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30. 瓦爾基里 Valkyrie C360/C240 一體水冷散熱器開箱&評測
小伙伴們大家好!
上??海??終??于??解??封??啦??!
我也能開始陸陸續(xù)續(xù)的收到快遞了,趁著在開始華碩AP201機箱分體水冷作業(yè)之前的空隙,緊趕慢趕,總算把這篇?瓦爾基里 Valkyrie C360/C240?一體水冷散熱器的評測肝出來了,可喜可賀!不過還是得提醒一句,最近幾天在上海的各位小伙伴估計出門熱情都比較高漲,還是得注意保持社交距離,佩戴好口罩,隨時做好手部消毒哦。
不多說了,鎮(zhèn)樓圖一張,本文感謝?瓦爾基里 Valkyrie?的大力支持!

Section 0. 寫在前面的話
我第一次了解到“瓦爾基里”這個品牌還得從去年十二月我從一位老朋友那里收到的兩個神秘樣品說起。其實我對做樣品,尤其是工程樣品的測試一直興趣不大,因為在樣品階段,產品的很多設計都還未定型,有概率與將來上市的成品有比較大的偏差,因此我覺得意義不大,但架不住朋友的熱情,到手之后還是第一時間做了測試,隨后我的心情就從測試之前的“試試看吧”,變成了測試之后的“臥槽這玩意什么時候上市”,性能這塊我先賣個關子。
約定了做首發(fā)評測之后就是漫長的等待,直到今年四月,這位老朋友總算來跟我說搞定啦準備上市,可是這會兒發(fā)生了什么大家也都直到了,上海因為疫情的原因徹底封閉了,直到前兩幾天我才順利的收到了瓦爾基里這個新品牌首發(fā)兩款一體水冷散熱器,C360以及C240,經過幾天的測試,拍照,修圖以及文案編寫,才總算有了今天的這篇評測。那么作為瓦爾基里這一個新品牌的當頭炮,C360以及C240究竟表現如何呢?讓我們順著開箱慢慢聊起。
目錄:
Section 0. 寫在前面的話
Section 1. 產品開箱
Section 2. 軟件介紹
Section 3. 性能測試
Section 4. 結語
Section 1. 產品開箱
在第一波上市的產品中,瓦爾基里一共推出了六款散熱器,其中白色四款,黑色兩款;黑色的分類比較簡單,是240規(guī)格的C240-RGB以及360規(guī)格的C360-RGB,而白色的四款當中,相比于只是顏色變化為白色的C240W-RGB以及C360W-RGB以外,賣點更足的產品是搭載了自創(chuàng)IP手辦的C240 Valkyrie以及C360 Valkyrie,我們的開箱也從定位最高的C360 Valkyrie開始吧,不同于市面上產品的常規(guī)紙盒包裝,這款散熱器采用了塑料包裝以及正面透明鏤空展示產品的設計,主色調為白色,青色以及灰色的搭配,在質感十足的同時,也十分的吸睛,能看到不管是在包裝的設計還是材質上,品牌方都是下了苦功的。

拿掉塑料罩殼外套著的硬質紙,這個白色為主的塑料包裝頗讓人有點手辦開箱的感覺。

包裝盒背面則標注了產品的一些主要特性,如物理尺寸,風扇參數以及水泵參數等。

側面有Kalkyrie品牌的Logo。

掀開最外側的紙蓋,能看到產品正面被青色的透明塑料保護著。

取下塑料蓋,能看到產品的各個附件已經被分門別類的編號且放置整齊。

來先看看一體水冷散熱器的本體吧,通體全白加上金色和青色的點綴,算是十分清新的配色方案了。

冷頭為圓柱形,頂面為印有Valkyrie字樣和Logo的玻璃,四周有用來透光的半透明塑料裝飾;冷頭本體由灰色鋁合金外殼保護著,也分別在頂上以及水管接頭處設計有金色的裝飾。

底面出廠自帶保護膜。

撕掉膜看看,是看起來有些霧面效果的純銅底座,工藝上看并未進行鏡面拋光,當然鏡面非鏡面對性能是沒啥影響的。

冷排的規(guī)格為397mm x 120mm x 29mm,這個尺寸只要兼容360冷排的機箱都可以順利塞進去,冷排外殼及鰭片都進行了白色噴漆處理,鰭片為一體水冷散熱器常見的單波設計,密度也適中。

再來看看風扇,三把風扇有獨立的紙盒包裝,正面標注了其支持S-RGB光效,也就是通常所說的ARGB。

盒子側面印有風扇的型號V12F,標注的英文也清楚的表達了他的定位:高靜壓120mm散熱風扇。

取出三把風扇。

風扇框為白色塑料材質輔以青色的減震墊,扇葉為9葉設計,材質為半透明塑料以便透光,風扇中間貼有Valkyrie的品牌Logo。

背面僅僅標注了風扇的型號V12F,并未在背面進行風扇參數的標注,不過根據外包裝上的數據,我們能看到這把風扇有75CFM的最大風量,2.23mm H2O的最大靜壓,最大轉速為1850rpm,噪音大約在34(db)。

線材分別為4pin pwm以及3針ARGB,其中ARGB接頭方便多風扇串聯還進行了公母頭的設計。

將風扇裝上散熱器本體,其實如果螺絲能做成銀色,或者干脆氧化成金色,看起來會更協調一些。

配件方面首先是手辦及控制器包裝盒。其中包括一個控制器包裝,一個手辦及底座包裝,以及控制器的線材包。

控制器本體做了一些造型設計,四個導光條表明不出意外它是帶光效的。

背面則標注了控制器各個接口的定義,大致能看到這個hub支持從主板進行usb信號,ARGB型號及風扇pwm信號的輸入,以及最多4個風扇pwm信號,4個ARGB信號的輸出。兩個橡膠減震墊內部設計由磁鐵,保證控制器能在鋼制機箱中方便且靈活的安裝。四角還設計有2.5寸設備的固定螺絲孔位,可以將它安裝在機箱內的2.4寸設備位上。

接口一覽,風扇接針均為4pin pwm,但只有標注為FAN-1的接口支持pwm測速控速。

一個側邊上有sata供電的接口,這個sata供電口負責向控制器所有連接的設備提供電壓與電流。

控制器附帶了由主板進行信號輸入的Usb-type C,4pin PWM,ARGB線材,以及4顆2.5寸設備的螺絲。

當然啦,還附贈有Valkyrie這個IP的Q版手辦。


也可以將手辦通過控制器頂端的插孔固定在器上方,這樣控制器就能作為手辦的基座使用。

另一個紙盒則裝有產品的其他配件。

當中包含了一包風扇與冷排螺絲,一套包含金屬背板的英特爾115X/1200/1700/2011扣具,一套AM4扣具,三根青色魔術貼,一根一分三風扇線材以及一小管硅脂。

最后來看看打印物,C360 Valkyrie除了標配了說明書以外,相對于不搭配手辦的普通版本,還附帶了射手座控制臺軟件使用說明。

我很少拍說明書內的細節(jié),但是這本說明書的用心程度還是挺高的,就帶大家一起看看。首先是Valkyrie的品牌故事,也算是交代了她的設定。話說我覺得如果是手辦的話,這個御姐完全體肯定更值得期待。

正派是白藍金配色的Valkyrie,那么反派是誰呢,設定中是黑紅配色的Loki。

再看看說明書內部的具體安裝信息,印刷和詳細程度都還是不錯的。

看完了賣點頗多的C360 Valkyrie,我們也順帶著把普通版本的C240-RGB給開了。

這里能看到普通版本除開未標配手辦/控制臺以外,其尺寸和性能與Valkyrie版本并沒有什么不同。

C240-RGB的內部包裝相對簡單實用很多,所有配件都有塑料袋保護,一起裝在這個再生紙材質的托盤內。

取出本體看看,除了冷排/水管顏色以及冷頭上塑料裝飾的顏色,整體設計與Valkyrie版的區(qū)別幾乎沒有。

冷頭同樣有玻璃材質的頂蓋。

冷排側面的Valkyrie品牌Logo也做成了比較低調的銀色。

水管除了顏色以外,材質同Valkyrie版沒啥區(qū)別。

標配兩把黑框ARGB風扇。

型號標注與白色版本一樣為V12F,具體性能參數也一模一樣。

配件則沒有那么復雜的包裝了,裝在一個塑料袋中。

配件除開未標配控制器和手辦以外,同Valkyrie版本僅有魔術貼數量和螺絲數量的差別。

雖然未標配控制器,但也額外帶了一個ARGB及風扇的hub,頂蓋比較貼心的用不干膠標明了hub上各個接口的定義,以及一些必要的說明。

透明頂蓋下能看到當中PCB上的Valkyrie Logo。

背面除開也有2.5寸設備的螺絲孔位外,標注了這個hub的具體型號以及各個接口的供電參數。

因為未標配控制器的緣故,打印物僅有一本說明書,剛才咱們已經聊過了就不多在這里贅述了。

上機看看,因為我的測試支架材質是鋁并且也沒有2.5寸設備的位置,我直接將手辦連同控制盒磁吸在了電源頂端。

開機咯。

散熱器,風扇與冷頭的特寫。

手辦亮燈之后的特寫。

冷頭的ARGB光效。



風扇及整體的ARGB光效。


開箱我們就聊到這吧。
Section 2. 軟件介紹
都有控制器了,當然也會有控制軟件,軟件首頁的上方為一些系統(tǒng)的基本信息,如計算機名,CPU及顯卡型號,以及操作系統(tǒng)版本信息;而下方則是CPU占用,GPU占用,功耗以及網絡/存儲設備的監(jiān)控面板。

第二個界面則為詳細的監(jiān)控曲線,各個CPU核心實時溫度以及具體的系統(tǒng)信息。

第三個頁面有兩個標簽頁,分別燈光控制臺以及風扇控制臺,前者用來對控制器及其所連接的設備進行光效控制,如果在下方選擇了同步這個選項,那么這些設備的光效將交由主板自帶軟件進行控制,以保持和其他配件的同步。

而在風扇控制臺頁面,則可以對控制器所連接的風扇進行調速控制,當然如果你懶得去精細調整,軟件也已經事先設定好了幾個預設方便你直接使用。

Section 3. 性能測試
Section 3.1 測試平臺一覽
CPU:Intel Core i9-12900KF
主板:ASUS TUF GAMING Z690-PLUS WIFI D4
內存:Corsair 統(tǒng)治者鉑金 DDR4 3200 16G x2
顯卡:Nvidia GT710
電源:九州風神 PQ1000M
SSD:三星PM9A1 256G
機箱:abo studio Set-up
Section 3.2 測試平臺功耗和環(huán)境條件
此次測試涵蓋了240和360兩種規(guī)格的一體水冷散熱器,選擇了兩個功耗條件,分別是:1)240W?以及?2)260W;
測試時室溫在28°C左右,還是挺舒服的;
特別邀請龍神II 360作為嘉賓參與此次測試,用它在240W以及260W條件下的表現來對比C240/360的真品方案同龍神II的Asetek 7方案有什么差異。
Section 3.3 測試方法簡介
測試方法:使用AIDA64中單烤FPU進行壓力測試,所有測試進行三次后求平均值;
數據紀錄方法:滿載五分鐘后清空數據,繼續(xù)滿載三分鐘紀錄此時所有P核心平均溫度,對該溫度求平均值;紀錄測試開始與結束時的室溫并求平均值,以此平均值與標準室溫的差值對測試結果進行補償;
統(tǒng)一使用標配硅脂進行測試;
Section 3.4 測試原始數據

Section 3.5 數據圖表與一些結論
首先來一起看一下,在12900K全核心4.9G,240W也就是默認PL2功耗的設定下大家的表現:
能看到在這個條件下C240和C360的溫度差異為1.72°C,基本區(qū)別不大,核心平均溫度都被壓制在了74°C以內,可以說都非常輕松的壓制住了,表明其實如果你只在默認頻率與電壓下使用你的12900K,其實買個240規(guī)格的就夠用了。那么這是重點嗎?這當然不是,重點是天了嚕,夭壽咯,C240把Asetek 7方案360規(guī)格的龍神II干掉了啊我了個去。規(guī)格吃虧效能還反超這個情況,我只在之前的追風者T30一體水冷上測出來過。且那個還是30mm風扇+38mm厚排的方案;而冰點憑借這個看起來平平無奇的24mm風扇+29mm冷排的規(guī)格就同樣做到了這一點。C360則是毫無懸念的吊打了Asetek7的龍神II有3.5°C。

最后我們來看看風扇的對比:
這個測試在260W條件下進行,統(tǒng)一使用龍神II搭載原裝的F12-2000工業(yè)貓扇以及Valkyrie的V12F風扇,對比滿載下的CPU溫度與噪音,能看到V12F用更低的轉速(1850rpm vs 2000rpm)做到了更低的溫度以及相對更?。ó斎灰膊凰惆察o)的噪音,扇子這塊瓦爾基里相對其他競品也不吃虧就是了。

測試部分我們就聊到這。
Section 4. 結語
性能和數據在前面都聊過了,這里就不多加贅述了,簡而言之,Asetek 7代方案在12代CPU的條件下,被Valkyrie的自研方案打的體無完膚,我有信心目前Valkyrie的這套方案成功做到了在售一體水冷散熱器性能的T0梯隊。
聊聊其他的吧,瓦爾基里 Valkyrie,也就是大家口中的VK,其設計來自于這兩年市場上很活躍的散熱器廠商真品的自研方案。通過這個產品,VK打了一發(fā)響當當的當頭炮。但廠家對于品牌的期待遠不止于此:透過標配控制器與手辦以及說明書中介紹的設定,能看到VK給在未來進一步拓展自己的產品線預留了充分的遐想空間,而且就在發(fā)文的前一天,VK與追風者還宣布了兩家即將設計聯名機箱,從散熱器到機電,品牌對于市場的虎視眈眈也可見一斑了。作為消費者當然樂于見到廠家推出更多性能更好,性價比更高的產品,這個測試也讓我有理由期待一下VK接下來在各個賽道的發(fā)力了。
回到一體水冷散熱器,不管是我已經測試過的冰點方案(鑫谷,同樣的還有喬思伯),研派方案(追風者,微星還有未上市的EK Lux),還是尚未進行測試的九州風神自研方案,以及利民剛剛上市,獨家定制的冰點方案,今年注定是各家花式吊打Asetek 7代方案的一年,沉寂了許久的一體水冷散熱器市場隨著12代英特爾CPU的更新,又逐漸熱鬧了起來,可能也是時候更新一下我的一體水冷橫測了吧。
全文完,感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