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朝圣】雙林寺,名為寺廟的藝術(shù)館-2021.10.5

平遙的"一城兩寺"就是古城+鎮(zhèn)國寺和雙林寺,我們先去的鎮(zhèn)國寺,看到了出乎意料的萬佛殿,滿心歡喜,然后再往雙林寺去,不曾想,雙林寺是更大的震撼。
說起彩塑,我比較心心念念的地方是隰縣的小西天,懸塑總是很能抓住我。雖然我不太懂彩塑,但深深地被彩塑的魅力吸引,總想有機會的話就多看看,多學習一點,畢竟大多數(shù)古建里面都存放著各式塑像,而且按照古代匠人的心思,建筑和里面的塑像是一個整體,所以割裂開來反而不好理解。只是目前我的水平也就僅僅在于看,非常的皮毛(苦笑。

雙林寺歷史久遠,按照寺內(nèi)的北宋古碑記載,"重修寺于武平二年",也就是571年,所以推測創(chuàng)建時間比這個還早。
主體建筑群規(guī)模較大,形制歸整,三進院落,十座殿宇。建筑多為明代重建,后世也有修補,建筑形制多較為簡單,所以我們看的重點就基本落到了彩塑上。也符合了雙林寺現(xiàn)在的另一個名稱,"雙林寺彩塑藝術(shù)館"。其實還有更高級別的稱謂"東方彩塑藝術(shù)寶庫"、"古代雕塑博物館"等等。
我們到雙林寺的時候已經(jīng)接近下午4點了,加上下雨,光線條件非常不好,還好手機的夜景模式比較給力,很多眼睛看不到的,用手機反而看得到。

【天王殿】
經(jīng)過拱券形的山門,就來到一個殿宇,天王殿。

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懸山頂,前檐下是五鋪作斗拱,有種硬朗的氣魄。
屋頂?shù)木G琉璃剪邊、華麗的脊飾、檐下匾額一圈精致的木雕,仿佛都在告訴每一位訪客,即將進入的是藝術(shù)的殿堂。
走近會看到,門框邊上、窗間的墻上,也都是祥云紋飾和彩畫,每個角落里都有不經(jīng)意的驚喜。
前廊里有四尊力士像,魁梧、威武卻不可怕。


殿內(nèi)塑像更是驚為天人。

背光上繁復的雕刻雖有破損,但氣勢不減。



就連臺下的力士都神氣十足。

天王殿北面的懸塑,翻江倒海撲面而來的感覺。

【第一進院落兩側(cè)的小殿】
西側(cè)的是土地殿和地藏殿,東側(cè)的是珈藍殿和羅漢殿,兩側(cè)的小殿是分別連在一起的,空間都比較小,但同樣堆滿彩塑。

梁上也布滿懸塑。

因為下雨,這邊的彩塑很多都用塑料膜罩起來或者遮擋著,保安大叔聽到我們問起這個,熱心地拿著燈照亮屋頂上漏水的地方給我們看,還很好奇我們大老遠從南京來專門看這個哈哈哈。



【釋迦殿】
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懸山頂,檐下雖然未用斗拱,形制很低調(diào),但屋面增加了方勝紋琉璃瓦聚錦裝飾。

殿內(nèi)的彩塑依然震撼。




仿佛每一尊都是有生命的,眼神充滿靈氣。

兩邊的懸塑更是震撼,充滿細節(jié),講述釋伽牟尼從降生到成佛到傳經(jīng)普渡眾生的故事。

北面的渡海觀音也極美,盤坐在蓮花瓣上的觀音在驚濤駭浪中淡然自若。

【菩薩殿】
真的是進門就被震到眼珠都抖起來。



連底座上的龍都仿佛在動。

梁上也有人物塑像,是雷震子。
菩薩殿最震撼的地方,是兩側(cè)的400余尊塑像,形態(tài)各異,但都是朝中心的千手觀音移動著的感覺。


【千佛殿】
千佛殿和另一側(cè)的菩薩殿不僅在外墻的壁畫上遙相呼應,殿內(nèi)也以500多尊塑像與之交相輝映。

殿內(nèi)的主像自在觀音也極有韻味。

而最著名的,莫過于"東方大衛(wèi)",韋馱像。

可惜因為下雨的緣故,韋馱像上蓋著塑料薄膜,無法直接一睹真容了。

即便這樣,也擋不住韋馱眉宇間的英武之氣。

【大雄寶殿】
有臺基,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歇山頂,有檐廊,且有天花、藻井,翻新感覺明顯。

佛像應該也是后世重妝,與其他殿宇的佛像差別較大。


最后一進院落還有娘娘殿,不過那天我們竟然顧著擼貓沒逛到。

回來查了一下,娘娘殿的塑像不如其他生動,或許不是出自同一工匠之手。
這次來平遙真的是不虛此行了,逛完出來,整個人都魔怔了,久久不能平復,從未想過彩塑可以如此輝煌,讓我對中國古代藝術(shù)又有了全新的認知。

【一點不成熟的小攻略】
必備:健康綠碼、行程碼(要在平遙古城購票系統(tǒng)上傳截圖)
門票:¥33,關(guān)注平遙古城公眾號購買
游覽時間:2小時
看點:彩塑、壁畫