化,體物入微。

B.以工筆細(xì)膩描繪煙靄,色彩鮮明。

C.虛寫蝴蝶繞階尋花,襯托春色之美。

D.實寫殘紅風(fēng)中飄舞,筆調(diào)婉約動人。

14.畫線部分運用典故深化了情感,請結(jié)合上下文加以賞析。(5分)

評分角度:評分角度:運用什么典故1分;結(jié)合文本分析如何深化情感3分;賞析用典效果1分。

答案示例:上片寫院中春暮,引出對年華流逝、它路飄零的感慨;用典后進一步拓展意境,由“嘆”到淚“濕透”,情感更加深沉濃厚?!杜眯小匪龉适潞蛨鼍爱嬅嬉l(fā)多重聯(lián)想,“算感舊,何止琵琶”暗含由興盛轉(zhuǎn)向冷落、命運無常的凄涼,“席上青衫濕透”流露出縱退隱歡歌也難消憂愁暗恨的悲嘆,還由個體到群體,寄寓了對諸多同道中人懷才不遇、天涯淪落、“多少離愁,散在天涯”的感傷,言簡意豐,含蓄蘊藉。

2021年青浦二模

登岳陽樓(其一)

(宋)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②地,徙倚③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yuǎn),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fēng)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

【注釋】①北宋靖康二年四月,金兵攻破開封,北宋滅亡。被貶在陳留的陳與義南逃到洞庭湖,多次和朋友一起登岳陽樓,飲酒賦詩感慨時事,其中就有兩首《登岳陽樓》詩。②橫分:瓜分 ③徙倚:徘徊

12.從題材或?qū)懽鲀?nèi)容角度看,下列說法最不正確的一項是( D )(1分)

A.寫景抒情 B.羈旅生活 C.憑吊懷古 D.送別

13.下列對這首詩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2分)

A.首聯(lián)交代了樓的位置、登樓的時間,描寫了登樓時湖面風(fēng)平浪靜的景象。

B.頷聯(lián)描寫登樓后,作者面對傍晚時分的湖山勝景留戀忘返。

C.頸聯(lián)中的“萬里”是夸張?zhí)搶?,“三年”則是真實的輾轉(zhuǎn)逃難時間。

D.尾聯(lián)中的“老木滄波”是簡化版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14.本詩是怎樣表現(xiàn)作者情感的?請結(jié)合具體詩句依次加以分析。(5分)

首聯(lián)寫作者登上岳陽樓放眼望浩渺的長江和洞庭湖,看湖面風(fēng)平浪靜,看夕陽緩緩西下,看簾旌靜靜低垂。此時的心情輕松平和。

頷聯(lián)寫作者想到這里曾是吳國和蜀國征戰(zhàn)之地,想到當(dāng)下國家危亡,自己流離失所,即使面對湖山勝景,內(nèi)心的惆悵、憂愁之情油然而生。

頸聯(lián)中寫自己顛沛流離,歷時三年,歷經(jīng)萬里,期間的苦難深重,悲痛難抑。加上登樓望遠(yuǎn)勾起思家之情,高樓憑欄更生孤苦、危險之感。層層悲苦情感疊加,悲何如哉!

尾聯(lián)是前面積壓的悲苦之情的總爆發(fā),像火山噴發(fā)難以抑制?!盁o限悲”道出了苦難的深重與綿長。眼前景只是令人生悲的風(fēng)霜、落盡樹葉的蒼老枝干和浩瀚無際的長江洞庭。登樓的人是國破家亡亡命天涯的白發(fā)老者。觸景生情,痛苦無限疊加,痛不能堪。

2021年松江二模

□□□□

(宋代)蘇軾

金陵賞心亭送王勝之龍圖。王守金陵,視事一日,移南郡。

千古龍蟠并虎踞,從公一吊興亡處。渺渺斜風(fēng)吹細(xì)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駕飛車凌彩霧,紅鸞驂乘青鸞馭。卻訝此洲名白鷺。非吾侶,翩然欲下還飛去。

12.根據(jù)這首詞的格式,可以推測它的詞牌是( D )。(1分)

A.踏莎行 B.念奴嬌 C.沁園春 D.漁家傲

13.對于本首詞作小序部分的作用分析不正確的是( B )。(2分)

A.交代寫作緣由是送別王勝之。 B.奠定了全詞傷感作別的感情基調(diào)。

C.交代了共游賞景的地點、人物。 D.點明朋友因官職調(diào)動將離開金陵。

14.假如你是王勝之,這首詞中哪幾處讓你感動?請說明理由。(5分)

答案示例:“斜風(fēng)”“細(xì)雨”,描摹富有意境,使送別之景如在目前,朋友的惜別之情令我感動;“江南父老留公住”寫老百姓的挽留突出我的清譽,朋友對自己品行的夸贊令我愉悅;“紅鸞”和“驂乘”“白鷺”“非吾侶”等詩句夸贊我志向遠(yuǎn)大,知音的賞識令我欣慰;“翩然”一句化解了我“視事一日”迅速調(diào)任的尷尬。朋友從知音角度,用情感化解寬慰自己,這幾處令我感動。(評分標(biāo)準(zhǔn):1點2分,給滿5分為止)

2021年徐匯二模

咸陽值雨 溫庭筠

咸陽橋上雨如懸,萬點空蒙隔釣船。

還似洞庭春水色,曉云將入岳陽天。

10.這首作品最有可能在以下哪本書中找到?( B)(1分)

A.《唐宋詞簡釋》 B.《唐人七絕詩淺釋》 C.《宋詩選注》 D.《古詩源》

11.對作品前兩句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D)。(2分)

A.首句的“咸陽橋”“雨”都直陳景物,直接入題,用語平實。

B.首句寫橋頭所見雨景,“懸”字寫出雨多且急,連綿不絕。

C.次句以“萬點”與首句緊密銜接,寫出空闊水面上的雨景。

D.次句寫作者由眼前的雨景聯(lián)想到遠(yuǎn)行的漁船,由實入虛。

12.這首作品的前后兩部分用“還似”勾連,作者在另一首《宿城南亡友別墅》用了同樣的寫法。請辨析兩處“還似”在不同語境中的表達(dá)效果。(5分)

宿城南亡友別墅

水流花落嘆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

還似昔年殘夢里,透簾斜月獨聞鶯。

兩首作品都用“還似”從眼前所見引出作者所想,由此及彼,由實及虛?!断剃栔涤辍分惺堑禺惗巴?,用印象中洞庭的水色云氣烘托咸陽的空蒙雨景,以主觀感受調(diào)動讀者的想象,使人充分感受到空蒙縹緲又壯闊飛動的奇景?!端蕹悄贤鲇褎e墅》則從撫今到追昔,把故地重游的所見所感與昔年殘夢聯(lián)系起來,景同而情異,突出了物是人非的傷 感。(4分,各2分)

2021年楊浦二模

松滋渡①望峽中

(唐)劉禹錫

渡頭輕雨灑寒梅,云際溶溶雪水來。

夢渚草長迷楚望,夷陵②土黑有秦灰。

巴人淚應(yīng)猿聲落,蜀客船從鳥道③回。

十二碧峰④何處所,永安宮⑤外是荒臺⑥。

注:①松滋渡:在今湖北松滋縣西北,距下牢關(guān)三峽盡處不遠(yuǎn)。②夷陵:楚國先王陵墓,在今湖北境內(nèi),秦軍曾焚燒夷陵。③鳥道:指三峽曲折水道。④十二碧峰:指重慶、湖北交界的巫山十二峰,其中巫山神女的傳說最為著名。⑤永安宮:三國時劉備所建,在今重慶奉節(jié)。⑥荒臺:傳說中神女的陽臺。

12. 依據(jù)題材,本詩不能歸入下列類別的一項是( D )。(1分)

A. 寫景詩 B. 懷古詩 C. 羈旅詩 D. 游仙詩

13.下列對本詩首聯(lián)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 )。(2分)

A. “輕雨”與“寒梅”點明季節(jié),使全詩籠罩在凄迷氛圍中。

B. “溶溶雪水”喻指輕雨越下越大,加重了全詩的迷離之感。

C. “渡頭”與“云際”表明作者移步換景,由渡口登上高峽。

D. “灑”字描繪出寒梅花瓣如雨飄下的情景,增強凄美之感。

14. 清代文學(xué)家方東樹認(rèn)為本詩“起句松滋渡,以下七句,有‘望’字意,一直說去,大氣直噴”。請對本詩的這一特點加以分析。(5分)

首聯(lián)視角由近及遠(yuǎn),頷聯(lián)由眼前想到歷史遺跡,頸聯(lián)由峽中船只船夫想到巴人艱難的生活,尾聯(lián)想到神話。本詩的望由實而虛,抒發(fā)出作者對歷史興廢、人世更迭的感慨以及對此中百姓生活的關(guān)懷與同情。

每聯(lián)(1分),總結(jié):流露出作者對時代變遷、人世更迭的感慨(1分)

2021年長寧二模

送李將軍赴定州①

(唐)郎士元

雙旌②漢飛將,萬里授橫戈。

春色臨邊盡,黃云出塞多。

鼓鼙悲絕漠,烽戍隔長河。

莫斷陰山③路,天驕④已請和。

[注]①送李將軍赴定州:詩題一作“送彭將軍”。這首詩有多個版本,此處取其一。②雙旌:唐代節(jié)度使出行時的儀仗。③陰山:山脈名。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山間缺口自古為南北交通要道。④天驕:漢時以此稱匈奴。

12.從題材看,這首詩屬于(A(2分 選B得1分) )。(2分)

A.送別詩 B.邊塞詩 C.記行詩 D.詠史詩

13.以下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dāng)的一項是( B )。(2分)

A.首聯(lián)形象鮮明,氣勢雄壯。 B.頷聯(lián)工筆細(xì)描,色彩絢麗。

C.頸聯(lián)視聽結(jié)合,意象寥廓。 D.全詩虛實相生,用字簡潔。

14.“莫斷陰山路”又有版本作“想到陰山北”,你認(rèn)為哪個版本更好?請結(jié)合整首詩,從內(nèi)容角度說說你的理由。(4分)

答案示例1:“莫斷陰山路”更好。前三聯(lián)贊李將軍奉命出征的軍威、述征途的艱辛、暢想交戰(zhàn)時的勝勢,以此表達(dá)送別時的贊美和祝愿之意,而尾聯(lián)用“莫斷陰山路”,則有勸誡的意味,勸誡李將軍作戰(zhàn)的目的是為了和平而非一味殺傷敵人,使詩意更進一層,表達(dá)了詩人希望邊疆和平安定的強烈愿望。若用“想到陰山北”則延續(xù)了此前贊頌祝愿的思路,無此反跌之效。(4分)

答案示例2:“莫斷陰山路”更好。前三聯(lián)贊李將軍奉命出征的軍威、述征途的艱辛、暢想交戰(zhàn)時的勝勢,以此表達(dá)送別時的贊美和祝愿之意,尾聯(lián)若接著寫“想到陰山北”,只是直接延續(xù)此前語意,詩意較平?!澳獢嚓幧铰贰辈恢苯訉憣倮淖T?,而是說敵人已請和所以請放敵軍一條生路,以此來表達(dá)必勝的信心和祝愿,更顯委婉,更有風(fēng)致。(4分)

評分說明:選擇“想到陰山北”也可以,根據(jù)理由酌情給分。

2021年黃浦二模

夜聽搗衣?①?月下聽砧

[東晉]曹毗 [唐]劉長卿

寒興御紈素,佳人理衣衿。 夜靜掩寒城,清砧發(fā)何處。

冬夜清且永,皎月照堂陰。 聲聲搗秋月,腸斷盧龍戍③。

纖手疊輕素,朗杵叩鳴砧。 未得寄征人,愁霜復(fù)愁露。

清風(fēng)流繁節(jié)②,回飆灑微吟。

嗟此往運速,悼彼幽滯心。

二物感余懷,豈但聲與音。

【注】①搗衣: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擊,使衣料綿軟以便裁縫。②繁節(jié):繁密的節(jié)奏。③盧龍戍:即盧龍塞,邊防軍事駐守之地。

12.選出下列分析不恰當(dāng)的一項是(C )。(2分)

A.兩詩描繪的場景都與思婦懷人相關(guān)。 B.兩詩都從旁觀者角度描摹女性心理。

C.兩詩都以秋夜月光的朦朧烘托氣氛。 D.兩詩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

13.“聲聲搗秋月”在語序安排上獨具匠心,賞析這樣寫的表達(dá)效果。(2分)

正常語序是在秋月下?lián)v衣之聲連綿不絕,詩中把“聲聲”提前,強調(diào)聲音的沖破夜空的震撼力,而“搗秋月”又產(chǎn)生視覺的錯位,把搗衣時對戍守邊關(guān)親人的思念引向了無邊的夜空,增強畫面感。

14.兩首詩都圍繞“聽搗衣”聲展開,表達(dá)的思想情感卻有差異,對此加以分析。(4分)

答案示例:兩首詩都圍繞聽搗衣聲展開,但不同的是曹毗在想象佳人,體會佳人內(nèi)心孤寂愁苦心緒之外,最終落腳在“二物感余懷”,轉(zhuǎn)向?qū)ψ陨砭秤龅乃伎?;劉長卿將重點放在搗衣砧聲的渲染上,家家戶戶的搗衣聲,聲震天外,讓人為之動容,末句搗衣辛勤與寄衣愁思相結(jié)合,將生活片段加以濃縮,落腳于“征戍”的主題,擴展“搗衣”的內(nèi)涵。

2021年靜安二模

踏莎行·初春

(清)徐燦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①已作天涯絮。晶簾宛轉(zhuǎn)為誰垂,金衣②飛上櫻桃樹。

故國茫茫,扁舟何許,夕陽一片江流去。碧云猶¨舊河山,月痕③休到深深處。

[注]①春魂:春日情懷。本詞作于明亡入清時。②金衣:指黃鶯。③月痕:月影,月光。

12.對這首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C)。(2分)

A.起句點明時令尚在早春時節(jié),梨花還沒有開放,百草剛剛發(fā)芽。

B.“晶簾”句寫水晶簾寂然空垂,無人掀動,觸發(fā)詞人愁思渺渺。

C.“金衣”句明寫鶯聲悅耳,暗寫詞人渴望掙脫牢籠、奔向自由。

D.全詞借景生情,含蓄地抒發(fā)了興亡之感,帶有濃厚的民族意識。

13.填入下闋“碧云猶¨舊河山”方框中最恰當(dāng)的一項是( A )。(2分)

A.疊 B.隱 C.畫 D.藏

14.前人評價此詞“于念舊傷離之中,寄滄桑之嘆”,請據(jù)此賞析下闋情景相融之妙。(4分)

下闋首先以景物點明春愁原因:不見故國,沒有歸舟,唯見落日、江流不盡;“夕陽”“江水”暗示前朝沒落,“扁舟何許”暗含詞人精神無著落之痛,(2分)尾句詞人祈求月亮不要將“舊河山”照亮,免得觸動內(nèi)心痛楚,這個典型的景物最為深切委婉,寫盡易代之悲。(2分)


2021屆上海市各區(qū)高三二模分類匯編之詩詞鑒賞(附答案)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漯河市| 宁都县| 东乡县| 依安县| 色达县| 永清县| 邢台县| 祁东县| 固原市| 保德县| 晋江市| 永川市| 周至县| 黔东| 阜新市| 德化县| 屏南县| 衡山县| 鄯善县| 怀远县| 宿州市| 九江市| 商丘市| 临沂市| 鄄城县| 新蔡县| 且末县| 金塔县| 拉萨市| 安龙县| 汕尾市| 南漳县| 利辛县| 浦东新区| 永康市| 太原市| 平凉市| 类乌齐县| 安龙县| 赤水市| 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