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篇發(fā)掘傳世名著,60句解讀智慧指引現(xiàn)代生活|白話《論語》全文
孔子說:“學(xué)習(xí)后經(jīng)常溫習(xí)所學(xué)的知識,不也很令人愉悅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yuǎn)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別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嗎?”
孔子說:“他的為人,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卻喜歡觸犯上級,這種人是很少的;不喜歡觸犯上級,卻喜歡造反,這種人更是從來沒有過。君子專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務(wù),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準(zhǔn)則也就產(chǎn)生了。孝順父母、尊敬兄長,這就是做人的根本啊!”
孔子說:“花言巧語,偽善的面貌,這種人‘仁’的品質(zhì)就少了?!?/p>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shí)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按時溫習(xí)呢?”
孔子說:“治理一個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就要嚴(yán)謹(jǐn)認(rèn)真地辦理國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節(jié)約財(cái)政開支而又愛護(hù)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誤農(nóng)時?!?/p>
孔子說:“年幼的人,在家內(nèi)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要謹(jǐn)慎、講信用,博愛眾人,親近有仁德的人。做到這些之后如果還有剩余的精力,就用來學(xué)習(xí)各種文化知識?!?/p>
子夏說:“一個人能夠看重賢德而不以女色為重;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服侍君主,能夠獻(xiàn)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shí)恪守信用。這樣的人,盡管他自己說沒有學(xué)習(xí)過,我一定說他已經(jīng)學(xué)習(xí)過了?!?/p>
孔子說,“君子如果不莊重就沒有威嚴(yán),即使學(xué)習(xí),也不會扎實(shí)。”
曾子說:“鄭重地對待祭奠,竭盡誠意地對待先人,民風(fēng)世俗就會變得厚實(shí)了。”
子禽問子貢:“老師到了一個國家,總是預(yù)聞這個國家的政事。(這話)是他們自己說的,還是我們老師強(qiáng)求的?”子貢說:“老師溫和、善良、莊重而且謙恭,是靠自己的德行得來的。老師得來的,大概和別人求來的不一樣吧?”
孔子說:“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父親去世以后,要考察他的行為;如果他三年不改變父親的原則,就可以說盡到孝了?!?/p>
有子說:“禮的應(yīng)用,以和諧為貴。古代君主的治國方法,可寶貴的地方就在這里。但不論大事小事只顧按和諧的辦法去做,有的時候就行不通。(這是因?yàn)椋楹椭C而和諧,不以禮來節(jié)制和諧,也是不可行的?!?/p>
有子說:“講信用要符合義,這樣你說的話才能實(shí)行。態(tài)度恭敬要符合禮,這樣才能遠(yuǎn)離恥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p>
孔子說:“君子不追求飲食的滿足,不追求居住的安逸,做事迅速而敏捷,說話謹(jǐn)慎而恭敬,接近有道德的人并向他看齊,這就可以說是好學(xué)的了?!?br/>子貢說:“貧窮而不去巴結(jié)奉承,富裕而不驕傲自大,這種人怎么樣呢?”孔子說:“可以了。但不如貧窮而樂觀,富裕而愛好禮義的人?!弊迂曊f:“《詩經(jīng)》說:‘要像對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樣,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吧?”孔子說:“賜啊,可以從你談《詩經(jīng)》了,因?yàn)楦嬖V你這一點(diǎn),你能知道另外一點(diǎn)?!?/p>
孔子說:“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別人?!?/p>
孔子說:“用德行來治理國家,就像北極星一樣,安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其它的星辰便會自行在周圍旋轉(zhuǎn)運(yùn)行。”
孔子說:“《詩經(jīng)》三百篇,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沒有邪念’?!?/p>
孔子說:“用政治手段來治理他們,用刑法來整頓他們,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懲罰,卻沒有廉恥之心;用道德引導(dǎo)他們,用禮制去教育他們,老百姓不僅會有廉恥之心,而且還會人心歸順。”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于學(xué)業(yè),三十歲言行合于禮,四十歲能明白事理不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一聽到別人說的話,就能辨明是非真假,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guī)矩?!?/p>
孟懿子問孝道。孔子說:“不要違背禮節(jié)。”樊遲為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說:“孟孫向我問孝道,我回答他說:不要違背禮節(jié)?!狈t說:“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說:“父母活著,依規(guī)定的禮節(jié)侍奉他們;死了,依規(guī)定的禮節(jié)埋葬他們,祭祀他們?!?/p>
孟武伯問孝。孔子說:“對父母要特別為他們的疾病操心。
子游問孝。孔子說:“現(xiàn)在人們所說的孝,指的是養(yǎng)活父母便行了。就是狗和馬,不也都是有人飼養(yǎng)嗎?如果對父母不恭敬孝順,那和飼養(yǎng)狗和馬有什么區(qū)別呢?”
子夏問孝??鬃诱f:“(父母在世的時候,要盡孝道)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僅僅是有了事情,年輕人替父母做了,有酒食,讓父母吃,難道就只有這些嗎?”
孔子說:“我和顏回在一起說話,顏回一句話都沒有違背我,也沒有什么話說。我觀察他私下的言論,他對我所談的那些加以發(fā)揮,并不愚蠢?!?/p>
孔子說:“要觀察一個人的所作所為,要了解他的經(jīng)歷、他的來歷,要了解他過去的歷史,還要了解他過去的朋友。如果這個人過來了,你一眼就認(rèn)得出,這個人大概有什么長處、有什么短處,你大致地就可以看得出來。”
孔子說:“溫習(xí)舊的知識,能夠獲得新的體會,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p>
孔子說:“君子不器。”
子貢問怎樣做才配稱為君子??鬃诱f:“先實(shí)踐自己所說的話,然后再說?!?/p>
孔子說:“君子是普遍全面發(fā)展的人,而小人則是有某項(xiàng)特長的人?!?/p>
孔子說:“只學(xué)習(xí)而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只思考不學(xué)習(xí)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獲。”
孔子說:“攻擊儒家學(xué)說中的錯誤之處,這樣會帶來很大的害處!”
孔子說:“由,我教你怎樣做你知道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真正的知道。”
子張要學(xué)求官爵的本領(lǐng)。孔子說:“要多聽,有懷疑的地方先放在一邊不說,然后等事情證實(shí)了再講出來。多看,有懷疑的地方先放在一邊不做,然后等事情證實(shí)了再實(shí)行。話說得很少有錯誤,做起來也很謹(jǐn)慎,也就很少有后悔了。這樣求官爵的本領(lǐng)也就達(dá)到了?!?/p>
魯哀公問:“怎樣才能使老百姓服從呢?”孔子回答說:“把正直無私的人提拔起來,把邪惡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會服從了;把邪惡不正的人提拔起來,把正直無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會服從統(tǒng)治了?!?/p>
季康子問:“要使老百姓恭敬、盡忠并努力干活,應(yīng)該怎么做呢?”孔子說:“如果你能嚴(yán)肅認(rèn)真地對待老百姓,他們就會恭敬你;如果你能孝順父母,愛護(hù)幼小,他們就會忠誠你;如果你能提拔好人,教育能力差的人,他們就會賣力為你干活了?!?/p>
有人對孔子說:“你為什么不從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說:“《尚書》中說:‘孝就是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把這施于政事,也就是從事政治,還要從事什么樣的政治呢?”
孔子說:“一個人沒有信用,那怎么能行呢?就好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它怎么還能行駛呢?”
子張問:“今后十世的禮儀制度可以預(yù)知嗎?”孔子回答說:“殷朝繼承了夏朝的禮儀制度,所減少和所增加的內(nèi)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繼承了殷朝的禮儀制度,所減少和所增加的內(nèi)容是可以知道的。將來有繼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況,也是可以預(yù)先知道的。”
孔子說:“不是你應(yīng)該祭的鬼神,你卻去祭它,這就是諂媚了。見到應(yīng)該做的事情而不去做,這就是沒有勇氣了?!?/p>
孔子對季氏說:“在庭院中表演八佾舞,對這樣的事情都能忍心,還有什么不能忍心的呢?”
三家大夫唱著《雍》這篇詩走過,孔子說:“‘助祭的是諸侯,天子嚴(yán)肅靜穆地在那里主祭’這樣的詩句,怎么能用在三家大夫的廳堂上呢?”
孔子說:“一個人沒有仁德,對待禮儀制度能怎么樣呢?一個人沒有仁德,對待音樂能怎么樣呢?”
林放問什么是禮儀制度的根本,孔子回答說:“你問的問題意義重大。就禮儀制度而言,與其奢侈豪華,不如節(jié)儉簡樸;就喪事而言,與其儀式安排周到,不如內(nèi)心真正悲傷。”
孔子說:“荒蠻地方的國家還有君主,還不如中原諸國沒有君主呢。”
季氏要去祭泰山??鬃訉θ接姓f:“你不能阻止嗎?”冉有回答說:“不能。”孔子說:“哎呀!難道說泰山之神還不如林放嗎?”
孔子說:“君子沒有什么可爭的事情,如果有,那一定是比賽射箭了。比賽射箭的時候,相互作揖謙讓后登堂射箭,射完后下堂互相敬酒。這種競爭是君子的方式。”
子夏問孔子:“‘巧妙笑容扮美姿,美目盼兮更出奇。素潔云彩繪彩衣,如同繪畫展美麗。’這幾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說:“先有繪畫后有素潔?!弊酉慕又鴨枺骸岸Y也是先有后有的嗎?”孔子回答說:“商,你真是能啟發(fā)我的人,現(xiàn)在可以與你討論《詩經(jīng)》了?!?/p>
孔子說:“夏朝的禮儀制度,我能說一說,但是它的后代杞國不足以證明我的話;殷朝的禮儀制度,我能說一說,但它的后代宋國不足以證明我的話。這都是因?yàn)殍絿退螄奈墨I(xiàn)不足,如果足夠的話,我就能證明我的話了。”
孔子說:“禘這個祭祀儀式,從獻(xiàn)上第一次獻(xiàn)酒以后,我就不愿意看了。”
有人問禘這個祭祀儀式的具體規(guī)定。孔子說:“我不知道。知道這種說法的人,對治理天下的事,就會像把東西放在這里一樣容易?!敝钢约旱氖终普f。
祭祀祖先時,就好像祖先在面前;祭祀神靈時,就好像神靈在面前??鬃诱f:“我如果沒有親自參加祭祀,只是主持祭祀的人缺席,那等于沒有祭祀?!?/p>
王孫賈問孔子:“‘與其獻(xiàn)媚于奧神,不如獻(xiàn)媚于灶神’,是什么意思?”孔子回答說:“不是這樣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沒有地方可以祈禱了。”
孔子說:“周朝的禮儀制度借鑒于夏朝和商朝,多么豐富多彩??!我遵從周朝的制度?!?/p>
孔子進(jìn)入周公廟,每件事都要問一問。有人說:“誰說鄹地人的兒子懂得禮儀呢?他到了太廟里,每件事都要問?!笨鬃勇牭搅耍f:“這就是禮?!?/p>
孔子說:“箭不射穿靶子,只是追求力氣大,這要根據(jù)人的能力來規(guī)定。這是古代的禮制?!?/p>
子貢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廟用的活羊??鬃诱f:“賜啊,你愛惜那只羊,我卻愛惜那種禮?!?/p>
孔子說:“我按照周禮的規(guī)定去服侍君主,別人卻認(rèn)為這是在討好君主。”
魯定公問孔子:“君主差使臣子,臣子侍奉君主,應(yīng)該怎么做?”孔子回答說:“君主應(yīng)該按照禮節(jié)差使臣子,臣子應(yīng)該用忠誠來侍奉君主?!?/p>
孔子說:“《關(guān)雎》這首詩,快樂而不過分,悲哀而不傷感?!?/p>
魯哀公問宰我,土地神的神社應(yīng)該用什么木材制作。宰我回答說:“夏朝用松樹,商朝用柏樹,周朝用栗子樹。用栗子樹的意思是說:使老百姓戰(zhàn)戰(zhàn)栗栗?!笨鬃勇牭胶?,說:“已經(jīng)做過的事就不必再說了,已經(jīng)完成的事就不必再挽救了,已經(jīng)過去的事就不必再追究了?!?/p>
孔子說:“管仲的器量真是狹小呀!”有人問:“管仲節(jié)儉嗎?”孔子說:“管仲有三處豪華的宅第,他家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職而不兼任,怎么談得上節(jié)儉呢?”“那么管仲懂得禮儀嗎?”孔子回答說:“國君在大門口設(shè)立了塞門,管仲在大門口也設(shè)立了塞門;國君為諸侯國君的賓客設(shè)置了反坫,管仲也為大庭設(shè)置了反坫。如果管仲懂得禮儀的話,那么誰不懂得禮儀呢?”
孔子對魯國樂官談?wù)撗葑嘁魳返姆椒?,說:“開始演奏時,各種樂器合奏,聲音宏亮優(yōu)美;樂曲繼續(xù)展開下去,悠揚(yáng)悅耳,節(jié)奏分明,如流水綿綿流淌,直至演奏結(jié)束。”
儀地的人請求見面,說:“有道德的君子到了這里,我沒有不得到接見的?!备S的人見到了儀地的人。出來后說:“你們幾位何必為沒有君主而苦惱呢?天下無道已經(jīng)很久了,上天將以孔夫子為圣人來號令天下。”
孔子談到《韶》時說:“音樂美極了,內(nèi)容也極好。”談到《武》時說:“音樂美極了,但內(nèi)容還不夠好。”
孔子說:“身居高位對人不寬厚,制定禮儀不莊重,面臨喪事不悲哀,我怎么去看待這些呢?”
孔子說:“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選擇的住處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說你是明智的呢?”
孔子說:“沒有仁德的人不能長久地處在貧困中,也不能長久地處在安樂中。仁者安于仁,智者也會行仁。
孔子說:“只有仁者才能喜愛別人,才能討厭別人?!?/p>
孔子說:“如果立志于仁,就不會做壞事了。”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的啊,但如果不是通過正當(dāng)?shù)姆椒ê褪侄味玫剿筒蝗ハ硎?。貧窮和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啊,但如果不是通過正當(dāng)?shù)姆椒ê褪侄味鴶[脫它,就不去擺脫。君子如果離開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沒有一頓飯的時間背離仁德的,就是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必須按照仁德辦事,就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會按仁德去辦事的?!?/p>
孔子說:“我沒有見過愛好仁德的人,也沒有見過惡不仁的人。愛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厭惡不仁的人,在實(shí)行仁德的時候,不讓不仁的人影響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實(shí)行仁德上嗎?我還沒有看見力量不夠的。大概有吧,但是我還沒看見?!?/p>
孔子說:“人的錯誤,總是與他犯錯誤的環(huán)境相應(yīng)的。觀察一個人犯的錯誤,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樣的人了。”
孔子說:“早晨得知了道,就是當(dāng)天晚上死去也心甘?!?/p>
孔子說:“士的志向是得道,但他卻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為恥辱,這種人是不值得與他談?wù)摰赖?。?/p>
孔子說:“君子對于天下的事情,沒有一定要怎樣做或不要怎樣做的地方分寸,也沒有一定要這樣或不要這樣的地方,只照著義來辦理?!?/p>
孔子說:“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鄉(xiāng)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利益?!?/p>
孔子說:“根據(jù)財(cái)產(chǎn)利益辦事,會招來很多的怨恨?!?/p>
孔子說:“能夠用禮讓治理國家嗎?這還有什么困難嗎?如果不能以禮讓治理國家,又怎么能實(shí)行禮呢?”
孔子說:“不擔(dān)心沒有官位,擔(dān)心的是自己沒有學(xué)到賴以站得住腳的東西。不擔(dān)心沒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為值得認(rèn)識的人物?!?/p>
孔子說:“曾參??!我的學(xué)說可以用一個根本的原則貫通起來。”曾參答道:“是的?!笨鬃幼叱鋈ヒ院螅渌麑W(xué)生便問曾參道:“這是什么意思?”曾參道:“夫子的學(xué)說,忠恕二字罷了。”
孔子說:“君子懂得大義,小人懂得小利?!?/p>
孔子說:“看到有德行的人,我要向他看齊;看到?jīng)]有德行的人,我要自我反省?!?/p>
孔子說:“事奉父母,如果他們要改正錯誤,就要婉轉(zhuǎn)地規(guī)勸;即使自己的意見沒有被父母接受,仍然要對父母恭敬,不能生氣頂撞。”
孔子說:“父母在世時,不遠(yuǎn)游異鄉(xiāng);如果非游不可,就要有一定的方向?!?/p>
孔子說:“如果多次表白了自己的志向,而沒有被任用,也不要怨恨,還是要等待機(jī)會。”
孔子說:“古代的人不輕易把話說出口,因?yàn)樗麄円宰约鹤霾坏綖閻u啊?!?br/>孔子說:“用簡約的標(biāo)準(zhǔn)來治理國家,就不容易犯錯誤了?!?br/>孔子說:“君子說話要謹(jǐn)慎,做事要勤快?!?br/>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會有思想一致的人與他相處。”
子游說:“事奉君主多次,這就受到侮辱了;交朋友多次,這就疏遠(yuǎn)了?!?/p>
孔子評論公冶長時說:“可以把女兒嫁與他,他雖然有過牢獄之災(zāi),但這并不是他的罪過。”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公冶長。
孔子評論南容時說:“國家有道時,他有官做;國家無道時,他也可以免去刑戮?!庇谑?,孔子就把自己的侄女嫁給了南容。
孔子評論子賤時說:“這個人真是個君子呀。如果魯國沒有君子的話,他從哪里學(xué)到這種品德呢?”
子貢問孔子說:“我是一個怎么樣的人呢?”孔子說:“你有點(diǎn)像器皿?!弊迂晢枺骸笆鞘裁雌髅螅俊笨鬃诱f:“是瑚璉?!?br/>有人說:“雍這個人是個仁者,但口才不太好?!笨鬃诱f:“為什么要口才好呢?靠嘴巴服人,經(jīng)常會被別人憎惡。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仁者,為什么要口才好呢?”
孔子讓漆雕開做官,他回答說:“我對這個問題還沒有信心?!笨鬃勇犃撕芨吲d。
孔子說:“我的主張行不通,我就坐個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隨我的大概只有子路吧!”子路聽到這話很高興??鬃诱f:“子路勇猛超過了我,但沒有地方取得材?!?/p>
孟武伯問孔子:“子路仁嗎?”孔子說:“不知道?!庇謫柫艘槐?,孔子說:“仲由嘛,一個具備千輛兵車的國家,讓他管理軍事,不知道他是不是仁者。”又問:“冉求怎么樣?”孔子說:“冉求嘛,一個千戶之邑、百輛之車,讓他治理政務(wù),不知道他是不是仁者?!庇謫枺骸肮鞒嘣趺礃樱俊笨鬃诱f:“公西赤嘛,穿上禮服,立于朝堂之上,可以讓他參與國事,不知道他是不是仁者。”
孔子問子貢:“你和顏回相比,誰更勝一籌?”子貢回答說:“我怎么敢和顏回相比呢?顏回聞一知十,我只能聞一知二?!笨鬃诱f:“不如他,我和你都不如他!”
宰予在白天睡覺,孔子說:“腐爛的木頭不能雕刻,糞土一樣的墻壁不能粉刷。對于宰予這個人,責(zé)備還有什么用呢?”孔子說:“起初我對于人,是聽了他說的話便相信了他的行為;現(xiàn)在我對于人,是聽了他說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為。是宰予讓我改變了觀察人的方法?!?/p>
孔子說:“我沒有見過剛強(qiáng)的人?!庇腥嘶卮鹫f:“申棖便是剛強(qiáng)的人?!笨鬃诱f:“申棖欲望太多,怎么能剛強(qiáng)呢?”
子貢說:“我不希望別人欺侮我,我也不希望欺侮別人。”孔子說:“賜啊,這不是你能做到的。”
子貢說:“老師講詩書禮樂易春秋這些儒家經(jīng)典,我們是可以聽到的;老師講天性、天道,我們就聽不到了?!?/p>
子路聽到了某個道理,如果沒有親自實(shí)踐過,就擔(dān)心再次聽到這個道理。
子貢問:“孔文子為什么得到‘文’這個謚號?”孔子說:“他聰明勤勉而又好學(xué),不以向地位卑下的人請教為恥,因此他得到了‘文’這個謚號?!?/p>
孔子評價子產(chǎn)時說:“他有君子之道四個方面:他自己的行為莊重;他事奉君主恭敬;他養(yǎng)護(hù)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有法度?!?/p>
孔子說:“晏平仲擅長與人交往,時間久了,大家都很尊敬他。”
孔子說:“臧文仲收藏了一只大龜,它的殼放在大廳柱子上,上面刻著山岳和藻草的圖案。這個人是聰明的嗎?”
子張問孔子說:“楚國的令尹子文三次做令尹,沒有高興的神色,三次被免職也沒有怨怒之氣,自己原有的政事一定告訴新任的令尹。他是個怎么樣的人呢?”孔子說:“可算得是忠了?!弊訌垎枺骸八愕蒙先柿藛??”孔子說:“不知道,這怎么能算得上是仁呢?”
崔杼弒殺齊莊公,陳文子有馬四十匹,他都不要了,丟掉離開齊國。到了另一個國家,他說:“這里的大臣也和我那國的大臣崔子一樣?!庇谑请x開了。到了另一個國家,又說:“這里的大臣也和我那國的大臣崔子一樣?!庇谑怯蛛x開了。對此您怎么看?孔子說:“算得上清了。”子張問:“算得上仁了嗎?”孔子說:“不知道,這怎么能算得上是仁呢?”
季文子每次做事之前都要考慮很多次??鬃勇牭搅?,說:“考慮兩次也就足夠了吧。”
孔子說:“寧武子這個人,在國家安定時就聰明,在國家動亂時就裝傻。他在安定時表現(xiàn)出的聰明,別人還能趕上;在動亂時的表現(xiàn),別人趕不上?!?/p>
孔子在陳國時,說:“回去吧!回去吧!我們那里的學(xué)生狂妄自大,華而不實(shí),不知道如何裁決他們?!?/p>
孔子說:“伯夷、叔齊不記念過去的仇怨,別人對他們的怨恨因此很少。”
孔子說:“誰能說微生高這個人直率?有人向他討醋,他不給,但他不愿意讓對方知道他不給,而是暗地里告訴鄰居的人把醋給了那個人?!?/p>
孔子說:“甜言蜜語、滿臉堆笑、卑躬屈膝,左丘明認(rèn)為這種態(tài)度是可恥的,我也認(rèn)為可恥。把怨恨裝在心里,表面上卻裝出友好的樣子,左丘明認(rèn)為這種行為是可恥的,我也認(rèn)為可恥?!?/p>
顏回、子路在孔子身邊陪著,孔子說:“為什么不說說你們的愿望呢?”子路說:“愿意將車馬和裘衣和朋友一起使用,壞了也不遺憾?!鳖仠Y說:“希望自己不夸耀優(yōu)點(diǎn),不宣揚(yáng)勞苦?!笨鬃勇犃俗勇泛皖仠Y的愿望后說:“我的愿望是希望老人能安享晚年,朋友能信任我,年輕人能得到關(guān)愛。”
孔子說:“算了吧!我沒有見過能夠看到自己的錯誤而又能從內(nèi)心責(zé)備自己的人?!?/p>
孔子說:“即使只有十戶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像我這樣講忠信的人,只是趕不上我這樣好學(xué)罷了?!?/p>
孔子說:“冉雍這個人,可以讓他治理一方的百姓?!?/p>
冉雍問子桑伯子,孔子說:“可以的,他簡樸正直?!比接赫f:“居心恭敬嚴(yán)肅而行事簡樸,像這樣來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嗎?(但是)只是自己馬馬虎虎,又以簡樸自居,這就過于簡單了。”孔子說:“冉雍的話是對的?!?/p>
哀公問:“你的學(xué)生中哪個最愛好學(xué)習(xí)?”孔子回答說:“有顏回的人最好學(xué)習(xí),他不遷怒于人,不第二次犯同樣的錯誤。不幸短命死了,現(xiàn)在沒有了吧,再沒有愛好學(xué)習(xí)的人了?!?/p>
子華出使齊國,冉子替他的母親向孔子請求小米,孔子說:“給他六斗四升?!比阶诱埱笤僭黾右恍?,孔子說:“再給他二斗四升。”冉子卻給了他八百斗??鬃诱f:“公西赤到齊國去,乘坐著肥馬駕的車子,穿著又暖和又輕便的皮袍。我聽說過,君子應(yīng)該周濟(jì)急需的人,而不是周濟(jì)富人?!?/p>
原思任魯國的士師,孔子給他小米九百,他推辭不要??鬃诱f:“不要推辭,把它們送給你的鄰居吧!”
孔子談?wù)撝俟f:“耕牛產(chǎn)下的牛犢長著紅色的毛,角也長得整齊端正,人們雖然想不用它,但山川之神難道會舍棄它嗎?”
孔子說:“顏回這個人,他的心可以在很長時間內(nèi)不離開仁義,其余的學(xué)生則只能有一天甚至一個月不離開仁義罷了?!?/p>
季康子問:“冉求可以讓他參與政事嗎?”孔子說:“冉求辦事果斷,參與政事有什么困難呢?”又問:“端木賜可以參與政事嗎?”孔子說:“端木賜辦事通達(dá),參與政事有什么困難呢?”又問:“冉求、端木賜可以多多參與政事嗎?”孔子說:“冉求、端木賜已經(jīng)很有才干了,讓他們多多參與政事有什么困難呢?”
季氏派人請閔子騫做費(fèi)邑的長官,閔子騫對來請他的人說:“好好替我推辭吧!如果再來召我,那我一定跑到汶水那邊去了?!?/p>
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從窗戶外面握著他的手說:“喪失了生命啊,這是命里注定的吧!這樣的人卻能這樣的活著,這樣的人卻能這樣的活著!”
孔子說:“顏回的德行真好?。。▽τ谌实溃┧词怪挥幸缓勶埵?、一瓢飲料,住在簡陋的巷子里,別人也受不了這種苦難,但顏回卻不改變他的樂觀態(tài)度。顏回的德行真好啊!”
冉求說:“我不是不喜歡老師的學(xué)說,只是我的能力不夠。”孔子說:“能力不夠的人,(如果)中途半途而廢,‘現(xiàn)在’你停止了,是因?yàn)槟憬o自己劃了界限而不再努力了。”
孔子對子夏說:“你要做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做小人式的儒者?!?/p>
子游做武城的長官,孔子問:“你在那里招攬到人才了嗎?”他回答說:“有一個叫澹臺滅明的人,走路時不會搶在別人前面或者后面,不是公事的話,從不到我屋子里來?!?/p>
孔子說:“孟之反不夸耀自己的功勞,軍隊(duì)打敗了,他殿后。快進(jìn)城門的時候,他鞭打著馬說:‘不是我敢于殿后。’”
孔子說:“假如沒有祝鮀的佞臣之舌,而僅有宋朝的美色之質(zhì),但很難在當(dāng)今社會中避免災(zāi)禍?!?/p>
孔子說:“我們的房屋就好比是門戶,仁義之道德就好比是道路。如果不從門戶走,怎么會經(jīng)過道路呢?”
孔子說:“質(zhì)樸勝過了文飾就會粗野,文飾勝過了質(zhì)樸就會虛浮。質(zhì)樸和文飾比例恰當(dāng),然后才可以成為君子?!?/p>
孔子說:“人的一生是直爽的、順暢的、優(yōu)秀的、幸運(yùn)的、免于災(zāi)禍的?!?/p>
孔子說:“對于學(xué)習(xí),知道怎么學(xué)習(xí)的人,不如愛好學(xué)習(xí)的人;愛好學(xué)習(xí)的人,又不如以學(xué)習(xí)為樂趣的人?!?/p>
孔子說:“中等資質(zhì)以上的人,可以告訴他深奧的道理;中等資質(zhì)以下的人就很難讓他了解深奧的道理了。”
樊遲問什么是智慧,孔子說:“努力為人民服務(wù),尊敬鬼神但要遠(yuǎn)離它們,就可以說是智慧了?!狈t又問什么是仁,孔子說:“先難后獲,可以說是仁了。”
孔子說:“智慧的人喜愛水,仁愛的人喜愛山。智慧的人活躍,仁愛的人沉靜。智慧的人快樂,仁愛的人長壽?!?/p>
孔子說:“齊國一改變就達(dá)到了魯國這個程度,魯國一改變就達(dá)到了先王之道?!?/p>
孔子說:“觚不像個觚的樣子,觚呀!觚呀!”
宰我問孔子:“對于仁,就算告訴一個人說‘仁就在這兒’,他也會跟從嗎?”孔子說:“為什么這樣做呢?君子可以被奪去生命,但不可能被陷害;可以欺騙他,但不可能愚弄他?!?/p>
孔子說:“君子廣泛地學(xué)習(xí)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禮來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離經(jīng)叛道了?!?/p>
孔子會見了南子,子路不高興,孔子發(fā)誓說:“我如果做了什么不得體的事情,上天會厭棄我!上天會厭棄我!”
孔子說:“中庸作為一種道德,該是最高的了吧!人們?nèi)鄙龠@種道德已經(jīng)很久了?!?/p>
子貢問:“如果一個人能夠博施于民,并能夠幫助眾人,怎么樣?可以算是仁人嗎?”孔子說:“對于仁,只是做的話,還談不上圣;就是堯、舜想做到這點(diǎn)都很難。仁的人,就是自己要站穩(wěn),也要幫助別人站穩(wěn),自己要騰達(dá),也要幫助別人騰達(dá)。只有從自己身邊開始做起,然后推己及人,這就是實(shí)現(xiàn)仁的方法?!?/p>
孔子說:“只闡述而不創(chuàng)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東西,我私下把自己比作老彭?!?/p>
孔子說:“把所見所聞默默地記在心上,努力學(xué)習(xí)而不滿足,教導(dǎo)別人而不倦怠,對我來說,做到了哪些呢?”
孔子說:“不修養(yǎng)品德,不鉆研學(xué)問,知道怎樣做符合道義卻不能改變自己,這就是我所擔(dān)憂的。”
孔子在家閑居的時候,衣冠楚楚,儀態(tài)溫和,又顯得高高興興。
孔子說:“我衰老得真快?。∥乙呀?jīng)很久沒有夢見周公了?!?/p>
孔子說:“以道為志向,以德為根據(jù),以仁為依靠,活動于六藝之中?!?/p>
孔子說:“只要自愿拿十束干肉為禮來見我的人,我從來沒有不給他教誨的?!?/p>
孔子說:“如果不是從心里憎恨、想發(fā)作的人,不去啟發(fā)他的思想;如果不是從心里想弄明白、想說出來的話,不去引導(dǎo)他表達(dá)。”
孔子在有喪事的人旁邊吃飯,從來沒有吃飽過。
孔子在這一天替人家哭了,就不再唱歌。
孔子對顏淵說:“如果用我就去做;不用我,我就隱藏起來,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這一點(diǎn)啊!”子路問孔子說:“老師您如果統(tǒng)帥三軍,那么您和誰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說:“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過河,死了都不會后悔的人,我是不會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謹(jǐn)慎,善于謀劃而能完成任務(wù)的人?!?/p>
孔子說:“如果富貴可以求得來,就算讓我替人家趕車,我也愿意;如果無法求得,還是按照我的喜好去做吧?!?/p>
孔子小心謹(jǐn)慎的幾件事是:齋戒、戰(zhàn)爭、疾病。
孔子在齊國聽到了《韶》樂,有三個月的時間不知道肉的味道,他說:“想不到韶樂的美達(dá)到了這種程度。”
冉有問孔子:“老師您要幫助衛(wèi)君嗎?”子貢說:“嗯,我去問問他。”子貢進(jìn)去問孔子:“伯夷、叔齊是什么樣的人呢?”孔子說:“他們是古代的賢人?!弊迂晢枺骸八麄冃睦镉性购迒幔俊笨鬃诱f:“他們追求仁而得到了仁,為什么要有怨恨呢?”子貢出來說:“老師不幫助衛(wèi)君。”
孔子說:“吃粗糧,喝涼水,彎著胳膊當(dāng)枕頭,樂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當(dāng)?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p>
孔子說:“如果再給我?guī)啄陼r間,五十歲來學(xué)習(xí)《易經(jīng)》,可以沒有大過錯了?!?/p>
孔子用雅言來談?wù)摗对娊?jīng)》、《尚書》,執(zhí)行禮儀,都使用雅言。
葉公向子路問孔子是怎樣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說:“你為什么不這樣說:他的為人,發(fā)憤時忘了吃飯,快樂時忘了憂愁,不知道快要到老年了,如此罷了。”
孔子說:“我不是生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愛好古代的東西,勤奮敏捷地去求得知識的人?!?/p>
孔子不談?wù)摴之?、勇力、叛亂和鬼神。
孔子說:“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xué)習(xí),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diǎn)?!?/p>
孔子說:“上天把德賦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樣呢?”
孔子說:“學(xué)生們,你們認(rèn)為我有隱晦的地方嗎?我沒有隱藏什么。我的思想和行為就是這樣。這就是我孔丘?!?/p>
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項(xiàng)內(nèi)容教授學(xué)生。
孔子說:“圣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了,我能看到的就是君子了?!笨鬃诱f:“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我能看到的就是常人中堅(jiān)守有恒的人了。沒有卻裝作有,空虛卻裝作充實(shí),貧困卻裝作富裕,這樣的人是難以保持恒心的?!?/p>
孔子釣魚而不網(wǎng)魚,射鳥而不射已歸巢之鳥。
孔子說:“有這樣一種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卻在那里憑空創(chuàng)造,我卻沒有這樣做過。我聽說的話很多,把它加以挑選,然后采納其中對的加以實(shí)行;多方面地了解道德準(zhǔn)則和行為規(guī)范,又加以認(rèn)識和記住——這樣的方法是很正確的?!?/p>
互鄉(xiāng)的人很難和他們講話,但孔子卻接見了一個姓互鄉(xiāng)的少年,弟子因此感到疑惑??鬃诱f:“我是肯定他的進(jìn)步,不是肯定他的倒退。為什么要厭煩別人呢?人家來潔身自好,同我一樣,我為什么要厭惡他呢?”
孔子說:“仁離我們很遠(yuǎn)嗎?只要我想達(dá)到仁,仁就到我來了?!?/p>
陳司敗問:“魯昭公懂得禮嗎?”孔子說:“懂得禮?!笨鬃愚o別陳司敗,出來后,對巫馬期說:“我聽說君子不偏袒人,難道君子也偏袒人嗎?魯君從吳國娶了位夫人,是同姓,把她稱作吳孟子。如果魯君算是知禮,還有誰不知禮呢?”巫馬期把這話告訴了孔子??鬃诱f:“我孔丘太幸運(yùn)了,假如有了過錯,人家一定會知道?!?/p>
孔子和別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請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孔子說:“在文獻(xiàn)方面,我不比別人差。但只有身體力行做君子,我還沒有達(dá)到。”
孔子說:“如果談圣和仁,那我怎么敢當(dāng)?不過是努力朝這個方向去做而不滿足,教導(dǎo)別人不知疲倦,如此而已。”公西華說:“這正是我們弟子所學(xué)不到的。”
孔子病了,子路請求祈禱??鬃訂枺骸坝羞@回事嗎?”子路回答說:“有?!墩C》文上說:‘為你向天地神靈禱告。’”孔子說:“我已經(jīng)祈禱很久了。”
孔子說:“奢侈了就會驕傲,節(jié)儉了就會鄙陋。與其驕傲,寧可鄙陋?!?/p>
孔子說:“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jīng)常憂愁?!?/p>
孔子溫和而嚴(yán)厲,威嚴(yán)而不兇猛,莊重而安詳。
孔子說:“泰伯,他可以算得上是有至高品德的人?。∪巫屛唤o季歷,老百姓都找不到可以稱贊他的理由。”
孔子說:“只是恭敬而沒有禮,就會勞民傷財(cái);只是謹(jǐn)慎而沒有禮,就會畏首畏尾;只是勇猛而沒有禮,就會犯上作亂;只是直率而沒有禮,就會說話尖酸刻薄。君子要厚待自己的親屬,才能推廣仁道。不遺棄老朋友,民風(fēng)才會變得厚道?!?/p>
曾子病重,召集他的弟子,說:“看看我的腳!看看我的手!《詩經(jīng)》上說:‘戰(zhàn)戰(zhàn)兢兢,像面臨深淵,像踩著薄冰?!瘡慕褚院?,我知道我不會再犯錯誤了,弟子們!”
曾子病重,孟敬子探望他。曾子說:“鳥快死了,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說的話是善意的。君子所應(yīng)該重視的道有三個方面:使自己的容貌莊重嚴(yán)肅,這樣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臉色一本正經(jīng),這樣就接近于誠信;使自己說話的言辭和語氣謹(jǐn)慎小心,這樣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至于祭祀和禮節(jié)儀式,自有主管這些事務(wù)的官吏來負(fù)責(zé)?!?/p>
曾子說:“有才能的人向沒才能的人請教,知識多的人向知識少的人請教,有學(xué)問的人像沒有學(xué)問的人一樣謙虛。肚子里空空的像是不謙虛,其實(shí)肚子里什么也沒有;知識并不豐富,自己卻十分謙虛,其實(shí)腦子里什么也沒有。別人如果真的有了不謙之處,一定要加以糾正?!?/p>
曾子說:“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給他,可以把國家的政權(quán)托付給他,面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guān)頭而不能動搖屈服。這樣的君子應(yīng)該算是君子了吧!”
曾子說:“讀書人不可以沒有弘大的志向,堅(jiān)強(qiáng)的意志,承擔(dān)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重任。把實(shí)現(xiàn)仁的理想作為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到死的時候才停止下來,不也很遙遠(yuǎn)嗎?”
孔子說:“興起于《詩經(jīng)》,確立于《儀禮》,完成于音樂?!?/p>
孔子說:“老百姓可以讓他們聽從政令,卻不可以讓他們知道政權(quán)是怎么運(yùn)作的。”
孔子說:“喜好勇敢和厭惡貧窮,會導(dǎo)致叛亂。一個人沒有仁德,人們越是憎惡他,他就越會導(dǎo)致叛亂?!?/p>
孔子說:“如果有周公那樣美好的才能,只要他既驕傲又吝嗇,其他方面恐怕也就不值得一看了吧?!?/p>
孔子說:“學(xué)習(xí)三年,不被重視的人所重視,也很難得呀。”
孔子說:“堅(jiān)定地相信禮的美好,死死地守護(hù)善的道理。不安全的國家不進(jìn)入,動蕩混亂的國家不去居住。天下有道就出來做官,天下無道就隱居不出。國家有道而自己貧賤,是恥辱;國家無道而自己富貴,也是恥辱?!?/p>
孔子說:“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要去過問那個職位的事。”
孔子說:“從摯開始演奏音樂,到《關(guān)雎》結(jié)束,整個演奏過程洋溢著一種和諧的音樂美。”
孔子說:“狂妄而不正直,無知又不誠實(shí),表面誠懇卻心存欺詐,我無法理解他們。
孔子說:“學(xué)習(xí)就像追趕不上似的,生怕又失去了它。”
孔子說:“堯、舜二人擁有天下,而百姓沒有怨恨,這是多么偉大的領(lǐng)袖啊!天地這么大,只有堯、舜才能效法它。天下如此廣闊,但百姓卻不知道怎樣稱贊堯、舜?!?/p>
孔子說:“舜有五個大臣,因此天下大治。武王也說過:‘我有十個治國的大臣?!鬃诱f:‘人才難得,不是這樣嗎?唐堯和虞舜時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興盛的時候,都是有才能的人在位,所以人才多。周武王說:‘我有十個治國的大臣,可以做到才難而治?!@大概就是所說的至德吧?!?/p>
孔子說:“禹,我對他沒有批評了。他飲食很簡單,卻對鬼神恭敬孝順;他穿衣服很簡樸,卻很講究禮儀;他住的宮室很低矮,卻盡力修整水利。禹,我對他沒有批評了?!?/p>
孔子很少談到利益,卻相信天命和仁義。
達(dá)巷黨的人說:“孔子真?zhèn)ゴ蟀?!他學(xué)問淵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專長來稱贊他?!笨鬃勇犃?,對弟子們說:“我可以做哪一種工作呢?是駕車還是射箭呢?我選擇駕車吧?!?/p>
孔子說:“用麻布制成的禮帽,符合于禮的規(guī)定;現(xiàn)在人都用絲帛,更節(jié)省,我跟大家一樣用絲帛制成的禮帽好了。臣見君王時,應(yīng)該先在堂下跪拜,這是符合于禮的;現(xiàn)在大家都到堂上跪拜,這是驕橫的表現(xiàn)。雖然與大家的行為不一樣,我還是主張先在堂下拜?!?/p>
孔子杜絕了四種弊?。簺]有主觀猜疑,沒有必然的期望,沒有固執(zhí)己見,沒有自以為是。
孔子被匡地的人們所圍困,他說:“周文王死后,文明的文化不都在我這里嗎?上天如果要消滅這種文化,對我也就無所損益了;上天如果不消滅這種文化,那么匡地的人能對我怎么樣呢?”
太宰問子貢說:“孔夫子是位圣人吧?為什么這樣多才多藝呢?”子貢說:“這本是上天讓他成為圣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藝?!笨鬃勇牭胶笳f:“太宰知道我呀!我小時候窮困,所以學(xué)會了一些卑賤的技藝。真正的君子會有這么多的技藝嗎?不會這么多的?!?/p>
牢說:“您說過:‘我不到五十歲就不執(zhí)政。’”
孔子說:“我有知識嗎?其實(shí)我沒有知識。有一個鄉(xiāng)下人問我一些問題,我腦子里空空的,不知如何回答。我東推西敲,結(jié)果有些道理?!?/p>
孔子說:“鳳凰不飛來了,黃河也沒有圖畫了,我這一生也就完了吧!”
孔子遇見穿喪服的人、穿禮服戴禮帽的人以及盲人,即使對方年輕,也一定要起立,走過去以后,要快步走過他們的身旁。
顏淵喟然嘆曰:“孔子的思想是多么高深,鉆研它是多么困難。看著它在前面,忽然又出現(xiàn)在后面。先生用循環(huán)漸進(jìn)的方法誘導(dǎo)我們,用文獻(xiàn)典籍豐富我們的知識,用禮節(jié)約束我們的行為,使我們想停止學(xué)習(xí)都不可能。我們已經(jīng)用盡了自己的才力,好像孔子博大的學(xué)識就在眼前,雖然想追隨他,卻沒有辦法達(dá)到。”
孔子患了病,子路讓門人充當(dāng)孔子的家臣準(zhǔn)備料理后事??鬃硬『昧艘院螅f:“仲由很久以來就同我在一起搞欺騙活動,沒有家臣在他還冒充呢!我哪里能欺騙上天呢?況且我與其在家臣手中死去,我寧可在子路他們手中死去呢!而且我縱然不能以大夫之禮來隆重安葬,難道還會沒有人給我合乎大夫之禮的葬禮嗎?”
子貢問孔子:“這里有一塊美玉,是把它藏在柜子里呢?還是找一個識貨的商人賣掉呢?”孔子說:“賣掉吧,賣掉吧!我正在等待識貨的人呢?!?/p>
孔子想要遷居九夷。有人勸阻他說:“那里非常落后閉塞,不開化,怎么能去住呢?”孔子說:“有君子去住,就不閉塞落后了?!?/p>
孔子說:“我在衛(wèi)國返回魯國以后,才整頓了音樂,使《雅》樂和《頌》樂各得其位?!?/p>
孔子說:“出朝任職就服事公卿,進(jìn)朝閑居就服事父兄,有喪事不敢不盡力去辦,不被酒所困,這些事對我來說有什么困難呢?”
孔子在河邊說:“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找共煌5亓魅??!?/p>
孔子說:“我還沒有見過像喜歡美德這樣喜歡容貌的人?!?/p>
孔子說:“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我就停在這;譬如填平洼地,雖然只倒下一筐土,這時繼續(xù)前進(jìn),我就前進(jìn)了。”
孔子說:“聽他講話的時候很專心,能不想其他事情,大概只有顏回能這樣吧。”
孔子對顏淵說:“真可惜??!我只看見他不斷前進(jìn),從來沒有看見他停止過。”
孔子說:“莊稼出了苗而不能吐穗開花的情況是有的,吐穗開花而不能結(jié)出果實(shí)的情況也有?!?/p>
孔子說:“年輕人是可敬畏的,怎么能知道他們將來不如現(xiàn)在呢?一個人到了四十、五十歲還沒有什么名望,這個人也就沒有什么大出息了?!?/p>
孔子說:“應(yīng)該遵守的話就去遵守,能改正過錯才能進(jìn)步。很高興聽到別人的勸告,但不要反悔,也不要因受挫折而止步不前?!?/p>
孔子說:“忠誠是最重要的品質(zhì)。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要勇于改正?!?/p>
孔子說:“三軍可以奪取其主帥,但一個普通人的意志卻不能被強(qiáng)迫改變?!?/p>
孔子說:“穿著破舊的絲棉袍子,與穿著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認(rèn)為是可恥的,大概只有我了吧!‘不嫉妒不貪求,何用往壞處想?’”子路聽后不停地背誦這句話??鬃诱f:“這只是消極的做法,有什么可以一味褒獎的呢?”
孔子說:“天氣寒冷了,然后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謝的。”
孔子說:“聰明人不會迷惑,仁愛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p>
孔子說:“可以一起學(xué)習(xí)的人,不一定能一起學(xué)到最高境界;一起學(xué)到最高境界的人,不一定能一起保持最高境界;一起保持最高境界的人,不一定能一起運(yùn)用最高境界?!?/p>
“唐棣的花朵?。』ǘ潆S風(fēng)搖曳。難道我沒有思念你嗎?只是你離得太遠(yuǎn)了呀!”孔子說:“他沒有思念你,如果說有思念,那又能怎么樣呢?”
孔子在鄉(xiāng)里,溫和得像不能說話的人一樣。他在宗廟里、朝廷上,說話明白流暢,只是態(tài)度變得很謹(jǐn)慎。
上朝時,他和下大夫說話,溫和而愉快,顯得輕松自如;他和上大夫說話,正直而誠懇,顯得小心謹(jǐn)慎。君主來了,他顯露恭敬的神態(tài),小步快走。
孔子被召喚去接待賓客,神態(tài)莊重,腳步匆忙。他向同僚作揖,抬手或舉左手或舉右手,衣服前后擺動的樣子像鳥兒張翅。他小步快走,如同鳥兒展翅飛騰。賓客走了以后,必定向君主報告說:“客人已經(jīng)不回頭張望了。”
孔子進(jìn)入朝廷的大門,顯出小心謹(jǐn)慎的樣子,好像沒有容身之地。他站在朝堂的中間,不會站在門的中間。他經(jīng)過朝廷中不坐,不會踩門坎。經(jīng)過君主的座位時,他臉色變得莊重起來,腳步也加快,說話也好像中氣不足一樣。他提起衣服的下擺向堂上走,恭敬謹(jǐn)慎的樣子,憋住氣,好像不呼吸一樣。他走出來,走下臺階,顯出輕松自在的樣子。走下臺階后,還是恭敬謹(jǐn)慎,但比較輕松了;等他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又顯出恭敬謹(jǐn)慎的樣子。
孔子去參加大的祭祀,容色表情莊重而喜慶,好像很快樂的樣子。他在家里穿著羊皮襖,或穿著錦緞衣,都不會讓人覺得他有什么不好意思。天氣熱的時候,他穿著暑葛或絺绤,但一定有罩衣。他穿著黑色的衣,配著黑色的羔羊皮裘;或者穿著白色的衣,配著白色的鹿皮裘;或者穿著黃色的衣,配著黃色的狐皮裘。他在家里穿的皮裘又長又大,但右邊的袖子要短一些。他睡覺一定有睡衣,就是用鳥的羽毛或獸的皮革縫制的被子。
孔子出使別的諸侯國,行聘問禮時表情莊重、舉止謙恭;進(jìn)行饗禮時表情和悅、舉止恭敬;進(jìn)行宴禮時表情快樂、舉止謙遜;贈送禮品時也顯得很恭敬。
孔子不以紺緅飾首,不以紅色和紫色作為內(nèi)衣。他在夏天穿著粗的或細(xì)的葛布單衣,但一定有內(nèi)衣。他在正式場合穿著黑色的羔羊皮裘,配以黑色的衣和黃色的衣。他穿著狐皮裘時一定配以黃衣或黑衣。
孔子不出喪期就脫去喪服;不到夏天就穿上葛布單衣;不穿正式服裝就穿上便服;不佩帶玉飾就佩帶便玉飾;不到傍晚就不吃東西;不穿綢緞就不對著人吃東西;不在睡覺前吃東西;肉雖多,也不超過主食量;不到飲酒時就不隨便與人同飲。但飲酒也不過量。不到祭祖的日子就不在室內(nèi)陳設(shè)祭品;肉類雖多,供品雖豐富,但一定虔誠恭敬。
孔子去朝見時一定穿好衣服、穿正式服裝、戴禮帽才去朝見君主?;貋砗笠欢ǖ阶鎻R里去報告。
孔子去參加鄉(xiāng)里的宴飲,酒罷就退出;去參加鄉(xiāng)射禮和鄉(xiāng)飲酒禮,就穿著便服站在東面的臺階上。
孔子打聽別人或?yàn)閯e人問候時,要行再拜禮。
季康子向孔子贈送藥品,孔子拜謝之后接受了贈品。他說:“我對這種藥不了解,不敢嘗用。”
家里的馬棚失火,孔子退朝后說:“有人受傷嗎?”沒問馬的情況。
孔子在接受國君贈送的食品時,一定擺正席位先嘗一嘗。國君贈給他祭祀的肉,他一定煮熟了之后先奉祭祖先。君主賜給他活的動物,他一定把它養(yǎng)起來。他陪國君一道吃飯時,國君祭祀完畢先吃過了他才吃。
孔子患病時國君來探望他,他便頭朝東躺著,身上蓋上朝服,拖著大帶子。
國君召喚孔子時,他來得特別快??鬃幼哌M(jìn)太廟時,對太廟中的一切都問這問那。
朋友死了無人安葬時,孔子說:“由我來安葬吧?!?/p>
朋友送的東西,即使是車馬,只要不是祭祀的肉,孔子在接受時不會行拜謝禮。
孔子睡覺時不會顯得尸體一樣;他在家閑居時也不會像有所敬畏一樣。
孔子看到穿喪服的人、穿戴著齊衰的人和盲人時,即使是關(guān)系很親密的,也一定會改變態(tài)度;看到官員和瞽者,即使是關(guān)系很親密的,也一定會禮貌相待。他看到穿喪服的人,便在車上斜靠著身子,表示同情;看到負(fù)版的人,便在車上俯憑著身子,表示同情。他參加豐盛的宴席時,一定改變神色,站起來向主人致謝;迅雷大風(fēng)時,一定要改變態(tài)度。
孔子乘車時,一定是正立著,手抓車軾上的橫木。他在車中不回顧、不快語、不指手劃腳。
孔子變色離開,不一會又飛著、叫著回來。他說:“那山梁上的母野雞,正是得其時呀!得其時呀!”子路向它拱手致敬,母野雞又三遍叫著飛走了。
孔子說:“先學(xué)習(xí)了禮樂而后做官的,是原來沒有爵祿的平民;先做了官而后學(xué)習(xí)禮樂的,是卿大夫的子弟。如果讓我來選擇使用人的話,我主張選用先學(xué)習(xí)禮樂的人?!?/p>
孔子說:“跟我在陳國、蔡國患難過的那些人,都不可做官了?!?/p>
德行好的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善于辭令的有:宰我、子貢;擅長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通曉詩書禮樂的有:子游、子夏。
孔子說:“顏回不是對我有很大幫助的人,他對我說的話沒有不喜歡的?!?/p>
孔子說:“孝順極了!閔子騫真是難得呀!人們再沒有誰能趕上他的父母兄弟那樣好了?!?/p>
南容反復(fù)誦讀“白圭”這首詩,孔子把侄女嫁給了他。
季康子問:“你的弟子哪一個算得是好學(xué)的?”孔子回答說:“有一個叫顏回的很好學(xué),不幸早死了?,F(xiàn)在沒有那樣的人了?!?/p>
顏淵死了,他的父親顏路請求孔子把車賣了給顏淵做一個槨??鬃诱f:“無論有才能還是沒有才能,說來也都是各自的兒子呀。鯉也死了,有棺而無槨,我賣車是為了給他做槨。因?yàn)槲以鲞^大夫,是不徒步出行的?!?/p>
顏淵死了??鬃诱f:“哎呀!簡直是上天要我的命呀!哎呀!簡直是上天要我的命呀!”
顏淵死了,孔子哭得極其悲痛。跟隨孔子的人說:“您悲痛過度了!”孔子說:“是悲痛過度了嗎?我不為這樣的人悲痛欲絕又為誰呢?”
顏淵死了,孔子的學(xué)生們想要厚葬他,孔子說:“不能這樣做?!睂W(xué)生們?nèi)匀缓裨崃祟仠Y,孔子說:“顏回把我當(dāng)父親一樣看待,我卻不能像對待兒子一樣看待他。這不是我的過錯,是那些主張厚葬的人干的呀!”
季路問服侍鬼神的方法,孔子說:“人還不能服侍,怎么能去服侍鬼神呢?”又問:“人死了以后的事?!笨鬃诱f:“死了以后的事,我不知道?!?/p>
閔子騫侍立在孔子身邊,樣子正直而恭敬;子路是很爽直的樣子;冉有、子貢的樣子溫和而正直??鬃雍芨吲d。但曾參認(rèn)為這兩個人可能不行。
魯國人對長府加以改建,閔子騫道:“照舊修飾一下怎么樣?何必改建呢?”孔子道:“這個人平日不大開口,一開口就說到要害上?!?/p>
孔子道:“仲由彈瑟,為什么在他夫子面前彈呢?”學(xué)生們輕視子路,孔子道:“仲由的學(xué)問已經(jīng)升堂了,只是還沒有入室罷了?!?/p>
子貢問:“子張和子夏二人誰更好一些?”孔子道:“子張過份,子夏不及?!弊迂暤溃骸澳敲词亲訌埡昧?,是嗎?”孔子道:“過份和不及總不是正道吧?!?/p>
季氏比周天子左右的卿士還要富有,冉求還幫他搜刮來增加他的錢財(cái)??鬃拥溃骸叭角蟛皇俏覀冞@一類的人,你們可以大張旗鼓地去攻擊他?!?/p>
高柴愚直,曾參遲鈍,顓孫師偏激,仲由魯莽。
孔子道:“顏回的學(xué)問道德差不多了吧,可是常常窮困。端本不容易買到,可是人家偏能做到;估計(jì)商人一定得宰羊,可是人家偏有不必宰羊的妙法?!?/p>
子張問怎樣對待好人,孔子道:“不踩著別人的腳印走,也就是不到室內(nèi)向別人請教?!?/p>
孔子道:“論對方的言論確實(shí)有理,那對方是不是一個君子呢?或者對方是不是一個態(tài)度莊重的人呢?”
子路問:“聽到就干嗎?”孔子道:“有父親和兄長在,怎么能聽到就干嗎呢?”冉有問:“聽到就干嗎?”孔子道:“聽到就干嗎。公西華道:“仲由問聽到就干嗎,您說‘有父親和兄長在’;冉求問聽到就干嗎,您說‘聽到就干嗎’。彼此間很像圣人也有迷惑的時候,大膽地問問?!笨鬃拥溃骸叭角笃饺兆鍪峦丝s,所以我推進(jìn)他;仲由平日做事好勝,所以我壓壓他?!?/p>
孔子在匡地方受過拘囚的威脅,顏淵最后才到??鬃拥溃骸拔乙詾槟阋呀?jīng)死了!”顏淵道:“夫子在,我怎么敢死!”
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以說是大臣嗎?”孔子道:“我以為你是問別人,原來是問仲由和冉求呀。所謂大臣,要忠心耿耿,以盡忠于君主為是,如果這樣不行,就干脆不干。現(xiàn)在仲由和冉求也只具備做官的才能罷了?!奔咀尤挥謫枺骸澳敲此麄冺槒纳霞壍拿顔幔俊笨鬃拥溃骸皻⒏赣H和殺君主的命令也不肯順從。”
子路叫子羔去做費(fèi)地的長官。孔子道:“這是害了別人的兒子。”子路道:“那里有百姓,有土地五谷,為什么一定要讀書才算學(xué)習(xí)呢?”孔子道:“所以我討厭那種強(qiáng)辯的人。”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陪孔子坐著??鬃诱f:“不要因?yàn)槲夷昙o(jì)比你們大一點(diǎn),就不敢講了。你們平時常說:‘沒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們,那么你們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說:“一個擁有1000輛兵車的國家,夾在大國之間,加上外國軍隊(duì)的侵犯,接著又遇上饑荒;如果讓我治理這個國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戰(zhàn),而且還懂得做人的道理?!?/p>
孔子聽了,微微一笑?!叭角螅阍趺礃??”
冉求回答說:“一個縱橫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國,讓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來。至于修明禮樂,那就只有等待賢人君子了。”
“赤,你怎么樣?”
公西赤回答說:“不敢說能干什么,愿意學(xué)習(xí)罷了。宗廟祭祀,諸侯會盟和朝見天子,不是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愿意讓我做一個小相。”
“點(diǎn),你怎么樣?”
這時曾皙正彈瑟,他聽了夫子問到自己,瑟音漸稀,鏗的一聲,放下瑟,站起來回答說:“我和他們?nèi)说牟拍懿灰粯??!?/p>
孔子說:“那有什么關(guān)系呢?也就是各自談?wù)勛约旱膼酆昧T了?!?/p>
曾皙說:“暮春時節(jié),春天的衣服已經(jīng)穿上了。和幾個成年人、幾個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臺上吹吹風(fēng),一路唱著歌兒回來?!?/p>
孔子長嘆一聲說:“我是贊成曾皙的想法的?!?/p>
子路、冉有、公西華三個人的都出去了,曾皙后走。他問孔子說:“他們?nèi)说脑捲趺礃???/p>
孔子說:“也就是各自談?wù)勛约旱膼酆昧T了。”
曾皙說:“您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說:“治理國家要講禮讓,可是他的話毫不謙讓,所以我笑他。”
曾皙又問:“那么冉求講的不是國家嗎?”
孔子說:“怎么見得方圓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就不是國家呢?”
曾皙又問:“公西赤講的不是國家嗎?”
孔子說:“有宗廟祭祀、諸侯會盟和朝見天子,不是諸侯國家又是什么呢?赤子只有一件事情可做,那么誰來做大事呢?”
顏回問怎樣做才是仁,孔子說:“克制自己,恢復(fù)周禮,就是仁。有一天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了。實(shí)現(xiàn)仁,要靠自己,難道靠別人嗎?”顏回說:“請問實(shí)行仁的條目?!笨鬃诱f:“不符合禮的事,就不要去看,不符合禮的話,就不要去聽,不符合禮的話,就不要去說,不符合禮的事,就不要去做?!鳖伝卣f:“我雖然不聰明,請讓我按這話去做?!?/p>
仲弓問怎樣做才是仁,孔子說:“出門好像去見貴賓,役使民眾好像去承擔(dān)大祭。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強(qiáng)加給別人。在邦國沒有怨氣,在家族沒有怨氣。”仲弓說:“我雖然不聰明,請讓我按這話去做?!?/p>
司馬牛問怎樣做才是仁,孔子說:“仁者,他的言語遲鈍。”司馬牛說:“言語遲鈍,能叫做仁嗎?”孔子說:“做起來難,說起來能不遲鈍嗎?”
司馬牛問怎樣做一個君子,孔子說:“君子不憂愁,不恐懼?!彼抉R牛說:“不憂愁,不恐懼,這樣能叫做君子嗎?”孔子說:“自己問心無愧,哪還有什么憂愁、恐懼呢?”
司馬牛憂愁地說:“別人都有兄弟,唯獨(dú)我沒有?!弊酉恼f:“我聽說過: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慎而沒有過失,對人恭敬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的人都是兄弟。君子為什么要憂愁沒有兄弟呢?”
子張問怎樣做才能明智,孔子說:“像水潤物那樣暗中流傳的誹謗,如像皮膚受刑那樣切身感受到的誣告,對這兩類情況不動心,就可以說很明智了;像水潤物那樣暗中流傳的誹謗、如像皮膚受刑那樣切身感受到的誣告在心頭縈繞不去,不能說就是有遠(yuǎn)見了?!?/p>
子貢問怎樣治理國家,孔子說:“充足糧食,充足軍備,百姓對政府就信任了?!弊迂曊f:“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項(xiàng),在三項(xiàng)中先去掉哪一項(xiàng)?”孔子說:“去掉軍備。”子貢說:“如果迫不得已還要去掉一項(xiàng),在剩下的兩項(xiàng)中先去掉哪一項(xiàng)?”孔子說:“去掉糧食。自古以來人都要死的,但人民沒有信任就不立了?!?/p>
棘子成說:“君子只要品質(zhì)好就行了,要那些文采做什么呢?”子貢說:“您這樣談?wù)摼?,真是令人惋惜啊。話說出去,如同駟馬追不回,也如同虎豹和犬羊的皮毛一樣,它們的文采是相似的?!?/p>
魯哀公問有若說:“年成不好,國家用度不夠,應(yīng)該怎么辦?”有若回答說:“為什么不用田地稅收呢?”哀公說:“收十分之一,我還擔(dān)心不夠呢,怎么能收十分之二呢?”有若說:“如果百姓的用度夠,您怎么會不夠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夠,您怎么又會夠呢?”
子張問怎樣提高道德修養(yǎng),孔子說:“以忠信為主,行為合乎正義,這樣就可以提高道德修養(yǎng)。愛一個人,就希望他活下去;厭惡起來,就希望他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這樣就會迷惑。‘確實(shí),不以富,亦只以異?!?/p>
齊景公向孔子詢問政治,孔子回答說:“君主要像君主,臣子要像臣子,父親要像父親,兒子要像兒子?!饼R景公說:“講得好啊!如果真的君主不像君主,臣子不像臣子,父親不像父親,兒子不像兒子,縱然有糧食,我怎么能夠吃到呢?”
孔子說:“憑一句話就可以斷案的話,恐怕只有仲由了吧。”子路說話從不失信。
孔子說:“審理訴訟案件,我和別人一樣。重要的是必須使訴訟不再發(fā)生?!?/p>
子張問怎樣治理政事,孔子說:“居于官位不懈怠,執(zhí)行君令要忠實(shí)?!?/p>
孔子說:“博覽群書學(xué)習(xí)文典籍,用禮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就可以不違背道德了?!?/p>
孔子說:“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助長別人的壞事;小人與此相反?!?/p>
季康子問孔子如何治理國家,孔子回答說:“‘政’就是‘正’。您本人帶頭走正路,誰敢不走正道呢?”
季康子擔(dān)憂盜竊,問孔子怎么辦。孔子回答說:“假如您不貪求錢財(cái),即使獎勵偷竊,也沒有人偷竊。”
季康子問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說:“如果殺掉無道的人來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樣?”孔子回答說:“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著殺人呢?您只要想做好人,老百姓也就會變得好起來。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風(fēng),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風(fēng)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著倒?!?/p>
子張問:“士做到什么樣才能稱為通達(dá)呢?”孔子說:“你說的通達(dá)是什么含義?”子張答道:“在國君的朝廷里必定有名望,在大夫的封地里也必定有名聲?!笨鬃诱f:“這叫作虛假的名聲,不叫作通達(dá)。《論語》說:‘要評論別人首先要自己品德端正。自己要行得正,然后才能去評論別人的是非。自己不能實(shí)行正道,又要去指責(zé)別人,這是假道義?!@是通達(dá)的。如果自己內(nèi)心不光明正大,但是表面上卻喜好美德,在批評別人的時候,從不考慮自己的話是否正確,這是通達(dá)嗎?如果這樣,那肯定是不會有好結(jié)果的。”
樊遲陪著孔子在舞雩臺下游覽,說:“請問怎樣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改正自己的錯誤、辨別是非曲直?”孔子說:“問得好??!先努力工作,然后才考慮報酬問題,這不是提高品德的好辦法嗎?能夠評論別人的缺點(diǎn),但不去評論別人的優(yōu)點(diǎn),不也是改正錯誤的好辦法嗎?因?yàn)橐粫r的氣憤,就忘掉了自己的前程,甚至牽連自己的家人,這不是混淆是非的好辦法嗎?”
樊遲問什么是仁,孔子說:“愛護(hù)別人。”問什么是智,孔子說:“了解別人?!狈t沒有完全理解,孔子說:“把正直人提拔起來,放在邪惡的人之上,就能使邪惡的人正直。”樊遲退出來,見到子夏說:“剛才我見到老師,問他什么是智,老師說:‘把正直人提拔起來,放在邪惡的人之上,就能使邪惡的人正直?!鞘裁匆馑迹俊弊酉恼f:“這話說得多么深刻??!舜治理天下時,從許多賢人中選擇了皋陶,那些不仁的人就遠(yuǎn)離了。湯治理天下時,從許多賢人中選擇了伊尹,那些不仁的人就遠(yuǎn)離了。”
子貢問怎樣交朋友,孔子說:“真誠地勸告他,恰當(dāng)?shù)匾龑?dǎo)他,如果不聽也就罷了,不要自取其辱。”
曾子說:“君子以文章會友,以友輔仁?!?/p>
子路問政治,孔子說:“先去做,多勞有所成?!闭埱笤僦v一些,孔子說:“不倦地做下去。”
仲弓做季氏的總管,問政治,孔子說:“先派有專人負(fù)責(zé),寬恕小的過失,提拔賢才?!敝俟f:“怎樣去認(rèn)識那些賢才并提拔他們呢?”孔子說:“提拔你所知道的。你不知道的,別人難道會埋沒他們嗎?”
子路問:“衛(wèi)君等您去治理國家,您打算先干什么呢?”孔子說:“首先必須正名分?!弊勇氛f:“您這也太迂腐了!有什么可正的呢?”孔子說:“你真魯莽??!君子對于他所不懂的,大概采取存疑的態(tài)度。名分不正,說話就不順;說話不順,事情就辦不成;事情辦不成,禮樂也就不能興起;禮樂不能興起,刑罰就不能得當(dāng);刑罰不得當(dāng),百姓就不知怎么辦好。所以君子確定一個名分,必須可以講說,說了就可行。君子對于自己的話,是從不馬虎的?!?/p>
樊遲請求學(xué)種莊稼,孔子說:“我不如老農(nóng)。”請學(xué)種菜,孔子說:“我不如老菜農(nóng)。”樊遲出去了,孔子說:“真是個小人呀!樊須。在上位的人喜歡禮儀,百姓就沒有敢不尊敬;在上位的人喜歡仁義,百姓就沒有敢不服從;在上位的人喜歡誠信,百姓就沒有敢不真心相信。能這樣做,那么四方的百姓就會襁負(fù)著兒女來投奔了,還用什么去種莊稼呢?”
孔子說:“熟讀《詩經(jīng)》三百篇,交給他政務(wù),不達(dá)辦成;派他出使外國,不能獨(dú)立地交涉;讀得多而又不實(shí)踐,有什么用呢?”
孔子說:“自身品行端正了,即使不發(fā)布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實(shí)行;若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發(fā)布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
孔子說:“魯國的政治和衛(wèi)國的政治,兄弟一般,無二致?!?/p>
孔子對衛(wèi)國的公子荊說:“善于經(jīng)營家業(yè)。剛有點(diǎn)收益時便說:‘差不多夠了?!杂杏鄷r便說:‘差不多完備了?!挥幸院蟊阏f:‘很美好了?!?/p>
孔子到衛(wèi)國去,冉有替他駕車,孔子說:“人口真多呀!”冉有說:“人口已經(jīng)夠多了,還要再做什么呢?”孔子說:“使他們富起來。”冉有說:“富了以后又還要做些什么?”孔子說:“對他們進(jìn)行教育?!?/p>
孔子說:“如果有人用我來治理國家,一年便可以治理好,三年便可以大見成效?!?/p>
孔子說:“‘善良的人治理國家,經(jīng)過一百年以后,也可以消除殘暴,去除殺戮了。’這句話說得真對呀!”
孔子說:“如果有一位君主興起,一定需要經(jīng)過三十年才能推行仁政?!?/p>
孔子說:“如果一個人能端正自己,專心致力于自身修養(yǎng),去治理天下國家,那還有什么困難呢?如果不能端正自己,又怎么能去端正別人呢?”
冉求退朝后,孔子說:“為什么他回來得這么晚呢?”冉求說:“有政務(wù)。”孔子說:“肯定又是政務(wù)啊。如果有政務(wù),即使不讓我干,我也會知道的。”
魯定公問:“一句話可以興國,有這樣的說法嗎?”孔子回答道:“不應(yīng)該有這樣簡單的話。但是,總的說來,人們的經(jīng)驗(yàn)是:‘做君主難,做臣子也不容易?!绻雷鼍鞯碾y處,不就接近于一句話興國了嗎?”魯定公又問:“一句話可以喪國,有這樣的說法嗎?”孔子回答道:“不應(yīng)該有這樣簡單的話。但是,總的說來,人們的經(jīng)驗(yàn)是:‘我樂于做君主,唯一的樂趣在于我說的話沒有人敢于違抗?!绻脑捠钦_的而沒有人違抗,不也好嗎?如果他的話不正確而沒有人違抗,不就接近于一句話喪國了嗎?”
葉公問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說:“讓人民親近上司,讓遠(yuǎn)方的人來歸附?!?/p>
子夏做莒父的行政長官,問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說:“不要圖快,不要只看小利。圖快反而達(dá)不到目的,貪小利則辦不成大事?!?/p>
葉公告訴孔子說:“我的家鄉(xiāng)有個直性狹的人,他的父親偷了羊,他告發(fā)了?!笨鬃诱f:“我的家鄉(xiāng)直性狹的人與你所說的不同:父親為兒子隱瞞,兒子為父親隱瞞,直性狹的人就在其中了?!?/p>
子貢問道:“怎樣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說:“干事情一本正經(jīng),嚴(yán)肅認(rèn)真。派他出使四方,他不辱使命。這樣可以叫做士?!弊迂曈謫枺骸按我坏鹊哪??”孔子說:“宗族稱贊他孝順父母,鄉(xiāng)里稱贊他恭敬尊長。”子貢再問:“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說:“言必信,行必果,固執(zhí)任性小人呀!不過也可以算做再次一等的士吧?!弊迂曊f:“現(xiàn)在的執(zhí)政者怎么樣?”孔子說:“咳!這些都不值得算什么?!?/p>
子貢問道:“怎樣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說:“干事情一本正經(jīng),嚴(yán)肅認(rèn)真。派他出使四方,他不辱使命。這樣可以叫做士。”子貢又問:“次一等的呢?”孔子說:“宗族稱贊他孝順父母,鄉(xiāng)里稱贊他恭敬尊長?!弊迂曉賳枺骸霸俅我坏鹊哪??”孔子說:“言必信,行必果,固執(zhí)任性小人呀!不過也可以算做再次一等的士吧?!弊迂曊f:“現(xiàn)在的執(zhí)政者怎么樣?”孔子說:“咳!這些都不值得算什么?!?/p>
孔子說:“如果不能持守中庸之道,那就必須追求狂狷之路。狂者進(jìn)取,狷者有所不為。”
孔子說:“南方人有句話說:‘人如果沒有恒心,甚至不能做巫醫(yī)。’這句話很好呀!”《詩經(jīng)》上也說:“如果不恒心修德,甚至?xí)行邜u之事?!笨鬃诱f:“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用占卦就已經(jīng)可知了。”
孔子說:“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卻講求和諧。”
子貢問孔子說:“全鄉(xiāng)人都喜歡他,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不一定?!弊迂曈謫枺骸叭l(xiāng)人都厭惡他,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也不一定。最好是去看一看全鄉(xiāng)人都喜歡他和全鄉(xiāng)人都厭惡他的人,這樣就可以知道該如何對待他了。”
孔子說:“君子做事很容易,但很難使人高興。即使你用不正當(dāng)?shù)姆绞接懰吲d,他也不會高興的。而小人則相反,做事很難,但很容易使人高興。即使你用心不好的方式討他高興,他也會很高興的?!?/p>
孔子說:“君子心胸寬廣,但不會驕傲;小人驕傲,但心胸不寬廣。”
孔子說:“剛強(qiáng)、果敢、樸實(shí)、謹(jǐn)慎,這四種品德接近仁?!?/p>
子路問孔子說:“怎樣才可以稱之為士?”孔子說:“互相批評,和睦相處,就可以稱之為士了。朋友之間互相批評,兄弟之間和睦相處?!?/p>
孔子說:“善良的人教導(dǎo)民眾七年,也可以讓他們上戰(zhàn)場了?!?/p>
孔子說:“讓沒有受到教育的人去打仗,這簡直是在拋棄他們?!?/p>
孔子說:“國家有道,就做官拿俸祿;國家無道,還做官拿俸祿,這就是恥辱?!?/p>
“好勝、自夸、怨恨、貪欲都沒有的人,可以算作仁的人嗎?”孔子說:“可以算作難能可貴的人,但我不了解他能否算作仁的人。”
孔子說:“讀書人如果留戀安逸的生活,就不配做讀書人了?!?/p>
孔子說:“國家有道,要有正直的言行;國家無道,還要有正直的言行,但說話要慢一些,態(tài)度要謙遜。”
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一定有名言,有名言的人不一定有道德。有仁德的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p>
南宮適問孔子:“羿擅長射箭,奡善于水戰(zhàn),都沒有得到善終。禹和稷親自種地,卻得到了天下?!笨鬃記]有回答他。南宮適出去后,孔子說:“這個人真是個君子?。∵@個人真是個崇尚道德的人??!”
孔子說:“君子中沒有仁德的人是有的,小人中沒有仁德的人是沒有的?!?/p>
孔子說:“愛他,能不勞累嗎?忠于他,能不勸告他嗎?”
孔子說:“鄭國外交辭令的創(chuàng)制,是裨諶起草的;世叔加以討論;外交官子羽加以修飾;東里子產(chǎn)加以潤色?!?/p>
有人問子產(chǎn)是什么樣的人,孔子說:“是個寬厚的人?!眴栕游?,說:“他呀,他呀!”問管仲,說:“是個有才能的人。他剝奪了伯氏駢邑三百戶的封地,使伯氏終生吃粗茶淡飯,直到死也沒有怨言?!?/p>
孔子說:“貧窮而不生怨恨很難,富有而不驕傲還容易些。”
孔子說:“孟公綽做趙、魏兩家的家臣,能力有余,卻不愿意做滕、薛這樣小國的大夫。”
子路問什么是完美的人,孔子說:“像臧武仲那么聰明,像孟公綽那么清高,像卞莊子那么勇敢,像冉求那么有才藝,再加上禮儀音樂的修養(yǎng),就可以說是完美的人了?!笨鬃佑终f:“現(xiàn)在要成為完美的人何必一定要這些呢?遇到財(cái)利想到義的要求,遇到危險能獻(xiàn)出生命,長久處于窮困還不忘平日的諾言,也可以成為完美的人?!?/p>
孔子問公叔文子在公明賈說:“公叔文子真不說話嗎?真不笑嗎?真不取錢嗎?”公明賈回答說:“這是告訴你的不對。他老人家到該說話時才說話,所以人們不厭惡他的話;快樂時才笑,所以人們不厭惡他的笑;符合正義才拿取,所以人們不厭惡他的取?!笨鬃诱f:“原來是這樣!難道真是這樣嗎?”
孔子說:“臧武仲用防邑請求魯君在魯國替臧氏立后,雖然有人說他不是要挾君主,我不相信?!?/p>
孔子說:“晉文公詭詐而不正派,齊桓公正派而不詭詐?!?/p>
子路問:“齊桓公殺了公子糾,召忽自殺以殉,但管仲卻沒有死。”子曰:“齊桓公多次會合諸侯,不使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這就是他的仁德,這就是他的仁德!”
子貢問:“管仲不是有仁德的人嗎?齊桓公殺了公子糾,他不能以死相殉,反而去輔佐齊桓公?!笨鬃诱f:“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匡正天下,老百姓就是到現(xiàn)在還受到他給的好處。如果沒有管仲,我們恐怕已經(jīng)淪為落后民族了。難道要像普通老百姓那樣在山溝里過一輩子嗎?”
公叔文子的臣子大夫僎和公叔文子一同升官晉國的大夫??鬃勇犝f這事,說:“這樣做可以稱為‘文’了?!?/p>
孔子在衛(wèi)靈公身邊說話,康子說:“既然這樣無道,為什么還不去死了?”孔子說:“仲叔圉負(fù)責(zé)接待賓客,祝鮀負(fù)責(zé)宗廟祭祀的事務(wù),王孫賈負(fù)責(zé)軍隊(duì)的儀式和軍事指揮。既然這樣有才能,又何必?fù)?dān)心他的失敗呢?”
孔子說:“說話如果不下決心去做,那么實(shí)行起來一定很難?!?/p>
陳成子殺了齊簡公,孔子齋戒沐浴以后,隨即上朝去報告,向魯哀公說:“陳恒把他的君主殺了,請你出兵討伐?!卑Чf:“請大夫們報告吧。”孔子退出來,去報告給季孫、孟孫、叔孫三位大夫??鬃诱f:“因?yàn)槲以诖蠓虻男辛兄箅S從,不敢不報告呀。”哀公說:“大夫們已經(jīng)報告過了?!笨鬃诱f:“因?yàn)槲以诖蠓蛑?,不敢不報告呀?!?/p>
子路問怎樣服侍君主??鬃诱f:“不能欺騙他,但可以犯顏直諫。”
孔子說:“君子向上進(jìn)取,小人物向下鉆營?!?/p>
孔子說:“古代的學(xué)者學(xué)習(xí)是為了提高自己;現(xiàn)在的學(xué)者學(xué)習(xí)是為了裝飾自己?!?/p>
蘧伯玉派使者去拜訪孔子??鬃幼屖拐咦拢缓髥柕溃骸跋壬罱谧鍪裁??”使者回答說:“先生想減少自己的過錯,但未能做到。”使者走了以后,孔子說:“好使者啊!好使者啊!”
孔子說:“不擔(dān)任這個職務(wù),就不去過問這個職務(wù)范圍內(nèi)的事情?!痹诱f:“君子考慮問題,不會超出自己的職位范圍。”
孔子說:“君子以自己的言辭說過頭為可恥,而行動總是要受其言辭的約束。”
孔子說:“君子之道有三個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憂愁,聰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懼。”子貢說:“這正是先生的自我表述啊?!?/p>
子貢在別人面前議論別人??鬃诱f:“賜啊,你真的就那么賢良嗎?但是,我可沒有閑工夫去評論別人?!?/p>
孔子說:“不要憂愁別人不知道自己,只憂愁自己沒有能力?!?/p>
孔子說:“不要預(yù)先懷疑別人欺詐,也不要猜測別人不誠實(shí),但能及早察覺別人的欺詐和不誠實(shí),這就是賢哲的人了?!?/p>
微生畝對孔子說:“你為什么這樣四處奔波游說呢?你不就是貪圖佞媚嗎?”孔子說:“我不敢貪圖佞媚,只是痛恨固執(zhí)的人?!?/p>
孔子說:“千里馬值得贊揚(yáng)的不是它的力氣,而是它的品德?!?/p>
有人問孔子:“用恩德來回報別人的怨恨,怎么樣?”孔子說:“那怎么能回報得了呢?不如用正直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p>
孔子說:“沒有人了解我呀!”子貢說:“為什么說沒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說:“我不埋怨天,也不責(zé)備人,下學(xué)禮樂而上達(dá)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公伯寮在季孫面前詆毀子路。子服景伯把這件事告訴了孔子??鬃诱f:“公伯寮使我在季孫面前迷惑了,我的能力還不足以把他攆到集市上去殺掉。”
孔子說:“思想主張得以實(shí)行,是命運(yùn);思想主張不得實(shí)行,也是命運(yùn)。公伯寮能把命運(yùn)怎么樣呢?”
孔子說:“賢人逃避動蕩的社會而隱居,次一等的逃避到另一個地方去,再次一點(diǎn)的逃避較差的氣色,更次一等的就逃避較差的言論。”
孔子說:“這樣做的已經(jīng)有七個人了。”
子路在石門過夜??撮T的人問:“從哪里來?”子路說:“從孔氏那里來?!笨撮T的人說:“就是那個明知做不到卻還要去做的人嗎?”
孔子在衛(wèi)國,敲磬擊樂,有一個背草筐的人在孔子門前經(jīng)過說:“這位擊磬的人很有心計(jì)啊!”過了一會兒又說:“真可鄙啊,硁硁的磬聲!沒有人知道自己,就自己知道算了。水深就穿著衣服過河,水淺就提起衣服過河。”孔子說:“果然是這樣的?。∠脒@樣過河,實(shí)際上也不難?!?/p>
子張說:“《尚書》說:‘高宗守喪,三年不談?wù)隆!@是什么意思?”孔子說:“不僅僅是高宗,古人都這樣。國君去世,朝廷百官都各管自己的職務(wù),聽從宰相傳政三年。”
孔子說:“統(tǒng)治者喜好禮,那么百姓就容易聽從了?!?/p>
子路問怎樣才能成為君子??鬃诱f:“修養(yǎng)自己,保持嚴(yán)肅恭敬的態(tài)度。”子路說:“這樣就夠了嗎?”孔子說:“修養(yǎng)自己,使周圍的人安樂?!弊勇氛f:“這樣就夠了嗎?”孔子說:“修養(yǎng)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樂。修養(yǎng)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樂,堯舜比不上?!?/p>
原壤叉開雙腿坐著等待孔子??鬃诱f:“年幼時不講孝順兄長,長大后也沒什么才華,老了還不死,這樣的人是禍害?!闭f完后用拐杖敲了原壤的小腿。
闕黨的一個童子來向孔子傳話。有人問:“這是個求上進(jìn)的人嗎?”孔子說:“我見他坐在成年人的位子上,見他和長輩并肩而行。他不是個求上進(jìn)的人,而是一個急于求成的人?!?/p>
衛(wèi)靈公向孔子問軍事,孔子回答:“關(guān)于禮樂的事情,我聽說過一些;至于軍隊(duì)的事,我沒有學(xué)習(xí)過?!钡诙炀碗x開了衛(wèi)國。
在陳國斷了糧食,跟隨孔子的人有的病倒不起。子路很不高興地來見孔子,說:“君子也有困頓無路可走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在困頓的時候能堅(jiān)守義理,小人困頓無路可走時就胡作非為?!?/p>
孔子說:“賜啊,你認(rèn)為我是學(xué)習(xí)了很多,然后記住的嗎?”子貢回答:“是的,難道不對嗎?”孔子說:“不是的,我是用一個根本的東西把它們貫徹始終的。”
孔子說:“由啊,知道道德的人太少了?!?/p>
孔子說:“無為而治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什么嗎?他只是恭敬地站在王位上罷了?!?/p>
子張問如何使自己到處都能行得通,孔子說:“說話要忠信誠懇,行為要樸實(shí)恭敬,即使到了野蠻落后之國也會暢通無阻。如果說話不忠信誠懇,行為不樸實(shí)恭敬,即使在本地難道也會行得通嗎?站立時,就好像看見‘忠信誠實(shí)’這幾個字顯現(xiàn)在前面;在車上時,就好像看見這幾個字靠在車前橫木上,這樣才能處處行得通?!弊訌埌堰@些話寫在腰間的大帶上。
孔子說:“史魚真正直??!國家有道時,他的言行像箭一樣直;國家無道時,他的言行還是像箭一樣直。蘧伯玉真是一位君子啊!國家有道時就出仕,國家無道時就將自己的才華藏起來。
孔子說:“可以和他談卻不和他談,就會錯過人才;不可以和他談卻和他談,就是浪費(fèi)口舌。聰明的人既不錯過人才,也不浪費(fèi)口舌?!?/p>
孔子說:“志士仁人決不為了自己活著而做出損害仁義的事情,而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成全仁德。”
子貢問怎樣才能修養(yǎng)仁德,孔子說:“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須先磨快工具。住在這個國家,就要事奉那些賢明的君主,結(jié)交那些士人中的仁者?!?/p>
顏淵問如何治理國家,孔子說:“用夏朝的歷法,乘殷朝的車子,戴周朝的禮帽,音樂就用《韶》和《舞》,禁絕鄭國的樂曲,疏遠(yuǎn)能言善辯的奸人。鄭國的樂曲淫穢邪僻,奸人危險?!?/p>
孔子說:“人沒有長遠(yuǎn)的考慮,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p>
孔子說:“已經(jīng)算了吧!我沒有見過喜歡美德如同喜歡美色一樣的人?!?/p>
孔子說:“臧文仲是一個竊居職位的人??!他知道柳下惠的賢德,卻不舉薦他一起做官?!?/p>
孔子說:“嚴(yán)以律己,寬恕待人,就能遠(yuǎn)離怨恨。”
孔子說:“不喜歡‘怎么辦,怎么辦’的人,我不知道還有什么辦法可以對他怎么辦了?!?/p>
孔子說:“整天聚在一塊,說的都達(dá)不到義的標(biāo)準(zhǔn),喜歡賣弄小聰明,很難?。 ?/p>
孔子說:“君子以道義為根本,按禮的規(guī)定去實(shí)行它,用謙虛的態(tài)度說出它,用誠實(shí)的態(tài)度完成它。這才是君子??!”
孔子說:“君子只擔(dān)心自己沒有能力,不擔(dān)心別人不知道自己。”
孔子說:“君子擔(dān)心死后他的名聲不能傳揚(yáng)。”
孔子說:“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別人。”
孔子說:“君子莊重而不與別人爭執(zhí),不結(jié)黨營私。”
孔子說:“君子不因?yàn)閯e人的言辭而舉薦他,不因?yàn)橐粋€人有缺點(diǎn)而不聽取他的好話?!?/p>
子貢問:“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嗎?”孔子回答:“那應(yīng)該是‘恕’吧!不要強(qiáng)加給別人自己不想要的東西?!?/p>
孔子說:“對于別人,我是詆毀還是贊譽(yù)?如果我有所贊譽(yù),那一定是因?yàn)樗兴简?yàn)。這些人啊,三代之所以能直道而行,就在于此?!?/p>
孔子說:“我還能夠看到史書中存疑空闕的地方。有馬的人自己不會調(diào)教先借給別人騎,現(xiàn)在沒有這樣的了?!?/p>
孔子說:“花言巧語能敗壞德行,小事不能容忍就會敗壞大事情?!?/p>
孔子說:“大家厭惡他,一定要考察;大家都喜歡他,也一定要考察?!?/p>
孔子說:“人能夠使道得到弘揚(yáng),而不是道使人得到弘揚(yáng)。”
孔子說:“有了錯誤而不改正,這才是真的錯誤?!?/p>
孔子說:“我曾經(jīng)一天到晚不吃飯、整夜不睡覺,去思考,這樣做沒有什么好處,不如去學(xué)習(xí)?!?/p>
孔子說:“君子謀求道而不謀求吃。耕種而得不到收成,學(xué)習(xí)而得不到俸祿。君子憂慮道而不會憂慮貧。”
孔子說:“君子不能小了解他,但可以大受他。小人不能大受他,但可以小了解他?!?/p>
孔子說:“民眾對于仁,比對于水火都更要重視。水火,我看見有人踏覆了而死過,沒有看見一直依靠仁而死的?!?/p>
孔子說:“面對仁的時候,就是老師的權(quán)威也不能夠姑息遷就?!?/p>
孔子說:“君子堅(jiān)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
孔子說:“事奉君長,要認(rèn)真對待工作,而把個人的飲食放在后面。”
孔子說:“有教無類?!?/p>
孔子說:“道不同,便不能互相謀商。”
孔子說:“言辭只要表達(dá)的意思可達(dá)即可。”孔子說:“冉求!周任有句話說:‘能施展才能就擔(dān)任那職位,不能勝任就該辭去?!绻と擞龅轿kU卻不去護(hù)持,將要跌倒卻不去攙扶,那又用助手干什么呢?你說的話錯了?;⒑拖幕\子里跑出來,龜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毀壞,這是誰的過錯呢?”冉求說:“現(xiàn)在顓臾城墻堅(jiān)固而且又靠近費(fèi)邑,現(xiàn)在不奪取,后世一定會成為子孫們的憂慮?!笨鬃诱f:“冉求!君子痛恨那種不肯實(shí)說自己想要那樣做而又一定要找出借口的做法。我也聽說:有國有家的人,不擔(dān)心貧窮而擔(dān)心財(cái)富不均,不擔(dān)心人口少而擔(dān)心不安定。因?yàn)樨?cái)富平均,就無所謂貧窮;境內(nèi)和平團(tuán)結(jié),便不擔(dān)心人口少;境內(nèi)平安,國家便不會動搖。做到這樣,遠(yuǎn)方的人還不歸服,就發(fā)揚(yáng)文治教化使他們來;來了以后,就要使他們安居下來。如今你們兩個輔佐季孫氏,遠(yuǎn)方的人不歸服卻不能使他們來;國家四分五裂卻不能保持它的穩(wěn)定統(tǒng)一;反而策劃在境內(nèi)興起干戈。我恐怕季孫氏的憂慮,不在顓臾,而是在魯國內(nèi)部?!?/p>
孔子說:“當(dāng)天下太平的時候,禮樂、政令、刑法等都由天子發(fā)出;當(dāng)天下動亂的時候,這些統(tǒng)治手段就都由諸侯發(fā)出。由諸侯發(fā)出,大約傳十代很少有不垮臺的;由大夫發(fā)出,傳五代很少有不垮臺的。大夫的家臣操縱國家的政治,傳三代很少有不垮臺的。天下太平,政令就不會由大夫發(fā)出;天下太平,老百姓也就不會議論政治了?!?/p>
孔子說:“祿位失掉公室,已經(jīng)五代了;政權(quán)落到大夫手里,已經(jīng)四代了。所以,三桓的子孫也衰微了?!?/p>
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友,同守信用的人交友,同見多識廣的人交友,有益處;同虛偽做作的人交友,同當(dāng)面奉承背后使壞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語的人交友,有害處。”
孔子說:“有益的快樂有三種,有害的快樂有三種。以節(jié)制禮樂為快樂,以宣揚(yáng)別人的好處為快樂,以廣結(jié)有益的朋友為快樂,有益處;以驕恣淫逸為快樂,以游蕩忘返為快樂,以飲食宴樂為快樂,有害處。”
孔子說:“侍奉君子容易犯三種過失:還沒輪到他說話卻說了,叫做急躁;輪到他說話卻不說,叫做隱瞞;不看看君子的臉色就說話,叫做瞎子。”
孔子說:“君子有三件事情要警戒自己:年輕的時候,血?dú)馕炊?,要警戒的是女色;到了中年,血?dú)馔偭遥涞氖菭幎?;到了老年,血?dú)庖呀?jīng)衰弱了,要警戒的是貪得無厭。”
孔子說:“君子有三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貴的人,敬畏圣人的話。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也不敬畏,不尊重地位高貴的人,輕侮圣人的話。”
孔子說:“生來就知道的是上等,學(xué)習(xí)而后知道的是次一等;感到困難才去學(xué)習(xí)的是又次一等。感到困難還去學(xué)習(xí)的人,老百姓就不把他當(dāng)回事了。”
孔子說:“君子有九種要思考的事:看的時候要明察,聽的時候要聰敏,顏色要溫和,容貌要恭敬,說話要忠信,辦事要認(rèn)真負(fù)責(zé),有疑難問題時要鉆研探究,憤怒時要理智地控制情緒,有利可得時要考慮是否合乎義?!?/p>
孔子說:“看到善良的行為,就唯恐自己達(dá)不到;看到不善的行為,就好像把手伸到開水中一樣趕快避開。我應(yīng)該見到過這樣的人,也聽到過這樣的話。以實(shí)現(xiàn)自己的愿望為前提,然后盡力貫徹自己的原則(道),雖然沒見到這個人,但我認(rèn)為是有存在的?!?/p>
齊景公有馬千駟,死的時候,百姓覺得他沒有什么美德可以稱道;伯夷、叔齊餓死在首陽山下,百姓到現(xiàn)在還稱道他們。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陳亢問伯魚:“你從老師那里聽到過與眾不同的傳授嗎?”伯魚回答說:“沒有。他曾經(jīng)獨(dú)自站在堂上,我快步跑過庭前,他說:‘學(xué)《詩》了嗎?’我回答說:‘沒有。’他說:‘不學(xué)《詩》,就不懂得怎么說話?!一厝ゾ蛯W(xué)習(xí)《詩經(jīng)》。又有一天,他又獨(dú)自站在堂上,我快步跑過庭前,他說:‘學(xué)習(xí)《禮》了嗎?’我回答說:‘沒有。’他說:‘不學(xué)習(xí)《禮》,就不懂得怎樣立身?!一厝ゾ蛯W(xué)習(xí)《禮經(jīng)》。我就聽到過這兩件事?!惪夯厝ジ吲d地說:‘我提一個問題,得到三個收獲,聽了關(guān)于《詩》的道理,聽了關(guān)于《禮》的道理,又聽了君子不偏愛自己兒子的道理?!?/p>
邦君的妻子,君王稱她為夫人,夫人自稱是小童;邦人稱她為君夫人,稱她在異邦的親屬為寡小君;異邦人稱她也是君夫人。
陽貨想見孔子,孔子不見,他便送給孔子一只熟小豬,想要孔子去拜見他。孔子打聽到他不在家時,去了他家拜謝,卻在路上遇見了陽貨。陽貨對孔子說:“來!我同你說?!?陽貨)說:“把自己的本領(lǐng)藏起來,而聽任國家迷亂,這可以叫做仁嗎?”(陽貨)說:“不可以?!薄跋矚g參與政事,又屢次錯過機(jī)會,這可以說是智嗎?”(陽貨)說:“不可以?!薄皶r間一天天過去了,年歲是不等人的!”孔子說:“好吧,我將要去做官了?!?/p>
孔子說:“人性是相近的,但因?yàn)楹髞硭幁h(huán)境不同,習(xí)染不同,也就有了很大的差別。”
孔子說:“只有上智和下愚的人是改變不了的?!?/p>
孔子到武城,聽見彈琴瑟唱詩歌的聲音??鬃游⑿χf:“宰雞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說:“以前我聽先生說過:‘君子學(xué)習(xí)禮樂就能愛人,小人學(xué)習(xí)禮樂就容易指使。’”孔子說:“學(xué)生們,言偃的話是對的。我剛才的話是開玩笑的?!?/p>
公山弗擾占據(jù)費(fèi)邑企圖叛亂,召孔子前往,孔子打算前往。子路不高興地說:“沒有地方去就算了,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弗擾那里呢?”孔子說:“他們召我前去,難道僅僅是為了當(dāng)個擺設(shè)嗎?如果有人能夠任用我,那么我一定要復(fù)興周公之業(yè)?!?/p>
子張向孔子詢問仁德,孔子說:“能在天下實(shí)行五種品德就是仁了?!弊訌堈垎柺悄奈宸N品德,孔子說:“恭敬、寬厚、誠信、勤敏、慈惠。恭敬就不會被侮辱,寬厚就能得民心,誠信就會使人信任,勤敏就會取得成功,慈惠就能夠役使人民?!?/p>
佛肸召孔子前往,孔子打算前往。子路說:“從前我聽先生說過:‘親自做壞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F(xiàn)在佛肸占據(jù)中牟叛亂,你卻要去,這該如何解釋呢?”孔子說:“是的,我有過這樣的話。但是,你不知道嗎?不是堅(jiān)硬的東西,磨也磨不碎;不是潔白的東西,染也染不黑。我難道是個苦味的葫蘆嗎?怎么能只放在那里而不食用呢?”
孔子說:“由啊,你聽說過六種品德和六種毛病嗎?”子路回答說:“沒有?!笨鬃诱f:“坐下!我告訴你。喜好仁德而不喜好學(xué)習(xí),它的毛病是易受愚弄;喜好智慧而不喜好學(xué)習(xí),它的毛病是放蕩不羈;喜好誠信而不喜好學(xué)習(xí),它的毛病是易被利用而受害;喜好正直而不喜好學(xué)習(xí),它的毛病是絞碎人心;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學(xué)習(xí),它的毛病是導(dǎo)致暴亂;喜好剛強(qiáng)而不喜好學(xué)習(xí),它的毛病是狂妄自大?!?/p>
孔子說:“學(xué)生們?yōu)槭裁床粚W(xué)習(xí)《詩經(jīng)》呢?《詩經(jīng)》可以激發(fā)情志,可以觀察社會,可以團(tuán)結(jié)人群,可以抒發(fā)不滿。近可以侍奉父母,遠(yuǎn)可以侍奉君王,還可以知道許多鳥獸草木的名稱。”
孔子對伯魚說:“你學(xué)習(xí)《周南》、《召南》了嗎?一個人如果不學(xué)習(xí)《周南》、《召南》,那就像面對墻壁而站著吧!”
孔子說:“禮呀禮呀,就是說的玉帛之類的禮器嗎?樂呀樂呀,就是說的鐘鼓之類的樂器嗎?”
孔子說:“顏色嚴(yán)厲,內(nèi)心怯弱,若用壞人作比喻,怕要算穿壁越墻的偷盜吧!”
孔子說:“扮成好人的模樣,是道德的敵人?!?/p>
孔子說:“在道聽途說的基礎(chǔ)上,隨意傳播,是應(yīng)該拋棄的壞品德?!?/p>
孔子說:“可以和他一起侍奉君主的人,難道會是修養(yǎng)不高的人嗎?當(dāng)他沒有得到職位的時候,慮患失去職位;當(dāng)他得到職位的時候,又慮患失去職位。如果慮患失去職位,沒有什么壞事是做不出來的?!?/p>
孔子說:“古代的狂者從放肆,現(xiàn)在的狂者從蕩滌;古代的矜持是矜嚴(yán),現(xiàn)在的矜持是乖戾;古代的愚拙是直率,現(xiàn)在的愚拙是欺詐?!?/p>
孔子說:“花言巧語,偽善的面貌,這種人,仁德是不會多的。”
孔子說:“討厭用紫色取代紅色,討厭用鄭國的樂曲擾亂雅樂,討厭用伶牙俐齒而顛倒黑白的壞人。”
孔子說:“我想不說話了。”子貢說:“您如果不說話,那我們傳述什么呢?”孔子說:“天說了什么呢?四季照樣運(yùn)行,百物照樣生長,天說了什么呢?”
孺悲想見孔子,孔子以有病為由推辭不見。傳話的人剛出門,孔子就取過琴來彈奏,故意使孺悲聽到。
宰我問:“三年的喪期,時間太長了。君子三年不講究禮儀,禮儀必然敗壞;三年不演奏音樂,音樂就會荒廢。舊谷吃完,新谷已收,鉆燧取火的木頭輪過一遍,有一年的時間就可以了?!笨鬃诱f:“(才活了)三年,卻不吃稻米,不穿錦緞,對你來說,能安心嗎?”宰我說:“能安心?!笨鬃诱f:“安心,就去做吧。君子守喪,吃美味不覺得香甜,聽音樂不覺得快樂,住在家里不覺得舒服,所以不那樣做。如今你覺得安心,那么就去做吧!”宰我出去后,孔子說:“宰予真是不仁??!孩子生下來,三年后才能完全脫離父母的懷抱。三年的喪期,這是天下的通例,他也有三年對父母的愛護(hù)之情啊!”
孔子說:“整天吃飽了飯,什么心思也不用,真難為他??!不是有博弈的游戲嗎?干點(diǎn)這個還是好的。”
孔子說:“四十歲的時候如果還被人厭惡,那這一生也就算完了?!笨鬃诱f:“四十歲的時候如果還被人厭惡,那這一生也就算完了。”
楚國的狂人接輿路過孔子,唱著歌對孔子說:“鳳凰啊,鳳凰啊,你的德運(yùn)怎么這么衰弱呢?過去的已無法挽回勸諫,未來的還來得及避免。走過去的就罷了,現(xiàn)在的執(zhí)政者危乎其危!”孔子下車,想和他交談,他卻趕快避開,使孔子無法與他交談。楚國的狂人接輿路過孔子,唱著歌對孔子說:“鳳凰啊,鳳凰啊,你的德運(yùn)怎么這么衰弱呢?
過去的已無法挽回勸諫,未來的還來得及避免。走過去的就罷了,現(xiàn)在的執(zhí)政者危乎其危!”孔子下車,想和他交談,他卻趕快避開,使孔子無法與他交談。
長沮、桀溺在一起耕種,孔子路過,讓子路去詢問渡口在哪里。長沮問子路:“那個駕車的人是誰?”子路說:“是孔丘?!遍L沮說:“是魯國的孔丘嗎?”子路說:“是的?!遍L沮說:“那他應(yīng)該知道渡口在哪里?!?/p>
子路又去問桀溺。桀溺問:“你是誰?”子路說:“我是仲由?!辫钅缯f:“你是魯國孔丘的門徒嗎?”子路說:“是的。”桀溺說:“現(xiàn)在天下一團(tuán)糟,誰能夠改變局勢呢?你與其跟隨躲避人間的士人,為什么不跟隨躲避社會的士人呢?”
說完繼續(xù)耰豆子不停下來。子路回來告訴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說:“人是不能與飛禽走獸合群共處的,如果不同人間的人打交道,那要與誰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就不會有戰(zhàn)爭,那我用不著改變現(xiàn)在的社會局勢?!?/p>
子路跟隨孔子身后,遇見一個老者用拐杖扛著蓧草。子路問他:“您看見我的老師了嗎?”老者說:“四肢不勞動,五谷分不清,誰是‘夫子’?”
說完杵著拐杖整理田地,子路恭敬地站在一旁。老者留子路住宿,殺了雞、做了黃米飯給子路吃,還讓他的兩個兒子出來相見。
第二天,子路趕上孔子,把這件事告訴了他??鬃诱f:“這是一位隱士?!苯凶勇坊厝ピ僖娝?。子路到了老者那里,他已經(jīng)走了。子路說:“不做官是不義的。長幼之間的禮節(jié)是不能廢棄的,君臣之間的道義又怎么能夠廢棄呢?想要自身清白,卻破壞了根本的人倫關(guān)系。君子做官,是為了實(shí)行君臣、忠君之道。這個道理不能奏效,早就知道了?!?/p>
孔子說:“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羞辱自己的身份,就是伯夷、叔齊吧!”說:“柳下惠、少連降低了自己的志向,辱沒了自己的身份,但說話合乎倫理道德,行為符合事理,也許就是你說的降低志向、辱沒身份的吧?!闭f:“虞仲、夷逸過隱居的生活而放棄言語,保持自身清白,擺脫官職而合乎權(quán)宜變通。我卻同他們的做法都不同,可以這樣做,也可以那樣做。”
太師摯到齊國去了,亞飯干到楚國去了,三飯繚到蔡國去了,四飯缺到秦國去了,打鼓的方叔進(jìn)了黃河,搖小鼓的武進(jìn)了漢水,少師陽和擊磬的襄進(jìn)了海濱。
周公對魯公說:“君子不疏遠(yuǎn)他的親屬,不使大臣們抱怨不用他們,舊友老臣沒有大的過失就不可棄逐,不要對人求全責(zé)備。”
周代有八位士人:伯達(dá)、伯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
子張說:“君子在危險時能獻(xiàn)出生命,見到財(cái)利時能想到義德,祭祀時敬畏,居喪時悲哀,這樣做就可以了?!?/p>
子張問子夏的門人如何結(jié)交朋友,子夏說:“子夏是怎么說的?”門人回答說:“子夏說:‘可交的就與他交,不可交的就拒絕他?!?/p>
子張說:“和我聽說的不一樣。君子尊敬賢人,容納眾人,贊揚(yáng)善人,同情無能的人。我如果是很賢明的,對別人又怎么不能容納呢?我如果不賢明,別人將會拒絕我,又怎么能夠去拒絕別人呢?”
子夏說:“雖是小道,也一定有可取的地方,可是對遠(yuǎn)大的目標(biāo)恐怕會妨礙,因此君子不從事這些小道。
子夏說:“每天知道一些過去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記自己所已經(jīng)掌握的,可以說是好學(xué)了?!?/p>
子夏說:“博學(xué)而堅(jiān)定自己的志向,懇切地發(fā)問,多考慮當(dāng)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子夏說:“各種工匠要住在作坊里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也要通過學(xué)習(xí)來實(shí)現(xiàn)他的道德?!?/p>
子夏說:“小人犯了過錯一定會加以掩飾?!?/p>
子夏說:“君子會使人感到有三種變化:遠(yuǎn)遠(yuǎn)望去莊嚴(yán)可畏,接近他時卻溫和可親,聽他說話則嚴(yán)厲不茍。”
子夏說:“君子在得到民眾的信任之后才去役勞他們,沒有得到信任就去役勞,民眾就會認(rèn)為是在虐害他們。君子得到君主的信任之后才去進(jìn)諫,沒有得到信任就去進(jìn)諫,君主就會以為是在誹謗自己。”
子夏說:“大節(jié)上不能超越界限,小節(jié)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p>
子游說:“子夏的學(xué)生們,做灑水掃地、接待客人、趨走應(yīng)對的雜事還可以。不過這些只是末節(jié)罷了,而不是本分的事。怎么能夠如此呢?”子夏聽了之后說:“唉,子游錯了!君子的道,哪有先傳授的呢?哪有先倦怠的呢?比如草木,種類不同,要區(qū)別開來。怎么能誣蔑君子之道呢?有始有終地學(xué)習(xí)研究它的人,難道只有圣人吧!”
子夏說:“做官之后還有余力的就可以去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學(xué)好了還有余力就可以去做官以便給更好地推行仁道?!?/p>
子游說:“居喪期間能夠真正做到悲哀、盡禮就可以了?!?/p>
子游說:“我的朋友子張可以說是難能可貴了,可是還沒做到仁?!?/p>
曾子說:“子張外表堂堂,難于和他一起做到仁的?!?/p>
曾子說:“我聽老師說過,人不可能自主地充分發(fā)揮感情,在一定的情況下,人們才能做到。如果是父母去世,就能做到?!痹诱f:“我聽老師說過,孟莊子的孝,其他人也可以做到,但他不更換父親的舊臣及其政治措施,這是別人難以做到的?!泵鲜先蚊柲w為獄官,陽膚向曾子請教。
曾子說:“在上位的人喪失了正道,民心離散已經(jīng)很久了。如果審案時審出真情,就應(yīng)感到同情而不要沾沾自喜?!弊迂曊f:“紂王的壞處,不像傳說的那么厲害。所以君子非常痛恨居于下流之處,因?yàn)樘煜碌囊磺袎拿細(xì)w到他那兒去了。”
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好像日食月食一樣。有過錯時,人們都看得見;改正過錯的時候,人們都仰望著他?!毙l(wèi)國的公孫朝問子貢說:“仲尼的學(xué)問是從哪里學(xué)來的?”
子貢說:“周文王和武王的道,并沒有失傳,還留在人間。賢能的人可以了解它的根本,不賢的人只記住了細(xì)枝末節(jié),周文王和周武王之道是無處不在的。我們老師何處不學(xué),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師傳播呢?”叔孫武叔在朝廷上對大夫們說:“子貢比仲尼賢明?!弊臃安堰@句話告訴了子貢。
子貢說:“用房舍的圍墻作比喻吧,我房子的圍墻只夠到肩膀高,從墻門往里看就可以看到房屋中的家什器物。我老師的圍墻有幾丈高,找不到大門沒法進(jìn)去,就看不到宗廟的雄偉、房屋的富麗。能夠找到大門進(jìn)去的人或許是不多的吧,那么,叔孫武叔的話不就合適了嗎!”叔孫武叔毀謗仲尼。
子貢說:“這樣做是沒有用的,仲尼是毀謗不了的。別人的賢明好像丘陵一樣,還可以超越;仲尼的賢明好像太陽和月亮一樣,是無法超越的。雖然有人要自絕于日月,對日月又有什么損害呢?只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标愖忧輰ψ迂曊f:“您對仲尼的尊敬,才覺得超過了別人吧?”
子貢說:“君子的一句話就可以表現(xiàn)自己的智慧,一句話也可以表現(xiàn)自己的不智。所以言語不可以不謹(jǐn)慎?。±蠋煹臒o法趕得上,好像天地之間不能通過梯子爬上去一樣。老師的德行、才干要是到了一個國家,就會樹立起來;要是引導(dǎo)了一個國家,就會運(yùn)行起來;要是感化了一個國家,就會歸順起來;要是動員了一個國家,就會打勝仗。他生得光榮,死得悲哀,您怎么會趕得上他呢?”
堯舜說:“哎呀!舜啊,天命已經(jīng)落在你的身上了。你要真誠地秉持中正之道。如果天下百姓貧困困頓,那么上天賜給你的祿位也就永遠(yuǎn)終止了?!彼匆策@樣告誡過禹。
商湯說:“我小子履謹(jǐn)用黑色的公牛來祭祀,向偉大的天帝禱告:有罪的人我不敢擅自赦免,您的臣仆的善惡我也不隱瞞遮蔽,都由天帝的心來分辨和判定。如果我有罪過,臣下和百姓不會認(rèn)為是別人的過錯。如果臣下和百姓有罪過,那就只歸于我一人。”
周朝大封諸侯,使善人都富貴起來?!半m然有至親,不如有仁德之人。百姓有過錯,都在我一人身上?!?/p>
孔子說:“要重視百姓、糧食、喪禮、祭祀。寬厚就能得到眾人的擁護(hù),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提高工作效率,公平就會使大家心服?!?/p>
孔子說:“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禮儀就不能立身處世;不會識別人的言論就不能了解人。”孔子說:“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禮儀就不能立身處世;不會識別人的言論就不能了解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